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向:告别检讨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刘德华 罗超
如何处罚有过错、过失的学生,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似乎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给教育者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教育者实际上也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教师的批评权也成了教育界内外的热点问题。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申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99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若有下列情节:“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于教师的头顶之上,于是不少教师采取了让犯错学生写检讨书或者公开检讨的方式。这种管理和处罚学生的依据是什么,有合理性吗?教育界对此还缺乏深度的思考。为此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加以审视,以明晰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路向。
一、历史地审视我国的检讨文化
检讨书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检讨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从封建时代的“臣罪该万死”到20世纪文革中的“深挖封资修的思想根源”,检讨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今它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亮丽风景”,没有随文革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受到广泛的认可,成为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历史地看,臣民在思想上的检讨通常会冠之以诸如“谢罪表”、“陈情表”等名号。唐代韩愈(768-824)在被贬后写的《潮州刺史谢上表》就是一份深刻的检讨,主要的内容便是向皇帝检讨自己的过错以感谢皇帝对他的从轻发落,尽管历史已经证明他并没有错。
我国检讨文化的流弊发挥到极致是20世纪进入到50年代后期的事,它的载体是思想改造。在那个检讨的时代,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国家总理,下至草根群众,都曾有过写检讨的经历,而且名气越大,检讨就越多。检讨者都得在大会小会上宣读检讨书,还伴随以别人对他的声讨。检讨书的内容有自我申辩,但更有自我讨伐、自我贬损。在那个检讨的年代,人性和良知被挤压在心灵的角落里呻吟。检讨者都要痛骂自己,贬低自己,直到把自己说成十恶不赦。那个时代的检讨看似忏悔,但其实是一种伪忏悔,因为这种所谓的忏悔,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多半是被迫的,而且不得不承认自己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在这种“语言的酷刑”中,检讨者的精神或者人格一步步被扭曲、被阉割、被击垮。乾隆(17112-1799)处理钱名世(约1694—1726)时,先让钱名世检讨,痛骂自己,再要求他挂个“名教罪人”的匾给在家里,天天羞辱他。公开检讨的确可以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他人,但这种“警示”或者说“教育”方式,本质上却是无视人的基本权利的野蛮手段,在检讨的“大棒”之下,被羞辱、被践踏的是人的尊严和人格。现代法治社会早已告别了检讨文化。
二、现实地透析学校教育的检讨文化
意识形态领域的检讨无助于正常政治秩序的回复与维持,相反导致了秩序的紊乱与人性的罪恶,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上的检讨时代逐步走向终结。不幸的是教育领域中的检讨大有发扬光大的态势。如果在百度里输入“检讨”二字,马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词句:检讨书;检讨书范文;检讨书怎么写;检讨书大全;检讨书范文1000字;检讨书怎么写才深刻;检讨书格式。在一个名为“检讨书”的网页上,显示出很多的学校检讨书范例,共有6页。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以下是第一页的内容:学生500字的抄作业检讨书;清晨宿舍打扑克检讨书;没有请假的检讨书;语文考试作弊检讨书;学生没有穿校服的检讨书;数学考试作弊检讨书;化学考试作弊检讨书;考试的时候写答案给同学检讨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考试退步检讨书;因跑步写给老师的检讨书;学生搞笑检讨书;班长工作失职检讨书;学生
打架检讨书;学生喝酒检讨书;高中生夜不归宿检讨书;体育课表现欠佳学生检讨书;学生抄作业检讨书;学生上自习讲话检讨书;学生寝室卫生不合格检讨书;报名迟到检讨书„„在学校里,学生的任何过错都可能被要求写检讨书。检讨文化成了徘徊在学校上空的幽灵,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
翻阅网上检讨书形形色色的内容,有时会感到气愤,有时会感到可笑,有时会感到幽默,有时会感到震惊,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看了网页上学生的检讨书,绝对不会产生做学生的自豪感和骄傲感。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挥之不去,这就是学生的尊严感是怎么丧失的?没有做人的尊严,何来做事的自信?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对强势的教育者被迫做出“深刻检讨”,其中哪会有什么真正的对错误的认识?学生内心感叹的是“时运不济”,刚好被老师抓到了,只能“信誓旦旦”,“下不为例”了。在检讨的过程中,检讨者默认了权力者的绝对正确,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利,不敢申辩;检讨者丧失了对事件本身的批判性思考,养成了对检讨一笑了之的轻蔑态度;检讨书成为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匝,一旦检讨,便不啻立此存照,今后或许会服服帖帖夹着尾巴做人;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检讨演变成自我羞辱的方式,人格尊严丧失。
2009年3月24日中午1时20分左右,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初一183班的徐远方(女)打开五楼教室的窗户,跳下死亡。她自杀前未写完的检讨书中写道:“我,可怜又不幸的徐远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竟然要写一千字检讨,我感觉太悲哀了。”徐远方下午还要交另外一篇检讨,自上初中来,一个多学期她就写了10多份检讨书。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如何认识检讨文化的流弊,对检讨文化加以检讨,驱除检讨文化的幽灵,应该是当下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检讨文化,恰恰与现代性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三、学生管理思路的转向:处罚的规范与有效的指导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在依法治教的时代,人的权利与尊严需要提到首位。实现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合理的手段,而不能不择手段;学生管理制度必须具有伦理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告别检讨文化。学生不可能不犯错,甚至可以说犯错是他们成长的途径之一,教育者的智慧在于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教育学生的资源。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必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不犯错误的学生是“完人”而现实中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学生是完人,就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了。为此,教育者必须思考学生错误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教育价值。面对学生的行为错误与失误,管理工作必须告别检讨文化,转向到对学生行为的处罚,规范行为处罚的程序。管理工作应设置合理的处罚条款,面对具体的处罚,学生可以有申辩的权利,否则必须执行,但是学生思想上可以保留,思想的自由权利必须得到认可和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当发现学生的错误与失误时,应该加强提供有效的指导。
1. 通过理性交往坦诚地交流真实的想法
师生之间的理性交往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在证据与逻辑的基础上,坦诚地交流意味着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去处理学生的错误与失误。面对学生的撒谎,有一位教师避免简单地要学生写检讨书的做法,她用“请君入瓮”的教育智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忘记做语文作业,撒谎说,下午带来。其实,此时老师早已发现该生在撒谎,但老师还是表示相信学生完成了作业,叮嘱学生要家长签字以证明他按时完成了作业。中午学生补写完作业后假冒家长签名,教师也没有直接指出。下午学生补交作业时,教师表示要打电话找他爸爸有事,学生又撒谎说忘记了爸爸的电话,第二天,教师问学生是否带来了家长的电话号码。这时,学生终于发现纸包不住火了,只好承认连续撒谎的错误。面对学生的坦诚,老师告诫:“记住,说了一个谎,为了让这个谎言不被识破,你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掩饰。结果就是一次次
①地证明自己不诚实,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你自己也会活得很累。”在这个事件中,教师没
有强迫学生写多长的检讨书,更没有强迫学生公开检讨,但是收到了比检讨更好的效果。
2. 善意地提醒学生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教师与其事后要求写检讨,不如事先多提醒学生。遗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此教师应善意提醒学生。有一所小学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有很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20条,学生“四个习惯”要求,至少有36条,小学生礼仪常规10条,班务常规8条,课堂常规8条,课外活动常规8条,课间纪律要求4条,校园活动规则5条;上学、放学规则4条,早餐规则5条;午休规则4条。此外,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有的一个条款还有很多项。显然,如果要学生时刻记住这些条款并按照条款的要求去做,这肯定不现实。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意识到学生在哪些事项上容易出现问题,哪些学生可能会出问题,事先加以善意的提醒,必要时联系家长提醒孩子,还可以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提醒。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教师需要养成“提醒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养成观察的习惯、调查的习惯和记笔记的习惯,对需要提醒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在开展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时要有预测事件的意识,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行为问题,在提醒的同时,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 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使学生明确做事的方法
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有时是不知道做事情的方法。张天翼(1906-1985)的儿童文学作品《罗文应的故事》很形象地反映了学生缺乏意志力,不知道处理事情的程序与方法。六年级学生罗文应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星期一下午放学回家,罗文应走得很快。他打定主意不再像往日那样逛上四五小时才到家。可是他控制不住自己,还是走进了市场,被市场里的商品所吸引,后来又被打克郎球的事情所吸引,很晚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就往外跑,原来忘记了买练习本。到了该睡的时候,罗文应还在对着第二道题目发愣,又疲倦,又焦心,心想,还是明天早晨再做吧。他这就一面看看画报,一面写写大字,忙到十一点钟才上床。第二天起得晚了,睡眠可还是不够,上课直打瞌睡。后来有同学提出晚上六点半之前几个人一起到李小琴家里做作业,罗文应答应了,回家早早吃了饭,正准备去同学家,又被妹妹手里的画报吸引住了,去同学家来不及了。同学们后来找到他家一起学习。这天,功课做完了还好好玩了一阵。罗文应从来没有这么愉快过。以后就渐渐学会管住自己了。应该说现在有相当多的“罗文应”,面对电脑,面对游戏机,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管不住自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显然不是检讨书或公开检讨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
4. 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困难
学生的行为问题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教师如果能够深入发现这些问题的社会性的原因,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解决,无疑有利于中止学生的一些不良违规行为。有个学生小王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不好,就找同班同学要钱,如果不给,放学后就打同学。安娜老师吓唬他说,如果家长报案,派出所就会来抓他。结果他根本不在乎。在老师的教育下,小王不再找同班同学要钱,而是找其他班同学要钱,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他自己不敢出面要钱,而是要同学出面要钱。这时德育处准备给小王处分。面对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教师很可能失去耐心了,说不定会强迫让学生写检讨书,在班上、学校里公开作检讨,甚至给予处分。表面上看,敲诈勒索学生钱财,行为十分恶劣,而且学生完全应该自负责任。但是安娜老师调查后了解到,该生家里一直贫困,最近爸爸病倒,不能外出挣钱。于是老师在教育他的同时,号召学生为小王父亲募捐。结果可想而知。②客观地说,教师和学校不可能彻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社会性问题,但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5. 提高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关心残疾学生。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还是品德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品质有关。越来越多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所有教师都应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提高心理咨询质量,提供科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应极力避免传统文化的道德泛化观念,不要把所有行为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此外,在管理上要特别关心残疾学生。依据200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09年底,
小学和初中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54.5万人,高中在校生6339人,而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1.1万人。以后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将日益增多,对他们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但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开设残疾学生教育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自觉研究残疾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管理方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需要增设如何管理残疾学生的培训内容。
综上所述,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要转向,要在文化层面上告别检讨文化,反思检讨文化的低效与无效,深刻认识检讨文化的危害,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加以具体地分析,针对性地进行行为指导和矫正,为此教师应有与学生理性交往的心态,有提醒学生的服务意识,认真指导学生做事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监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升学生的心理文化素养,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残疾学生的特殊性。
刘德华(1963-),男,湖南桃江县人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410081 长沙市 岳麓区 麓山路36号
联系手机:[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
研究方向:科学教育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比较
罗超(1982-),男,湖南省益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研究生。
①
② 马苏云. “请君入瓮”治谎言[J]. 班主任, 2010(3): 49. 安娜. 他为何一再敲诈勒索同学[J]. 班主任, 2010(3): 45.
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向:告别检讨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刘德华 罗超
如何处罚有过错、过失的学生,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似乎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给教育者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教育者实际上也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教师的批评权也成了教育界内外的热点问题。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申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99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若有下列情节:“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于教师的头顶之上,于是不少教师采取了让犯错学生写检讨书或者公开检讨的方式。这种管理和处罚学生的依据是什么,有合理性吗?教育界对此还缺乏深度的思考。为此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加以审视,以明晰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路向。
一、历史地审视我国的检讨文化
检讨书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检讨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从封建时代的“臣罪该万死”到20世纪文革中的“深挖封资修的思想根源”,检讨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今它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亮丽风景”,没有随文革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受到广泛的认可,成为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历史地看,臣民在思想上的检讨通常会冠之以诸如“谢罪表”、“陈情表”等名号。唐代韩愈(768-824)在被贬后写的《潮州刺史谢上表》就是一份深刻的检讨,主要的内容便是向皇帝检讨自己的过错以感谢皇帝对他的从轻发落,尽管历史已经证明他并没有错。
我国检讨文化的流弊发挥到极致是20世纪进入到50年代后期的事,它的载体是思想改造。在那个检讨的时代,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国家总理,下至草根群众,都曾有过写检讨的经历,而且名气越大,检讨就越多。检讨者都得在大会小会上宣读检讨书,还伴随以别人对他的声讨。检讨书的内容有自我申辩,但更有自我讨伐、自我贬损。在那个检讨的年代,人性和良知被挤压在心灵的角落里呻吟。检讨者都要痛骂自己,贬低自己,直到把自己说成十恶不赦。那个时代的检讨看似忏悔,但其实是一种伪忏悔,因为这种所谓的忏悔,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多半是被迫的,而且不得不承认自己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在这种“语言的酷刑”中,检讨者的精神或者人格一步步被扭曲、被阉割、被击垮。乾隆(17112-1799)处理钱名世(约1694—1726)时,先让钱名世检讨,痛骂自己,再要求他挂个“名教罪人”的匾给在家里,天天羞辱他。公开检讨的确可以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他人,但这种“警示”或者说“教育”方式,本质上却是无视人的基本权利的野蛮手段,在检讨的“大棒”之下,被羞辱、被践踏的是人的尊严和人格。现代法治社会早已告别了检讨文化。
二、现实地透析学校教育的检讨文化
意识形态领域的检讨无助于正常政治秩序的回复与维持,相反导致了秩序的紊乱与人性的罪恶,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上的检讨时代逐步走向终结。不幸的是教育领域中的检讨大有发扬光大的态势。如果在百度里输入“检讨”二字,马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词句:检讨书;检讨书范文;检讨书怎么写;检讨书大全;检讨书范文1000字;检讨书怎么写才深刻;检讨书格式。在一个名为“检讨书”的网页上,显示出很多的学校检讨书范例,共有6页。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以下是第一页的内容:学生500字的抄作业检讨书;清晨宿舍打扑克检讨书;没有请假的检讨书;语文考试作弊检讨书;学生没有穿校服的检讨书;数学考试作弊检讨书;化学考试作弊检讨书;考试的时候写答案给同学检讨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考试退步检讨书;因跑步写给老师的检讨书;学生搞笑检讨书;班长工作失职检讨书;学生
打架检讨书;学生喝酒检讨书;高中生夜不归宿检讨书;体育课表现欠佳学生检讨书;学生抄作业检讨书;学生上自习讲话检讨书;学生寝室卫生不合格检讨书;报名迟到检讨书„„在学校里,学生的任何过错都可能被要求写检讨书。检讨文化成了徘徊在学校上空的幽灵,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
翻阅网上检讨书形形色色的内容,有时会感到气愤,有时会感到可笑,有时会感到幽默,有时会感到震惊,真是百感交集。但是,看了网页上学生的检讨书,绝对不会产生做学生的自豪感和骄傲感。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挥之不去,这就是学生的尊严感是怎么丧失的?没有做人的尊严,何来做事的自信?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对强势的教育者被迫做出“深刻检讨”,其中哪会有什么真正的对错误的认识?学生内心感叹的是“时运不济”,刚好被老师抓到了,只能“信誓旦旦”,“下不为例”了。在检讨的过程中,检讨者默认了权力者的绝对正确,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利,不敢申辩;检讨者丧失了对事件本身的批判性思考,养成了对检讨一笑了之的轻蔑态度;检讨书成为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匝,一旦检讨,便不啻立此存照,今后或许会服服帖帖夹着尾巴做人;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检讨演变成自我羞辱的方式,人格尊严丧失。
2009年3月24日中午1时20分左右,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初一183班的徐远方(女)打开五楼教室的窗户,跳下死亡。她自杀前未写完的检讨书中写道:“我,可怜又不幸的徐远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竟然要写一千字检讨,我感觉太悲哀了。”徐远方下午还要交另外一篇检讨,自上初中来,一个多学期她就写了10多份检讨书。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如何认识检讨文化的流弊,对检讨文化加以检讨,驱除检讨文化的幽灵,应该是当下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检讨文化,恰恰与现代性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三、学生管理思路的转向:处罚的规范与有效的指导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在依法治教的时代,人的权利与尊严需要提到首位。实现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合理的手段,而不能不择手段;学生管理制度必须具有伦理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告别检讨文化。学生不可能不犯错,甚至可以说犯错是他们成长的途径之一,教育者的智慧在于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教育学生的资源。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必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不犯错误的学生是“完人”而现实中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学生是完人,就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了。为此,教育者必须思考学生错误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教育价值。面对学生的行为错误与失误,管理工作必须告别检讨文化,转向到对学生行为的处罚,规范行为处罚的程序。管理工作应设置合理的处罚条款,面对具体的处罚,学生可以有申辩的权利,否则必须执行,但是学生思想上可以保留,思想的自由权利必须得到认可和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当发现学生的错误与失误时,应该加强提供有效的指导。
1. 通过理性交往坦诚地交流真实的想法
师生之间的理性交往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在证据与逻辑的基础上,坦诚地交流意味着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去处理学生的错误与失误。面对学生的撒谎,有一位教师避免简单地要学生写检讨书的做法,她用“请君入瓮”的教育智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忘记做语文作业,撒谎说,下午带来。其实,此时老师早已发现该生在撒谎,但老师还是表示相信学生完成了作业,叮嘱学生要家长签字以证明他按时完成了作业。中午学生补写完作业后假冒家长签名,教师也没有直接指出。下午学生补交作业时,教师表示要打电话找他爸爸有事,学生又撒谎说忘记了爸爸的电话,第二天,教师问学生是否带来了家长的电话号码。这时,学生终于发现纸包不住火了,只好承认连续撒谎的错误。面对学生的坦诚,老师告诫:“记住,说了一个谎,为了让这个谎言不被识破,你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掩饰。结果就是一次次
①地证明自己不诚实,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你自己也会活得很累。”在这个事件中,教师没
有强迫学生写多长的检讨书,更没有强迫学生公开检讨,但是收到了比检讨更好的效果。
2. 善意地提醒学生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教师与其事后要求写检讨,不如事先多提醒学生。遗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此教师应善意提醒学生。有一所小学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有很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20条,学生“四个习惯”要求,至少有36条,小学生礼仪常规10条,班务常规8条,课堂常规8条,课外活动常规8条,课间纪律要求4条,校园活动规则5条;上学、放学规则4条,早餐规则5条;午休规则4条。此外,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有的一个条款还有很多项。显然,如果要学生时刻记住这些条款并按照条款的要求去做,这肯定不现实。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意识到学生在哪些事项上容易出现问题,哪些学生可能会出问题,事先加以善意的提醒,必要时联系家长提醒孩子,还可以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提醒。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教师需要养成“提醒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养成观察的习惯、调查的习惯和记笔记的习惯,对需要提醒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在开展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时要有预测事件的意识,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行为问题,在提醒的同时,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 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使学生明确做事的方法
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有时是不知道做事情的方法。张天翼(1906-1985)的儿童文学作品《罗文应的故事》很形象地反映了学生缺乏意志力,不知道处理事情的程序与方法。六年级学生罗文应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星期一下午放学回家,罗文应走得很快。他打定主意不再像往日那样逛上四五小时才到家。可是他控制不住自己,还是走进了市场,被市场里的商品所吸引,后来又被打克郎球的事情所吸引,很晚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就往外跑,原来忘记了买练习本。到了该睡的时候,罗文应还在对着第二道题目发愣,又疲倦,又焦心,心想,还是明天早晨再做吧。他这就一面看看画报,一面写写大字,忙到十一点钟才上床。第二天起得晚了,睡眠可还是不够,上课直打瞌睡。后来有同学提出晚上六点半之前几个人一起到李小琴家里做作业,罗文应答应了,回家早早吃了饭,正准备去同学家,又被妹妹手里的画报吸引住了,去同学家来不及了。同学们后来找到他家一起学习。这天,功课做完了还好好玩了一阵。罗文应从来没有这么愉快过。以后就渐渐学会管住自己了。应该说现在有相当多的“罗文应”,面对电脑,面对游戏机,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管不住自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显然不是检讨书或公开检讨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
4. 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困难
学生的行为问题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教师如果能够深入发现这些问题的社会性的原因,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解决,无疑有利于中止学生的一些不良违规行为。有个学生小王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不好,就找同班同学要钱,如果不给,放学后就打同学。安娜老师吓唬他说,如果家长报案,派出所就会来抓他。结果他根本不在乎。在老师的教育下,小王不再找同班同学要钱,而是找其他班同学要钱,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他自己不敢出面要钱,而是要同学出面要钱。这时德育处准备给小王处分。面对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教师很可能失去耐心了,说不定会强迫让学生写检讨书,在班上、学校里公开作检讨,甚至给予处分。表面上看,敲诈勒索学生钱财,行为十分恶劣,而且学生完全应该自负责任。但是安娜老师调查后了解到,该生家里一直贫困,最近爸爸病倒,不能外出挣钱。于是老师在教育他的同时,号召学生为小王父亲募捐。结果可想而知。②客观地说,教师和学校不可能彻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社会性问题,但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5. 提高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关心残疾学生。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还是品德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品质有关。越来越多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所有教师都应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提高心理咨询质量,提供科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应极力避免传统文化的道德泛化观念,不要把所有行为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此外,在管理上要特别关心残疾学生。依据200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09年底,
小学和初中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54.5万人,高中在校生6339人,而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1.1万人。以后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将日益增多,对他们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但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开设残疾学生教育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自觉研究残疾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管理方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需要增设如何管理残疾学生的培训内容。
综上所述,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要转向,要在文化层面上告别检讨文化,反思检讨文化的低效与无效,深刻认识检讨文化的危害,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加以具体地分析,针对性地进行行为指导和矫正,为此教师应有与学生理性交往的心态,有提醒学生的服务意识,认真指导学生做事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监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升学生的心理文化素养,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残疾学生的特殊性。
刘德华(1963-),男,湖南桃江县人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410081 长沙市 岳麓区 麓山路36号
联系手机:[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
研究方向:科学教育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比较
罗超(1982-),男,湖南省益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研究生。
①
② 马苏云. “请君入瓮”治谎言[J]. 班主任, 2010(3): 49. 安娜. 他为何一再敲诈勒索同学[J]. 班主任, 2010(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