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1、如何理解“问题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xx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类别
对待问题的态度和策略
一流单位机构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二流单位机构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三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四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问题,就事论事纠正,应付了事。
五流单位机构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2主动承担责任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3、做好一件事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4、客观地审视并加以完善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5、党员干部制定更高的目标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xx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2、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着眼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水平的重要体现。时代不同了,每个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再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无所作为状态上了。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去找,并且找到它、掌握它。
3、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动脑 。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占有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在于后天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提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应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的前沿。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死抱书本是不行的,只有把勤于学习和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抓工作落实的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1、如何理解“问题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xx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类别
对待问题的态度和策略
一流单位机构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二流单位机构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三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四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问题,就事论事纠正,应付了事。
五流单位机构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2主动承担责任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3、做好一件事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4、客观地审视并加以完善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5、党员干部制定更高的目标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xx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2、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着眼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水平的重要体现。时代不同了,每个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再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无所作为状态上了。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去找,并且找到它、掌握它。
3、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动脑 。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占有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在于后天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提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应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的前沿。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死抱书本是不行的,只有把勤于学习和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抓工作落实的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