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政策实践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暑 期 实 践 报 告

院 系:经济学院金融工程

指导老师:龚 * *(副教授、硕导)

学 生:杨 *

学 号:20122*****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以越西县为例

摘 要: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彝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5.42%,本文以越西县为例,探讨了越西县地区彝汉双语教学实施情况。越西县开展双语教育已有30余年,已经走向成熟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当地人大部分人还是持支持态度,少部分人有着自己的观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了当地人的态度,进而总结了所面临的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越西县 双语教育 民族语言 彝语文 汉语文

1、 越西县概括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与甘洛、石棉相毗邻。全县幅员2256.47平方公里,县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全县总人口26.95万人,少数民族约为总人数的80%,其中彝族为总人数的75.42%。越西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越城镇是越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12个行政村。

2、 当地民族语言现状

2.1 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但是不少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被汉化,已经不能正确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而少数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所以,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主要面临着:发现难、调查难、记录难、鉴定难等问题。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们的语言留了下来,如: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甲骨文等。我国语言文学研究分两大阶段:19世纪以前主要研究的是汉语言即语文学,19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有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此对于民族地区学习本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育对民族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昌盛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在10余个省区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平等。

2.2 越西县双语教育

本次实践的地点是越城镇,由于实践调查时间正值暑假,学校已经放假,未能到有关学校获取相关信息。据当地老人介绍越西县彝汉双语教育始于1978年,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开设,在1984年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两类教学模式,直到今日。如今的双语教育开始发展到高

1中,少数的高中开始开设专门的彝语教学班。所谓两类教学模式是指:一类模式,把汉语

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彝语文教学;二类模式是指把彝语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科均用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县双语教学有一类模式小学5所, 初中1所; 二类模式小学41所, 初中9所。对于双语教育下的高考, 也有不一样的政策。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出台了专门针对双语教育教学的高考政策。对于一类模式下的彝族考生可采取彝文加试。即除汉语文考试外,可报考彝语文, 满分各为150分,此时取各科的50%之和作为总成绩。同时对于一类模式的考生已取得“民族汉考”三级证书的高考不再考试汉语文。随着凉山州政府对双语教育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加大,当地不少有志之士的彝族学子开始在高中阶段考取“民族汉考”证书。

2.3 当地人双语教育的态度

为了了解清楚当地人对双语教育所持的态度,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所涉及的主要是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总的来说双语教育开展至今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的,但还是有少部分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为如下两点:

1、 认为双语教育是多余的,没用的。他们认为学习民族语言用处不大,对于以后无论升学还是就业都毫无用处,只有学习汉语文才是有前途的,学校开设彝语文课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因而不太愿意将孩子送入一类模式的学校学习。

2、 认为双语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有局限。彝语和汉语拼音容易混淆,在同时学习的过程中不易记忆和学习,学生记不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汉语的学习。对于一些汉语表达的理科类学科,彝语很难翻译或不能翻译,其次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几乎没有生活用品上是有彝语注解。

对于上面两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可言,但是他们的看法太片面,只是从自身个体利益出发,没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对待这个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比较薄弱,通过双语教育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缺陷,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伍精华曾说过:“双语文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部分民族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所需要的,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也

2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2.4 双语教育所面临的的困难 1

2 马锦卫,蔡华,仁青措,刘诚芳. 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情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 伍精华. 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双语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2004.7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于双语教育重视力度加大,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两类模式学校问题。一类模式的学校过分强调彝语的重要性而忽视汉语的学习,这类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接触汉语学习的机会,离开学校后很难融入社会;相反二类学校又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汉语学习上。虽然开设了彝语文课程,但常被视为“杂课”,不纳入学业考核范围内,因此常被其他主科的老师所占用,民族语言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这两类学校都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其次是师资问题。由于越西县属山区县,且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内地教师不愿意去贫穷落后的地方教学,因而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教师本科学历者较少,且他们当中大多不是彝语专业毕业,专业知识匮乏,教学能力薄弱,加之没有很好地培训机会,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2.5 对策建议

针对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 两类模式的学校应加强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互帮互助, 不定期开展双语教育研讨会, 共

同发展, 共同进步。

2、 对于二类模式的学校应将彝语文成绩与其他学科的成绩等同,纳入学业成绩考核范围,

提高彝语文课程地位。只有课程地位的提高才能引起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组织相关学校开展双语教

育会议,促进从教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双语教育有清楚准确的认识。

4、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重视,高薪引进人才,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

定期开展双语教育培训。如请一些双语教育的专家进行讲座,对双语教育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公开课授课的方式,促进双语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5、 媒体是传播信息, 文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可督促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通过

媒体传播民族语言使得双语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提高。

2.6 希望

虽然双语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了双语教育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为了符合双语教育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凉山州政府就明确提出“自治州

3内通用彝族语言和汉族语言文字,各级政府办事处应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随

着政府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如凉山州内的西昌学院就设有彝语言文化学院,而凉山日报更是成为了西昌学院的实训基地,专门设有彝文版板块。高等院校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开设使得双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接收过双语教育的学子能够在大学继续学习母语,继承和弘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开设有力的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更是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力军。

3、 个人感悟

本次暑期实践调查,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更懂得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如今很多的民族已经被汉化,就语言而言只有少部分的老人还能说本民族语言,民族语言的拯救迫在眉睫,民族院校更应担当起社会责任,民族使命,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非少数名族的大学生我们唯一能做的的就是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信仰,为民族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 佚名.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N]. 凉山日报,2009-6-17(3)

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暑 期 实 践 报 告

院 系:经济学院金融工程

指导老师:龚 * *(副教授、硕导)

学 生:杨 *

学 号:20122*****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以越西县为例

摘 要: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彝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5.42%,本文以越西县为例,探讨了越西县地区彝汉双语教学实施情况。越西县开展双语教育已有30余年,已经走向成熟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当地人大部分人还是持支持态度,少部分人有着自己的观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了当地人的态度,进而总结了所面临的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越西县 双语教育 民族语言 彝语文 汉语文

1、 越西县概括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与甘洛、石棉相毗邻。全县幅员2256.47平方公里,县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全县总人口26.95万人,少数民族约为总人数的80%,其中彝族为总人数的75.42%。越西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越城镇是越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12个行政村。

2、 当地民族语言现状

2.1 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但是不少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被汉化,已经不能正确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而少数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所以,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主要面临着:发现难、调查难、记录难、鉴定难等问题。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们的语言留了下来,如: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甲骨文等。我国语言文学研究分两大阶段:19世纪以前主要研究的是汉语言即语文学,19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有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此对于民族地区学习本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育对民族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昌盛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在10余个省区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平等。

2.2 越西县双语教育

本次实践的地点是越城镇,由于实践调查时间正值暑假,学校已经放假,未能到有关学校获取相关信息。据当地老人介绍越西县彝汉双语教育始于1978年,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开设,在1984年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两类教学模式,直到今日。如今的双语教育开始发展到高

1中,少数的高中开始开设专门的彝语教学班。所谓两类教学模式是指:一类模式,把汉语

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彝语文教学;二类模式是指把彝语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科均用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县双语教学有一类模式小学5所, 初中1所; 二类模式小学41所, 初中9所。对于双语教育下的高考, 也有不一样的政策。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出台了专门针对双语教育教学的高考政策。对于一类模式下的彝族考生可采取彝文加试。即除汉语文考试外,可报考彝语文, 满分各为150分,此时取各科的50%之和作为总成绩。同时对于一类模式的考生已取得“民族汉考”三级证书的高考不再考试汉语文。随着凉山州政府对双语教育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加大,当地不少有志之士的彝族学子开始在高中阶段考取“民族汉考”证书。

2.3 当地人双语教育的态度

为了了解清楚当地人对双语教育所持的态度,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所涉及的主要是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总的来说双语教育开展至今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的,但还是有少部分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为如下两点:

1、 认为双语教育是多余的,没用的。他们认为学习民族语言用处不大,对于以后无论升学还是就业都毫无用处,只有学习汉语文才是有前途的,学校开设彝语文课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因而不太愿意将孩子送入一类模式的学校学习。

2、 认为双语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有局限。彝语和汉语拼音容易混淆,在同时学习的过程中不易记忆和学习,学生记不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汉语的学习。对于一些汉语表达的理科类学科,彝语很难翻译或不能翻译,其次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几乎没有生活用品上是有彝语注解。

对于上面两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可言,但是他们的看法太片面,只是从自身个体利益出发,没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对待这个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比较薄弱,通过双语教育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缺陷,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伍精华曾说过:“双语文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部分民族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所需要的,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也

2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2.4 双语教育所面临的的困难 1

2 马锦卫,蔡华,仁青措,刘诚芳. 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情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 伍精华. 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双语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2004.7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于双语教育重视力度加大,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两类模式学校问题。一类模式的学校过分强调彝语的重要性而忽视汉语的学习,这类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接触汉语学习的机会,离开学校后很难融入社会;相反二类学校又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汉语学习上。虽然开设了彝语文课程,但常被视为“杂课”,不纳入学业考核范围内,因此常被其他主科的老师所占用,民族语言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这两类学校都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其次是师资问题。由于越西县属山区县,且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内地教师不愿意去贫穷落后的地方教学,因而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教师本科学历者较少,且他们当中大多不是彝语专业毕业,专业知识匮乏,教学能力薄弱,加之没有很好地培训机会,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2.5 对策建议

针对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 两类模式的学校应加强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互帮互助, 不定期开展双语教育研讨会, 共

同发展, 共同进步。

2、 对于二类模式的学校应将彝语文成绩与其他学科的成绩等同,纳入学业成绩考核范围,

提高彝语文课程地位。只有课程地位的提高才能引起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组织相关学校开展双语教

育会议,促进从教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双语教育有清楚准确的认识。

4、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重视,高薪引进人才,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

定期开展双语教育培训。如请一些双语教育的专家进行讲座,对双语教育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公开课授课的方式,促进双语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5、 媒体是传播信息, 文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可督促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通过

媒体传播民族语言使得双语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提高。

2.6 希望

虽然双语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了双语教育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为了符合双语教育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凉山州政府就明确提出“自治州

3内通用彝族语言和汉族语言文字,各级政府办事处应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随

着政府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如凉山州内的西昌学院就设有彝语言文化学院,而凉山日报更是成为了西昌学院的实训基地,专门设有彝文版板块。高等院校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开设使得双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接收过双语教育的学子能够在大学继续学习母语,继承和弘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开设有力的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更是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力军。

3、 个人感悟

本次暑期实践调查,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更懂得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如今很多的民族已经被汉化,就语言而言只有少部分的老人还能说本民族语言,民族语言的拯救迫在眉睫,民族院校更应担当起社会责任,民族使命,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非少数名族的大学生我们唯一能做的的就是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信仰,为民族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 佚名.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N]. 凉山日报,2009-6-17(3)


相关内容

  • 2016年宗教工作会议
  • 独家深度解析:2016年政协报告宗教领域的 七大变化 大公网讯(记者:王冠 胡月冉)2016年3月3日15时,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经分析,大公网记者发现今年的 ...

  • 广技师--关于少数名族交往问题毛概实践报告书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学 生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实践调研报告题目: 调研报告负责人: 所 在 院 系: 机电学院 任 课 教 师: 李琴 日 期: 二〇一五年六月八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活动 ...

  • 宣传思想工作自查报告
  • *****局宣传思想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宣传思想工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在系统内营造了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现将本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自查情况报 ...

  • 根据民族学实例分析民族动机形成的过程=
  • 根据民族学实例分析民族动机形成的过程 一.培养目标 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 ...

  • 形势与政策论文(十八大)
  • 海南大学形势政策论文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统战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 根据县委常委分工,我主持统战工作,分管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协管民族宗教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年来,我始终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重要位置,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 ...

  •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下为贾庆林主席报告实录: 各位委员: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

  •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2)
  • 访前长春市民族委员会马主任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六好" 调查对象:前长春市民族委员会马主任(本人姥爷) 关于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六好"请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马(总结):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带共性的问题.按照20字目标,结合少数民族 ...

  • 民族社会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 自己收藏的 觉得很有用 故上传到百度 与大家一起分享! 民族社会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2003年 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 我校于民族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了民族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相应获得了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并于2004年起开始正式招生 民族社会学是一门主要使用社会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