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一数学(上)教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自然数的用法:计数、测量、标号、排序

自然数的分类

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 按整数、分数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自然数 零 自然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和理数 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反数

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绝对值

概念: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结论: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送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2、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乘法定律

(1)乘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分配律 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n

符号: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是负数,偶次方是正数;0的任何次方都是0。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作a ×10n 的形式,其中a 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即

1● 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一样,也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 乘方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应将底数用括号括起来。

● -1的奇次幂是-1,-1的偶次幂是1

● (-2)表示2个-2相乘,结果是4,-2表示2的相反数,结果是-4。

(-3)3和-33的计算结果都是-27,但是意义不同,前者表示3个-3相乘,后者表示3个3乘积的相反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7、准确数和近似数

222

第三章 实数

1、平方根

2(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即若x =a,那么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

性质:

●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 0的平方根是0;

● 负数没有平方根。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用符号a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正数a 的负平方根用符号“-

根合起来可记作±根号a ”

(3)开平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关系。

(4)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其中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 的算术平方概,记作a ,0的平方根也叫做0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5)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㈠定义不同;㈡个数不同;㈢表示方法不同;㈣取值范围不同

联系:㈠平方要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种;

㈡存在条件相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只有非负数才有;

㈢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均为0

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无限、不循环,两者缺一不可)

2、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⑴ 按定义分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 自然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a ,这里的“a ”读做“根号a ”,“ -a ”表示,这两个平方a ”读做“正负a ”读做“负根号a ”,“ ±

实数 负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

⑵ 按大小分

正有理数

正实数

正有理数

实数 0

负有理数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⑴ 对应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⑵ 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

三、立方根

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叫做a 的三次方根)

性质:⑴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⑵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⑶ 0有一个立方根就是本身。

(与平方根的性质区分开)

表示方法: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a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注意:这里的3是根指数不能省略)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根。

四、实数的运算

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四章 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意义:⑴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⑵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运算定律

⑶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公式

2、代数式

概念:用运算符号将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就叫代数式

书写格式:⑴ 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作·或者直接不写

⑵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

⑶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

⑷ 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

3、代数式的值

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⑴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简称“代入”

⑵ 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简称“计算”

4、整式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⑴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⑵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⑶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⑴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各叫做多项式。

⑵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⑶ 多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多项式由n 个单项式的各组成的,单项式,多项式统称整式。

区别:单项式的次数是把所有字母的指数加起来。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一种特殊单项式的次数,这个单项式是指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

5、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⑴ 概念:把同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⑵ 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 步骤:㈠ 准确地找出同类项;

㈡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㈢ 写出合并的结果。

6、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的意义:根据运算法则应该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但在代数式中括号内的往往无法先进行运算,或者是括号内的运算相对复杂,因而要先去年括号,才能使运算得心顺利进行。

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整式的加减:⑴ 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

⑵ 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

⑶ 合并同类项

⑷ 代入数字求值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移项法则: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移到等号的右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3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⑴ 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关系

⑵ 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⑶ 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⑷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⑸ 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如何寻找相等关系

⑴ 要善于分析问题中不变量,并利用不变量列方程。

⑵ 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由此得到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⑶ 要善于从问题的基本量中寻找相等关系

⑷ 要关于利用“总量等于名个分量之和”列方程

典型问题:⑴ 和倍、差倍问题 ⑵ 等积变形问题 ⑶ 数字问题 ⑷ 路程问题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⑴ 明确调查问题;⑵ 确定调查对象;⑶ 选择调查方法;⑷ 展开调查;⑸ 记录结果;⑹ 得出结论。

数据的整理 ⑴ 分类排序法; ⑵ 分组编码 数据的收集方法 实地调查法、媒体调查法以及民间调查法。

2、统计表

统计表的组成:标题、标目和数据三部分组成。

统计表的设计

3、条形统计图和拆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枯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⑴ 画出横纵两样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⑵ 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应标目的数据画点。

⑶ 用线段依次把每个相邻两点连接起来。

折线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4、扇形统计图:

特点:可以形象地表示数据,从统计图上,根据扇形的大小,可以清晰、形象地看出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大小,以便我们对事物进行选择和比较。

扇形统计图制作步骤:⑴ 画一个圆;

⑵ 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⑶ 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成份的名称可

以注在图上,也可以用图例表明。

第七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1、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圆柱体、圆椎体、正方形、长方形、棱柱、球体。

平面图形: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等。

平面图形旋转成立体图形

2、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是直的,两端有个端点。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用表示它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任一点的两个字母表示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可以用它上面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线段的长短比较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距离

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4、角与角的度量

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读做“角”,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O 、∠AOB 、∠1

度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大小有三个步骤

⑴ 对中(顶点对中心);

⑵ 重合(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度线重合);

⑶ 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的线的计数)。

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10=60分;1分=60秒,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

平角、周角

平角:如果角的终边是由始边旋转半周而得到的,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1800

周角:如果角的终边是由始边旋转一周而得到的,这样的角叫周角。周角=3600

5、角的大小比较

比较:⑴ 度量法;⑵ 叠合法

直角、锐角、钝角 定义:等于90的角是直角,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大于直角的角而小于平角的角是钝角。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6、余角和补角

互余: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各是平角,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7、相交线

相交线与对顶角

相交线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对顶角:我们把相交的两直线所形成的角中相对的一对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平行线

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表示方法:“平行”用符号“∥”表示。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自然数的用法:计数、测量、标号、排序

自然数的分类

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 按整数、分数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自然数 零 自然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和理数 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反数

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绝对值

概念: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结论: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送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2、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乘法定律

(1)乘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分配律 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n

符号: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是负数,偶次方是正数;0的任何次方都是0。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作a ×10n 的形式,其中a 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即

1● 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一样,也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 乘方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应将底数用括号括起来。

● -1的奇次幂是-1,-1的偶次幂是1

● (-2)表示2个-2相乘,结果是4,-2表示2的相反数,结果是-4。

(-3)3和-33的计算结果都是-27,但是意义不同,前者表示3个-3相乘,后者表示3个3乘积的相反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7、准确数和近似数

222

第三章 实数

1、平方根

2(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即若x =a,那么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

性质:

●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 0的平方根是0;

● 负数没有平方根。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用符号a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正数a 的负平方根用符号“-

根合起来可记作±根号a ”

(3)开平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关系。

(4)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其中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 的算术平方概,记作a ,0的平方根也叫做0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5)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㈠定义不同;㈡个数不同;㈢表示方法不同;㈣取值范围不同

联系:㈠平方要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种;

㈡存在条件相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只有非负数才有;

㈢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均为0

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无限、不循环,两者缺一不可)

2、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⑴ 按定义分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 自然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a ,这里的“a ”读做“根号a ”,“ -a ”表示,这两个平方a ”读做“正负a ”读做“负根号a ”,“ ±

实数 负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

⑵ 按大小分

正有理数

正实数

正有理数

实数 0

负有理数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⑴ 对应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⑵ 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

三、立方根

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叫做a 的三次方根)

性质:⑴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⑵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⑶ 0有一个立方根就是本身。

(与平方根的性质区分开)

表示方法: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a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注意:这里的3是根指数不能省略)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根。

四、实数的运算

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四章 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意义:⑴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⑵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运算定律

⑶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公式

2、代数式

概念:用运算符号将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就叫代数式

书写格式:⑴ 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作·或者直接不写

⑵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

⑶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

⑷ 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

3、代数式的值

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⑴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简称“代入”

⑵ 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简称“计算”

4、整式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⑴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⑵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⑶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有关概念

⑴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各叫做多项式。

⑵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⑶ 多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多项式由n 个单项式的各组成的,单项式,多项式统称整式。

区别:单项式的次数是把所有字母的指数加起来。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一种特殊单项式的次数,这个单项式是指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

5、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⑴ 概念:把同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⑵ 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 步骤:㈠ 准确地找出同类项;

㈡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㈢ 写出合并的结果。

6、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的意义:根据运算法则应该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但在代数式中括号内的往往无法先进行运算,或者是括号内的运算相对复杂,因而要先去年括号,才能使运算得心顺利进行。

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整式的加减:⑴ 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

⑵ 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

⑶ 合并同类项

⑷ 代入数字求值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移项法则: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移到等号的右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3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⑴ 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关系

⑵ 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⑶ 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⑷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⑸ 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如何寻找相等关系

⑴ 要善于分析问题中不变量,并利用不变量列方程。

⑵ 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由此得到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⑶ 要善于从问题的基本量中寻找相等关系

⑷ 要关于利用“总量等于名个分量之和”列方程

典型问题:⑴ 和倍、差倍问题 ⑵ 等积变形问题 ⑶ 数字问题 ⑷ 路程问题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⑴ 明确调查问题;⑵ 确定调查对象;⑶ 选择调查方法;⑷ 展开调查;⑸ 记录结果;⑹ 得出结论。

数据的整理 ⑴ 分类排序法; ⑵ 分组编码 数据的收集方法 实地调查法、媒体调查法以及民间调查法。

2、统计表

统计表的组成:标题、标目和数据三部分组成。

统计表的设计

3、条形统计图和拆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枯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⑴ 画出横纵两样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⑵ 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应标目的数据画点。

⑶ 用线段依次把每个相邻两点连接起来。

折线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4、扇形统计图:

特点:可以形象地表示数据,从统计图上,根据扇形的大小,可以清晰、形象地看出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大小,以便我们对事物进行选择和比较。

扇形统计图制作步骤:⑴ 画一个圆;

⑵ 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⑶ 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成份的名称可

以注在图上,也可以用图例表明。

第七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1、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圆柱体、圆椎体、正方形、长方形、棱柱、球体。

平面图形: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等。

平面图形旋转成立体图形

2、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是直的,两端有个端点。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用表示它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任一点的两个字母表示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可以用它上面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线段的长短比较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距离

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4、角与角的度量

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读做“角”,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O 、∠AOB 、∠1

度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大小有三个步骤

⑴ 对中(顶点对中心);

⑵ 重合(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度线重合);

⑶ 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的线的计数)。

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10=60分;1分=60秒,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

平角、周角

平角:如果角的终边是由始边旋转半周而得到的,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1800

周角:如果角的终边是由始边旋转一周而得到的,这样的角叫周角。周角=3600

5、角的大小比较

比较:⑴ 度量法;⑵ 叠合法

直角、锐角、钝角 定义:等于90的角是直角,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大于直角的角而小于平角的角是钝角。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6、余角和补角

互余: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各是平角,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7、相交线

相交线与对顶角

相交线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对顶角:我们把相交的两直线所形成的角中相对的一对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平行线

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表示方法:“平行”用符号“∥”表示。


相关内容

  • 江西路队务会记录7月1日7月13日_3
  • 江西路队务会记录 7月1日-7月13日 7月1日队务会记录 时间:7:30-9:40 地点:初一一班教室 一.注意: 1.人数的问题,这两天过来的学生就不再接收了,尽量控制人数,初二初三不再加人,初一加入十个人以内:昨天统计有249人,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注意纪律和安全的问题,中午在初一(2)班出现打 ...

  • 初高中各学科特点(1)
  • 初一 [年级危机] 这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初一是打基础的学习阶段.这些孩子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初一是学生一生学习的转折点,初一学生的学习心态,决定着他的成绩定位.成绩档次,甚至影响他的高考成绩.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堪重负,成绩大幅下滑,主要是缺少学习方法,小学课程只有三门,只要用心就能 ...

  • 初一几何复习要诀 [相交线平行线]期中考试复习卷(初一数学)
  • 初一几何复习要诀+<相交线平行线>期中考试复习卷(初一数学) 几何部分的内容是孩子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初一的孩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且欠缺逻辑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期末复习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 1.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对于整章书的知识整理可以利用知识结 ...

  • 小学与初中的区别
  • 小学与初中的区别 小升初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跨越,据统计60%小学奥数非常优秀的同学在初一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究其原因还需要从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的差异说起,这也是需要每个即将升入初一的学员需要注意的. 1. 初中数学学习的典型特点是: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 (一)小学模块化而初 ...

  •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七年级) 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2013-07-08 17:1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 ∙ ∙ [ 标签: 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 ]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 ...

  •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易错题整理
  • 初一数学有理数易错题整理 1.填空: (1)当a________时,a 与-a 必有一个是负数: (2)在数轴上,与原点0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在数轴上,A 点表示+1,与A 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4)在数轴的原点左侧且到原点的距 ...

  • 初中学习方法2
  • 新学期开始,大多数学校已经结束了军训,开始正常上课了.初中生要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大,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的学习步骤,才能游刃有余的学习.正确的学习步骤是:预习.听课.笔记.阅读.复习.作业. 学习步骤一.预习课本 在完成当天的作业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预习的基本要求是:通读课文,了 ...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子不在迷茫?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 子不在迷茫?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 ...

  • 初一数学知识点
  • 一.初中一年级数学所有公式 1. 全等 ①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 或"边边边") : ②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 ③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

  •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方法的改变
  • 从小学到初中,对同学们来说,知识上有跨越,从算术到代数:环境上,心理上也有跨越.初一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备借鉴.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