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思想感情鉴赏
涿鹿高考培训学校 步洪涛
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1
一轮复习,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和方法技巧,但是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问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突出针对性训练,切实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和“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 送别诗 1.(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2.(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3.( )。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4.( )。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5.(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诗。
羁旅思乡诗鉴赏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边塞诗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山水田园诗 常见思想感情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鉴赏训练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2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
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12年福建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
3
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4.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赏析。(3分) 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 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 怀才不遇的哀愁。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
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 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
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对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和忧愤。
1.了解作家
“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
2.把握时代
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发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3.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
4
第四节 思想感情鉴赏
涿鹿高考培训学校 步洪涛
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1
一轮复习,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和方法技巧,但是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问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突出针对性训练,切实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和“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 送别诗 1.(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2.(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3.( )。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4.( )。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5.(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诗。
羁旅思乡诗鉴赏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边塞诗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山水田园诗 常见思想感情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鉴赏训练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2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
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12年福建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
3
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4.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赏析。(3分) 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 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 怀才不遇的哀愁。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
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 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
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对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和忧愤。
1.了解作家
“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
2.把握时代
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发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3.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