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 3
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
于年长月远 , 经过不同时代 , 不同观点 , 不同爱好的人们 , 口头的和 笔录的辗转传播 , 以及和 情 节 类 似 的 故 事 的 互 相 羼 混 , 到 现 在, 全 国各地 , 无论在主题思想 上 , 在 故 事 情 节 方 面, 都有或多或少的差 “ 别 。 正如别林斯基谈到俄国古代故事时一样 , 这些故事在很久之 前, 保存在人民的记忆中 , 每一世纪都在改变着 , 无论在辞句上 , 或 内容上 , 都在修改着 , 等到 识 字 的 人 把 它 记 录 下 来 的 时 候 , 已经完 ” 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 自然 , 俄国古代故事如此 , 我们的许多古代 传说也一样受到修改的 , 牛郎织女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 “ 牛郎织女 ” 是我们民间传说中最普遍最动人的故事之一 。 由
— — 汉滨女神 一 、织女 —
, 织女 ① 这个名字 , 最初出现于 《 诗 · 小 雅 · 大 东 篇》 和牵牛是
? — — — 前一 天河旁边一颗星宿 , 彼此并没有关系 。 后来汉代刘安 ( “ ” 二二 ) 在所著 《 淮南子·亻 叔 真篇》 说 真 人, 妾 宓 妃, 妻 织 女。 纬书 《 “ ” 春秋元命苞 ( 初学记 》 卷 二 引) 说, 织 女 之 为 言, 神 女 也。 才把一 — —九 颗星看做一位女神 ; 还不曾说她是牵牛妇 。 只是班固 ( 三二 — 《 “ 二) 西都 赋 》 说, 临 乎 昆 明 之 池, 左 牵 牛 而 右 织 女, 似云汉之无 ” “ 。 涯。 李善注引 《 汉 宫 阙 疏》 说, 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 织 女 像”
· 军用篇 》 。 织女一名 , 又见 《 墨子 · 杂守篇 》 及《 六韬 ( 伪)
①
3 1 4
这样牵牛织 女 就 成 了 两 个 具 体 的 人 物 了 。 但 从 潘 安 仁 《 西 征 赋》 “ , 说, 仪景星于天汉 , 列牛女以双峙 ” 看来这种建筑完全是根据 《 诗 · 小雅 · 大东篇 》 所歌咏的情况 , 想象出来的 。 诗三家和毛郑的注 释都不曾引用牛女故事 , 连解释诗而喜欢引用民间故事的焦氏 《 易 林》 也不曾提到它 , 可见昆明池上那两个石人 , 似乎还不是夫妇 。 牛女为夫妇 , 可能导源于占星术 , 和古代农业有关系 。 传说织
《 ) , 女是天上的水官 ( 开 元 占 经》 卷六十五引《 巫 咸》 雨水是农作物 ? — — —六 八 九) 所需要的 , 所以 《 文选 · 洛 神 赋 》 李善( 注引天官星 “ ” 占说 , 牵牛一名天鼓 , 不 与 织 女 值 者, 阴 阳 不 和。 所 谓 值, 应该和
①, 星足常向牵牛扶 筐 , 牵牛扶筐亦常向织女之足” 意 思 相 同。 这
荆州占所说的 “ 织女一名天女 , 天帝之女也 。 在牵牛西北 , 鼎足居 , 里虽然人民希望阴阳调 和 , 风 调 雨 顺, 把 它 们 配 成 了 一 对, 但并无 渡河消息 , 也没有明显 的 说 明 他 们 是 夫 妇 。 至 于 《 太 平 御 览》 卷七 “ 十三引 《 三辅
黄图 》 说, 秦 始 皇 并 天 下, 都 咸 阳。营 殿 端 门 四 达 以 ” 则紫宫 ,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 把牵牛和桥连在 , 一起 , 是因为牵牛在天上 “ 主关梁 ” 并非用作渡河去与织女会面 。 — — 二三二 ) 李善注引曹植 ( 一九二 — 九咏注了 。 注称 “ 牵牛为夫 , 织
②蔡 ” 女为妇 , 织女牵牛 之 星 , 各 处 河 鼓 之 旁, 七 月 七 日 乃 得 一 会。
历史文献最早记载牛 郎 织 女 是 夫 妇 的 , 要算《 文选· 洛 神 赋》
— — 一九二 ) 《 “ ” 邕( 一三二 — 青 衣 赋》 说, 非 彼 牛 女, 隔 于 河 维。 晋王 鉴《 七夕观织女 》 诗, 有“ 一 稔 期 一 宵, 此 期 良 可 嘉” 之 句。崔 实《 四 “ ” 民月令 》 说, 七月七日 河 鼓 织 女 二 星 神 当 会 。 看来牛郎织女故事 的产生可能在西汉 , 但完成却是在汉末魏晋之间 。 在这时期以前 , 就我们现有的确凿可据的材料说 , 织女并不和牛郎发生夫妇关系 。
东汉末荆州牧刘表叫武陵太守刘轈编辑的一部星占书 。
① ②
这个注子不知出于谁手 。 严可均 《 全三国文 》 作曹植自注 。
3 1 5
— — 二八四 ) “ ” 连晋杜预 ( 二二二 — 还 说, 星 占 之 织 女, 处 女 也。 不是 “ ” 一位妇人 。 王逸九思也 说 , 就 傅 说 兮 骑 龙, 与 织 女 兮 合 婚。 可见 这个传说刚刚 完 成 , 还 未 普 遍 的 流 行 起 来, 以致王逸杜预还不知 道。 形成牛女故事的初期 , 牛郎织女是天上两颗星宿 , 而且成了夫
妇, 但在古人的想象中 , 这 一 对 男 女 的 生 活, 和人间正常的普通家 — — 庭中的男女生活是一样的 , 没有什么爱的悲剧 。 张华 ( 二三二 —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 人有奇志 , 立飞 阁于槎上 , 多赍粮 , 乘槎 而 去 。 十 余 日 中 犹 观 星 月 日 辰 , 自后茫茫 忽忽 , 亦不觉昼夜 , 去十 余 日 , 奄 至 一 处, 有 城 郭 状, 屋 舍 甚 严。 遥 ‘ 望宫中多织妇 , 见一丈 夫 牵 牛 渚 次 饮 之 。 牵 牛 人 惊 问 曰 : 何由至 ‘ 此 ?’ 此人具说来意 。 并问 ‘ 此 是 何 处 ?’ 答 曰: 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 , 宫中有织妇 ” 稍稍不同 。 不过无论如何 , 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和平 的, 宁静的 。 同时他们的生活似乎是富裕的 , 也是美满的 。 至少从 这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上 , 看不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 。 事实上 , 这 个牛郎织女故 事 是 形 象 化 了 的 自 然 经 济 下 的 个 体 劳 动 的 农 民 愿 望, 和对幸福生活的要 求 。 反 映 了 以 农 业 和 手 工 业 为 基 础 的 中 国 中古封建社会的特征 。 , ” , 《 平, 则知之 ’ 竟不上岸 。 这里所说 “ 宫中多织妇 ” 荆楚岁时记 》 作 《 “ 三 ○○ ) 博物志 》
卷十 载 有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 旧 说 云: 天 河 与 海 通。
— — 乌鹊填河 二 、爱的折磨 —
《 — — 四三三 ) 《 文选 》 谢惠连 ( 三九七 —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 》 诗注
‘ 七月七日 织 女 渡 河 , 诸 仙 悉 还 宫, 吾 向 以 被 召, 不 得 停, 与汝别 ’ ‘ ‘ 矣。 弟问 , 织女何事渡 河 ? 兄 何 当 还 ?’ 答 曰, 织 女 暂 诣 牵 牛, 吾
“ 李善引 《 齐谐记 》 说, 桂阳城武丁有仙道 , 常在人间 。 忽谓其弟曰 :
3 1 6
’ 去后三千年当还耳 。 明旦 , 失武丁所在 。 世人至今犹云 : 七月七日 ” 织女嫁牵牛 。 , 说“ 七月七日是 织 女 嫁 牵 牛 的 佳 期 ① ” 这个日子没有任何别
的意义 , 算是牛郎织女故事见于笔录的最简明的形式 , 但别处记载 都说这天是他们会面的日期 , 不说是结婚的日子 , 而流传在口头上 的却比这要复杂得多 :
牛郎和织女 , 他们是天上一对又美又乖巧的年青人 , 当他们没 有结婚前 , 两人一样的 十 分 勤 勉 , 做 着 自 己 的 工 作。 牛 郎 放 牛, 织 女织布 。 天帝看他们活 得 这 样 可 爱 , 所 以 让 他 们 结 成 夫 妇。 哪 知 缔婚后 , 两个只管爱恋着把工作都抛荒了 。 这种情形 , 后来给天帝 知道了 , 大怒 , 即刻下了一道圣旨 , 命乌鸦前去传言 , 此后二人须各 居河之一边 , 每七天才准过河相会一次 。 乌鸦是拙于口才的东西 , 它这时候得了御旨 , 便 匆 匆 忙 忙 飞 向 两 人 同 居 的 地 方 去 了。 它 把 好好的每七天相会一 次 , 误 说 作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相 会 一 次。 自 此 以 后, 他们就永远每年只有一次的见面了 。 当七夕 ( 巧节 ) 过后 , 乌鸦 身上的羽毛都要脱落 得 很 精 光 , 这 差 不 多 是 年 年 如 此。 究 竟 为 了 什么缘故呢 ? 便是它们对于传消息的报复啦 ! ② ( 《 这个故事据程云祥先生在 《 潮州七月七日的传说》 民俗》 七十三 期) 中说 , 潮州人把传讯的乌鹊说成老仆 , 又说 “ 牛郎是借梭形星做
七月七日是古代一个特殊的节日 , 叙事长诗《 孔雀东南飞》 说“ 初 七 及 下 九, 嬉
” 、 《 戏莫相忘 。 所谓嬉戏即 《 西京杂记 》 搜神记 》 等书所谓 “ 以五色缕相羁, 谓之相连( 怜) 而较直接的原因 , 可能是夏 小 正 “ 七 月 初 昏, 织 女 正 东 向” 那 句 话 的 被 误 解。 请 读 者 参 考《 癸巳类稿 》 卷十一 《 七夕考 》 及《 新义录 》 卷一 。
②
①
” 爱。 这个节日看来不仅与妇 女 有 关 , 而 且 涉 及 爱 情。所 以 牛 女 结 合 被 附 会 到 这 日 子。
。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十期静闻 《 陆安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
3 1 7
( — — 五六二 ?) 《 “ 四九九 ? — 荆楚岁时记 》 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 , 天帝 之子也 ,
年年织杼劳役 , 织 成 云 锦 天 衣。天 帝 哀 其 独 处, 许配河西 牵牛郎 , 嫁后遂废织纟 壬 。 天帝怒 , 责 令 归 河 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 , 渡河一会 ” 大致相同 。 为什么要选定七月七 日 这 一 天 作 为 他 们 会 见 的 时 刻 , 是否因
, 船撑过银河的 ” 可见各地传说也不一致 。 不过这里所记和梁宗懔
为这天是牛郎织女结 婚 的 一 个 永 远 可 纪 念 的 日 子 , 没 有 交 待。 但 不管怎样从此以后这天就成为他们一个既欢欣而又痛苦的一年一 度的会期 。 而故事流传到这时候 , 已经开始变样了 。 , 。 后废织 ” 一是 “ 乌鹊填河 ” 为什么变样呢 ? 回答这个 问 题 , 我 们 得 弄 清 两 件 事, 一是“ 嫁 , 《 “ 关于 “ 乌鹊填河 ” 岁 华 纪 丽》 注引《 风 俗 通》 说, 织女七夕当
, 渡河 , 使鹊为桥 ” 今本风俗通不载 , 而《 佩文韵府 》 入声十一陌七夕 , 下引此作 《 风俗记 》 因此是否应劭文字 , 可疑 。 又 《 新义录 》 五十三 , 引《 容斋随笔 》 谓白居易六 帖 引 乌 鹊 填 河 事 云 出 《 淮南子》 而今本 , 无之 。《 坚瓠补集 》 卷三鹊桥条谓 《 淮 南 子》 或为《 淮 南 万 毕 术》 也 — —?) 《 “ 无佐证 。 只有梁庾肩 吾 ( 约 四 八 ○— 七 夕 诗》 说: 倩语雕陵 ” 鹊, 填河未可飞 。 算是比 较 可 靠 的 最 早 记 载 。 但 是 这 些 可 靠 以 及 , “ 至于为什么要 “ 役鹊为梁 ” 却未谈到 , 宋罗愿 《 尔雅翼 》 释鸟说 , 七 月七日鹊无故 皆 髡 , 相传是河鼓( 牵 牛) 与 织 女 会 于 汉 东, 役鹊为 不过把它和前面所引的 那 个 口 头 传 说 对 照 起 来 看 , 就可以明白过 来, 原来乌鹊传讯时误把 每 隔 七 天 见 面 一 次 说 成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见 面一次 , 脱毛就是传讯错误的惩罚 。 这里 , 把牛女故事中的不幸情节 , 简单的归根于一个偶然的现 不可靠的材料 还 只 能 说 明 一 件 事 , 即牛女会面是“ 役 鹊 为 梁” 的。
” 梁, 故毛皆脱去 。 这条材料本身也还看不出为什么要让乌鹊架桥 ,
象 。 而由于这个偶然现象 , 改变了牛女故事的本来面貌 。 自然 , 这
3 1 8
一情节的改变 , 让乌鹊填河 , 也反映了人民对于不幸的牛女的同情 和祝福 。 , 至于 “ 嫁后废织 ” 结果弄成强迫分居 , 这点 《 太平御览 》 卷三十
“ 一引 《 纬书 》 却有一个不同的说法 , 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 , 主关梁 。 ‘ 织女星主瓜果 。 尝见道 书 云 , 牵 牛 娶 织 女, 天 帝 赐 钱 二 万, 备 礼, ’ ” 久而不还 , 被驱在营室 是 也 。 言 虽 不 经, 有 是 为 征 也。 而《 海录碎 ” 晋人求富是虚 辞 。 可见造成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一相见的原 因, 除开 “ 嫁后废织 ” 外, 尚有
“ 无钱还债 ” 一个说法 。 这就是说造成 , 牛女夫妇不幸生活 , 不是因为“ 荒 废 劳 动” 而 是 由 于 生 活 贫 困, 由 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 对于牛女夫妇不幸生活的造成的这两种解释 , 我们认为 《 岁时 《 “ 事》 卷二亦引宋刘筠 ( 字子仪 ) 戊申年七夕 》 诗, 天帝聘钱还得否 ?
记》 所反映的是 “ 耕则问田奴 , 绢则问织婢 ” 的封建统治阶级意识 , 它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正常的爱情生活 。 而 《 道书 》 所说却反映了被 剥削而沦于贫困的农民 阶 级 意 识 , 它正确的显示了隐藏在神话背 面的农民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遭到破坏的历史真实 。 但是两者同样 的暴露了一桩事实 , 即封建制度阻止了男女的自愿结合 , 妨害了爱 的自由 , 造成了爱的磨 折 。 间 接 的 影 响 到 牛 女 故 事 的 原 始 形 式 的 改变 。 牛女故事中的这一情 节 的 改 变 , 在浪漫的幻想中包含了浓厚
的反抗情绪 , 不能是偶 然 的 。 它 有 其 历 史 社 会 的 基 础 。 这 个 故 事 完成于后汉 , 当时社会有过一段长时期的承平安定的生活 , 一般人 民的家庭是比较富裕的 , 因之反映到神的家庭生活中去也是自由 的、 幸福的 。 但是经过魏晋六朝的长期战乱 , 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 ( , 的破坏 , 人民的生活是 困 乏 的 , 有的甚至沦为“ 部 曲” 奴 隶) 因之 反映到神的家庭生活中去也就成为不自由的 , 不幸福的 。 这里 , 天 上神仙生活的 变 化 正 确 的 反 映 了 地 上 人 民 生 活 的 变 化 。 换 句 话
3 1 9
说, 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人的形象 , 而人也是按照自己的生活 方式 、 理想等等 , 去设想神的生活的情景 。
— — 人神之恋 三 、织女的爱 —
织女如前面所 说 , 单 独 的 出 现 比 在 牛 女 传 说 里 面 要 早 得 多。
她的故事 , 在民间口头流 传 和 各 种 古 代 典 籍 的 记 载 里 面 表 现 得 十 分混乱 。 从这种混乱的传 说 中 , 我们非常鲜明而清楚的看出两个 织女 , 这位水神 , 就最原始 的 意 义 说 , 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朴素想 , 象中的劳动能手 。 她在 “ 十日之内 , 织缣百匹 ” 像俄国神话里的智 者华西里沙一样 , 一夜 之 间 纺 织 了 大 量 的 布 疋 。 宋 董 荄 广 川 画 跋 , 卷一谓 “ 织女善女工而求者得巧 ” 正如高尔基所说 “ 是古代劳动者 们渴望减轻自己的劳动 , 增加它的生产率 ” 的想象产物 。 她是劳动 者的同事和教师 。 但是封 建 贵 族 却 竭 力 的 使 织 女 脱 离 劳 动 , 变成 “ , 闺房玩物 。 髟 慵 妆 懒 起, 封 题 锦 字 凝 新 恨” 一个寄生 朋 松 鬓 发, 虫 。 这种使织女脱离劳动的企图是大地主阶级依靠别人的劳动力 以求舒适生活的愿望的反映 , 歪曲了
故事中的人物完美形象 , 也破 坏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想象 。 一切的劳动人民都把织女作为劳动能手 , 向她乞巧 ; 一切剥削
中国的斗争 , 即私有者和剥削者的中国与劳动群众的中国的斗争 。
者都把织女当做淫娃 贵 妇 , 想 入 非 非。这 就 是 两 个 对 待 古 代 神 话 的具体态度和斗争 。 自然 , 这个斗争还表现 在 织 女 的 恋 爱 故 事 上 。 我 们 相 信 我 们
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 , 有过人神之间互相爱恋的故事 。 织女 , 这位女神 , 和别的女神一样 , 有许多恋爱的故事 。 她的恋爱对象牛 郎可能是古代发明牛耕 的 人 物 , 但这些故事最初的形式没有被记 录下来 。 今天我 们 所 能 见 到 的 , 都 改 变 了 原 样, 有的甚至面目全
3 2 0
非 。 我们只能隐约的从歪 曲 了 的 人 物 故 事 中 , 窥探出一点点儿影 子, 他们似乎是在自由的气氛里 , 以彼此的出色劳动为条件而进行 的 。 其余就不清楚了 。 现在将这些被歪曲了的故事抄几个出来 : 《 “ 古孝子传 》 说: 董 永 千 乘 人 也。少 偏 孤, 与 父 居, 肆 力 田 亩, 鹿车 载父自随 。 父亡 , 无以葬 , 乃自卖为奴 , 以供丧事 。 主人知其贤 , 与 钱一万 , 遣之 , 永 行。 三 年 丧 毕, 欲 还 主 人, 供 其 奴 职。 道 逢 一 妇 ‘ , ‘ ’ ‘ 曰: 愿为子妻 ’ 遂与之俱 。 主人谓永曰 : 以钱与君矣 。 永曰 : 蒙 ‘ ‘ ’ ‘ 妇人何能 ?’ 永曰 : 能织 。 主人曰 : 必尔者 ,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 ’ ‘ 疋。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 织 , 十 日 而 毕。女 出 谓 永 曰: 我天之织女 ’ ” 《 也, 缘君至孝 , 天 帝 令 我 助 君 偿 债 耳。 语 毕, 凌 空 而 去。 古孝子 “ ” 天灵感至德 , 神女为秉机 。 这个传说产生时代不会太晚的 。 这是 织女的爱的故事之一 。 《 ( 《 太平广记 》 卷六十八引《 灵 怪 集》 海 录 碎 事》 卷二作《 神异 传》 不一定是刘向的作品 , 但曹子建 《 灵芝篇 》 述董永故事末尾说 , ’ 君之惠 , 父丧收藏 , 永虽 小 人 , 必 欲 服 勤 致 力, 以 报 厚 德。 主 人 曰: 《 — —前 八) 法苑珠林 》 卷六十二引汉刘向( 前 七 九— 编的一部
) “ 经》 说, 太原郭翰早孤独处 ……。 当盛暑乘月卧庭中 , 时有微风 , 稍闻香气 , 渐浓 , 翰甚怪之 , 仰视空中 , 见有人冉冉而下 , 直至翰前 , ‘ ‘ 不意尊灵迥降 , 愿垂德音 !’ 女微笑曰 : 吾天上织女也 , 久无主对 , 而佳期阻旷 , 幽态盈怀 , 上帝赐命游人间 , 仰慕清风 , 愿托神契 !’ 翰 ‘ ’ …… 欲晓 辞 去 。 翰 送 出 户 , ” 曰: 非敢望也 。 凌 云 而 去。 这是织女 的爱的故事之二 。 《 “ 情史 》 卷十九织女婺女须女星条说 , 唐御史姚生罢官居于蒲 乃一少女也 。 明 艳
绝 代 , 光 彩 溢 目 。 …… 翰 整 衣 巾 下 床 拜 谒 曰 :
之左邑 , 有子一甥二 , 年皆及壮 , 攻书甚勤 。 忽一夕 , 子夜临烛凭几 披书之次 , 觉后裾为物所牵 , 襟领渐下 , 亦不之异 , 徐引而袭焉 。 俄 而复尔 , 如是数四 。 遂回 视 之 , 见 一 小 豚, 藉 袭 而 伏, 色 甚 洁 白, 光
3 2 1
润如玉 , 因以压书界方 击 之 , 豚 声 骇 而 走。连 呼 二 子, 秉烛索于堂 中, 牖户甚密 , 周 视 无 隙, 莫 知 所 往。 明 日 有 苍 头 骑 扣 门, 扌 晋笏而 ‘ ’ 入, 谓三人曰 : 夫 人 问 讯, 三 子 悉 欲 避 去, 惶 惑 未 决, 夫 人 已 至。 ‘ ’ 微笑曰 : 小儿伤不至 甚 , 恐 为 君 忧, 故 来 相 慰。 夫 人 年 可 三 十 余, ‘ 风姿闲整 , 亦不知何人也 。 问三人曰 : 有家室未 ?’ 三子皆以未对 。 ‘ ’ 曰: 吾有三女 , 殊姿淑德 , 可配三君子 。 三子拜谢 , 夫人因留不去 , 为三子各创一院 , 指顾之 间 , 画 堂 延 阁, 造 次 而 具 。 翌 日 有 辎车 并至 焉, 宾从粲丽 , 逾于戚里 , 车服炫晃 , 流光照地 , 香满山谷 , 三女自车 而下 , 皆年十七八 。 夫人引女升堂 , 又延三子就堂 , 酒肴丰衍 , 非世 是夕合卺 。 后姚家使僮馈粮 , 至则大骇而走 , 乃召三子归 。 归具道 ‘ 本末 , 姚乃幽之别所 。 姚 素 馆 一 硕 儒 , 因 召 而 与 语, 儒 者 惊 曰: 大 ‘ 今夕之事 , 其命也夫 !’ 姚问其故 , 儒曰 : 吾见织女婺女须女星皆无 ’ ” 光, 是三女星下降人间 , 将 福 三 子, 今 泄 天 机, 三 子 免 祸 幸 矣。 这 是织女的爱的故事之三 。 自然 , 这些故事 , 正像别林斯基所说 , 经过修改的 , 而且是照着 ‘ ’ 所有 , 三子殊不自意 。 夫人指三女曰 : 各以配君 。 三子避席拜谢 ,
异, 大异 , 君何 用 责 三 子 乎 ? 向 使 三 子 不 泄 其 事 , 则 必 贵 极 人 臣。
统治阶级的观点而修改的 。 这三个故事 , 依时代的次序 , 愈近愈复 杂, 叙述愈细腻 , 修改得也愈多 , 愈庸俗 , 最后甚至完全丧失了传说 的原始性和健康性 。 然而他替封建统治阶级宣扬 “ 忠孝 ” 也就愈露 骨 。 这里织女恋爱的对 象 从 农 民 , 到 小 贵 族, 最 后 到 大 贵 族, 反映 了封建社会土地的集中造成了女性占有的有利条件和与之相适应 的形式 。 我们从这三个故事里 , 字里行间 , 满纸都可以看出贵族阶 ( 级的偏见来 。 庸俗的贵 族 企 图 把 织 女 神 变 为 “ 持 觞 劝 酒 之 妓” 朱 ) , 名世 《 牛郎织女传 》 在 古 人 美 丽 的 想 象 上 洒 下 一 把 灰, 这是我们 今天研究古代神话的人所要拂拭掉的东西 。 我们要洗刷织女故事 中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所添上去的偏见成分 。
3 2 2
, 歌》 民俗第十 八 期 黄 廷 英 七 月 七 日 的 一 件 故 事 , 李方桂《 龙
州土 语》 页一五一载仙女的故事 , 和凌纯声 、 芮逸夫合编的 《 湘西苗族调 其他大体接近民间传说的原始形态 。 查报告 》 页二六九记载 天 女 和 农 夫 故 事 , 看 来 除 开 孝 行 的 情 节 外,
这里第一个董永故事 , 我们从罗香林 《 粤东之风迁江 ■ 徭送情
— — 毛衣女 四 、故事混杂之一 —
由于织女故事中的神人之恋 , 不知在什么时候 , 民间传说把牛
郎织女和毛衣女故事混杂而为一 。 这个故事是 :
牛郎本是一个穷孩子 , 他的继母天天叫他去放牛 。 有一天 , 天 上九个仙女下凡游戏 , 在这个牛郎住的房屋前面一个美丽的湖泽 “ 中沐浴嬉水 。 牛认得是九天仙女 , 就告诉牛郎说 , 到那湖边去 , 那 里有九天仙女在洗澡 , 衣 服 都 放 在 湖 边, 拣 那 件 美 丽 的 紫 衣, 拿着 ” 跑回来 , 她没有了衣服就飞不上天 , 会和你做夫妻 。 牛郎照牛的吩 咐做 , 果然得到了那个美女 。 不久生了两个孩子 , 一男一女 。 这时 织女受了天帝的命令要 离 开 牛 郎 , 一 天 乘 牛 郎 外 出 时, 偷 着 走 了, 留下两个孩子 。 等牛郎 发 觉 时 , 马 上 挑 着 孩 子 去 追, 快 要 追 上 时, 忽有一条河阻路 , 那河原来就是王母娘画的 , 是来救织女的 。 这样 一来 , 牛郎和织女各在河的东西一面 , 无可奈何 。 于是王母娘就下 “ 令说 , 你们俩只有这么久的夫妻因缘 , 从此以后 , 只许你们七天在
① 此见面一次 !” 牛郎织女听错了 , 听成每年七月七日见面一次 。
文中学王华中记录的 《 一个古老的传说 》 原文 。 黄振碧编 《 闽南故事集》 小郎《 牛郎织女 , 的故事 》 似受京剧天河配影响 , 有所改变 。
①
, , 赵景深 《 童话论集 》 常任侠 《 民族艺术考古论集 》 并载此故事 。 这里是昆明培
3 2 3
这个故事山东 《 民间传说 》 第一集里面收有露星的 《 牵牛郎和织女 》 一文 , 说天河是织女自己拔下荆钗划的 , 和这稍有不同 , 但与 《 中吴 ” 载西王母叫田四非答 歌 中 , 提到“ 濯 足 匏 瓜 河, 织 女 立 津 盘, 也无 关乎牛女故事 。 元杂剧 《 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 所演西王母金童玉女 事颇与鹊桥仙故事混同 , 但仍不直作牛郎织女 , 近出敦煌残本句道 疑西王母及织女的展转 讹 传 , 织 女 有 的 地 方 作 黄 姑, 音 同 王 姑, 致 被误为王母 。 西王母之加 入 牛 郎 织 女 故 事 , 最初记载似始于蓬蒿 , 子编的 《 新史奇观 》 其说似受蟠桃会影响 ,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实属 后人附会 , 好在这点枝 节 问 题 无 关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天 仙 洗 澡 完 全 《 “ 搜神记 》 卷十四说 : 豫 章 新 喻 县 有 男 子 见 田 中 有 六 七 女, 皆衣毛 衣 。 不知是鸟 , 匍匐往 。 得 一 女 所
解 衣 , 取 藏 之。 即 往 就 诸 鸟, 诸 鸟各飞去 。 一鸟独不得去 , 男子取以为妇 , 生三女 。 其母后使女问 父, 知衣 在 积 稻 下 。 得 之 , 衣 而 飞 去。 后 复 以 迎 三 女, 女亦得飞 ” ( 去。 而《 太平御览 》 卷九百二十七引《 玄中记》 亦见段成式《 诺皋 ) 记》 说: ? — — — 三四八 ) 不是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情节 。 晋干宝 ( 在他所编的 兴《 搜神记 》 里 有 田 昆 仑 见 三 个 美 女 洗 澡 一 则, 也 无 西 王 母 插 入。 记闻 》 说合 。 西王母和牛郎织女实在没有关系 , 虽然 《 汉武帝内传 》
夜行游女 , 一曰天帝 少 女 , 一 名 钓 星。 夜 飞 昼 隐, 如 鬼 神。 衣 毛为飞鸟 , 脱毛为妇人 。 这个毛衣女郎和流行于全世界各地的 “ 天鹅处女型 ” 的民间传说相 同, 而和牛郎织女是彻头彻尾不相干的 。
3 2 4
— — 山伯英台 五 、故事混杂之二 —
, 山伯英台传说 , 出于乐府 《 华山畿 》 和朝鲜民间故事 《 宣誓 》 情
节相同 , 唯与牛郎织女毫无关系 。 但有些地方却有这样的传说 :
相传牛郎的名字叫做山伯 , 织女叫做英台 。 二人本是同学 , 彼 。 不料英台的父亲 此十分要好 , 两人住在一起 , 真可说 “ 两小无猜 ” 以女大当嫁 , 就把她许配一个姓马的 。 结婚前几天 , 山伯到祝家送 礼, 瞥见英台的美艳 , 追念昔情 , 怆怀无已 , 竟至忧郁而死 。 遗嘱葬 他于大路傍边 , 等到英台 出 嫁 那 天 , 花 轿 经 过 时, 见到新冢石碑上 “ 刻山伯之墓四字 , 不由 大 惊 。 因 下 轿 跪 在 那 墓 前 说 , 酒是三杯香 ” 三枝 , 双双跪下多惨凄 , 要 是 山 伯 墓 就 开, 不 是 山 伯 墓 合 叠。 登时 墓开 , 英台遂钻入墓内 , 轿夫拖着裙角 , 也变蝴蝶 , 双双飞去 。 马家 闻讯 , 派人掘墓 。 结果只发现两卵状石头 , 于是他们把两个石头抛 在河的两岸 。 不久这两 石 变 成 二 株 树 , 枝 叶 跨 河 相 交。 后 来 马 家 又来烧那两棵 树 , 于 是 树 从 火 焰 中 升 上 天 去, 就成牛郎织女两颗 星, 分在银河东西两岸 。 玉 皇 知 道 此 事 , 怜 悯 他 们, 就许他们七昼 七夜相会一次 。 不料他 们 听 错 了 , 以 为 七 月 初 七 夜 相 会 一 次。 这 样一来 , 一年就只有见一 面 的 机 会 , 而 七 夕 常 有 微 雨, 是他久别重
① 逢的情泪 。
这个故事什么 时 候 附 会 的 , 不 大 弄 得 清 楚, 但佛曲中有梁山伯宝
《 。关于“ , 民俗 》 十八期王絈桥 《 牛郎织女 的 故 事 》 七夕常有 微 雨” 最早的记载
。《 “ 见于谢惠连 《 七日夜咏牛女 》 古今合壁事 类 备 要 》 卷十七引《 岁 时 杂 记》 说, 七月六 ” 日有雨谓洗车雨 , 七日则云洒泪雨 。
①
3 2 5
— —八 四 六) 《 卷, 讲的就是
这样的 情 节 。 白 居 易 ( 七 七 二— 长 恨 歌》 — — 一一七 结尾几句 , 似乎是讲这个故事 。 至宋薛季宣 ( 一一三四 — 《 三) 浪 语 集 · 游 祝 陵 善 权 洞》 诗, 已经说“ 练 衣 归 洞 府, 香雨落人 “ 为时不会太晚的 。 席佩 兰 三 妹 词 , 祝 九 为 男 到 底 非, 读书有妹著 ” 绡衣 , 七月七日星岩上 , 薄他蝴蝶一双飞 。 我们猜测大概牛郎织女 , 有“ 爱的折磨 ” 就这样和山伯英台 “ 折磨的爱 ” 混在一起了 。 根据上面所谈 的 ,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得 出 这 样 一 个 简 短 的 结 论。
” 间。 和上面故事末尾说 “ 七夕常有微雨 ” 相合 , 可见两个故事混合 ,
牛郎织女故事 , 起源于古人把银 ( 天) 河两旁的许多星座中的两个 , 分别取名叫做牵牛和 织 女 。 传 说 织 女 最 初 是 天 上 水 神 , 后来由于 她和凡人农夫发生过恋 爱 的 关 系 , 恰巧天上两个星座命名的原始 意义已经模糊 , 人们就把他们两个星座连结在一起 , 被想象成为一 对夫妇 , 过着男耕女织 的 生 活 。 到 六 朝 时 这 对 夫 妇 的 美 好 生 活 在 传说中有了变 化 , 据 说 遭 受 到 外 力 的 破 坏, 扮演了爱情悲剧的角 “ 色 。 唐宋以后又和 “ 天 鹅 女 郎” 山 伯 英 台” 两 个 故 事 混 合, 变成了 今天流行全国各地的三种情节不同的牛女故事的类型 。 但是其中 只有 “ 乌鹊填河 ” 型才属于这个神话的传统形式 。 ( , 原载 《 光明日报 》 后编入 《 文学遗产增刊 》 一辑 , 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五年九月第一版 )
3 1 3
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
于年长月远 , 经过不同时代 , 不同观点 , 不同爱好的人们 , 口头的和 笔录的辗转传播 , 以及和 情 节 类 似 的 故 事 的 互 相 羼 混 , 到 现 在, 全 国各地 , 无论在主题思想 上 , 在 故 事 情 节 方 面, 都有或多或少的差 “ 别 。 正如别林斯基谈到俄国古代故事时一样 , 这些故事在很久之 前, 保存在人民的记忆中 , 每一世纪都在改变着 , 无论在辞句上 , 或 内容上 , 都在修改着 , 等到 识 字 的 人 把 它 记 录 下 来 的 时 候 , 已经完 ” 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 自然 , 俄国古代故事如此 , 我们的许多古代 传说也一样受到修改的 , 牛郎织女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 “ 牛郎织女 ” 是我们民间传说中最普遍最动人的故事之一 。 由
— — 汉滨女神 一 、织女 —
, 织女 ① 这个名字 , 最初出现于 《 诗 · 小 雅 · 大 东 篇》 和牵牛是
? — — — 前一 天河旁边一颗星宿 , 彼此并没有关系 。 后来汉代刘安 ( “ ” 二二 ) 在所著 《 淮南子·亻 叔 真篇》 说 真 人, 妾 宓 妃, 妻 织 女。 纬书 《 “ ” 春秋元命苞 ( 初学记 》 卷 二 引) 说, 织 女 之 为 言, 神 女 也。 才把一 — —九 颗星看做一位女神 ; 还不曾说她是牵牛妇 。 只是班固 ( 三二 — 《 “ 二) 西都 赋 》 说, 临 乎 昆 明 之 池, 左 牵 牛 而 右 织 女, 似云汉之无 ” “ 。 涯。 李善注引 《 汉 宫 阙 疏》 说, 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 织 女 像”
· 军用篇 》 。 织女一名 , 又见 《 墨子 · 杂守篇 》 及《 六韬 ( 伪)
①
3 1 4
这样牵牛织 女 就 成 了 两 个 具 体 的 人 物 了 。 但 从 潘 安 仁 《 西 征 赋》 “ , 说, 仪景星于天汉 , 列牛女以双峙 ” 看来这种建筑完全是根据 《 诗 · 小雅 · 大东篇 》 所歌咏的情况 , 想象出来的 。 诗三家和毛郑的注 释都不曾引用牛女故事 , 连解释诗而喜欢引用民间故事的焦氏 《 易 林》 也不曾提到它 , 可见昆明池上那两个石人 , 似乎还不是夫妇 。 牛女为夫妇 , 可能导源于占星术 , 和古代农业有关系 。 传说织
《 ) , 女是天上的水官 ( 开 元 占 经》 卷六十五引《 巫 咸》 雨水是农作物 ? — — —六 八 九) 所需要的 , 所以 《 文选 · 洛 神 赋 》 李善( 注引天官星 “ ” 占说 , 牵牛一名天鼓 , 不 与 织 女 值 者, 阴 阳 不 和。 所 谓 值, 应该和
①, 星足常向牵牛扶 筐 , 牵牛扶筐亦常向织女之足” 意 思 相 同。 这
荆州占所说的 “ 织女一名天女 , 天帝之女也 。 在牵牛西北 , 鼎足居 , 里虽然人民希望阴阳调 和 , 风 调 雨 顺, 把 它 们 配 成 了 一 对, 但并无 渡河消息 , 也没有明显 的 说 明 他 们 是 夫 妇 。 至 于 《 太 平 御 览》 卷七 “ 十三引 《 三辅
黄图 》 说, 秦 始 皇 并 天 下, 都 咸 阳。营 殿 端 门 四 达 以 ” 则紫宫 ,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 把牵牛和桥连在 , 一起 , 是因为牵牛在天上 “ 主关梁 ” 并非用作渡河去与织女会面 。 — — 二三二 ) 李善注引曹植 ( 一九二 — 九咏注了 。 注称 “ 牵牛为夫 , 织
②蔡 ” 女为妇 , 织女牵牛 之 星 , 各 处 河 鼓 之 旁, 七 月 七 日 乃 得 一 会。
历史文献最早记载牛 郎 织 女 是 夫 妇 的 , 要算《 文选· 洛 神 赋》
— — 一九二 ) 《 “ ” 邕( 一三二 — 青 衣 赋》 说, 非 彼 牛 女, 隔 于 河 维。 晋王 鉴《 七夕观织女 》 诗, 有“ 一 稔 期 一 宵, 此 期 良 可 嘉” 之 句。崔 实《 四 “ ” 民月令 》 说, 七月七日 河 鼓 织 女 二 星 神 当 会 。 看来牛郎织女故事 的产生可能在西汉 , 但完成却是在汉末魏晋之间 。 在这时期以前 , 就我们现有的确凿可据的材料说 , 织女并不和牛郎发生夫妇关系 。
东汉末荆州牧刘表叫武陵太守刘轈编辑的一部星占书 。
① ②
这个注子不知出于谁手 。 严可均 《 全三国文 》 作曹植自注 。
3 1 5
— — 二八四 ) “ ” 连晋杜预 ( 二二二 — 还 说, 星 占 之 织 女, 处 女 也。 不是 “ ” 一位妇人 。 王逸九思也 说 , 就 傅 说 兮 骑 龙, 与 织 女 兮 合 婚。 可见 这个传说刚刚 完 成 , 还 未 普 遍 的 流 行 起 来, 以致王逸杜预还不知 道。 形成牛女故事的初期 , 牛郎织女是天上两颗星宿 , 而且成了夫
妇, 但在古人的想象中 , 这 一 对 男 女 的 生 活, 和人间正常的普通家 — — 庭中的男女生活是一样的 , 没有什么爱的悲剧 。 张华 ( 二三二 —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 人有奇志 , 立飞 阁于槎上 , 多赍粮 , 乘槎 而 去 。 十 余 日 中 犹 观 星 月 日 辰 , 自后茫茫 忽忽 , 亦不觉昼夜 , 去十 余 日 , 奄 至 一 处, 有 城 郭 状, 屋 舍 甚 严。 遥 ‘ 望宫中多织妇 , 见一丈 夫 牵 牛 渚 次 饮 之 。 牵 牛 人 惊 问 曰 : 何由至 ‘ 此 ?’ 此人具说来意 。 并问 ‘ 此 是 何 处 ?’ 答 曰: 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 , 宫中有织妇 ” 稍稍不同 。 不过无论如何 , 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和平 的, 宁静的 。 同时他们的生活似乎是富裕的 , 也是美满的 。 至少从 这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上 , 看不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 。 事实上 , 这 个牛郎织女故 事 是 形 象 化 了 的 自 然 经 济 下 的 个 体 劳 动 的 农 民 愿 望, 和对幸福生活的要 求 。 反 映 了 以 农 业 和 手 工 业 为 基 础 的 中 国 中古封建社会的特征 。 , ” , 《 平, 则知之 ’ 竟不上岸 。 这里所说 “ 宫中多织妇 ” 荆楚岁时记 》 作 《 “ 三 ○○ ) 博物志 》
卷十 载 有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 旧 说 云: 天 河 与 海 通。
— — 乌鹊填河 二 、爱的折磨 —
《 — — 四三三 ) 《 文选 》 谢惠连 ( 三九七 —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 》 诗注
‘ 七月七日 织 女 渡 河 , 诸 仙 悉 还 宫, 吾 向 以 被 召, 不 得 停, 与汝别 ’ ‘ ‘ 矣。 弟问 , 织女何事渡 河 ? 兄 何 当 还 ?’ 答 曰, 织 女 暂 诣 牵 牛, 吾
“ 李善引 《 齐谐记 》 说, 桂阳城武丁有仙道 , 常在人间 。 忽谓其弟曰 :
3 1 6
’ 去后三千年当还耳 。 明旦 , 失武丁所在 。 世人至今犹云 : 七月七日 ” 织女嫁牵牛 。 , 说“ 七月七日是 织 女 嫁 牵 牛 的 佳 期 ① ” 这个日子没有任何别
的意义 , 算是牛郎织女故事见于笔录的最简明的形式 , 但别处记载 都说这天是他们会面的日期 , 不说是结婚的日子 , 而流传在口头上 的却比这要复杂得多 :
牛郎和织女 , 他们是天上一对又美又乖巧的年青人 , 当他们没 有结婚前 , 两人一样的 十 分 勤 勉 , 做 着 自 己 的 工 作。 牛 郎 放 牛, 织 女织布 。 天帝看他们活 得 这 样 可 爱 , 所 以 让 他 们 结 成 夫 妇。 哪 知 缔婚后 , 两个只管爱恋着把工作都抛荒了 。 这种情形 , 后来给天帝 知道了 , 大怒 , 即刻下了一道圣旨 , 命乌鸦前去传言 , 此后二人须各 居河之一边 , 每七天才准过河相会一次 。 乌鸦是拙于口才的东西 , 它这时候得了御旨 , 便 匆 匆 忙 忙 飞 向 两 人 同 居 的 地 方 去 了。 它 把 好好的每七天相会一 次 , 误 说 作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相 会 一 次。 自 此 以 后, 他们就永远每年只有一次的见面了 。 当七夕 ( 巧节 ) 过后 , 乌鸦 身上的羽毛都要脱落 得 很 精 光 , 这 差 不 多 是 年 年 如 此。 究 竟 为 了 什么缘故呢 ? 便是它们对于传消息的报复啦 ! ② ( 《 这个故事据程云祥先生在 《 潮州七月七日的传说》 民俗》 七十三 期) 中说 , 潮州人把传讯的乌鹊说成老仆 , 又说 “ 牛郎是借梭形星做
七月七日是古代一个特殊的节日 , 叙事长诗《 孔雀东南飞》 说“ 初 七 及 下 九, 嬉
” 、 《 戏莫相忘 。 所谓嬉戏即 《 西京杂记 》 搜神记 》 等书所谓 “ 以五色缕相羁, 谓之相连( 怜) 而较直接的原因 , 可能是夏 小 正 “ 七 月 初 昏, 织 女 正 东 向” 那 句 话 的 被 误 解。 请 读 者 参 考《 癸巳类稿 》 卷十一 《 七夕考 》 及《 新义录 》 卷一 。
②
①
” 爱。 这个节日看来不仅与妇 女 有 关 , 而 且 涉 及 爱 情。所 以 牛 女 结 合 被 附 会 到 这 日 子。
。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十期静闻 《 陆安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
3 1 7
( — — 五六二 ?) 《 “ 四九九 ? — 荆楚岁时记 》 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 , 天帝 之子也 ,
年年织杼劳役 , 织 成 云 锦 天 衣。天 帝 哀 其 独 处, 许配河西 牵牛郎 , 嫁后遂废织纟 壬 。 天帝怒 , 责 令 归 河 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 , 渡河一会 ” 大致相同 。 为什么要选定七月七 日 这 一 天 作 为 他 们 会 见 的 时 刻 , 是否因
, 船撑过银河的 ” 可见各地传说也不一致 。 不过这里所记和梁宗懔
为这天是牛郎织女结 婚 的 一 个 永 远 可 纪 念 的 日 子 , 没 有 交 待。 但 不管怎样从此以后这天就成为他们一个既欢欣而又痛苦的一年一 度的会期 。 而故事流传到这时候 , 已经开始变样了 。 , 。 后废织 ” 一是 “ 乌鹊填河 ” 为什么变样呢 ? 回答这个 问 题 , 我 们 得 弄 清 两 件 事, 一是“ 嫁 , 《 “ 关于 “ 乌鹊填河 ” 岁 华 纪 丽》 注引《 风 俗 通》 说, 织女七夕当
, 渡河 , 使鹊为桥 ” 今本风俗通不载 , 而《 佩文韵府 》 入声十一陌七夕 , 下引此作 《 风俗记 》 因此是否应劭文字 , 可疑 。 又 《 新义录 》 五十三 , 引《 容斋随笔 》 谓白居易六 帖 引 乌 鹊 填 河 事 云 出 《 淮南子》 而今本 , 无之 。《 坚瓠补集 》 卷三鹊桥条谓 《 淮 南 子》 或为《 淮 南 万 毕 术》 也 — —?) 《 “ 无佐证 。 只有梁庾肩 吾 ( 约 四 八 ○— 七 夕 诗》 说: 倩语雕陵 ” 鹊, 填河未可飞 。 算是比 较 可 靠 的 最 早 记 载 。 但 是 这 些 可 靠 以 及 , “ 至于为什么要 “ 役鹊为梁 ” 却未谈到 , 宋罗愿 《 尔雅翼 》 释鸟说 , 七 月七日鹊无故 皆 髡 , 相传是河鼓( 牵 牛) 与 织 女 会 于 汉 东, 役鹊为 不过把它和前面所引的 那 个 口 头 传 说 对 照 起 来 看 , 就可以明白过 来, 原来乌鹊传讯时误把 每 隔 七 天 见 面 一 次 说 成 每 年 七 月 七 日 见 面一次 , 脱毛就是传讯错误的惩罚 。 这里 , 把牛女故事中的不幸情节 , 简单的归根于一个偶然的现 不可靠的材料 还 只 能 说 明 一 件 事 , 即牛女会面是“ 役 鹊 为 梁” 的。
” 梁, 故毛皆脱去 。 这条材料本身也还看不出为什么要让乌鹊架桥 ,
象 。 而由于这个偶然现象 , 改变了牛女故事的本来面貌 。 自然 , 这
3 1 8
一情节的改变 , 让乌鹊填河 , 也反映了人民对于不幸的牛女的同情 和祝福 。 , 至于 “ 嫁后废织 ” 结果弄成强迫分居 , 这点 《 太平御览 》 卷三十
“ 一引 《 纬书 》 却有一个不同的说法 , 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 , 主关梁 。 ‘ 织女星主瓜果 。 尝见道 书 云 , 牵 牛 娶 织 女, 天 帝 赐 钱 二 万, 备 礼, ’ ” 久而不还 , 被驱在营室 是 也 。 言 虽 不 经, 有 是 为 征 也。 而《 海录碎 ” 晋人求富是虚 辞 。 可见造成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一相见的原 因, 除开 “ 嫁后废织 ” 外, 尚有
“ 无钱还债 ” 一个说法 。 这就是说造成 , 牛女夫妇不幸生活 , 不是因为“ 荒 废 劳 动” 而 是 由 于 生 活 贫 困, 由 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 对于牛女夫妇不幸生活的造成的这两种解释 , 我们认为 《 岁时 《 “ 事》 卷二亦引宋刘筠 ( 字子仪 ) 戊申年七夕 》 诗, 天帝聘钱还得否 ?
记》 所反映的是 “ 耕则问田奴 , 绢则问织婢 ” 的封建统治阶级意识 , 它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正常的爱情生活 。 而 《 道书 》 所说却反映了被 剥削而沦于贫困的农民 阶 级 意 识 , 它正确的显示了隐藏在神话背 面的农民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遭到破坏的历史真实 。 但是两者同样 的暴露了一桩事实 , 即封建制度阻止了男女的自愿结合 , 妨害了爱 的自由 , 造成了爱的磨 折 。 间 接 的 影 响 到 牛 女 故 事 的 原 始 形 式 的 改变 。 牛女故事中的这一情 节 的 改 变 , 在浪漫的幻想中包含了浓厚
的反抗情绪 , 不能是偶 然 的 。 它 有 其 历 史 社 会 的 基 础 。 这 个 故 事 完成于后汉 , 当时社会有过一段长时期的承平安定的生活 , 一般人 民的家庭是比较富裕的 , 因之反映到神的家庭生活中去也是自由 的、 幸福的 。 但是经过魏晋六朝的长期战乱 , 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 ( , 的破坏 , 人民的生活是 困 乏 的 , 有的甚至沦为“ 部 曲” 奴 隶) 因之 反映到神的家庭生活中去也就成为不自由的 , 不幸福的 。 这里 , 天 上神仙生活的 变 化 正 确 的 反 映 了 地 上 人 民 生 活 的 变 化 。 换 句 话
3 1 9
说, 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人的形象 , 而人也是按照自己的生活 方式 、 理想等等 , 去设想神的生活的情景 。
— — 人神之恋 三 、织女的爱 —
织女如前面所 说 , 单 独 的 出 现 比 在 牛 女 传 说 里 面 要 早 得 多。
她的故事 , 在民间口头流 传 和 各 种 古 代 典 籍 的 记 载 里 面 表 现 得 十 分混乱 。 从这种混乱的传 说 中 , 我们非常鲜明而清楚的看出两个 织女 , 这位水神 , 就最原始 的 意 义 说 , 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朴素想 , 象中的劳动能手 。 她在 “ 十日之内 , 织缣百匹 ” 像俄国神话里的智 者华西里沙一样 , 一夜 之 间 纺 织 了 大 量 的 布 疋 。 宋 董 荄 广 川 画 跋 , 卷一谓 “ 织女善女工而求者得巧 ” 正如高尔基所说 “ 是古代劳动者 们渴望减轻自己的劳动 , 增加它的生产率 ” 的想象产物 。 她是劳动 者的同事和教师 。 但是封 建 贵 族 却 竭 力 的 使 织 女 脱 离 劳 动 , 变成 “ , 闺房玩物 。 髟 慵 妆 懒 起, 封 题 锦 字 凝 新 恨” 一个寄生 朋 松 鬓 发, 虫 。 这种使织女脱离劳动的企图是大地主阶级依靠别人的劳动力 以求舒适生活的愿望的反映 , 歪曲了
故事中的人物完美形象 , 也破 坏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想象 。 一切的劳动人民都把织女作为劳动能手 , 向她乞巧 ; 一切剥削
中国的斗争 , 即私有者和剥削者的中国与劳动群众的中国的斗争 。
者都把织女当做淫娃 贵 妇 , 想 入 非 非。这 就 是 两 个 对 待 古 代 神 话 的具体态度和斗争 。 自然 , 这个斗争还表现 在 织 女 的 恋 爱 故 事 上 。 我 们 相 信 我 们
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 , 有过人神之间互相爱恋的故事 。 织女 , 这位女神 , 和别的女神一样 , 有许多恋爱的故事 。 她的恋爱对象牛 郎可能是古代发明牛耕 的 人 物 , 但这些故事最初的形式没有被记 录下来 。 今天我 们 所 能 见 到 的 , 都 改 变 了 原 样, 有的甚至面目全
3 2 0
非 。 我们只能隐约的从歪 曲 了 的 人 物 故 事 中 , 窥探出一点点儿影 子, 他们似乎是在自由的气氛里 , 以彼此的出色劳动为条件而进行 的 。 其余就不清楚了 。 现在将这些被歪曲了的故事抄几个出来 : 《 “ 古孝子传 》 说: 董 永 千 乘 人 也。少 偏 孤, 与 父 居, 肆 力 田 亩, 鹿车 载父自随 。 父亡 , 无以葬 , 乃自卖为奴 , 以供丧事 。 主人知其贤 , 与 钱一万 , 遣之 , 永 行。 三 年 丧 毕, 欲 还 主 人, 供 其 奴 职。 道 逢 一 妇 ‘ , ‘ ’ ‘ 曰: 愿为子妻 ’ 遂与之俱 。 主人谓永曰 : 以钱与君矣 。 永曰 : 蒙 ‘ ‘ ’ ‘ 妇人何能 ?’ 永曰 : 能织 。 主人曰 : 必尔者 ,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 ’ ‘ 疋。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 织 , 十 日 而 毕。女 出 谓 永 曰: 我天之织女 ’ ” 《 也, 缘君至孝 , 天 帝 令 我 助 君 偿 债 耳。 语 毕, 凌 空 而 去。 古孝子 “ ” 天灵感至德 , 神女为秉机 。 这个传说产生时代不会太晚的 。 这是 织女的爱的故事之一 。 《 ( 《 太平广记 》 卷六十八引《 灵 怪 集》 海 录 碎 事》 卷二作《 神异 传》 不一定是刘向的作品 , 但曹子建 《 灵芝篇 》 述董永故事末尾说 , ’ 君之惠 , 父丧收藏 , 永虽 小 人 , 必 欲 服 勤 致 力, 以 报 厚 德。 主 人 曰: 《 — —前 八) 法苑珠林 》 卷六十二引汉刘向( 前 七 九— 编的一部
) “ 经》 说, 太原郭翰早孤独处 ……。 当盛暑乘月卧庭中 , 时有微风 , 稍闻香气 , 渐浓 , 翰甚怪之 , 仰视空中 , 见有人冉冉而下 , 直至翰前 , ‘ ‘ 不意尊灵迥降 , 愿垂德音 !’ 女微笑曰 : 吾天上织女也 , 久无主对 , 而佳期阻旷 , 幽态盈怀 , 上帝赐命游人间 , 仰慕清风 , 愿托神契 !’ 翰 ‘ ’ …… 欲晓 辞 去 。 翰 送 出 户 , ” 曰: 非敢望也 。 凌 云 而 去。 这是织女 的爱的故事之二 。 《 “ 情史 》 卷十九织女婺女须女星条说 , 唐御史姚生罢官居于蒲 乃一少女也 。 明 艳
绝 代 , 光 彩 溢 目 。 …… 翰 整 衣 巾 下 床 拜 谒 曰 :
之左邑 , 有子一甥二 , 年皆及壮 , 攻书甚勤 。 忽一夕 , 子夜临烛凭几 披书之次 , 觉后裾为物所牵 , 襟领渐下 , 亦不之异 , 徐引而袭焉 。 俄 而复尔 , 如是数四 。 遂回 视 之 , 见 一 小 豚, 藉 袭 而 伏, 色 甚 洁 白, 光
3 2 1
润如玉 , 因以压书界方 击 之 , 豚 声 骇 而 走。连 呼 二 子, 秉烛索于堂 中, 牖户甚密 , 周 视 无 隙, 莫 知 所 往。 明 日 有 苍 头 骑 扣 门, 扌 晋笏而 ‘ ’ 入, 谓三人曰 : 夫 人 问 讯, 三 子 悉 欲 避 去, 惶 惑 未 决, 夫 人 已 至。 ‘ ’ 微笑曰 : 小儿伤不至 甚 , 恐 为 君 忧, 故 来 相 慰。 夫 人 年 可 三 十 余, ‘ 风姿闲整 , 亦不知何人也 。 问三人曰 : 有家室未 ?’ 三子皆以未对 。 ‘ ’ 曰: 吾有三女 , 殊姿淑德 , 可配三君子 。 三子拜谢 , 夫人因留不去 , 为三子各创一院 , 指顾之 间 , 画 堂 延 阁, 造 次 而 具 。 翌 日 有 辎车 并至 焉, 宾从粲丽 , 逾于戚里 , 车服炫晃 , 流光照地 , 香满山谷 , 三女自车 而下 , 皆年十七八 。 夫人引女升堂 , 又延三子就堂 , 酒肴丰衍 , 非世 是夕合卺 。 后姚家使僮馈粮 , 至则大骇而走 , 乃召三子归 。 归具道 ‘ 本末 , 姚乃幽之别所 。 姚 素 馆 一 硕 儒 , 因 召 而 与 语, 儒 者 惊 曰: 大 ‘ 今夕之事 , 其命也夫 !’ 姚问其故 , 儒曰 : 吾见织女婺女须女星皆无 ’ ” 光, 是三女星下降人间 , 将 福 三 子, 今 泄 天 机, 三 子 免 祸 幸 矣。 这 是织女的爱的故事之三 。 自然 , 这些故事 , 正像别林斯基所说 , 经过修改的 , 而且是照着 ‘ ’ 所有 , 三子殊不自意 。 夫人指三女曰 : 各以配君 。 三子避席拜谢 ,
异, 大异 , 君何 用 责 三 子 乎 ? 向 使 三 子 不 泄 其 事 , 则 必 贵 极 人 臣。
统治阶级的观点而修改的 。 这三个故事 , 依时代的次序 , 愈近愈复 杂, 叙述愈细腻 , 修改得也愈多 , 愈庸俗 , 最后甚至完全丧失了传说 的原始性和健康性 。 然而他替封建统治阶级宣扬 “ 忠孝 ” 也就愈露 骨 。 这里织女恋爱的对 象 从 农 民 , 到 小 贵 族, 最 后 到 大 贵 族, 反映 了封建社会土地的集中造成了女性占有的有利条件和与之相适应 的形式 。 我们从这三个故事里 , 字里行间 , 满纸都可以看出贵族阶 ( 级的偏见来 。 庸俗的贵 族 企 图 把 织 女 神 变 为 “ 持 觞 劝 酒 之 妓” 朱 ) , 名世 《 牛郎织女传 》 在 古 人 美 丽 的 想 象 上 洒 下 一 把 灰, 这是我们 今天研究古代神话的人所要拂拭掉的东西 。 我们要洗刷织女故事 中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所添上去的偏见成分 。
3 2 2
, 歌》 民俗第十 八 期 黄 廷 英 七 月 七 日 的 一 件 故 事 , 李方桂《 龙
州土 语》 页一五一载仙女的故事 , 和凌纯声 、 芮逸夫合编的 《 湘西苗族调 其他大体接近民间传说的原始形态 。 查报告 》 页二六九记载 天 女 和 农 夫 故 事 , 看 来 除 开 孝 行 的 情 节 外,
这里第一个董永故事 , 我们从罗香林 《 粤东之风迁江 ■ 徭送情
— — 毛衣女 四 、故事混杂之一 —
由于织女故事中的神人之恋 , 不知在什么时候 , 民间传说把牛
郎织女和毛衣女故事混杂而为一 。 这个故事是 :
牛郎本是一个穷孩子 , 他的继母天天叫他去放牛 。 有一天 , 天 上九个仙女下凡游戏 , 在这个牛郎住的房屋前面一个美丽的湖泽 “ 中沐浴嬉水 。 牛认得是九天仙女 , 就告诉牛郎说 , 到那湖边去 , 那 里有九天仙女在洗澡 , 衣 服 都 放 在 湖 边, 拣 那 件 美 丽 的 紫 衣, 拿着 ” 跑回来 , 她没有了衣服就飞不上天 , 会和你做夫妻 。 牛郎照牛的吩 咐做 , 果然得到了那个美女 。 不久生了两个孩子 , 一男一女 。 这时 织女受了天帝的命令要 离 开 牛 郎 , 一 天 乘 牛 郎 外 出 时, 偷 着 走 了, 留下两个孩子 。 等牛郎 发 觉 时 , 马 上 挑 着 孩 子 去 追, 快 要 追 上 时, 忽有一条河阻路 , 那河原来就是王母娘画的 , 是来救织女的 。 这样 一来 , 牛郎和织女各在河的东西一面 , 无可奈何 。 于是王母娘就下 “ 令说 , 你们俩只有这么久的夫妻因缘 , 从此以后 , 只许你们七天在
① 此见面一次 !” 牛郎织女听错了 , 听成每年七月七日见面一次 。
文中学王华中记录的 《 一个古老的传说 》 原文 。 黄振碧编 《 闽南故事集》 小郎《 牛郎织女 , 的故事 》 似受京剧天河配影响 , 有所改变 。
①
, , 赵景深 《 童话论集 》 常任侠 《 民族艺术考古论集 》 并载此故事 。 这里是昆明培
3 2 3
这个故事山东 《 民间传说 》 第一集里面收有露星的 《 牵牛郎和织女 》 一文 , 说天河是织女自己拔下荆钗划的 , 和这稍有不同 , 但与 《 中吴 ” 载西王母叫田四非答 歌 中 , 提到“ 濯 足 匏 瓜 河, 织 女 立 津 盘, 也无 关乎牛女故事 。 元杂剧 《 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 所演西王母金童玉女 事颇与鹊桥仙故事混同 , 但仍不直作牛郎织女 , 近出敦煌残本句道 疑西王母及织女的展转 讹 传 , 织 女 有 的 地 方 作 黄 姑, 音 同 王 姑, 致 被误为王母 。 西王母之加 入 牛 郎 织 女 故 事 , 最初记载似始于蓬蒿 , 子编的 《 新史奇观 》 其说似受蟠桃会影响 ,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实属 后人附会 , 好在这点枝 节 问 题 无 关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天 仙 洗 澡 完 全 《 “ 搜神记 》 卷十四说 : 豫 章 新 喻 县 有 男 子 见 田 中 有 六 七 女, 皆衣毛 衣 。 不知是鸟 , 匍匐往 。 得 一 女 所
解 衣 , 取 藏 之。 即 往 就 诸 鸟, 诸 鸟各飞去 。 一鸟独不得去 , 男子取以为妇 , 生三女 。 其母后使女问 父, 知衣 在 积 稻 下 。 得 之 , 衣 而 飞 去。 后 复 以 迎 三 女, 女亦得飞 ” ( 去。 而《 太平御览 》 卷九百二十七引《 玄中记》 亦见段成式《 诺皋 ) 记》 说: ? — — — 三四八 ) 不是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情节 。 晋干宝 ( 在他所编的 兴《 搜神记 》 里 有 田 昆 仑 见 三 个 美 女 洗 澡 一 则, 也 无 西 王 母 插 入。 记闻 》 说合 。 西王母和牛郎织女实在没有关系 , 虽然 《 汉武帝内传 》
夜行游女 , 一曰天帝 少 女 , 一 名 钓 星。 夜 飞 昼 隐, 如 鬼 神。 衣 毛为飞鸟 , 脱毛为妇人 。 这个毛衣女郎和流行于全世界各地的 “ 天鹅处女型 ” 的民间传说相 同, 而和牛郎织女是彻头彻尾不相干的 。
3 2 4
— — 山伯英台 五 、故事混杂之二 —
, 山伯英台传说 , 出于乐府 《 华山畿 》 和朝鲜民间故事 《 宣誓 》 情
节相同 , 唯与牛郎织女毫无关系 。 但有些地方却有这样的传说 :
相传牛郎的名字叫做山伯 , 织女叫做英台 。 二人本是同学 , 彼 。 不料英台的父亲 此十分要好 , 两人住在一起 , 真可说 “ 两小无猜 ” 以女大当嫁 , 就把她许配一个姓马的 。 结婚前几天 , 山伯到祝家送 礼, 瞥见英台的美艳 , 追念昔情 , 怆怀无已 , 竟至忧郁而死 。 遗嘱葬 他于大路傍边 , 等到英台 出 嫁 那 天 , 花 轿 经 过 时, 见到新冢石碑上 “ 刻山伯之墓四字 , 不由 大 惊 。 因 下 轿 跪 在 那 墓 前 说 , 酒是三杯香 ” 三枝 , 双双跪下多惨凄 , 要 是 山 伯 墓 就 开, 不 是 山 伯 墓 合 叠。 登时 墓开 , 英台遂钻入墓内 , 轿夫拖着裙角 , 也变蝴蝶 , 双双飞去 。 马家 闻讯 , 派人掘墓 。 结果只发现两卵状石头 , 于是他们把两个石头抛 在河的两岸 。 不久这两 石 变 成 二 株 树 , 枝 叶 跨 河 相 交。 后 来 马 家 又来烧那两棵 树 , 于 是 树 从 火 焰 中 升 上 天 去, 就成牛郎织女两颗 星, 分在银河东西两岸 。 玉 皇 知 道 此 事 , 怜 悯 他 们, 就许他们七昼 七夜相会一次 。 不料他 们 听 错 了 , 以 为 七 月 初 七 夜 相 会 一 次。 这 样一来 , 一年就只有见一 面 的 机 会 , 而 七 夕 常 有 微 雨, 是他久别重
① 逢的情泪 。
这个故事什么 时 候 附 会 的 , 不 大 弄 得 清 楚, 但佛曲中有梁山伯宝
《 。关于“ , 民俗 》 十八期王絈桥 《 牛郎织女 的 故 事 》 七夕常有 微 雨” 最早的记载
。《 “ 见于谢惠连 《 七日夜咏牛女 》 古今合壁事 类 备 要 》 卷十七引《 岁 时 杂 记》 说, 七月六 ” 日有雨谓洗车雨 , 七日则云洒泪雨 。
①
3 2 5
— —八 四 六) 《 卷, 讲的就是
这样的 情 节 。 白 居 易 ( 七 七 二— 长 恨 歌》 — — 一一七 结尾几句 , 似乎是讲这个故事 。 至宋薛季宣 ( 一一三四 — 《 三) 浪 语 集 · 游 祝 陵 善 权 洞》 诗, 已经说“ 练 衣 归 洞 府, 香雨落人 “ 为时不会太晚的 。 席佩 兰 三 妹 词 , 祝 九 为 男 到 底 非, 读书有妹著 ” 绡衣 , 七月七日星岩上 , 薄他蝴蝶一双飞 。 我们猜测大概牛郎织女 , 有“ 爱的折磨 ” 就这样和山伯英台 “ 折磨的爱 ” 混在一起了 。 根据上面所谈 的 ,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得 出 这 样 一 个 简 短 的 结 论。
” 间。 和上面故事末尾说 “ 七夕常有微雨 ” 相合 , 可见两个故事混合 ,
牛郎织女故事 , 起源于古人把银 ( 天) 河两旁的许多星座中的两个 , 分别取名叫做牵牛和 织 女 。 传 说 织 女 最 初 是 天 上 水 神 , 后来由于 她和凡人农夫发生过恋 爱 的 关 系 , 恰巧天上两个星座命名的原始 意义已经模糊 , 人们就把他们两个星座连结在一起 , 被想象成为一 对夫妇 , 过着男耕女织 的 生 活 。 到 六 朝 时 这 对 夫 妇 的 美 好 生 活 在 传说中有了变 化 , 据 说 遭 受 到 外 力 的 破 坏, 扮演了爱情悲剧的角 “ 色 。 唐宋以后又和 “ 天 鹅 女 郎” 山 伯 英 台” 两 个 故 事 混 合, 变成了 今天流行全国各地的三种情节不同的牛女故事的类型 。 但是其中 只有 “ 乌鹊填河 ” 型才属于这个神话的传统形式 。 ( , 原载 《 光明日报 》 后编入 《 文学遗产增刊 》 一辑 , 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五年九月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