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突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的事情,它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无意间制造的各种突发事件,只要能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不草率下结论,不轻易批评人,善于调动教学机智,以幽默的方式处理,不仅不会影响上课,还能增进师生情感。而对于有些意外,如学生言行对老师不礼貌,公开顶撞教师,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之类的恶性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是很多教师的职业生涯里必须研究的一课。在当前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教育主张人性化和民主化,学生更崇尚个性自由和张扬的今天,教师遇到这种恶性突发事件的概率会更高。如何引导学生认可并选择我们所希望的主流价值观取向,化解课堂内各种摩擦和冲突,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堂突发事件类型分析 学生各具特色,而敢于公开表达“异端”的学生,可能更加具有个性,这就使得课堂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头绪杂陈。但是无论表象多么复杂,只要我们去认真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点,发现一些普遍的规律。如果我们从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分析,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冲动型――冲动型的学生往往是因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要求,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就以拒绝、反驳、我行我素,甚至顶撞等“格外”言行表达其意见的学生。 这类言行既会发生在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也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其想法也有某些合理性,但行为往往是不正确的,带有一定的冲动的成分。他们实际上是用“错误的方法表达了某些合理的要求”,其本意也不是要和教师作对。所以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如果处理得好,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育学生的目的,还能获得学生的更多拥戴。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心中留下怨恨的种子,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使以后的工作越来越难做。 2. 故意找碴型――这类学生记恨心较强。在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教师或同学的言行激起了他的不满情绪而又没有及时得到排解,该类学生常常会寻找时机故意挑起事端,或故意让自己怨恨的教师和同学难堪,或以另类的言行激起他们的愤怒以致于失态,从而达到扰乱课堂或者取笑教师的目的,以此排解自己的不满情绪。 3. 习以为常型――这一类通常是因习惯不好而导致学业也不佳的学生。他们是违反纪律的常客,偶尔在前两类学生身上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的各种“怪异”表现基本上是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捣乱时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想做什么。平常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对他们来说,不严厉的教育等于没教育,没有任何效果;太严厉的批评会引来他们的公开顶撞,最后难堪的是教师自己;面对各种高压教育手段,如喊家长、交政教处时,他们会马上认错并保证改正,但是之后又会现原形,属于屡禁不止,常管常犯的学生。 二、课堂突发事件原因分析 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有些学生的过激言行往往是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等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如果从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来分析,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业压力,不能正确对待教师对学业及教学管理的严格要求。当前社会,考入名校虽然已经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是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社会传导带来的升学压力,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升学和分数不可避免地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主要事情。主观方面,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巨大的学习压力、严格的校园管理、“无缝”的作息时间和狭窄的生活空间这些合力所营造的高密度学习和生活氛围;客观方面,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自尊心和个人自主性不断增强,逆反性较强。在基本的情绪调节、挫折承受、意志坚定、乐观开朗等人格品质尚未形成,必要的心理疏导不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他们压抑的情绪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出口时,便会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压力以一种条件反射的方式回弹给教师和同学。这是引发师生之间矛盾和磨擦的最直接原因。江西临川发生的高中生弑师事件,以及河南商丘柘城二中发生的高中学生打砸事件,便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必备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必备的教育理论和一整套规范的专业技术,所以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是讲求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的严密性的,而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工作却带有强烈的随意性,他们往往随着自己的情绪和性子忽左忽右,这也是引发师生之间矛盾和磨擦的直接原因。 第三,极少数品德和学业都有问题的学生,忽视规则和纪律,更容易产生愤恨的情绪和过激的行为。他们在学业太难,升学无望,缺乏家庭约束或家庭约束无力,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的情况下,在不停地制造事端后,看着教师手忙脚乱,无可奈何,大发雷霆,这也许正是他们的乐趣。 三、教师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学生的“异端”行为,我们应当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都是不正确的;各种有非正常反应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有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要求尊重,积极要求权利,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幻想通过一味压制的方法来让学生百依百顺;但是一味地宽容最终会导致对学生的纵容,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何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合理解决师生间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有更深刻的理性分析、更丰富的应对智慧和更熟练的教育技巧。 1. 保持平和心态,涵养尊重精神。教师不是圣人,遇到他人的不礼貌对待,特别是自己培养的尚且年幼的学生的不配合和顶撞时,会伤心会难过会愤怒,这是正常的情感反应。然而教师是成年人,有阅历、有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比自己的学生更理性更成熟。当我们意识到冲动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更为尴尬的处境时,我们就必须牢记“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领”这句至理名言。当我们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礼貌时,就正以自己亲身示范的无声力量在感染学生,礼貌、宽容、尊重等交往品德,忍耐、克制等人格品质将慢慢深入学生心中,我们的人格威信也将逐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2. 善于理性分析,涵养科学精神。教育需要感情,也同样需要理性,特别是当师生关系不和谐时,更需要我们有冷静分析,能主动寻找背后原因的科学探求精神。 3. 善于发现,找准突破口。师生有矛盾,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往往在老师的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居高临下地强令学生主动退让,已经成为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它不能为我们带来想要的效果。然而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去寻找、去发现解决矛盾突破口,使学生乐意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4. 宽严并济,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教育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爱绝对不是万能的。无原则的宽容和爱,不仅不利于学生改错,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后,正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好时机。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的事情,它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无意间制造的各种突发事件,只要能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不草率下结论,不轻易批评人,善于调动教学机智,以幽默的方式处理,不仅不会影响上课,还能增进师生情感。而对于有些意外,如学生言行对老师不礼貌,公开顶撞教师,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之类的恶性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是很多教师的职业生涯里必须研究的一课。在当前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教育主张人性化和民主化,学生更崇尚个性自由和张扬的今天,教师遇到这种恶性突发事件的概率会更高。如何引导学生认可并选择我们所希望的主流价值观取向,化解课堂内各种摩擦和冲突,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堂突发事件类型分析 学生各具特色,而敢于公开表达“异端”的学生,可能更加具有个性,这就使得课堂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头绪杂陈。但是无论表象多么复杂,只要我们去认真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点,发现一些普遍的规律。如果我们从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分析,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冲动型――冲动型的学生往往是因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要求,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就以拒绝、反驳、我行我素,甚至顶撞等“格外”言行表达其意见的学生。 这类言行既会发生在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也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其想法也有某些合理性,但行为往往是不正确的,带有一定的冲动的成分。他们实际上是用“错误的方法表达了某些合理的要求”,其本意也不是要和教师作对。所以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如果处理得好,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育学生的目的,还能获得学生的更多拥戴。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心中留下怨恨的种子,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使以后的工作越来越难做。 2. 故意找碴型――这类学生记恨心较强。在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教师或同学的言行激起了他的不满情绪而又没有及时得到排解,该类学生常常会寻找时机故意挑起事端,或故意让自己怨恨的教师和同学难堪,或以另类的言行激起他们的愤怒以致于失态,从而达到扰乱课堂或者取笑教师的目的,以此排解自己的不满情绪。 3. 习以为常型――这一类通常是因习惯不好而导致学业也不佳的学生。他们是违反纪律的常客,偶尔在前两类学生身上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的各种“怪异”表现基本上是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捣乱时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想做什么。平常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对他们来说,不严厉的教育等于没教育,没有任何效果;太严厉的批评会引来他们的公开顶撞,最后难堪的是教师自己;面对各种高压教育手段,如喊家长、交政教处时,他们会马上认错并保证改正,但是之后又会现原形,属于屡禁不止,常管常犯的学生。 二、课堂突发事件原因分析 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有些学生的过激言行往往是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等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如果从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来分析,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业压力,不能正确对待教师对学业及教学管理的严格要求。当前社会,考入名校虽然已经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是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社会传导带来的升学压力,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升学和分数不可避免地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主要事情。主观方面,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巨大的学习压力、严格的校园管理、“无缝”的作息时间和狭窄的生活空间这些合力所营造的高密度学习和生活氛围;客观方面,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自尊心和个人自主性不断增强,逆反性较强。在基本的情绪调节、挫折承受、意志坚定、乐观开朗等人格品质尚未形成,必要的心理疏导不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他们压抑的情绪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出口时,便会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压力以一种条件反射的方式回弹给教师和同学。这是引发师生之间矛盾和磨擦的最直接原因。江西临川发生的高中生弑师事件,以及河南商丘柘城二中发生的高中学生打砸事件,便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必备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必备的教育理论和一整套规范的专业技术,所以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是讲求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的严密性的,而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工作却带有强烈的随意性,他们往往随着自己的情绪和性子忽左忽右,这也是引发师生之间矛盾和磨擦的直接原因。 第三,极少数品德和学业都有问题的学生,忽视规则和纪律,更容易产生愤恨的情绪和过激的行为。他们在学业太难,升学无望,缺乏家庭约束或家庭约束无力,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的情况下,在不停地制造事端后,看着教师手忙脚乱,无可奈何,大发雷霆,这也许正是他们的乐趣。 三、教师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学生的“异端”行为,我们应当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都是不正确的;各种有非正常反应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有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要求尊重,积极要求权利,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幻想通过一味压制的方法来让学生百依百顺;但是一味地宽容最终会导致对学生的纵容,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何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合理解决师生间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有更深刻的理性分析、更丰富的应对智慧和更熟练的教育技巧。 1. 保持平和心态,涵养尊重精神。教师不是圣人,遇到他人的不礼貌对待,特别是自己培养的尚且年幼的学生的不配合和顶撞时,会伤心会难过会愤怒,这是正常的情感反应。然而教师是成年人,有阅历、有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比自己的学生更理性更成熟。当我们意识到冲动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更为尴尬的处境时,我们就必须牢记“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领”这句至理名言。当我们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礼貌时,就正以自己亲身示范的无声力量在感染学生,礼貌、宽容、尊重等交往品德,忍耐、克制等人格品质将慢慢深入学生心中,我们的人格威信也将逐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2. 善于理性分析,涵养科学精神。教育需要感情,也同样需要理性,特别是当师生关系不和谐时,更需要我们有冷静分析,能主动寻找背后原因的科学探求精神。 3. 善于发现,找准突破口。师生有矛盾,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往往在老师的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居高临下地强令学生主动退让,已经成为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它不能为我们带来想要的效果。然而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去寻找、去发现解决矛盾突破口,使学生乐意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4. 宽严并济,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教育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爱绝对不是万能的。无原则的宽容和爱,不仅不利于学生改错,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后,正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