读点经典心得体会

在重庆市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中, “读经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重庆市编纂的《读点经典》丛书,博采百家,醒脑益智,每月出薄薄一册,浓缩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精华,正如薄熙来同志比喻的“有如服用多种维生素,每日一粒亦可养身”。党组把学习《读点经典》作为抓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提高党员干部内在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习《读点经典》丛书,应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以德润身”。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干部要做到办事公道、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能够“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关于修身养德的经典名句在《读点经典》丛书中比比皆是,振聋发聩,发人深醒。如第1辑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第2辑宋代司马光《一则》中“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第7辑《现代语录六则》中邓-小-平“所谓德、才、智,第一是德,看他是否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这些浸润着大智慧的经典让人如沐春风,心灵净化,醒脑提神,保持清醒。 二是“以才化身”。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多体现在各类经典中,薄薄一本《读点经典》丛书,可谓集大成者。如第9辑邓拓的《不求甚解(节选)》中“而读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传授我们读书的办法和汲取智慧的途径。第5辑《一则》“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告诉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途径。第2辑《现代语录五则》中列宁的“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暮气沉沉的人强。”说明了如何识人、用人。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明晰事理,释疑解惑,增长才识,增加智慧。 三是“以神塑身”。人是需要精、气、神的。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有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职业操守,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不懈斗志,有无论晴雨、终身向阳的崇高品质。《读点经典》丛书中有大量令人激昂振奋的篇章。如第2辑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展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7辑《夸父逐日》表现了对造福苍生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的赞美。第3辑《现代语录六则》中爱因斯坦的“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道出了崇尚理想的精神追求。翻读这些篇目,会使人激-情充沛,奋发奋进,拼搏奉献。 读点经典,培育城市的根与魂 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世界读书日”讲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和市民的阅读氛围、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影响到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与慢,取决于人的文化水准、思想方法和思想境界,思想文化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升,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读点经典》尤为重要。

在重庆市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中, “读经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重庆市编纂的《读点经典》丛书,博采百家,醒脑益智,每月出薄薄一册,浓缩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精华,正如薄熙来同志比喻的“有如服用多种维生素,每日一粒亦可养身”。党组把学习《读点经典》作为抓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提高党员干部内在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习《读点经典》丛书,应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以德润身”。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干部要做到办事公道、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能够“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关于修身养德的经典名句在《读点经典》丛书中比比皆是,振聋发聩,发人深醒。如第1辑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第2辑宋代司马光《一则》中“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第7辑《现代语录六则》中邓-小-平“所谓德、才、智,第一是德,看他是否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这些浸润着大智慧的经典让人如沐春风,心灵净化,醒脑提神,保持清醒。 二是“以才化身”。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多体现在各类经典中,薄薄一本《读点经典》丛书,可谓集大成者。如第9辑邓拓的《不求甚解(节选)》中“而读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传授我们读书的办法和汲取智慧的途径。第5辑《一则》“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告诉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途径。第2辑《现代语录五则》中列宁的“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暮气沉沉的人强。”说明了如何识人、用人。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明晰事理,释疑解惑,增长才识,增加智慧。 三是“以神塑身”。人是需要精、气、神的。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有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职业操守,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不懈斗志,有无论晴雨、终身向阳的崇高品质。《读点经典》丛书中有大量令人激昂振奋的篇章。如第2辑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展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7辑《夸父逐日》表现了对造福苍生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的赞美。第3辑《现代语录六则》中爱因斯坦的“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道出了崇尚理想的精神追求。翻读这些篇目,会使人激-情充沛,奋发奋进,拼搏奉献。 读点经典,培育城市的根与魂 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世界读书日”讲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和市民的阅读氛围、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影响到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与慢,取决于人的文化水准、思想方法和思想境界,思想文化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升,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个角度看,《读点经典》尤为重要。


相关内容

  •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 ...

  • "经典诵读活动"的心得体会
  •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心得体会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 ...

  • 定稿: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谢星民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 ...

  • 2010经典文化教学心得体会
  • "以中华文化经典,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德育模式,是卓雅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卓雅教育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主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形成民族精神最关键的时期.根据学校在经典文化学习方面的计划和要求,依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选择了& ...

  •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
  • 暑期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7月1日至4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国学经典培训,时间虽短,但我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

  • 诵读经典心得体会
  •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它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 ...

  • 参加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培训学习记录及心得体会
  • 参加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培训学习记录及心得体会 2012年9月26 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第一期福建省推进学生课 内外阅读专题研训班的培训学习,对于这三天的培训,让我大开眼界, 领略了来自两百多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才情,着实让我感叹,从 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度过了 几天 ...

  • 感悟经典品味人生活动实施方案
  • 乡宁一中 "感悟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了响应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号召,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我校特开展"感悟经典·品味人生"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方案 ...

  •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