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第一章综合训练

区域地理第一章综合训练

班级____姓名________责任人:刘学美 审核人: 崔平 2013-1-17

1.右图中,L 1、L 2、L 3、L 4表示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 .L 1和L 2表示经线,L 3和L 4表示纬线

B .L 3和L 4表示经线,L 1和L 2表示纬线

C .L 1和L 4表示经线,L 2和L 3表示纬线

D .L 1和L 4表示纬线,L 2和L 3表示经线

(2012年沈阳模拟) 读两经纬网示意图,回答2~3题。

2.乙地位于甲地的( )

A .西北方B .西南方C .东南方D .东北方

3.a 、b 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C .a > D .不能确定

4.已知甲地(32°N,120°E)和乙地为对趾点,

与乙地最靠近的地点是图中的(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5.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0°为经度、虚线为回

归线和极圈)(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右上经纬网图,回答6~7题。

6.设A 、B 两地之间的经线距离为L 1,B 、C 两地之间的纬线距离为L 2,则( )

A .L 1和L 2相等 B .L 1约为L 2的一半

C .L 2约为L 1的1.5倍 D .L 1约为L 2的两倍

7.图中A 点位于D 点(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读经纬网图,完成8题。

8.若bd 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

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

A .ab >cd >ac =bd B .cd >ab <bd <ac

C .ac >bd >ab >cd D .bd =ac >ab =cd

根据所给的条件,回答9~10题。

9.在一张地图上,同在60° 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33.3

厘米,已知两地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A .1∶5 000 000 B .1∶10 000 000

C .1∶1 000 000 D .1∶500 000

10.某地球仪的直径是30厘米,量得该地球仪上甲、乙两地相距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

A .316千米 B .637千米

C .1 274千米 D .3 167千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水自西向东流)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

A .110°E 线 B .30°N 线

C .a 线 D .b 线

12.图中分水岭两侧(不考虑其他因素) 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 )

A .a 线南坡 B .30°N 线以南

C .b 线南坡 D .110°E 线以东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河流交汇处以下河段的大致流向是

A .由西北向东南 B .由西向东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东向西

14.关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麦浪滚滚 B .乙地两山对峙

C .丙地梯田层层 D .丁地茶园青青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山区安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据此完成15~16题。

15.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

16.灾后重建居民点,下图中比较安全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

察。如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

答17~18题。

1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

的是( )

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②地坡度最陡

C .③地分布有茶园

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1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 .450米 B .500米 C .550米 D .600米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岛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 )

A .东部高,西部低

B .西部高,东部低

C .南部高,北部低

D .北部高,南部低

21.据图判断该岛南北宽大约是(

)

A .0.7千米 B .1.6千米 C .2.5千米 D .3.6千米

22.(2012年北京海淀适应性练习)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B .②山峰的海拔可能为675米

C .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 000米

D .⑤处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下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

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23~24题。

23.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24.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及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村庄a 、b 、c 、d 相比较,发展种植业具有的

优势自然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a 村庄热量条件最好

B .b 村庄降水条件最好

C .c 村庄水源条件最好

D .d 村庄光照条件最好

26.村庄甲乙之间修公路,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 .e 村庄 B .b 村庄 C .c 村庄 D .d 村庄

27.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比乙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B .为避免泥石流危害,丙村可向西搬迁约

1 000

C .丁地位于丙地的上游

D .该区域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 400米

读下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回答28~30题。

28.a 、c 两地间的温差可能是( )

A .3.8 ℃

B .5.1 ℃

C .6.2 ℃

D .7.0 ℃

29.尼湖风景区为了发展旅游业,大

兴土木。这可能导致( )

A .尼湖湖面缩小 B .媚河水量季节变化减小

C .当地温差变小 D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30.若在b 处修建水库大坝,最容易受影响的名胜古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 为空中索道。回答31~32题。

3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 .东北 B .西南

C .正北 D .正南

3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

A .甲、乙 B .丙、丁

C .丙、甲 D .乙、丁

33.在学生绘制的某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

用的做法是( )

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D 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就南、北半球而言,A 、B 、C 、D 四点中,位于北

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3)

就东、西半球而言,上述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4)就低、中、高纬度而言,上述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

35.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下图为旅游规划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新规划建设的别墅度假村位于

城区的________方向。

(2)N观景台可欣赏的景观最可能是

________,该景观底部所处的海拔范围是

________。

(3)在观景台M 、N 之间修建一条“森林

氧吧路”,在Ⅰ、Ⅱ两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简述理由。

(4)在观景台M 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36.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⑤________。(3分)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地图上

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2分)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

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1分)

(4)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1分)

(5)计划在该区修建一座坝顶海拔为250米的水库大

坝,请在图中用“=”画出最佳坝址的位置。在图中用虚

线画出该水库的集水区域范围。(2分)

(6)有AC 、BC 两种把水引到C 处的方案,应选取______

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甲、乙、丙三处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___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若B 、D 两地(B、D 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 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 山顶到B 大约需要________分钟。(1分)

区域地理第一章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解析:根据经纬线的特点:纬线都平行,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可判断出L 3和L 4表示经线,L 1和L 2表示纬线。答案:1.B

解析:第2题,甲地地理坐标为(20°S,40°W) ,而乙地地理坐标为(60°N,120°E) 。第3题,a 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大,而b 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小。答案:2.D 3.A

解析:甲(32°N,120°E) 对趾点的地理位置应是(32°S,60°W)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靠近0°经线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因此①点与乙的位置最为接近。答案:4.A

解析:读图可知:①(23°26′N,45°W) ;②(23°26′S,45°E) ;③(23°26′S,90°W) ;④(23°26′N,45°W) 。答案:5.C

解析:第6题,A 、B 两地位于同一经线,纬度相差60°,其经线距离约为111×60千米;B 、C 两地都位于60°S ,经度相差180°,其纬线距离约为111×cos 60°×180千米;因此L 2约为L 1的

1.5倍。第4题,从图中可判断出A 的地理坐标为(0°,135°W) ,D 的地理坐标为(60°S,135°E) ;根据纬度很容易判断出A 点位于D 点的北方,根据经度可判断出A 点位于D 点西侧的270°处,结合“劣弧”原则,可知A 点位于D 点的东侧,综合分析可知A 点位于D 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6.C 7.A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判断。纬度差相同,其间经线的长度相同;而经度差相同,其间纬线的长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图上距离四段经纬线都相同,实际距离ab 段最短,比例尺最大,ac 和bd 段距离相等,也最长,比例尺最小。答案:8A

解析:第9题,由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60°N 纬线长度为赤道的1一,故两地距离为30×111×=1 665千米,根据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可计算出,此图比例尺为1∶5 2000 000。第10题,地球仪的直径为30厘米,其周长为30π厘米,赤道周长为40 000千米,所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3厘米×40 000千米÷30π厘米≈1 274千米。答案:9.A 10.C

解析:根据图中河水自西向东流可知a 线为山谷,因为河流流向与山谷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b 处为山脊,是分水岭,其南坡为阳坡,接收太阳辐射多于北坡。答案:11.C 12.C

解析:第13题,河流形成于河谷中,其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出河流的流向。第14题,乙地位于河谷之中,因而可体现出两山对峙的景观;该地区为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丙地太陡不宜建梯田;丁地较平坦,可种植粮食作物。答案:13.D 14.B

解析:第15题,A 项为山脊,D 项为鞍部,不会出现泥石流等灾害,因而不能形成堰塞湖;

B 、C 两项都为河谷地形,但C 项河谷下游河道较窄,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第16题,图中①位于山脊部位,不会出现泥石流灾害;且所处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不易形成滑坡灾害。

答案:15.C 16.A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第17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①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④地坡度最大;④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因此A 、B 、D 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③地可能有茶园。第18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 答案:17.C 18.A

解析:第19题,图中经度数值向东增加,说明为东经,因而该岛位于东半球;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加,说明为北纬,因而该岛位于北半球。第20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南密北疏,河流的流向:自南向北流,可以判断出该岛的地势特点。第21题,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长约111千米;每差1′,长约1.85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南北跨纬度不到1′,南北宽大约是1.6

千米。答案:19.A 20.C 21.B

解析:依据比例尺可判断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 000米;注意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②山峰的海拔介于700~800米之间;⑤处位于山间较宽阔的河谷。

答案:22C 解析:第23题,当等高距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就越大,因此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④。第24题,当比例尺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因此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③>②>①。答案23.A 24.B

解析:a 村庄位于向阳坡,且位于海拔比其他三地较低的地区,因此热量条件最好。甲乙之间修公路,经过e 村庄的线路基本和等高线平行,是最合理的走向。答案:25.A 26.A

解析:甲为山脊、乙为山谷,故乙地比甲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丙向西搬迁1 000米左右后位于1 400~1 600之间较开阔的地区,可避免泥石流危害。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可知丁地位于丙地的下游。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最高点海拔大于2 400米。答案:27B

解析:第28题,由等高线地形图a 、c 海拔高度,求出a 、c 两点高差H :800米<H <1 000米,再根据海拔差1 000米,气温相差6 ℃,求a 、c 两点温差T :4.8 ℃<T <6 ℃,所以选B 。第29题,由于大兴土木,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水土流失,湖泊由于泥沙淤积而减小。第30题,在b 处建大坝,名胜古迹②最先受影响。答案:28.B 29.A 30.B

解析:注意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B 比A 高,上行方向由A 到B ,为正北方向。乙陡崖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瀑布应在适当距离仰视。答案:31.C 32.D

解析: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答案:33.B

解析:以经纬网地图为载体,考查经纬度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划分等基础知识。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线,东西半球以20°W 和160°E 经线圈为分界线,低、中、高纬度是以30°、60°纬线划分的。答案:34、(1)40°N,40°W 40°N,40°E 20°S,40°W 20°S,40°E (2)A、

B C 、D (3)B、D A 、C (4)C、D A 、B

解析:第(1)题,通过指向标,很容易确定出新规划建设的别墅度假村位于城区的西北方向。第(2)题,N 观景台西侧两等高线相交在一处,说明有陡崖存在,又因该处有河流流经,因而有瀑布的存在。根据图中穿过陡崖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瀑布底部所处海拔的范围。第(3)题,根据两条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的疏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主要考查

剖面图的绘制。

答案:35、(1)西北 (2)瀑布 400~600米

(3)Ⅱ Ⅰ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陡,线路坡度大,不易施工;Ⅱ线路

经过的地区地势相对平缓,线路坡度较小,易于施工。

(4)不能

答案36、(1)鞍部 山谷 山脊

(2)143 6

(3)1∶100 000

4) 由北向南

(5)见下图中

(6)AC 虽然线路长,但可顺地势自流送水

(7)丙处 因为:①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梯

田,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

(8)30

区域地理第一章综合训练

班级____姓名________责任人:刘学美 审核人: 崔平 2013-1-17

1.右图中,L 1、L 2、L 3、L 4表示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 .L 1和L 2表示经线,L 3和L 4表示纬线

B .L 3和L 4表示经线,L 1和L 2表示纬线

C .L 1和L 4表示经线,L 2和L 3表示纬线

D .L 1和L 4表示纬线,L 2和L 3表示经线

(2012年沈阳模拟) 读两经纬网示意图,回答2~3题。

2.乙地位于甲地的( )

A .西北方B .西南方C .东南方D .东北方

3.a 、b 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C .a > D .不能确定

4.已知甲地(32°N,120°E)和乙地为对趾点,

与乙地最靠近的地点是图中的(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5.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0°为经度、虚线为回

归线和极圈)(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右上经纬网图,回答6~7题。

6.设A 、B 两地之间的经线距离为L 1,B 、C 两地之间的纬线距离为L 2,则( )

A .L 1和L 2相等 B .L 1约为L 2的一半

C .L 2约为L 1的1.5倍 D .L 1约为L 2的两倍

7.图中A 点位于D 点(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读经纬网图,完成8题。

8.若bd 经线的经度为150°E ,则ab 、bd 、cd 、ac 四段经纬线的比

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

A .ab >cd >ac =bd B .cd >ab <bd <ac

C .ac >bd >ab >cd D .bd =ac >ab =cd

根据所给的条件,回答9~10题。

9.在一张地图上,同在60° 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33.3

厘米,已知两地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A .1∶5 000 000 B .1∶10 000 000

C .1∶1 000 000 D .1∶500 000

10.某地球仪的直径是30厘米,量得该地球仪上甲、乙两地相距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

A .316千米 B .637千米

C .1 274千米 D .3 167千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水自西向东流)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 )

A .110°E 线 B .30°N 线

C .a 线 D .b 线

12.图中分水岭两侧(不考虑其他因素) 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 )

A .a 线南坡 B .30°N 线以南

C .b 线南坡 D .110°E 线以东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河流交汇处以下河段的大致流向是

A .由西北向东南 B .由西向东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东向西

14.关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麦浪滚滚 B .乙地两山对峙

C .丙地梯田层层 D .丁地茶园青青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山区安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据此完成15~16题。

15.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

16.灾后重建居民点,下图中比较安全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

察。如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

答17~18题。

1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

的是( )

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②地坡度最陡

C .③地分布有茶园

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1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 .450米 B .500米 C .550米 D .600米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岛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 )

A .东部高,西部低

B .西部高,东部低

C .南部高,北部低

D .北部高,南部低

21.据图判断该岛南北宽大约是(

)

A .0.7千米 B .1.6千米 C .2.5千米 D .3.6千米

22.(2012年北京海淀适应性练习)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B .②山峰的海拔可能为675米

C .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 000米

D .⑤处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下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

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23~24题。

23.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24.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及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村庄a 、b 、c 、d 相比较,发展种植业具有的

优势自然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a 村庄热量条件最好

B .b 村庄降水条件最好

C .c 村庄水源条件最好

D .d 村庄光照条件最好

26.村庄甲乙之间修公路,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 .e 村庄 B .b 村庄 C .c 村庄 D .d 村庄

27.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比乙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B .为避免泥石流危害,丙村可向西搬迁约

1 000

C .丁地位于丙地的上游

D .该区域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 400米

读下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回答28~30题。

28.a 、c 两地间的温差可能是( )

A .3.8 ℃

B .5.1 ℃

C .6.2 ℃

D .7.0 ℃

29.尼湖风景区为了发展旅游业,大

兴土木。这可能导致( )

A .尼湖湖面缩小 B .媚河水量季节变化减小

C .当地温差变小 D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30.若在b 处修建水库大坝,最容易受影响的名胜古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 为空中索道。回答31~32题。

3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 .东北 B .西南

C .正北 D .正南

3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

A .甲、乙 B .丙、丁

C .丙、甲 D .乙、丁

33.在学生绘制的某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

用的做法是( )

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D 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就南、北半球而言,A 、B 、C 、D 四点中,位于北

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3)

就东、西半球而言,上述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4)就低、中、高纬度而言,上述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

35.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下图为旅游规划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新规划建设的别墅度假村位于

城区的________方向。

(2)N观景台可欣赏的景观最可能是

________,该景观底部所处的海拔范围是

________。

(3)在观景台M 、N 之间修建一条“森林

氧吧路”,在Ⅰ、Ⅱ两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简述理由。

(4)在观景台M 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36.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⑤________。(3分)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地图上

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2分)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

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1分)

(4)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1分)

(5)计划在该区修建一座坝顶海拔为250米的水库大

坝,请在图中用“=”画出最佳坝址的位置。在图中用虚

线画出该水库的集水区域范围。(2分)

(6)有AC 、BC 两种把水引到C 处的方案,应选取______

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甲、乙、丙三处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___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若B 、D 两地(B、D 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 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 山顶到B 大约需要________分钟。(1分)

区域地理第一章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解析:根据经纬线的特点:纬线都平行,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可判断出L 3和L 4表示经线,L 1和L 2表示纬线。答案:1.B

解析:第2题,甲地地理坐标为(20°S,40°W) ,而乙地地理坐标为(60°N,120°E) 。第3题,a 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大,而b 线段所在区域比例尺较小。答案:2.D 3.A

解析:甲(32°N,120°E) 对趾点的地理位置应是(32°S,60°W)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靠近0°经线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因此①点与乙的位置最为接近。答案:4.A

解析:读图可知:①(23°26′N,45°W) ;②(23°26′S,45°E) ;③(23°26′S,90°W) ;④(23°26′N,45°W) 。答案:5.C

解析:第6题,A 、B 两地位于同一经线,纬度相差60°,其经线距离约为111×60千米;B 、C 两地都位于60°S ,经度相差180°,其纬线距离约为111×cos 60°×180千米;因此L 2约为L 1的

1.5倍。第4题,从图中可判断出A 的地理坐标为(0°,135°W) ,D 的地理坐标为(60°S,135°E) ;根据纬度很容易判断出A 点位于D 点的北方,根据经度可判断出A 点位于D 点西侧的270°处,结合“劣弧”原则,可知A 点位于D 点的东侧,综合分析可知A 点位于D 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6.C 7.A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判断。纬度差相同,其间经线的长度相同;而经度差相同,其间纬线的长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图上距离四段经纬线都相同,实际距离ab 段最短,比例尺最大,ac 和bd 段距离相等,也最长,比例尺最小。答案:8A

解析:第9题,由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60°N 纬线长度为赤道的1一,故两地距离为30×111×=1 665千米,根据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可计算出,此图比例尺为1∶5 2000 000。第10题,地球仪的直径为30厘米,其周长为30π厘米,赤道周长为40 000千米,所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3厘米×40 000千米÷30π厘米≈1 274千米。答案:9.A 10.C

解析:根据图中河水自西向东流可知a 线为山谷,因为河流流向与山谷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b 处为山脊,是分水岭,其南坡为阳坡,接收太阳辐射多于北坡。答案:11.C 12.C

解析:第13题,河流形成于河谷中,其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出河流的流向。第14题,乙地位于河谷之中,因而可体现出两山对峙的景观;该地区为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丙地太陡不宜建梯田;丁地较平坦,可种植粮食作物。答案:13.D 14.B

解析:第15题,A 项为山脊,D 项为鞍部,不会出现泥石流等灾害,因而不能形成堰塞湖;

B 、C 两项都为河谷地形,但C 项河谷下游河道较窄,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第16题,图中①位于山脊部位,不会出现泥石流灾害;且所处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不易形成滑坡灾害。

答案:15.C 16.A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第17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①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④地坡度最大;④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因此A 、B 、D 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③地可能有茶园。第18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 答案:17.C 18.A

解析:第19题,图中经度数值向东增加,说明为东经,因而该岛位于东半球;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加,说明为北纬,因而该岛位于北半球。第20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南密北疏,河流的流向:自南向北流,可以判断出该岛的地势特点。第21题,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长约111千米;每差1′,长约1.85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南北跨纬度不到1′,南北宽大约是1.6

千米。答案:19.A 20.C 21.B

解析:依据比例尺可判断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 000米;注意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②山峰的海拔介于700~800米之间;⑤处位于山间较宽阔的河谷。

答案:22C 解析:第23题,当等高距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就越大,因此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④。第24题,当比例尺相等、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因此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③>②>①。答案23.A 24.B

解析:a 村庄位于向阳坡,且位于海拔比其他三地较低的地区,因此热量条件最好。甲乙之间修公路,经过e 村庄的线路基本和等高线平行,是最合理的走向。答案:25.A 26.A

解析:甲为山脊、乙为山谷,故乙地比甲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丙向西搬迁1 000米左右后位于1 400~1 600之间较开阔的地区,可避免泥石流危害。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可知丁地位于丙地的下游。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最高点海拔大于2 400米。答案:27B

解析:第28题,由等高线地形图a 、c 海拔高度,求出a 、c 两点高差H :800米<H <1 000米,再根据海拔差1 000米,气温相差6 ℃,求a 、c 两点温差T :4.8 ℃<T <6 ℃,所以选B 。第29题,由于大兴土木,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水土流失,湖泊由于泥沙淤积而减小。第30题,在b 处建大坝,名胜古迹②最先受影响。答案:28.B 29.A 30.B

解析:注意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B 比A 高,上行方向由A 到B ,为正北方向。乙陡崖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瀑布应在适当距离仰视。答案:31.C 32.D

解析: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答案:33.B

解析:以经纬网地图为载体,考查经纬度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划分等基础知识。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线,东西半球以20°W 和160°E 经线圈为分界线,低、中、高纬度是以30°、60°纬线划分的。答案:34、(1)40°N,40°W 40°N,40°E 20°S,40°W 20°S,40°E (2)A、

B C 、D (3)B、D A 、C (4)C、D A 、B

解析:第(1)题,通过指向标,很容易确定出新规划建设的别墅度假村位于城区的西北方向。第(2)题,N 观景台西侧两等高线相交在一处,说明有陡崖存在,又因该处有河流流经,因而有瀑布的存在。根据图中穿过陡崖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瀑布底部所处海拔的范围。第(3)题,根据两条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的疏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主要考查

剖面图的绘制。

答案:35、(1)西北 (2)瀑布 400~600米

(3)Ⅱ Ⅰ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陡,线路坡度大,不易施工;Ⅱ线路

经过的地区地势相对平缓,线路坡度较小,易于施工。

(4)不能

答案36、(1)鞍部 山谷 山脊

(2)143 6

(3)1∶100 000

4) 由北向南

(5)见下图中

(6)AC 虽然线路长,但可顺地势自流送水

(7)丙处 因为:①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梯

田,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

(8)30


相关内容

  •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 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把握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的区别和联系.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 ...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探讨09年复习应考对策 内容摘要:本理性地分析了近三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总结出地理试题仍以主干知识为命题重点,注重考查创新能力.图表思维能力.空间综合分析能力等特点.提出了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对策. 关键词:浅析 高考文综地理 命题特点 探讨 ...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中卫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组 何鹏举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

  • 2013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 磐石一中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 ...

  • [地理问答]怎样复习高考地理
  • 地理高考命题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强调能力考查,重点表现在对地图能力.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等几种主要能力的考查.命题素材皆来自现实社会,且绝大多数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发生的地理事象.命题形式是以文字.图表等对其包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深度考查. 为了帮助大家搞好201 ...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

  •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2
  •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 2006年全国三份文综卷考查的具体区域包括:华北及江淮等地(Ⅰ卷第12题).南方低山丘陵(Ⅰ卷第36题).黄土高原(Ⅱ卷第39题).武汉(Ⅲ卷第36②题).江西(Ⅲ卷第3 ...

  •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山东/刘爱萍 一. 人文地理考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人文地理内容在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特点是:(1)试题分数比重越来越大:(2)多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在一起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人文地理内容变化大,试题多比较新颖,选材为最新的 ...

  • 高三学法指导
  •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第一轮 复习 (2014年8月---2015年1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务必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 ...

  •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