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试比较西方古代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内容提要: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各有特色的思想一直引领着我们各个思想家进行探索。另外,西方古代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我们从他们的文字里可以窥探到人类早期对心理学问题的探索。正如柏拉图所说,哲学开始于惊异,科学也开始于惊异,而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在其起源上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古代希腊的思想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史的开始,同时也成了西方心理学史的源头。对心理学来说,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古希腊时代起,哲学家已经在研究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称作“认识论”,由于认识论的问世,心理学家意欲了解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组织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第二,心理学家继承了哲学家对人类幸福之源的关注。哲学家询问人类的幸福何在,以及怎么样才能获得人类的幸福。总而言之,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物质、自然本原、灵魂、人类属性、流派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自然本原以及物质的探索

公园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古希腊在西方文化史上最富创造进的时期。古人出于对自然万物的景仰及对社会生活的追求,开始对自然本原行了探索。

(一)、以泰勒士为代表的古希腊米利都学派

过去人们用神试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米利都的哲学家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开始主要用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方式取代神话主要以形象思维方式的幻想。这样,哲学就产生了。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在变化发展的整体。他们要探求万物的根源,寻求多中之一,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他们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的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主张从可感的物质性元素中去寻求万物的本原。泰勒士认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水是万物的本原,水可以是液体、气体或是固体,万物由水生成,因水获得生命,因生命具有神灵,因而灵魂具有运动的能力,并且万物消灭后复归于水,构成一切事物的单一元素的名称是始物,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同样是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对原初物质提出一种新的思想——万物本原是“无限”,一切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而无限本身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但他认为事物的基本构成物质既不是水,也不是其他任何特殊的元素。水和其他所有特定的东西只是某种更基本的东邪的特殊变体或繁衍生物,而水只是很多元素中一个特殊的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东西都需要一个更加基本的物质作为它们的来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所有这些物质都来自最原始的本质,它就是一个不定的或无限制的实在。他提出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阿朗派”思想 。实际的事物是特殊的,它们的来源则是不确定的,事物是有限定的,原初物质则是无限定或无限制的。以上就是他的无定说对于自然本原提出的简要看法。另外,阿那克西美尼以气为万物的本原,似乎是又回到具体,但因为气是无定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它也具有“阿派朗”的特征。这说明人类认识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过程中又前进了一步。留基伯和他的主要继承者德谟克利特,把单位自然观更推进一步,并且从生物界扩大到物理世界,提出了原子说。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

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原子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是泰勒士学派解释世界组成思想的发展。

(二)、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爱弗斯学派

至今仍存的著作的残篇中他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宣称始物是火,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

(三)、以恩培多克勒为代表的经验主义

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所构成。四根为土、水、火、空气。一种与上述思想截然对立的哲学,即经验主义学说渐渐兴起。经验主义怀疑理性所依赖的先天印象,认为它们纯属想象出来的幻象,并力图表明,正是观察才引起了知识。针对理性主义者放弃感性经验的主张,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声称唯有观察和感觉者是唯一有效的知识源泉;事实上,人的感觉经验能够发现和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动了经验主义研究感知系统。这也是心理学的开端。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将为天性论与经验论,或者本性与教养这类人们更为熟悉的辩论所替代。

二、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人类属性以及灵魂的探索

哲学的“本体”观念②和哲学的“本体论”③都是为了来奠定人类自身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即人类存在的最高支撑点。人类对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的关怀,植根于对人类自身终极价值的关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人类属性和灵魂的探索接踵而至。

(一)、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继泰勒士对灵魂作了可贵的探索之后,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进一步围绕灵魂的话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主要表现在:1. 灵魂的性质。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是一种“和谐”。并且具有数的性质,因为数是万物本原。

2. 灵魂的分类。灵魂分三个部分: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和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智慧和情欲,而人具有理性。3. 语言,灵魂,神经之间的关系,灵魂嘘气是展现的就是语言,只有通过血管,肺和神经才能实现语言的功能。4. 提出灵魂不死和轮回说。灵魂不仅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而且身体还是灵魂陷入的腐败监狱。灵魂的理性部分不死,灵魂依照命运规定,从一个生物体轮回到另一个生物体,原因在于灵魂有罪。

毕达哥拉斯强调灵肉分离甚至对立。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最终神秘的胜利是从“生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从生和死的永恒进程中灵魂向动物形态和别的形态的转世中解脱出来。观察者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与神的统一,并分享了他的不朽。

(二)、其他哲学、心理学学派

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原子构成的,与火一样有能动性,生命是由身体原子与灵魂原子结合的产物,身体的运动则是由灵魂提供活力。 作为西方唯理论先驱的柏拉图认为人类世界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外在的物和影的世界,而理念世界则是数量的,本质的和自然规律的世界,也称内在的概念世界,并对灵与肉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1. 物质是可以认识的。2. 物质的本质只有灵魂才能认识。3. 人类灵魂有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构成,只有理性,激情,欲望三者和谐统一,人才会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4. 灵魂分等

级,第一等是统治者和哲学王的灵魂,第二等是武士的灵魂,第三等是平民的灵魂。5. 灵魂可以净化。6. 学习,记忆和灵魂。总之,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但其心理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先驱之一,主要提出以下观点:灵魂论④、四因论⑤、感觉论⑥、记忆观⑦。总之,他的心理学思想初步确立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对后世的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亚里士多德以后,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已失去往日的大器与创造,这个时期,古罗马宗教哲学成了主流学派,其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对大量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比如灵魂的自省,他认为理性在把握内外感觉的时候,需要进行批判,同时又会产生怀疑,而怀疑者是灵魂通过怀疑,确立自己的存在,并可以进一步认识自己。灵魂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的意志是有缺陷的等灵魂观点。

注释:①“阿朗派”一方面是对水的否定, 要求超越感性具体性, 另一方面又是对思辨的水的进一步规定, 要求肯定思想自身的原则。

②哲学的“本体”观念:是一种对终极性的存在的渴求或关怀。

③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是一种指向无限性的终极关怀。

④灵魂论: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必须有灵魂,其观点是一种一元论与二元论并举的独特的灵魂观。并认为只有人才具有理性灵魂,人的灵魂才是最高级的。 ⑤四因论: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⑥感觉论:感觉主要是一种辨别的官能。是客观在感官上留下的印象。

⑦记忆观: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些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性质”。

参考文献:

1.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2.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叶浩生

3. 《西方心理学家文选》张述祖

4. 《心理学史》 (德) 赫尔穆特 ·吕克

试比较西方古代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内容提要: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各有特色的思想一直引领着我们各个思想家进行探索。另外,西方古代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我们从他们的文字里可以窥探到人类早期对心理学问题的探索。正如柏拉图所说,哲学开始于惊异,科学也开始于惊异,而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在其起源上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古代希腊的思想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史的开始,同时也成了西方心理学史的源头。对心理学来说,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古希腊时代起,哲学家已经在研究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称作“认识论”,由于认识论的问世,心理学家意欲了解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组织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第二,心理学家继承了哲学家对人类幸福之源的关注。哲学家询问人类的幸福何在,以及怎么样才能获得人类的幸福。总而言之,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物质、自然本原、灵魂、人类属性、流派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自然本原以及物质的探索

公园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古希腊在西方文化史上最富创造进的时期。古人出于对自然万物的景仰及对社会生活的追求,开始对自然本原行了探索。

(一)、以泰勒士为代表的古希腊米利都学派

过去人们用神试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米利都的哲学家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开始主要用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方式取代神话主要以形象思维方式的幻想。这样,哲学就产生了。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在变化发展的整体。他们要探求万物的根源,寻求多中之一,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他们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的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主张从可感的物质性元素中去寻求万物的本原。泰勒士认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水是万物的本原,水可以是液体、气体或是固体,万物由水生成,因水获得生命,因生命具有神灵,因而灵魂具有运动的能力,并且万物消灭后复归于水,构成一切事物的单一元素的名称是始物,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同样是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对原初物质提出一种新的思想——万物本原是“无限”,一切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而无限本身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但他认为事物的基本构成物质既不是水,也不是其他任何特殊的元素。水和其他所有特定的东西只是某种更基本的东邪的特殊变体或繁衍生物,而水只是很多元素中一个特殊的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东西都需要一个更加基本的物质作为它们的来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所有这些物质都来自最原始的本质,它就是一个不定的或无限制的实在。他提出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阿朗派”思想 。实际的事物是特殊的,它们的来源则是不确定的,事物是有限定的,原初物质则是无限定或无限制的。以上就是他的无定说对于自然本原提出的简要看法。另外,阿那克西美尼以气为万物的本原,似乎是又回到具体,但因为气是无定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它也具有“阿派朗”的特征。这说明人类认识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过程中又前进了一步。留基伯和他的主要继承者德谟克利特,把单位自然观更推进一步,并且从生物界扩大到物理世界,提出了原子说。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

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原子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是泰勒士学派解释世界组成思想的发展。

(二)、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爱弗斯学派

至今仍存的著作的残篇中他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宣称始物是火,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

(三)、以恩培多克勒为代表的经验主义

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所构成。四根为土、水、火、空气。一种与上述思想截然对立的哲学,即经验主义学说渐渐兴起。经验主义怀疑理性所依赖的先天印象,认为它们纯属想象出来的幻象,并力图表明,正是观察才引起了知识。针对理性主义者放弃感性经验的主张,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声称唯有观察和感觉者是唯一有效的知识源泉;事实上,人的感觉经验能够发现和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动了经验主义研究感知系统。这也是心理学的开端。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将为天性论与经验论,或者本性与教养这类人们更为熟悉的辩论所替代。

二、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人类属性以及灵魂的探索

哲学的“本体”观念②和哲学的“本体论”③都是为了来奠定人类自身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即人类存在的最高支撑点。人类对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的关怀,植根于对人类自身终极价值的关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家对人类属性和灵魂的探索接踵而至。

(一)、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继泰勒士对灵魂作了可贵的探索之后,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进一步围绕灵魂的话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主要表现在:1. 灵魂的性质。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是一种“和谐”。并且具有数的性质,因为数是万物本原。

2. 灵魂的分类。灵魂分三个部分: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和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智慧和情欲,而人具有理性。3. 语言,灵魂,神经之间的关系,灵魂嘘气是展现的就是语言,只有通过血管,肺和神经才能实现语言的功能。4. 提出灵魂不死和轮回说。灵魂不仅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而且身体还是灵魂陷入的腐败监狱。灵魂的理性部分不死,灵魂依照命运规定,从一个生物体轮回到另一个生物体,原因在于灵魂有罪。

毕达哥拉斯强调灵肉分离甚至对立。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最终神秘的胜利是从“生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从生和死的永恒进程中灵魂向动物形态和别的形态的转世中解脱出来。观察者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与神的统一,并分享了他的不朽。

(二)、其他哲学、心理学学派

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原子构成的,与火一样有能动性,生命是由身体原子与灵魂原子结合的产物,身体的运动则是由灵魂提供活力。 作为西方唯理论先驱的柏拉图认为人类世界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外在的物和影的世界,而理念世界则是数量的,本质的和自然规律的世界,也称内在的概念世界,并对灵与肉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1. 物质是可以认识的。2. 物质的本质只有灵魂才能认识。3. 人类灵魂有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构成,只有理性,激情,欲望三者和谐统一,人才会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4. 灵魂分等

级,第一等是统治者和哲学王的灵魂,第二等是武士的灵魂,第三等是平民的灵魂。5. 灵魂可以净化。6. 学习,记忆和灵魂。总之,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但其心理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先驱之一,主要提出以下观点:灵魂论④、四因论⑤、感觉论⑥、记忆观⑦。总之,他的心理学思想初步确立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对后世的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亚里士多德以后,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已失去往日的大器与创造,这个时期,古罗马宗教哲学成了主流学派,其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对大量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比如灵魂的自省,他认为理性在把握内外感觉的时候,需要进行批判,同时又会产生怀疑,而怀疑者是灵魂通过怀疑,确立自己的存在,并可以进一步认识自己。灵魂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的意志是有缺陷的等灵魂观点。

注释:①“阿朗派”一方面是对水的否定, 要求超越感性具体性, 另一方面又是对思辨的水的进一步规定, 要求肯定思想自身的原则。

②哲学的“本体”观念:是一种对终极性的存在的渴求或关怀。

③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是一种指向无限性的终极关怀。

④灵魂论: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必须有灵魂,其观点是一种一元论与二元论并举的独特的灵魂观。并认为只有人才具有理性灵魂,人的灵魂才是最高级的。 ⑤四因论: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⑥感觉论:感觉主要是一种辨别的官能。是客观在感官上留下的印象。

⑦记忆观: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些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性质”。

参考文献:

1.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2.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叶浩生

3. 《西方心理学家文选》张述祖

4. 《心理学史》 (德) 赫尔穆特 ·吕克


相关内容

  • 论礼记乐记主要思想与叔本华音乐思想之差异
  • 通识研究集刊 第 十一 期 2007年 06 月 页141-154 开 南 大 学 通识教育中心 论<礼记˙乐记>主要思想与叔本华音乐思想之差异 黄淑基* 摘要 本文中以<礼记˙乐记>及叔本华的音乐思想做此探论方式的基本比较论域,在此论域范围之中可做一较精细及正确音乐思想上异 ...

  • 大学生经典必读书目
  • 大学生经典必读书目 (一)文学部分(37种) ■中外语言文学经典选介 <诗经> <楚辞> <左传> <乐府诗选> <史记>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文观止>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

  • 吾敬东教授个人简介及成果
  • 吾敬东教授个人简介及成果 一.个人简介 吾敬东,亦名吾淳.祖籍浙江衢县,1955 年6月出生于上海.博士,教授.主要经历 如下:1970年-1977年:在军队服役:1978 年-1982年:分别在北京师范学院与上海师 范学院就读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5-1988年:在华 ...

  •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
  • 浅谈中国古代哲学 在我使用"中国古代哲学"这个词的时候,已经先入为主地承认了中国是有哲学的.而且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确实有实质的内容与之相呼应.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的经学,宋明理学等,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 稍微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在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本没有&q ...

  • 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
  • 一般说来,原始神话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国神话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亦然.特别是创世神话,由于它所要回答的正是关于宇宙本源的哲学问题,可以称之为神话哲学中的本体论,因此与作为理性化身的哲学的发生,关系就更为密切.据神话专家考证,几乎地球上所有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产生过太阳创世的神话.对于 ...

  • 施特劳斯与中国
  • 从严复1898年刊印<天演论>译本并于同年着手翻译<群学肄言>算起,我国学界已 经三次引人注目地引介西方学术思想,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五四"运动之后到1966 年 ,算第二次引介时期,最高成就是我国翻译西方"政法诸书"的第一个汉译全集 ...

  •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总结
  • 名词解释: 1.仁(孔子):仁学思想是孔子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仁,即"克己复礼为仁". 作为统治者,他们的行为必须具备五种品德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说:"恭.宽.信.敏.惠. 2.兼爱(墨子):是墨家的一个中心的理 ...

  • 体育文化论文作业
  •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中西方文化选择.民族心理结构.认识论等文化哲学视角审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差异.主要结论:西方体育基于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中国传统体育基于形神互相依赖的哲学观:西方体育注重外在的超越:中国传统体育则注重内在的超越.在现代化语境下,要全面认识中西体育文 ...

  • 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
  • 先秦诸子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墨翟为代表的墨家理论,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惠子.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孙子为代表的兵家,魏晋玄学,宋明又分心学和理学两派,心学以王阳明和陆九渊为代表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南宋陆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