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

【作者】:王维——《使至塞上》

【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

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张燕瑾)

王维——《使至塞上》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

【作者】:王维——《使至塞上》

【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

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张燕瑾)


相关内容

  • 王维[使至塞上]诗探析
  • 摘 要: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但关于此诗学术界迄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令人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王维出塞路线的考察,证之以本诗中所涉及之地名景观,考定唐代自长安至凉州的北道即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是当时通河西的主要交通干道,王维出塞所走的正是此道而非如传统所说的南道.诗中之" ...

  •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 <使至塞上>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 ...

  •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阅读训练]: 一: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⑵颈联的"直" ...

  • 使至塞上--王维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 ...

  • [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
  •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 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 ...

  • [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 ...

  • [使至塞上]导学案
  • <使至塞上>导学案 主备人:于晓曦 学习目标: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 ...

  • 使至塞上诗词鉴赏学案
  • 一.文学常识:这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维,字摩 诘,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起称 为"王孟".苏轼评价其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是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 ...

  • 使至塞上王维
  • 使至上塞 唐 王· 维单车欲 问,边 属国 居延过 .征蓬 出汉,塞 归入胡雁天 大.漠孤直烟, 长河 日圆落 .萧关选 骑,候 护都在然燕. [注] ① 问边慰问边基将:士②属国.典属国的:简,代指使臣.这称里是维王指自.居:东延汉有延属国.居据元<郡和志县:>居在延州张甘掖县北(东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