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3教

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 ...

(5)而徵一国(通“耐”,能 )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

2.古今异义

(1) 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

(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 ..

(3)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 ..

(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 .

(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 ..

3.一词多义

(1辩 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区别 ) 而御六气之不辩( 通“变”,变化 ) ..(2)知 之二虫又何知( 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名词,智慧 ) ..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 ..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

4.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 往南飞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 ) ..

(2)、德合一君(使动,使„„满意 ) /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 )/ 而徵一国者(使动,...

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 ..

(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3)、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 ..

(5)、之二虫又何知 ( 代词,这些)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

2.而

(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 ...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表承接) ..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

力(连词,那么)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

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

也(介词,凭)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

冥也(副词,将要)

7.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介词,对于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

8.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

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它。指水) .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腹犹果然 吃饱的样子 B.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短的 ....

C.穷发之北 头发 D.置杯焉则胶 粘住不动 ..

答案:C(毛,草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B.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

C.以五百岁为寿.

具告以事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答案:B(代词,它/代词,这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

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

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

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

‚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

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C )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

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

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

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召颜回来(派人把颜回召来)。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

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

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召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

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

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

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

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

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

去夸奖!”

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 ...

(5)而徵一国(通“耐”,能 )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

2.古今异义

(1) 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

(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 ..

(3)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 ..

(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 .

(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 ..

3.一词多义

(1辩 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区别 ) 而御六气之不辩( 通“变”,变化 ) ..(2)知 之二虫又何知( 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名词,智慧 ) ..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 ..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

4.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 往南飞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 ) ..

(2)、德合一君(使动,使„„满意 ) /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 )/ 而徵一国者(使动,...

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 ..

(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3)、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 ..

(5)、之二虫又何知 ( 代词,这些)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

2.而

(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 ...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表承接) ..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

力(连词,那么)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

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

也(介词,凭)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

冥也(副词,将要)

7.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介词,对于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

8.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

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它。指水) .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腹犹果然 吃饱的样子 B.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短的 ....

C.穷发之北 头发 D.置杯焉则胶 粘住不动 ..

答案:C(毛,草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B.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

C.以五百岁为寿.

具告以事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答案:B(代词,它/代词,这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

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

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

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

‚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

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C )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

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

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

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召颜回来(派人把颜回召来)。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

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

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召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

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

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

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

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

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

去夸奖!”


相关内容

  • [庄子·逍遥游]不同逍遥境界
  • 浅析<庄子·逍遥游>不同的逍遥境界 摘要:<逍遥游>为<庄子>全本第一篇,是<庄子>其他篇章的总起."逍遥"是<逍遥游>的中心,同时也贯穿着<庄子>的始末."逍遥游"玄妙无比,引入深思.笔 ...

  • 论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三个层次
  • 摘 要:<逍遥游>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整体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内涵后,再对<逍遥游>反复研读,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出三个层次: "至人无己"逍遥."神人无功"逍遥与"圣人无 ...

  • 宋太宗_逍遥咏_赵润金
  • 第14卷第1期2013年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UniversityofSouthChina(SocialScienceEdition)Vol.14No.1Feb.2013 宋太宗<逍遥咏> 赵润金,刘玉芳①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 ...

  • [庄子-逍遥游]追求的人生境界
  • <庄子·逍遥游>追求的人生境界 摘要:<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哲学问题的主线,意味深远.它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 ...

  • [逍遥丸]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_逍遥丸什么时候吃_亲子百科_太平洋亲子网
  • 逍遥丸是知名的调经药物,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可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等.月经不调的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一般在月经前一个星期吃比较好. 20w母婴常见问题 100%专家解答>> 服用逍遥丸的注意事项 服用逍遥丸的同时应该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生气恼怒:忌生 ...

  • 庄子[逍遥游]赏析
  • (曹础基)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与其他<庄子·内篇>一样,被多数学者公认为庄周手笔.但也有个别人怀疑为汉人所作.(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 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说:"胜义无疑第一禅 ...

  • 让你看懂庄子[逍遥游]
  • 三步赏读<逍遥游> 阐释国学经典,即对文本相关要素诸如内容.结构.技巧.语言.风格等做具体的阐发性解释.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关键,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一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鲲鹏,和"决起而飞"&q ...

  • 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能治疗少阳证吗?有柴胡
  • 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能治疗少阳证吗?有柴胡 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能治疗少阳证吗?有柴胡 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能治疗少阳证吗?有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作用吗? 专家意见: 病情分析:您好,这两种方剂是完全不同的,少阳症也有很多症型,用方彼此差异相当大.指导意见: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的病,一般不可用逍遥丸治疗,不 ...

  •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摘要"历代庄学的研究者无不重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探析,本文从 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深入分析.庄子第一 次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人的自由问题,从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道家 思想乃至道教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庄子那里,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 状态 ...

  • 无法逍遥的逍遥游
  • 摘要:文章以简省的语言论说了庄子的名篇<逍遥游>,旨在让我们去更好的认识庄子,理解庄子. 关键字:庄子;逍遥游 庄子这个名字,大家传诵了很久.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逍遥游>是其代表之作,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