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答案10

第10章 习题答案

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理由如下:

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我们知道,垄断降低社会福利。因此,掠夺性倾销使得进口国短期获益,但是长期受害,总

地来说,人们认为掠夺性倾销对进口国来说是有害的。

周期性倾销是指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面对低迷的需求不得不降低价格。假设在一个竞争市场里,刚开始时,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如果碰上经济衰退,需求减少,企业价格就会降低,这样价格就会低于平均成本。这种因为经济周期而导致企业在国外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称为周期性倾销。 但问题是,这里牵涉到一个公平问题。进口国可能认为周期性倾销是出口国将经济衰退的成本转嫁给进口国的一种手段。当出口国面临经济衰退时,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若通过周期性倾销,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引起进口国的失业问题,就好像失业率也随着周期性倾销“出口”到了其他国家,所以周期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

季节性倾销,每年过完新年后超市都要进行年货大甩卖,冬季过后冬衣的价格会被打上很多折扣。这些产品的价格很可能要比平均生产成本还要低。这样的大甩卖都是季节性的,如果这种大甩卖出现在国外市场上,就成为了季节性倾销。

经济学家们认为,季节性倾销是一种无害的行为。我们大家都欢迎新年大甩卖,或者圣诞节大甩卖,从来也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有害的商业行为。所以季节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利的。

持续性倾销,如果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那么它就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来决定产品的价格。企业因为国外需求弹性较高而进行的倾销我们称为持续性倾销。

与季节性倾销一样,持续性倾销对于进口国来说是有益的,也就是说,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进口国应该欢迎持续性倾销,而不是限制它。道理很简单,持续性倾销使进口国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消费更多的产品。

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在满足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对倾销进行报复制裁。一个条件当然是倾销行为必须存在。但是仅仅发现存在倾销行为并不足以成为制裁的理由;另一个条件是,这种倾销行为导致了进口国企业的实质性损害(material injury)或者存在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4.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小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小国的福利和整个世界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假定小国在国际市场上是个价格接受者,其任何政策的执行

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图10.1中,D和S分别为该小国大豆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国际价格为10元,在此国际价格下,该小国大豆消费为10吨,大豆生产为18吨,超出国内消费的8吨大豆作为出口。假如这个小国家的政府为了鼓励出口而提供

价格

12元

10元 6 10 18 26 大豆吨数

图10.1 出口补助, 小国家情形

出口补2元,那么对于出口商来说,每吨大豆出口的收益将会是12元,即每吨10元的价格加上2元的出口补助。实施出口补助后该小国国内的大豆价格也变为12元,这是因为在均衡状态,在国内销售大豆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出口的边际收益。在此新的高价格下,该小国国内大豆消费减少到6吨,生产则上升到26吨,差额20吨则为补助后的出口,即在出口补助的政策下,出口增加了。

这样的出口补助政策对该小国的福利带来的是什么影响呢? 出口补助增加了消费者必须支付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出口补助又增加了厂商的边际收益,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

但是政府对每吨大豆出口补助了2元,总出口为20吨,因此,政府为鼓励出口必须多支付b+c+d,这部分支出最终也必须由整个社会来承担。把社会所有成员的社会福利变化综合起来,出口补助导致整个社会的福利变化-(b + d),即出口补助反而使得执行鼓励出口政策的国家受损。小三角b衡量出口补贴对消费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国内价格升高而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小三角d则衡量出口补贴对生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它表示了因为价格的扭曲而导致资源在成本高于世界价格下过多流向被补贴的行业而产生的浪费。

那么出口补助政策是否有益于全世界的经济呢? 或者说,出口补助是否让国外得到利益,而且所得到的利益超过出口国损失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实施出口补助的国家是一个小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因此,其余国家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其余国家的福利并不发生变化。所以,小国的福利损失– (b + d)也就是整个世界的福利损失,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出口补助减少全世界的福利。所以我们不同意题中的观点。

5.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大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大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图10.3显示了大国提供出口补贴的情形。其中,D为大国国内的大豆需求曲线,S为大国国内的大豆供给曲线。图10.4同时也画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供求关系,该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其他国家进口需求曲线相交处表示了国际均衡价格和国际贸易量。图中我们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为10元,在此价格下,该国出口为14吨大豆。假设该大国对每吨大豆出口提供补贴4元,因为是大国的缘故,国际大豆价格会因为大国出口的增加而减少到每吨8元。而大国国内的价格则上升为每吨12元。国内价格的增加,使需求减少到6吨,供给增加到26吨,出口因而增加到20吨。大国的价格补贴使得国外进口商以每吨8元的低价进口大豆,而大国的出口商的边际收益则为每吨12元,之间的差距即为大国政府所提供的出口补贴。

A. 国内市场

12

108元 B. 国际市场 6 8 22 26 14 20 大豆吨数

图10.3 出口补助, 大国情形

出口补贴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如何? 出口补贴使的国内价格从每吨10元涨到1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g+h+i,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g+h,两者之和为i。但是,每出口1吨大豆,政府需要补贴4元,出口总量为20吨,因此,政府的出口补贴成本为80元,在图中以b+c+d+e+f+h+i+j表示,综合生产者剩余,消

5.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大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大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图10.3显示了大国提供出口补贴的情形。其中,D为大国国内的大豆需求曲线,S为大国国内的大豆供给曲线。图10.4同时也画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供求关系,该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其他国家进口需求曲线相交处表示了国际均衡价格和国际贸易量。图中我们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为10元,在此价格下,该国出口为14吨大豆。假设该大国对每吨大豆出口提供补贴4元,因为是大国的缘故,国际大豆价格会因为大国出口的增加而减少到每吨8元。而大国国内的价格则上升为每吨12元。国内价格的增加,使需求减少到6吨,供给增加到26吨,出口因而增加到20吨。大国的价格补贴使得国外进口商以每吨8元的低价进口大豆,而大国的出口商的边际收益则为每吨12元,之间的差距即为大国政府所提供的出口补贴。

A. 国内市场

12

108元 B. 国际市场 6 8 22 26 14 20 大豆吨数

图10.3 出口补助, 大国情形

出口补贴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如何? 出口补贴使的国内价格从每吨10元涨到1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g+h+i,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g+h,两者之和为i。但是,每出口1吨大豆,政府需要补贴4元,出口总量为20吨,因此,政府的出口补贴成本为80元,在图中以b+c+d+e+f+h+i+j表示,综合生产者剩余,消

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成本,该大国使用出口补贴政策的福利影响为-(b+c+d+e+f+h+j),即出口补贴反而使得提供补贴的国家福利减少。大国出口补贴的福利计算见图10.4。

我们可以将减少的福利-(b+c+d+e+f+h+j)解剖成三部分。小三角h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消费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j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即出口补贴因为导致生产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与小国的出口补贴所导致的效应是一样的。区域b+c+d+e+f表示的是因为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的减少所导致的福利减少,我们称之为贸易条件效应,这是因为当大国提供出口补贴后,增加的出口导致国际价格的减少,因而大国的贸易条件降低,从而减少该国的福利,这点是小国的情形下所没有的。我们这里看到,相对于小国来说,大国使用出口补贴,不但会因为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导致福利的减少,而且会因为贸易条件的降低而受损。

6.事实上,相对于反倾销案,反出口补贴案和征收反出口补贴关税在实际中使用的的确不是很多。1999-2000这一年里,全世界仅有56起反出口补贴的新案子,加上正在审理的,反补贴案子总数目为87件,美国算是最喜欢进行反出口补贴的国家,大约占了全世界一半的案子。而同一年,全世界反倾销案总共有628件,远远超过了反出口补贴案子的数目。实际上,因为获得出口补贴的产品往往以低于国内的价格销往国外,因此有许多反出口补贴的案子其实是以反

倾销案的面目出现的。

虽然理论上讲反出口补贴关税可以更正由于出口补贴所带来的资源扭曲,从而对全世界福利有益,但在实际情况里,反出口补贴有一点是与反倾销类似的,即它可能为进口国所滥用。我们知道,出口补贴虽然使得进口国获益,但是进口商却会受损,从而竭力抱怨出口补贴所带来的危害。在许多国家,政府往往在商业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扶持了当地的企业,因此,这些进口商总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的证据,如果这些进口商还可以提供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这些产品实质损害的证据,那么这些进口商就有可能成为反出口补贴关税保护的对象。

7.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那些能够使得企业战略发生变化的补贴或其他政策手段的总称。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能够增加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能够增加本国福利,应该依市场情况而定,我同意这种观点,理由如下:

战略性贸易政策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从而使得国内企业获益,福利增加。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它可能在减少它国的福利基础上增加本国的福利,正是由于它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所以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也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贸易报复,这样就会导致所有国家都会受损,世界整体福利也会因此而下降。所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能够增加本国福利,应该依市场情况而定。

第10章 习题答案

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理由如下:

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我们知道,垄断降低社会福利。因此,掠夺性倾销使得进口国短期获益,但是长期受害,总

地来说,人们认为掠夺性倾销对进口国来说是有害的。

周期性倾销是指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面对低迷的需求不得不降低价格。假设在一个竞争市场里,刚开始时,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如果碰上经济衰退,需求减少,企业价格就会降低,这样价格就会低于平均成本。这种因为经济周期而导致企业在国外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称为周期性倾销。 但问题是,这里牵涉到一个公平问题。进口国可能认为周期性倾销是出口国将经济衰退的成本转嫁给进口国的一种手段。当出口国面临经济衰退时,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若通过周期性倾销,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引起进口国的失业问题,就好像失业率也随着周期性倾销“出口”到了其他国家,所以周期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

季节性倾销,每年过完新年后超市都要进行年货大甩卖,冬季过后冬衣的价格会被打上很多折扣。这些产品的价格很可能要比平均生产成本还要低。这样的大甩卖都是季节性的,如果这种大甩卖出现在国外市场上,就成为了季节性倾销。

经济学家们认为,季节性倾销是一种无害的行为。我们大家都欢迎新年大甩卖,或者圣诞节大甩卖,从来也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有害的商业行为。所以季节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利的。

持续性倾销,如果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那么它就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来决定产品的价格。企业因为国外需求弹性较高而进行的倾销我们称为持续性倾销。

与季节性倾销一样,持续性倾销对于进口国来说是有益的,也就是说,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进口国应该欢迎持续性倾销,而不是限制它。道理很简单,持续性倾销使进口国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消费更多的产品。

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在满足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对倾销进行报复制裁。一个条件当然是倾销行为必须存在。但是仅仅发现存在倾销行为并不足以成为制裁的理由;另一个条件是,这种倾销行为导致了进口国企业的实质性损害(material injury)或者存在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4.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小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小国的福利和整个世界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假定小国在国际市场上是个价格接受者,其任何政策的执行

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图10.1中,D和S分别为该小国大豆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国际价格为10元,在此国际价格下,该小国大豆消费为10吨,大豆生产为18吨,超出国内消费的8吨大豆作为出口。假如这个小国家的政府为了鼓励出口而提供

价格

12元

10元 6 10 18 26 大豆吨数

图10.1 出口补助, 小国家情形

出口补2元,那么对于出口商来说,每吨大豆出口的收益将会是12元,即每吨10元的价格加上2元的出口补助。实施出口补助后该小国国内的大豆价格也变为12元,这是因为在均衡状态,在国内销售大豆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出口的边际收益。在此新的高价格下,该小国国内大豆消费减少到6吨,生产则上升到26吨,差额20吨则为补助后的出口,即在出口补助的政策下,出口增加了。

这样的出口补助政策对该小国的福利带来的是什么影响呢? 出口补助增加了消费者必须支付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出口补助又增加了厂商的边际收益,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

但是政府对每吨大豆出口补助了2元,总出口为20吨,因此,政府为鼓励出口必须多支付b+c+d,这部分支出最终也必须由整个社会来承担。把社会所有成员的社会福利变化综合起来,出口补助导致整个社会的福利变化-(b + d),即出口补助反而使得执行鼓励出口政策的国家受损。小三角b衡量出口补贴对消费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国内价格升高而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小三角d则衡量出口补贴对生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它表示了因为价格的扭曲而导致资源在成本高于世界价格下过多流向被补贴的行业而产生的浪费。

那么出口补助政策是否有益于全世界的经济呢? 或者说,出口补助是否让国外得到利益,而且所得到的利益超过出口国损失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实施出口补助的国家是一个小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因此,其余国家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其余国家的福利并不发生变化。所以,小国的福利损失– (b + d)也就是整个世界的福利损失,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出口补助减少全世界的福利。所以我们不同意题中的观点。

5.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大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大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图10.3显示了大国提供出口补贴的情形。其中,D为大国国内的大豆需求曲线,S为大国国内的大豆供给曲线。图10.4同时也画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供求关系,该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其他国家进口需求曲线相交处表示了国际均衡价格和国际贸易量。图中我们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为10元,在此价格下,该国出口为14吨大豆。假设该大国对每吨大豆出口提供补贴4元,因为是大国的缘故,国际大豆价格会因为大国出口的增加而减少到每吨8元。而大国国内的价格则上升为每吨12元。国内价格的增加,使需求减少到6吨,供给增加到26吨,出口因而增加到20吨。大国的价格补贴使得国外进口商以每吨8元的低价进口大豆,而大国的出口商的边际收益则为每吨12元,之间的差距即为大国政府所提供的出口补贴。

A. 国内市场

12

108元 B. 国际市场 6 8 22 26 14 20 大豆吨数

图10.3 出口补助, 大国情形

出口补贴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如何? 出口补贴使的国内价格从每吨10元涨到1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g+h+i,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g+h,两者之和为i。但是,每出口1吨大豆,政府需要补贴4元,出口总量为20吨,因此,政府的出口补贴成本为80元,在图中以b+c+d+e+f+h+i+j表示,综合生产者剩余,消

5.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大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大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图10.3显示了大国提供出口补贴的情形。其中,D为大国国内的大豆需求曲线,S为大国国内的大豆供给曲线。图10.4同时也画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供求关系,该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其他国家进口需求曲线相交处表示了国际均衡价格和国际贸易量。图中我们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为10元,在此价格下,该国出口为14吨大豆。假设该大国对每吨大豆出口提供补贴4元,因为是大国的缘故,国际大豆价格会因为大国出口的增加而减少到每吨8元。而大国国内的价格则上升为每吨12元。国内价格的增加,使需求减少到6吨,供给增加到26吨,出口因而增加到20吨。大国的价格补贴使得国外进口商以每吨8元的低价进口大豆,而大国的出口商的边际收益则为每吨12元,之间的差距即为大国政府所提供的出口补贴。

A. 国内市场

12

108元 B. 国际市场 6 8 22 26 14 20 大豆吨数

图10.3 出口补助, 大国情形

出口补贴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如何? 出口补贴使的国内价格从每吨10元涨到1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g+h+i,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g+h,两者之和为i。但是,每出口1吨大豆,政府需要补贴4元,出口总量为20吨,因此,政府的出口补贴成本为80元,在图中以b+c+d+e+f+h+i+j表示,综合生产者剩余,消

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成本,该大国使用出口补贴政策的福利影响为-(b+c+d+e+f+h+j),即出口补贴反而使得提供补贴的国家福利减少。大国出口补贴的福利计算见图10.4。

我们可以将减少的福利-(b+c+d+e+f+h+j)解剖成三部分。小三角h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消费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j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即出口补贴因为导致生产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与小国的出口补贴所导致的效应是一样的。区域b+c+d+e+f表示的是因为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的减少所导致的福利减少,我们称之为贸易条件效应,这是因为当大国提供出口补贴后,增加的出口导致国际价格的减少,因而大国的贸易条件降低,从而减少该国的福利,这点是小国的情形下所没有的。我们这里看到,相对于小国来说,大国使用出口补贴,不但会因为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导致福利的减少,而且会因为贸易条件的降低而受损。

6.事实上,相对于反倾销案,反出口补贴案和征收反出口补贴关税在实际中使用的的确不是很多。1999-2000这一年里,全世界仅有56起反出口补贴的新案子,加上正在审理的,反补贴案子总数目为87件,美国算是最喜欢进行反出口补贴的国家,大约占了全世界一半的案子。而同一年,全世界反倾销案总共有628件,远远超过了反出口补贴案子的数目。实际上,因为获得出口补贴的产品往往以低于国内的价格销往国外,因此有许多反出口补贴的案子其实是以反

倾销案的面目出现的。

虽然理论上讲反出口补贴关税可以更正由于出口补贴所带来的资源扭曲,从而对全世界福利有益,但在实际情况里,反出口补贴有一点是与反倾销类似的,即它可能为进口国所滥用。我们知道,出口补贴虽然使得进口国获益,但是进口商却会受损,从而竭力抱怨出口补贴所带来的危害。在许多国家,政府往往在商业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扶持了当地的企业,因此,这些进口商总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的证据,如果这些进口商还可以提供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这些产品实质损害的证据,那么这些进口商就有可能成为反出口补贴关税保护的对象。

7.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那些能够使得企业战略发生变化的补贴或其他政策手段的总称。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能够增加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能够增加本国福利,应该依市场情况而定,我同意这种观点,理由如下:

战略性贸易政策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从而使得国内企业获益,福利增加。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它可能在减少它国的福利基础上增加本国的福利,正是由于它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所以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也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贸易报复,这样就会导致所有国家都会受损,世界整体福利也会因此而下降。所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能够增加本国福利,应该依市场情况而定。


相关内容

  • 南开17春秋学期[国际经济学(尔雅)]在线作业
  •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v 1. 哪个国家层被称为"世界的米仓" . 新加坡 . 日本 . 中国 . 泰国 标准答案: 2.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的作品. . 雨果 . 托马斯曼 . 狄更斯 . 卡夫卡 标准答案: 3. 中国建筑业最高的奖项 ...

  • 奥鹏南开16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尔雅)]在线作业
  • 16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国际经济学中的"吸收"与()无关. . 总需求 . 总消费 . 总支出 . 总收入 正确答案: 2.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的贸易对 ...

  • 东师国际经济法17春在线作业1 免费答案
  •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所得在具有某种经济联系的不同纳税人手中各征一次税的现象称作什么? . A. 国际重复征税 B. 国际重登征税 C. 国际份逃税 D. 国际避免 标准答案:B 2.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关国家税收管辖权的 ...

  •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题库(1)及附满分答案
  •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题库(1)及附满分答案 1] 一国政府的对外援助应该记入 ( ) A: 投资 B: 货物 C: 服务 D: 经常转移 答案 经常转移 [2] 为了使国际收支的借贷数额相等而人为设立的抵消账户是 ( ) A: 经常帐户 B: 错误和遗漏帐户 C: 官方储备帐户 D: ...

  • 国际商务管理期末考试答案
  • 姓名:田义兵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根据以往的判例和先例来判决,是下列()法系的特点?1.0 分 A. 大陆法系 B. 宗教法 C. 欧美法 D. 普通法 我的答案:D 2跨国公司为了加强某地的投资,而往往必须放弃另外其他地区投资的撤资策略是( ...

  • 国际业务题库
  • 单选题 1 ( )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单方面转移 D 进出口项目 答案: B 2 对借款人有下列情况的()从严控制,本行不予发放打包贷款 A 资金实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 B 落实担保措施 C 信用证开证行所在国政局不稳,经济状况异 ...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国际金融练习题库
  • 国际金融练习题库 1.最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为( ).(1.0分) (正确的答案:C ) A.经常项目顺差 B.资本项目顺差 C.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D.经常项目逆差 2.根据蒙代尔的指派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采取( ).(1.0分) (正确的答案:D ) A ...

  • 吉大15秋学期[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二 答案
  • 吉大15秋学期<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首先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的是( ). . 哈罗德 . 李斯特 . 诺克斯 . 罗伯特逊 正确答案: 2. 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 . ...

  • 国际经济合作作业答案厦门大学
  • 1.( )的最大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1.0分) (正确的答案:B 提交的答案: B 判题:√ 得分:1.0) A.国际合资企业 B.国际合作企业 C.国际独资企业 2.( )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它们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 ...

  • 经济师中级基础讲义
  •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 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是( )理论的主要观点 A.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 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 D.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