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三清法

洋思中学三清法

1、基本原则

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差生转化(蔡林森语)。

2、从坚定信心抓起

学年开学初,举办三次全校性演讲会:教师演讲会、学生演讲会、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与此同时,层层树立典型,宣传表彰。

3、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做笔记、做与例题配套的练习等。后教——也不是教师“灌”,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讨论、纠错、交流等教师与学生互动、兵教兵的互动。教师要明确教的内容和方式。当堂训练——一般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他们要求根据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引导学生快速看例题、找规律——板演练习——引导更正——老师评点——做课堂作业。语文课:出示教学目标——自读课文——点读课文(同时读错的地方学生可以当即举手纠正)——思考问题——反馈——讨论疑难——再次反馈——强化训练。物理、化学、生物课:引导看书——做实验——讨论——归纳总结。政治、历史、地理课:围绕思考题看书——展开讨论或争论——教师略加评定——学生做作业。

4、有效开展“三清”运动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个班都成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互相开展竞赛。课堂上,自学、讨论、知识检测等活动,小组成员都互相帮助,互相督查;课下,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等,一一助其过关。真正清不了的,有老师助其清。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行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的做个记号;验收数学,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验收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补救,再接受验收。

5、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这方面,他们有三个“锦囊”:

其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差生合理分配到班,并与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

其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

其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老师上课提问、板演、点拨、辅导、谈心等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例子:1997年一位姓凌的学生是公认的“三不两打”学生。即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以后,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说,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记者翻看了初一英语的一次检测,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成绩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不到1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学科”和“无差生学校”。

谈学习洋思中学的做法和体会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像数学,有的教师重“教”轻“学”;有的教师重“结果”教轻“过程”;有的教师重“能力”教轻“知识”等等。倒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低,数学及格的同学越来越少,“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去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传入我们校园,尤如一股春风吹绿江南岸。但可惜的是大家带回的洋思资料,仅仅是文字材料而已,并没有课堂实录等光盘,这给我们学习洋思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出于好奇和敬仰,我们数学教师还是在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虽然谈不上成功,也有一定的收获。 先来看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这种教学的六个环节:提示课堂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并指导运用→当堂训练。在这个六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课堂上从以前的教师讲为主,变成了学生的学为主。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自学?如何真正做到“精讲”,将时间交给学生?如何快速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形成新知? 在组织数学教师进行讨论后,我们有了初步的共识:1、把时间交给学生,相信学生;2、教师要钻透教材,只讲关键的地方;3、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要组织好,不能放任自流。接着,我们先后有几名教师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尝试,但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教”的时候,发现这一“教”又回到了以前的“满堂灌”上去了,前面的自学等于白费时间;有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原本一节课的知识两节课才学完;有的教师觉得学生自学的知识不可靠,总有的不踏实。总之,经过几次尝试后,能坚持下来的教师已不多。有的说,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太差,不宜搞这种模式。有的说,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好像在这里“水土不服”。 一种在洋思中学实践多年的模式不可能这么没有生命力。经过一段时

间的反思,我认为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我们教师思想上还不够解放,对学生“信不足”;二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为了将这种模式在我的课堂中进行下去,我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工作: 1、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正面的沟通。我跟他们讲洋思中学的故事,讲自学能力在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环节。学生似乎来了兴趣,似乎不再排斥课堂上的改变了,愿意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我将我班57 名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每4 人一组,按成绩好、中、差搭配,由最好的一名同学担任组长,在数学课上就以这种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便于他们交流和互相检查。 3、将14 名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教他们如何自学,如何检查其他学生的自学效果。强调他们的责任感,要检查别人,得自己先过得硬。 经过这三个方面的准备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在我的课堂中已初见起雏形。我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演练”后,邀请了一部分教师听了我的课。有的教师说:“教师比以前轻松多了,学生参与面更大了。”有的说:“还可以讲得少一点,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有的说:“是有些变化,但总觉得有的照本宣科之嫌啊!”总之,各种不同的意见都有,但都是善意的。最让人欣慰的是,我的学生更喜欢听我的课了,他们觉得数学课不再那么枯燥了,有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热情更高了(尤其是困难生),成绩也在慢慢上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对我的教学持赞成态度,对其中的两种说法,我当场、予以回绝。一是有教师认为,我的这种分组是在迎合新课标中“合作交流”之说,有作秀的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我的课听得乏味,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对知识进行加深、拓宽。对于前种观点,我的回答是:在目前的学生排座方式下(一般是优生坐前面差生坐后面),你还能找出更好的合作交流的方式吗?对方无语。对于第二种观点,我的回答是:我们听一节数学课到底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还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对方无言。虽然回绝了这两种观点,其实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如:洋思中学有“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而我们如何来进行“三清”?由谁来进行?是学生还是教师?什么时间进行?早自习?午自习还是晚自习?又如新授课,采用这种方法,比较顺手;而练习课、复习课,若还采用这种模式就有些无所适从。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去解决。 通过这几个月的尝试,我认识到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这种改变包括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双方面的改变。要想真的改变,思想上我们必须解放,并且要先行,行动上的改变必须科学有序,才会有效。当然,传统的未必都是糟粕,革新的未必都是精华。先学后教也好,先教后学也罢,都只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而已,关键是要看这种方式是否能促进我们教学工

作。不能说要革新,就一下子就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在保留传统的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洋思模式虽不是万能的,但或许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共同寻求一条高年级数学教改之路!

3.“三清”运动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性,“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4.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即使是这样的学生,洋思也没有丧失可以教不好的信心。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锦囊”:第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第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洋思中学三清法

1、基本原则

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差生转化(蔡林森语)。

2、从坚定信心抓起

学年开学初,举办三次全校性演讲会:教师演讲会、学生演讲会、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与此同时,层层树立典型,宣传表彰。

3、建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做笔记、做与例题配套的练习等。后教——也不是教师“灌”,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讨论、纠错、交流等教师与学生互动、兵教兵的互动。教师要明确教的内容和方式。当堂训练——一般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他们要求根据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引导学生快速看例题、找规律——板演练习——引导更正——老师评点——做课堂作业。语文课:出示教学目标——自读课文——点读课文(同时读错的地方学生可以当即举手纠正)——思考问题——反馈——讨论疑难——再次反馈——强化训练。物理、化学、生物课:引导看书——做实验——讨论——归纳总结。政治、历史、地理课:围绕思考题看书——展开讨论或争论——教师略加评定——学生做作业。

4、有效开展“三清”运动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个班都成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互相开展竞赛。课堂上,自学、讨论、知识检测等活动,小组成员都互相帮助,互相督查;课下,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等,一一助其过关。真正清不了的,有老师助其清。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行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的做个记号;验收数学,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验收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补救,再接受验收。

5、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这方面,他们有三个“锦囊”:

其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差生合理分配到班,并与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

其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

其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老师上课提问、板演、点拨、辅导、谈心等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例子:1997年一位姓凌的学生是公认的“三不两打”学生。即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以后,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说,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记者翻看了初一英语的一次检测,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成绩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不到1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学科”和“无差生学校”。

谈学习洋思中学的做法和体会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像数学,有的教师重“教”轻“学”;有的教师重“结果”教轻“过程”;有的教师重“能力”教轻“知识”等等。倒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低,数学及格的同学越来越少,“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去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传入我们校园,尤如一股春风吹绿江南岸。但可惜的是大家带回的洋思资料,仅仅是文字材料而已,并没有课堂实录等光盘,这给我们学习洋思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出于好奇和敬仰,我们数学教师还是在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虽然谈不上成功,也有一定的收获。 先来看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这种教学的六个环节:提示课堂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并指导运用→当堂训练。在这个六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课堂上从以前的教师讲为主,变成了学生的学为主。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自学?如何真正做到“精讲”,将时间交给学生?如何快速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形成新知? 在组织数学教师进行讨论后,我们有了初步的共识:1、把时间交给学生,相信学生;2、教师要钻透教材,只讲关键的地方;3、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要组织好,不能放任自流。接着,我们先后有几名教师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尝试,但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教”的时候,发现这一“教”又回到了以前的“满堂灌”上去了,前面的自学等于白费时间;有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原本一节课的知识两节课才学完;有的教师觉得学生自学的知识不可靠,总有的不踏实。总之,经过几次尝试后,能坚持下来的教师已不多。有的说,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太差,不宜搞这种模式。有的说,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好像在这里“水土不服”。 一种在洋思中学实践多年的模式不可能这么没有生命力。经过一段时

间的反思,我认为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我们教师思想上还不够解放,对学生“信不足”;二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为了将这种模式在我的课堂中进行下去,我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工作: 1、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正面的沟通。我跟他们讲洋思中学的故事,讲自学能力在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环节。学生似乎来了兴趣,似乎不再排斥课堂上的改变了,愿意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我将我班57 名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每4 人一组,按成绩好、中、差搭配,由最好的一名同学担任组长,在数学课上就以这种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便于他们交流和互相检查。 3、将14 名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教他们如何自学,如何检查其他学生的自学效果。强调他们的责任感,要检查别人,得自己先过得硬。 经过这三个方面的准备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在我的课堂中已初见起雏形。我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演练”后,邀请了一部分教师听了我的课。有的教师说:“教师比以前轻松多了,学生参与面更大了。”有的说:“还可以讲得少一点,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有的说:“是有些变化,但总觉得有的照本宣科之嫌啊!”总之,各种不同的意见都有,但都是善意的。最让人欣慰的是,我的学生更喜欢听我的课了,他们觉得数学课不再那么枯燥了,有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热情更高了(尤其是困难生),成绩也在慢慢上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对我的教学持赞成态度,对其中的两种说法,我当场、予以回绝。一是有教师认为,我的这种分组是在迎合新课标中“合作交流”之说,有作秀的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我的课听得乏味,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对知识进行加深、拓宽。对于前种观点,我的回答是:在目前的学生排座方式下(一般是优生坐前面差生坐后面),你还能找出更好的合作交流的方式吗?对方无语。对于第二种观点,我的回答是:我们听一节数学课到底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还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对方无言。虽然回绝了这两种观点,其实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如:洋思中学有“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而我们如何来进行“三清”?由谁来进行?是学生还是教师?什么时间进行?早自习?午自习还是晚自习?又如新授课,采用这种方法,比较顺手;而练习课、复习课,若还采用这种模式就有些无所适从。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去解决。 通过这几个月的尝试,我认识到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这种改变包括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双方面的改变。要想真的改变,思想上我们必须解放,并且要先行,行动上的改变必须科学有序,才会有效。当然,传统的未必都是糟粕,革新的未必都是精华。先学后教也好,先教后学也罢,都只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而已,关键是要看这种方式是否能促进我们教学工

作。不能说要革新,就一下子就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在保留传统的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洋思模式虽不是万能的,但或许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共同寻求一条高年级数学教改之路!

3.“三清”运动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性,“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4.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即使是这样的学生,洋思也没有丧失可以教不好的信心。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锦囊”:第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第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相关内容

  •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 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学习洋思体会 雷大中心小学 张瑞红 四月九日,在县教育局和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得到赴洋思中学为期一周的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通过半天听课.半天听报告.晚上交流学习等形式,是我眼界打开.耳目一新,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自己深刻的体会 ...

  •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孙建永
  •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孙建永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 ...

  • 初中阶段办学特色的点滴思考
  • 初中阶段办学特色的点滴思考 尧头镇中学 刘红军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前提下,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和传统,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即所谓教育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初中阶段办学特色,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

  • 学习洋思心得体会
  •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坚持“先学后教,当堂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学习洋思经验的实践活动,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学洋思的一点心得: 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学习洋思经验,首先要改变观念,教师要协调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 ...

  • 校本培训记录
  • 2011-2012学年度----校本培训材料: 从洋思到杜郎口--看改革与创新 重点学校出不来教育界的教育教学专家,也不会在教育界产生轰动效应.原因很简单:生源质量高,学生问题少.教师按部就班,一切万事大吉. 恰恰是那些教学质量薄弱的学校,遇到的问题多,才有可能"逼"出来&quo ...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2005-2006学年度学校发展计划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2005~2006学年度学校发展计划 高质量创建省示范初中  高水平建设生态型学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2005~2006学年度学校发展计划 一、 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月苑小区营苑南路3号,红山街道拥有本市居民4万余人,是一个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地区 ...

  • 关于到江苏洋思中学及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考察学习的报告
  • 关于到江苏洋思中学及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考察学习的报告 11月下旬,我有幸随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洋思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到外地考察学习,现将收获报告如下: (一) 洋思中学是怎样由三流办学条件创造出一流的教育成果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洋思中学,通过耳闻目睹,感受最 ...

  • 到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 到洋思中学学习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先学后教,当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日常生活,学习管理方式严谨. 一.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走进洋思校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路的两侧无处不在的学校标语."真.善.美"是洋思中学的校训,被深深镌 ...

  • 参观学习报告
  • 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教育局派出了教研员及中小学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共40余人,于5月13日至18日赴扬州.泰州.南通.常州.南京等市的部分学校,就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 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