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金融炼金术]读书笔记

作为入行即被推荐的公认经典,《金融炼金术》的理解是个难题。翻过数遍却如浮云飘过天际了无痕。最近略有体悟,攒一些观点供指正。

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我们总是在寻找确定性,背后的隐喻是存在均衡价格。学者和权威们构建和宣扬各种社会学理论体系证明人类社会是有序的,不稳定是暂时的,稳定是永恒的,均值终将回归。厌恶波动的人类性格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形成的篱笆深深地笼罩着我们的意识。

但是索罗斯认为这一切都是谬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从均衡价格理论缺陷入手,颠覆确定性的存在,引入反身性的概念,只要存在人类意识的领域只有发散没有收敛。独立客观的规律是社会学领域的谬论,学者和权威们好比炼金术士不断地用谬论替代谬论构成了历史。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索罗斯在股票市场这个充斥着人类思维和情绪的领域构建了反身性模型,分析了外汇、债务周期、银行体系、科技股投资等几个问题,最后在量子基金的平台上实盘践行自己的理念,获得可观的收益率。

《金融炼金术》与其说是一本金融书籍,不如说是一本经典的社会科学著作。索罗斯系统性论述自己的哲学思想,然后降维打击金融对手盘。伟大的目标之下,赚钱倒在其次。本书攻击了整个社会科学的确定性基础,主流观点视之为异类而不接纳,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索罗斯秉承自己的观点重复投资的奇迹。

教育只能引导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大多数情况难以融入个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学领域的观念必须大规模推广和捍卫因为稳定的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最大化群体利益。类似于索罗斯的观点,奥氏经济学的政府中性始终是隐学,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干预永远是显学。面对这种冲突,索罗斯在最后部分的实盘操作之中给出了经典的答案:开仓之前忠于自己,持仓之后忠于盘面。

均衡价格的终结

金融和经济学经典体系的基础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向上的供给曲线和向下的需求曲线相交产生均衡价格。索罗斯认为这种独立给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参与者的预期改变曲线的方向,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涨幅越大股价越高的股票,参与者越多。例如在互联网世界中,玩家越多的游戏参与门槛越高,参与者越多。均衡价格的背后是边际报酬递减的法则,即单位投入资源的贡献越来越小,这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随着科技和知识的发展,边际报酬递增逐步取代边际报酬递减。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系统性阐述了边际报酬递增体系,动态增长经济学研究表明多要素的投入带来的递增展现了巨大的学习效应,尤其在知识经济社会,强者恒强,一家通吃越来越普遍。

如果边际报酬递增,供给和需求的方向将发生变化。平行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将永远不相交,均衡价格永远不会到来。趋势自我加强直到崩溃,跌落的价格也将反向走入极端,因此即使存在均衡价格,在实际生活之中研究也没有必要。

反身性

索罗斯师从波普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有两个决定性特征:预测解释的对称性和证伪证实的非对称性。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无法被证实,预测最终有待实践的检验,解释相对容易但是有存活者偏见。索罗斯大胆地延伸了波普尔的体系,认为社会科学领域根本不存在独立的现实,把握人类社会变化的方法诉诸于反身性。

类似于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索罗斯认为参与者思维和情景之间的联系形成反身性。这个联系包括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两个函数互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递归函数相互加强永远无法产生均衡价格。

区别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论,索罗斯认为历史进程由参与者的思维决定。学者和权威们灌输各种谬论被群众奉为真知灼见,一旦发现有缺陷又被新的谬论替代,这样的进化过程就是人类的历史。这个过程不是马克思推演的确定性路径而是开放的路径,不能被预测只能观察和适应。

为了进一步阐明反身性,索罗斯区分日常习惯和重大事件。在日常习惯中,认识函数相对稳定,参与函数发生作用但是影响不大。在重大事件中,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都动摇且相互影响。群众们情绪性地认识重大事件然后按照自己的预期参与重大事件,最终群众们的一致预期和重大事件的方向互为加强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

一个反身性模型

虽然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认为研究事物不存在于现实并不能动摇理性研究的结论,好比生活中没有真空却并不影响牛顿定律,但是在一个充斥着谎言、情绪和人类劣根性的投资世界,索罗斯一边冷静地理性分析一边热情地非理性参与。

索罗斯构建参与者的观点和他所处情景的模型:参与者的主流偏向,股票市场的基本趋势和股票价格,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构建了一个繁荣/萧条的周期。

A-B的阶段,基本趋势启动但是主流偏向视而不见,负相关导致股价落后于每股收益。B-D的阶段,基本趋势继续向好,主流偏向开始关注,正相关推动股价趋向于基本趋势。D-G的阶段,主流偏向超越基本趋势,股价和基本趋势相互加强推动股价飙涨,即使基本趋势放缓也不影响股价的上升。直到G-I的阶段,基本趋势无法支持继续加强的主流偏向,股价最终崩塌再次跌落到另一个极端。

在这个完整和简洁的周期之中,索罗斯强调两点:1)只有股价改变了基本趋势的变化才是信号,其他的都是噪声。比如60年代集团企业行情,A收购B增厚EPS,在高估值的推动下又可以收购C,然后市值继续放大。2)参与者的主流偏向对于基本趋势的认知有缺陷,何时扭转缺陷是观察的关键。

历史实验

索罗斯通过包括美股、美债、原油、外汇的全天候宏观对冲组合,践行自己的市场和哲学观点。

1.对于基本趋势的判断

复盘笔记的起点是1985年8月,股票仓位着眼于微观,带杠杆的外汇债券仓位着眼于可能发生的宏观剧变。索罗斯的判断:1)美国经济疲软但是更可能软着陆;2)美日利差巨大,日本机构买入美元资产冲动高;2)原油产量过剩,油价即将暴跌。

2.果断

1985年8月,索罗斯预计利率将下调逐步买入国债,但是市场的反应超过预期,他只好在半山腰建立较为难受的头寸。同时索罗斯敏锐地觉察到一个低利率低美元指数的牛市场景即将到来,迅速调整较为保守的策略加大美股敞口,股债市场随后出现双击走势,索罗斯毫不犹豫的顺势加仓。

1985年底的宏观确认索罗斯对于大循环开启牛市的观点,但是1986年的市场发生剧烈波动。逐日交易令索罗斯疲惫不已,在重新审视完逻辑和头寸之后,索罗斯再次否定二次牛市的可能性,结束了投资实验。1987年的崩溃随之降临。

3.耐心

疲软的经济基本面突然加速反转,虽然暂时头寸遭到损失,但是索罗斯坚定认为美元将从固定汇率制倒逼为浮动汇率制,五国达成广场协议成就他生平最大一笔收益,这部分头寸持仓近四年。

零碎的总结难以表达索罗斯在1985-1986年精彩的实盘记录,自上而下的推演和自下而上的确认,辗转反侧的内心活动和上下翻飞的头寸变化...这些都鲜活地展现了一代宏观对冲基金大师理念和操作自我完善的路径,这条路径也诠释了索罗斯信奉的开放性的内涵。人生犹如鸭子划水,索罗斯和巴菲特们只是在公开场合泛泛而谈,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关键技艺却未公示与人,甚至说了也非常人所能理解。

总结

本书的最后索罗斯坦诚地总结自己在1986年第二阶段亏损的原因:过于纠结1985年底形成的百年大牛市观点,陷入交易之中无法自拔。他也承认预测很少兑现但是投资上屡屡得手。预测和操作的矛盾统一在索罗斯看来解释反身性的有效性,构建一套独特且并未远离市场的假说(即使最终是错误的),然后根据市场行为不断调整判断。市场一致预期是自我加强的,只有在拐点时刻反向预期操作才能获得成功,索罗斯认为自己是一个顽固的反-反潮流者,既跟随趋势又保持警惕。

正如他自己坦言:如果我是学者,坚持自己对债务问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也许会有几项预期真的实现,尽管推迟了数年。如果我是市场参与者,这种推迟是无法容忍的,我必须正视缺陷。学者可以无关痛痒的为自己辩护,市场却要严厉得多。

作为入行即被推荐的公认经典,《金融炼金术》的理解是个难题。翻过数遍却如浮云飘过天际了无痕。最近略有体悟,攒一些观点供指正。

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我们总是在寻找确定性,背后的隐喻是存在均衡价格。学者和权威们构建和宣扬各种社会学理论体系证明人类社会是有序的,不稳定是暂时的,稳定是永恒的,均值终将回归。厌恶波动的人类性格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形成的篱笆深深地笼罩着我们的意识。

但是索罗斯认为这一切都是谬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从均衡价格理论缺陷入手,颠覆确定性的存在,引入反身性的概念,只要存在人类意识的领域只有发散没有收敛。独立客观的规律是社会学领域的谬论,学者和权威们好比炼金术士不断地用谬论替代谬论构成了历史。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索罗斯在股票市场这个充斥着人类思维和情绪的领域构建了反身性模型,分析了外汇、债务周期、银行体系、科技股投资等几个问题,最后在量子基金的平台上实盘践行自己的理念,获得可观的收益率。

《金融炼金术》与其说是一本金融书籍,不如说是一本经典的社会科学著作。索罗斯系统性论述自己的哲学思想,然后降维打击金融对手盘。伟大的目标之下,赚钱倒在其次。本书攻击了整个社会科学的确定性基础,主流观点视之为异类而不接纳,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索罗斯秉承自己的观点重复投资的奇迹。

教育只能引导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大多数情况难以融入个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学领域的观念必须大规模推广和捍卫因为稳定的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最大化群体利益。类似于索罗斯的观点,奥氏经济学的政府中性始终是隐学,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干预永远是显学。面对这种冲突,索罗斯在最后部分的实盘操作之中给出了经典的答案:开仓之前忠于自己,持仓之后忠于盘面。

均衡价格的终结

金融和经济学经典体系的基础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向上的供给曲线和向下的需求曲线相交产生均衡价格。索罗斯认为这种独立给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参与者的预期改变曲线的方向,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涨幅越大股价越高的股票,参与者越多。例如在互联网世界中,玩家越多的游戏参与门槛越高,参与者越多。均衡价格的背后是边际报酬递减的法则,即单位投入资源的贡献越来越小,这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随着科技和知识的发展,边际报酬递增逐步取代边际报酬递减。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系统性阐述了边际报酬递增体系,动态增长经济学研究表明多要素的投入带来的递增展现了巨大的学习效应,尤其在知识经济社会,强者恒强,一家通吃越来越普遍。

如果边际报酬递增,供给和需求的方向将发生变化。平行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将永远不相交,均衡价格永远不会到来。趋势自我加强直到崩溃,跌落的价格也将反向走入极端,因此即使存在均衡价格,在实际生活之中研究也没有必要。

反身性

索罗斯师从波普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有两个决定性特征:预测解释的对称性和证伪证实的非对称性。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无法被证实,预测最终有待实践的检验,解释相对容易但是有存活者偏见。索罗斯大胆地延伸了波普尔的体系,认为社会科学领域根本不存在独立的现实,把握人类社会变化的方法诉诸于反身性。

类似于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索罗斯认为参与者思维和情景之间的联系形成反身性。这个联系包括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两个函数互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递归函数相互加强永远无法产生均衡价格。

区别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论,索罗斯认为历史进程由参与者的思维决定。学者和权威们灌输各种谬论被群众奉为真知灼见,一旦发现有缺陷又被新的谬论替代,这样的进化过程就是人类的历史。这个过程不是马克思推演的确定性路径而是开放的路径,不能被预测只能观察和适应。

为了进一步阐明反身性,索罗斯区分日常习惯和重大事件。在日常习惯中,认识函数相对稳定,参与函数发生作用但是影响不大。在重大事件中,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都动摇且相互影响。群众们情绪性地认识重大事件然后按照自己的预期参与重大事件,最终群众们的一致预期和重大事件的方向互为加强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

一个反身性模型

虽然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认为研究事物不存在于现实并不能动摇理性研究的结论,好比生活中没有真空却并不影响牛顿定律,但是在一个充斥着谎言、情绪和人类劣根性的投资世界,索罗斯一边冷静地理性分析一边热情地非理性参与。

索罗斯构建参与者的观点和他所处情景的模型:参与者的主流偏向,股票市场的基本趋势和股票价格,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构建了一个繁荣/萧条的周期。

A-B的阶段,基本趋势启动但是主流偏向视而不见,负相关导致股价落后于每股收益。B-D的阶段,基本趋势继续向好,主流偏向开始关注,正相关推动股价趋向于基本趋势。D-G的阶段,主流偏向超越基本趋势,股价和基本趋势相互加强推动股价飙涨,即使基本趋势放缓也不影响股价的上升。直到G-I的阶段,基本趋势无法支持继续加强的主流偏向,股价最终崩塌再次跌落到另一个极端。

在这个完整和简洁的周期之中,索罗斯强调两点:1)只有股价改变了基本趋势的变化才是信号,其他的都是噪声。比如60年代集团企业行情,A收购B增厚EPS,在高估值的推动下又可以收购C,然后市值继续放大。2)参与者的主流偏向对于基本趋势的认知有缺陷,何时扭转缺陷是观察的关键。

历史实验

索罗斯通过包括美股、美债、原油、外汇的全天候宏观对冲组合,践行自己的市场和哲学观点。

1.对于基本趋势的判断

复盘笔记的起点是1985年8月,股票仓位着眼于微观,带杠杆的外汇债券仓位着眼于可能发生的宏观剧变。索罗斯的判断:1)美国经济疲软但是更可能软着陆;2)美日利差巨大,日本机构买入美元资产冲动高;2)原油产量过剩,油价即将暴跌。

2.果断

1985年8月,索罗斯预计利率将下调逐步买入国债,但是市场的反应超过预期,他只好在半山腰建立较为难受的头寸。同时索罗斯敏锐地觉察到一个低利率低美元指数的牛市场景即将到来,迅速调整较为保守的策略加大美股敞口,股债市场随后出现双击走势,索罗斯毫不犹豫的顺势加仓。

1985年底的宏观确认索罗斯对于大循环开启牛市的观点,但是1986年的市场发生剧烈波动。逐日交易令索罗斯疲惫不已,在重新审视完逻辑和头寸之后,索罗斯再次否定二次牛市的可能性,结束了投资实验。1987年的崩溃随之降临。

3.耐心

疲软的经济基本面突然加速反转,虽然暂时头寸遭到损失,但是索罗斯坚定认为美元将从固定汇率制倒逼为浮动汇率制,五国达成广场协议成就他生平最大一笔收益,这部分头寸持仓近四年。

零碎的总结难以表达索罗斯在1985-1986年精彩的实盘记录,自上而下的推演和自下而上的确认,辗转反侧的内心活动和上下翻飞的头寸变化...这些都鲜活地展现了一代宏观对冲基金大师理念和操作自我完善的路径,这条路径也诠释了索罗斯信奉的开放性的内涵。人生犹如鸭子划水,索罗斯和巴菲特们只是在公开场合泛泛而谈,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关键技艺却未公示与人,甚至说了也非常人所能理解。

总结

本书的最后索罗斯坦诚地总结自己在1986年第二阶段亏损的原因:过于纠结1985年底形成的百年大牛市观点,陷入交易之中无法自拔。他也承认预测很少兑现但是投资上屡屡得手。预测和操作的矛盾统一在索罗斯看来解释反身性的有效性,构建一套独特且并未远离市场的假说(即使最终是错误的),然后根据市场行为不断调整判断。市场一致预期是自我加强的,只有在拐点时刻反向预期操作才能获得成功,索罗斯认为自己是一个顽固的反-反潮流者,既跟随趋势又保持警惕。

正如他自己坦言:如果我是学者,坚持自己对债务问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也许会有几项预期真的实现,尽管推迟了数年。如果我是市场参与者,这种推迟是无法容忍的,我必须正视缺陷。学者可以无关痛痒的为自己辩护,市场却要严厉得多。


相关内容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10)
  • P307-330 第十九.二十章. 1054年之后,天主教的"大公"和东正教的"正统"真真成了一台戏啊. 东西方基督教神学走的是迥然不同的路线.如果说西方有奥古斯丁,东方与之媲美的就是奥利金了.西方有神恩独作,东方有神人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大争议和三位伟大 ...

  •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笔记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就我们工作而言,如果每位员工没有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做细,单位的各项工作就不能得到保证:就不可能取得一流的工作业绩.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一个单位若想取得成就,就必须把每个员工做的每个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 ...

  • 投资理财经典必读入门书籍内容简介
  • 投资理财经典必读入门书籍内容简介 投资理财经典入门书籍内容简介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

  • 李约瑟问题的钥匙
  • 经验的描述. 具备以上两个特征的科学是不是只有近代才有?我们认为不是,在近代之前,东西方都有.古希腊的托勒密本均轮模型,欧氏几何,阿基米德的力学,亚里斯多德的自然研究,中国古代墨家对光学的研究等等都属于我们所定义的科学之范畴.文德尔班曾指出:"如果我们把科学理解为理智为其自身而系统地追求的 ...

  • 余秋雨为何被抨击为"中国特级犬儒"?
  • 评论家朱健国日前发表<金文明狙击"中国特级犬儒"余秋雨--访辞书专家金文明>一文,谈到在金文明为代表的学术狙击下,"中国特级犬儒"余秋雨的可鄙面目更清晰了:余秋雨是一个永不认错,永不改过,深信"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真理"的谎言大师 ...

  • 经典文言文语录
  • 小弟: 大哥近日十分忙碌,前些日子添色过度, 学习脱节,正拼命科学分呢。大学里的人都特 别做,中文系为甚。大哥本想复印他人笔记, 不料每人之想法与大哥不议而同也!偌大班级, 无人记录,只好由大家硬着头皮向教授借之。 不知小弟生活如何?大学里轻松无比,本大 学中文系里一男对十女,政男士非常畅销,如 今 ...

  • 揭秘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从市场错误中获利
  •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5月6日,<悉尼先驱晨报>称索罗斯正计划做空澳元.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索罗斯对外汇市场的操作 ...

  • 名言警句盘点
  • 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

  • 读书笔记集锦
  • 读书笔记集锦 1.有一天,当你处于生活压迫时,你至少会想到曾经你为了要改变这一切而努力过一次...... 2.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都在寻找各自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耗尽宝遗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爬上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意味着什么......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