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试图像中国当年所做的那样,通过改革开放来招商引资,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来发展制造业。但要发展制造业,印度需要对其软硬件条件进行大幅改善和改革。总理莫迪上台后很快提出了“印度制造”概念。大量外资涌入印度,印度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外国企业投资的限制。在一百多个个经济体中,印度排名39。当前中国过剩的产能急需转移出去,而印度作为与中国相邻的南亚大国,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目光。
一、国情介绍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 13.04 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至今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耕地资源等。实行联邦制政体,国内政党众多。当前印度政坛处于以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的人民党为首,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国内政局比较稳定。近年来,印度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经济体。目前,印度是金砖四国里发展最好,经济结构最完善的。现在印度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化工及钢铁方面均为世界第一
二、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环境
印度是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还是金砖国家、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联盟以及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享受对外经贸的多种优惠政策。
印度 1991 年起实行经济改革,2015 年印度中央统计 局 调 整 了 GDP 统 计 方 法 ,2011-12 财年至今,GDP 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2015-16 财年,GDP 增速高达 7.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5 年印度的 GDP 世界排名已从上一年度的第九名上升到了第七名。
印度金融体系和证券体系比较完善,拥有 1 家中央银行、27 家国有银行、29 家私有银行和 31 家外资银行,并拥有 70000 家分支机构。印度的两大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有限公司,分别为南亚第一大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且孟买证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十位。
目前,印度大部分行业已经放开或上调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但印度政府并没有颁布针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外商只有投资于印度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才能享受到和印度本土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印度政府鼓励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主要有: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出口潜力的项目、能大量雇佣劳动力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
(二)自然资源环境
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费状况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关联,因此,对一个国家未来矿产资源形势的预判离不开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矿产资源消费的现状的分析。
印度煤炭、铝土矿、钛铁矿、金红石等资源较丰富,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度匮乏,多种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如印度铬铁矿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三位;煤炭、重晶石、铁矿石和铝土矿等产量均居全球前五位;全球12%的钍矿和60%的云母是由印度生产的。然而,由于国内产量巨大,铬铁矿、锌、铅等许多资源的储产比较低。
(三)人力资源环境
印度人口 13.04 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且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丰富。印度全国平均年龄仅为 25 岁,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印度将一直占有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根据 2015 年我国商务部印度投资指南,印度产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 6000—9000 卢 比 ,约 相 当 于586—879 元人民币,远低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印度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数量庞大且廉价,这对于对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印度高素质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紧缺不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投资发展。
(四)基础设施环境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这也是很多外国企业不愿来印度直接投资的原因之一。印度的公路和铁路虽然运输总长度居世界前列,但多修建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不仅建成年代久远,而且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印度的民航和海运发展较快,拥有了 100 多个运营机场、13 个主要港口和 200 个中小港口,但其建设质量以及运营效率仍然不高。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电力供应不足且不稳定,给排水设施老旧、内河运输能力差等问题。电力供应方面,印度年人均发电量仅 670 千瓦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000 千瓦时 /人,而且拉闸限电的现象时有发生。电力供应不足,无法保证投资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
(五)法律制度环境
印度关于外国投资企业的立法还没有形成体系,针对外资的法律规定主要出自《1999 年外汇管理法》。外资企业进入印度首先要通过准入审批,其次是企业登记,最后通过了项目的常规审批之后才可以开始项目建设。准入审批和企业登记都比较通畅,只是最后的项目的常规审批经常会在邦级政府遭遇审批瓶颈。
作为联邦制国家,其28个邦省都有自己标准、法规,使得印度在对外贸易中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国家之一。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制度,总体上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其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低下,导致大量案件被积压,且案件的审理过程复杂、耗时长。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印度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但实施情况依然不乐观。此外,由于各邦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的实施情况各不相同,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总结 从印度的基本国情出发,印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厂商。中国厂商去印度投资智能机,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是实现企业全球扩张长远目标的跳板。于印度之于中国的意义,“印度对于中国是一个市场,是中国实现一带一路,两个百年规划,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战略构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
印度的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试图像中国当年所做的那样,通过改革开放来招商引资,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来发展制造业。但要发展制造业,印度需要对其软硬件条件进行大幅改善和改革。总理莫迪上台后很快提出了“印度制造”概念。大量外资涌入印度,印度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外国企业投资的限制。在一百多个个经济体中,印度排名39。当前中国过剩的产能急需转移出去,而印度作为与中国相邻的南亚大国,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目光。
一、国情介绍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 13.04 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至今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耕地资源等。实行联邦制政体,国内政党众多。当前印度政坛处于以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的人民党为首,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国内政局比较稳定。近年来,印度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经济体。目前,印度是金砖四国里发展最好,经济结构最完善的。现在印度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化工及钢铁方面均为世界第一
二、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环境
印度是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还是金砖国家、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联盟以及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享受对外经贸的多种优惠政策。
印度 1991 年起实行经济改革,2015 年印度中央统计 局 调 整 了 GDP 统 计 方 法 ,2011-12 财年至今,GDP 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2015-16 财年,GDP 增速高达 7.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5 年印度的 GDP 世界排名已从上一年度的第九名上升到了第七名。
印度金融体系和证券体系比较完善,拥有 1 家中央银行、27 家国有银行、29 家私有银行和 31 家外资银行,并拥有 70000 家分支机构。印度的两大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有限公司,分别为南亚第一大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且孟买证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十位。
目前,印度大部分行业已经放开或上调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但印度政府并没有颁布针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外商只有投资于印度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才能享受到和印度本土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印度政府鼓励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主要有: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出口潜力的项目、能大量雇佣劳动力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
(二)自然资源环境
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费状况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关联,因此,对一个国家未来矿产资源形势的预判离不开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矿产资源消费的现状的分析。
印度煤炭、铝土矿、钛铁矿、金红石等资源较丰富,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度匮乏,多种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如印度铬铁矿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三位;煤炭、重晶石、铁矿石和铝土矿等产量均居全球前五位;全球12%的钍矿和60%的云母是由印度生产的。然而,由于国内产量巨大,铬铁矿、锌、铅等许多资源的储产比较低。
(三)人力资源环境
印度人口 13.04 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且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丰富。印度全国平均年龄仅为 25 岁,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印度将一直占有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根据 2015 年我国商务部印度投资指南,印度产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 6000—9000 卢 比 ,约 相 当 于586—879 元人民币,远低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印度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数量庞大且廉价,这对于对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印度高素质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紧缺不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投资发展。
(四)基础设施环境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这也是很多外国企业不愿来印度直接投资的原因之一。印度的公路和铁路虽然运输总长度居世界前列,但多修建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不仅建成年代久远,而且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印度的民航和海运发展较快,拥有了 100 多个运营机场、13 个主要港口和 200 个中小港口,但其建设质量以及运营效率仍然不高。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电力供应不足且不稳定,给排水设施老旧、内河运输能力差等问题。电力供应方面,印度年人均发电量仅 670 千瓦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000 千瓦时 /人,而且拉闸限电的现象时有发生。电力供应不足,无法保证投资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
(五)法律制度环境
印度关于外国投资企业的立法还没有形成体系,针对外资的法律规定主要出自《1999 年外汇管理法》。外资企业进入印度首先要通过准入审批,其次是企业登记,最后通过了项目的常规审批之后才可以开始项目建设。准入审批和企业登记都比较通畅,只是最后的项目的常规审批经常会在邦级政府遭遇审批瓶颈。
作为联邦制国家,其28个邦省都有自己标准、法规,使得印度在对外贸易中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国家之一。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制度,总体上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其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低下,导致大量案件被积压,且案件的审理过程复杂、耗时长。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印度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但实施情况依然不乐观。此外,由于各邦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的实施情况各不相同,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总结 从印度的基本国情出发,印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厂商。中国厂商去印度投资智能机,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是实现企业全球扩张长远目标的跳板。于印度之于中国的意义,“印度对于中国是一个市场,是中国实现一带一路,两个百年规划,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战略构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