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1.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只是学习劳累之余用以帮助幼儿放松疲惫的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其潜在的意思是,游戏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日常生活的主流。这种思想轻视了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则既可以帮助幼儿享受到游戏的轻松有趣,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

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实践效果的研究十分必要。

2. 游戏化教学的理论解析

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2]。

由此可知,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游戏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借助轻松活泼的游戏载体,传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落实到幼儿教学中,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大多是由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主观理解,进行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搭配,其教学效果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研究要紧跟实践步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3.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依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等游戏性体验来判断[3]。其中,兴趣性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引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的心理状态;自主性体验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胜任感体验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3.1通过动作演绎实现游戏化

幼儿阶段的歌唱教学主要是在教授姿势、发音、呼吸、吐字等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重点教会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谁饿了》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在歌唱中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狗的角色,和着节拍模仿小狗走路,然后双手捂肚子做出狗狗肚子饿了的动作,等到高潮处幼儿可以跟着拍子有节奏地指向肉骨头,到了第7小节做出双手抓骨头的动作,表演小狗在啃肉骨头的状态等。动作演绎与歌唱的融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普遍,也确实能够激发幼儿的模仿天性,进而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2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游戏化

为了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教师们还会通过人为创设虚拟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基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摇篮》这首歌曲为例,该歌曲反复提到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三个主人公,并且反复提到飘、翻、吹这三个动作。这首歌的意境比较容易营造,一些教师选择运用情境创设法,首先准备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的图片并示范飘、翻、吹的动作,然后给孩子们准备布娃娃和摇篮,让他们亲自尝试哄娃娃睡觉,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该方法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

角色扮演是比情境创设更突出体验性的一种游戏化方法,幼儿通过亲自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更轻松地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促进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水族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幼儿演小鱼,另一部分演水草。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特点的动作。例如小鱼探望水草的时候是快乐活泼的,动作比较灵巧多变;而在与水草道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那就应该表演出与水草紧紧交缠、难舍难分的动作。而作为水草,它的姿态是优美的,歌曲中它还要经历慢慢长大的过程,扮演着要根据它的成长阶段变换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角色扮演是目前深受幼儿园师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们通常就像是在演一部童话剧,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而且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道具准备;同时角色扮演法考验着教师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因为幼儿游戏起来容易表演过度自由、行为无秩序的状态。所以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教学,但在实践中使用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教学效果也不稳定。

4. 结语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动作演绎和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的使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可以从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1.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只是学习劳累之余用以帮助幼儿放松疲惫的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其潜在的意思是,游戏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日常生活的主流。这种思想轻视了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则既可以帮助幼儿享受到游戏的轻松有趣,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

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实践效果的研究十分必要。

2. 游戏化教学的理论解析

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2]。

由此可知,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游戏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借助轻松活泼的游戏载体,传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落实到幼儿教学中,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大多是由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主观理解,进行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搭配,其教学效果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研究要紧跟实践步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3.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依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等游戏性体验来判断[3]。其中,兴趣性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引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的心理状态;自主性体验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胜任感体验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3.1通过动作演绎实现游戏化

幼儿阶段的歌唱教学主要是在教授姿势、发音、呼吸、吐字等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重点教会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谁饿了》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在歌唱中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狗的角色,和着节拍模仿小狗走路,然后双手捂肚子做出狗狗肚子饿了的动作,等到高潮处幼儿可以跟着拍子有节奏地指向肉骨头,到了第7小节做出双手抓骨头的动作,表演小狗在啃肉骨头的状态等。动作演绎与歌唱的融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普遍,也确实能够激发幼儿的模仿天性,进而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2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游戏化

为了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教师们还会通过人为创设虚拟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基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摇篮》这首歌曲为例,该歌曲反复提到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三个主人公,并且反复提到飘、翻、吹这三个动作。这首歌的意境比较容易营造,一些教师选择运用情境创设法,首先准备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的图片并示范飘、翻、吹的动作,然后给孩子们准备布娃娃和摇篮,让他们亲自尝试哄娃娃睡觉,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该方法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

角色扮演是比情境创设更突出体验性的一种游戏化方法,幼儿通过亲自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更轻松地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促进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水族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幼儿演小鱼,另一部分演水草。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特点的动作。例如小鱼探望水草的时候是快乐活泼的,动作比较灵巧多变;而在与水草道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那就应该表演出与水草紧紧交缠、难舍难分的动作。而作为水草,它的姿态是优美的,歌曲中它还要经历慢慢长大的过程,扮演着要根据它的成长阶段变换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角色扮演是目前深受幼儿园师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们通常就像是在演一部童话剧,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而且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道具准备;同时角色扮演法考验着教师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因为幼儿游戏起来容易表演过度自由、行为无秩序的状态。所以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教学,但在实践中使用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教学效果也不稳定。

4. 结语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动作演绎和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的使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可以从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来说,要想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大力加强音乐游戏的应用,这样能够使幼儿小班幼儿更好的接受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音乐意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对音乐游戏在 ...

  • 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
  • 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 教学情景描述: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参加森林农场(由室外跑进活动室).刚才我们听到了什么?(咿呀咿呀呦). 二.欣赏音乐. 1.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 2.刚才有的地方"咿呀咿呀呦"很快就出来了,有的地方要等很长 ...

  • 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 摘 要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范唱是教师进行歌唱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图谱及游戏也常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歌唱活动的效果.文章重点讨论了目前歌唱活动中教师范唱.图谱及游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使用的建议,帮助教师厘清相关概念,提高歌唱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 歌唱活动 范 ...

  • 兼具目的与手段功能的幼儿音乐教育
  • 谈亦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秘书.主要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研究工作,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一书,先后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近 ...

  • 民间游戏[抬轿子]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 民间游戏<抬轿子>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上一篇: 健康:好吃的芹菜 下一篇: <应用于中... 发布者: 李红伟 2013年民间游戏<抬轿子>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获区三等奖 民间游戏<抬轿子>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端义燕 活动来源: 抬轿 ...

  •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游戏的实践与探索
  • [摘要]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混龄体育游戏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器械.打破年段和班级界限,发挥幼儿天性,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和精彩:同时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坚强勇敢,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户外 探索 幼儿 混龄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

  • 音乐教科研工作小结
  • 随着幼教事业的改革发展,“科研兴园”已逐渐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使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形成办园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 我园的教科室一直是很完善的,形成了一系列科研制度和体系,通过“幼儿园——教科室——课题组——班级”形成科 ...

  • 熊和石头人说课稿
  • <熊和石头人>说课稿 一. 教学指导思想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音乐活动. <纲要>中提到:他们可以根据 音乐节奏的特点,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同时 不仅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也提升了音乐的素养和能力. <熊和木头人>是一首 2/4 经典音乐游戏, ...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拨弦]说课稿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拨弦>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