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弥补鲜活场面的缺失,使读者远离平淡无味的文字堆砌,还能够增强可读性,引人入胜,调动读者全方位思维,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立体式感观,使之在深刻认知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及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获得美的愉悦享受。   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应该多留意和撷取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能够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共鸣的细节,以达到“无声处见真情”的效果。   新闻报道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及新闻事件两类报道。对于人物报道,细节描写通常从最能体现新闻人物高尚思想情操或最能展示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入手,精心挑选看似细小而又重要的情境,以小见大,从一斑见全豹,透析出蕴含新闻人物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新闻事件的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背景及发生过程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脉络,理清事件发生的规律,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人物通讯及新闻事件分别进行论述。   人物通讯一般从外貌、行为、人物所处的场景方面进行描述,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一是外貌描绘,埋下伏笔。主要是对新闻人物外在形象细节上的简笔勾勒,如个头高矮、身躯胖瘦、衣着穿扮等,它传达着一种直达主题的潜在信息,为揭示主题内涵埋下伏笔;二是语境描写,展现神韵。俗话说“言为心声”,在某种语境下,新闻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语调与神情都能很好地展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一般说来,描写新闻人物的话语细节不必太多,但要抓住其最主要的方面进行传神描写,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三是行为刻画,凸显个性。要表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其行为举止的细节描写无疑是最好的素材了。虽然这种行为举止不一定有惊世震俗之处,但如果能恰当地掌握好角度进行细节描写,就能突破文章的沉闷,展现新闻人物的独特个性,使读者过目难忘;四是场景呈现,烘托气氛。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融情于景的细节描写可以很好地烘托新闻人物的内心感受,使人如见如闻,强化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场景的细节描写强调情景交融,把真情作为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体现细微处见深情的力量。   对于新闻事件报道来说,细节描写最突出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报道的事件清晰可见、使读者如临其境。这种手法在国外报纸当中运用非常普遍,比如1986年3月25日《多伦多环球邮报》上,记者劳伦斯・马克斯的一篇《伦敦无家可归者的惨状》的报道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河堤东站除了那昏暗的灯光外,就是空荡荡的大街。在悄然无声的人行道上,黑色的垃圾袋,摊开的报纸和肮脏的毛毯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一条直线。当小面包车来到这儿时,垃圾袋突然蠕动起来,随着一阵抖动,从袋中间慢慢地钻出来20个幽灵,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脸上被烟熏得漆黑。他们爬起身来,争先恐后地奔向小面包车,乞求最后的残汤剩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子夜时分无家可归者街头露宿的惨状进行了细节描写,从而使这些失业者的极度痛苦生活状态真实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另一方面,细节描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物表象下的真实。比如1991年《纽约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在熙攘挤碰的顾客里,一个6岁男孩子一手用力拉着他母亲的胳膊,一手指向一套巨大的由500块构件组成的智力玩具。‘我就要这个’他大声对他母亲说。这套玩具差不多要花费他母亲一周的薪水。但是,他母亲还是微笑着同意了”。美国记者的这条关于中国儿童超级消费的报道特点突出。报道的一开头就推出了一个典型特写:6岁的男孩子“用力”拉着他母亲的胳膊,“用力”这细微处足以显示了孩子自己对他在母亲心目中地位的认识,接下来这孩子“大声”对他母亲提出要求:“我就要这一个”那玩具要花掉他母亲一周的薪水,显示出在当时的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消费已经比较超前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细节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但在新闻报道中只是整篇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枝节,所以要把握细节的度,以免造成以次为主或喧宾夺主。新闻报道不是细节的组合,细节无法代替整体性陈述的功能和作用。细节的描写不是随意性渲染。细节在全篇中要有一个十分恰当的度。新闻细节只能是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细节的再现,绝对不允许离开生活的真实去随意想像和描写。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

  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弥补鲜活场面的缺失,使读者远离平淡无味的文字堆砌,还能够增强可读性,引人入胜,调动读者全方位思维,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立体式感观,使之在深刻认知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及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获得美的愉悦享受。   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应该多留意和撷取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能够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共鸣的细节,以达到“无声处见真情”的效果。   新闻报道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及新闻事件两类报道。对于人物报道,细节描写通常从最能体现新闻人物高尚思想情操或最能展示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入手,精心挑选看似细小而又重要的情境,以小见大,从一斑见全豹,透析出蕴含新闻人物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新闻事件的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背景及发生过程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脉络,理清事件发生的规律,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人物通讯及新闻事件分别进行论述。   人物通讯一般从外貌、行为、人物所处的场景方面进行描述,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一是外貌描绘,埋下伏笔。主要是对新闻人物外在形象细节上的简笔勾勒,如个头高矮、身躯胖瘦、衣着穿扮等,它传达着一种直达主题的潜在信息,为揭示主题内涵埋下伏笔;二是语境描写,展现神韵。俗话说“言为心声”,在某种语境下,新闻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语调与神情都能很好地展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一般说来,描写新闻人物的话语细节不必太多,但要抓住其最主要的方面进行传神描写,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三是行为刻画,凸显个性。要表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其行为举止的细节描写无疑是最好的素材了。虽然这种行为举止不一定有惊世震俗之处,但如果能恰当地掌握好角度进行细节描写,就能突破文章的沉闷,展现新闻人物的独特个性,使读者过目难忘;四是场景呈现,烘托气氛。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融情于景的细节描写可以很好地烘托新闻人物的内心感受,使人如见如闻,强化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场景的细节描写强调情景交融,把真情作为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体现细微处见深情的力量。   对于新闻事件报道来说,细节描写最突出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报道的事件清晰可见、使读者如临其境。这种手法在国外报纸当中运用非常普遍,比如1986年3月25日《多伦多环球邮报》上,记者劳伦斯・马克斯的一篇《伦敦无家可归者的惨状》的报道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河堤东站除了那昏暗的灯光外,就是空荡荡的大街。在悄然无声的人行道上,黑色的垃圾袋,摊开的报纸和肮脏的毛毯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一条直线。当小面包车来到这儿时,垃圾袋突然蠕动起来,随着一阵抖动,从袋中间慢慢地钻出来20个幽灵,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脸上被烟熏得漆黑。他们爬起身来,争先恐后地奔向小面包车,乞求最后的残汤剩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子夜时分无家可归者街头露宿的惨状进行了细节描写,从而使这些失业者的极度痛苦生活状态真实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另一方面,细节描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物表象下的真实。比如1991年《纽约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在熙攘挤碰的顾客里,一个6岁男孩子一手用力拉着他母亲的胳膊,一手指向一套巨大的由500块构件组成的智力玩具。‘我就要这个’他大声对他母亲说。这套玩具差不多要花费他母亲一周的薪水。但是,他母亲还是微笑着同意了”。美国记者的这条关于中国儿童超级消费的报道特点突出。报道的一开头就推出了一个典型特写:6岁的男孩子“用力”拉着他母亲的胳膊,“用力”这细微处足以显示了孩子自己对他在母亲心目中地位的认识,接下来这孩子“大声”对他母亲提出要求:“我就要这一个”那玩具要花掉他母亲一周的薪水,显示出在当时的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消费已经比较超前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细节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但在新闻报道中只是整篇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枝节,所以要把握细节的度,以免造成以次为主或喧宾夺主。新闻报道不是细节的组合,细节无法代替整体性陈述的功能和作用。细节的描写不是随意性渲染。细节在全篇中要有一个十分恰当的度。新闻细节只能是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细节的再现,绝对不允许离开生活的真实去随意想像和描写。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


相关内容

  • 浅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论文)
  •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一.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 ...

  • 初探如何写活煤矿新闻
  • 初探如何写活煤矿新闻 作者:马小龙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 摘 要:煤矿新闻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效益三方面,这些方面的煤矿新闻技巧的运用和一些经验的应用,往往会让煤矿新闻格式化.僵硬化,对于煤矿新闻的传播无疑是不利的.煤矿新闻的报道除了真实性的反映煤矿生产.安全和效 ...

  • 新闻写作:讲故事的艺术
  • 新闻写作:讲故事的艺术 2007-07-20 16:13:33 刚刚查了这学期的成绩,我的学年论文得了"优秀".虽然这个优秀里或许参杂着些许不真实,或许有着几丝老师们的偏爱,但我愿意相信,这个成绩里的水分不多.写的过程很辛苦,结束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却是无比幸福的.这和每次做校报的 ...

  •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传记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传主形象 传主的形象主要通过传记中的有关传主的具体事例来体现. 答题思路: A. 从文中找出总共写了几件有关传主的事例 B. 把事例按表现传主不同的方面分类,写出关键词(如坚韧.刻苦努力-) C. 再把几件事概括地写出,加上总结其相应形象的 ...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 [摘要]通讯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文体,同消息一样承载着传播信息的主要任务.但在写法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把握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写好通讯的关键.本文试从详尽程度.外表形式.主题结构和写作手法四个方面剖析两者的不同. [关键词]通讯 消息 区别 通讯这种报道形式,同消息一样,许 ...

  • 新闻稿.通讯的写作技巧
  •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作为最基层的通讯员来说,必须掌握好一般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搞好基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下面就消息和通讯及其写法简要谈几点认识. 一.消息的写法 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 ...

  •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属于略读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什么是人物通讯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3. 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方法. 4. 理解课文着力表现的袁隆平 ...

  • 当代新闻编辑
  • <当代新闻编辑>读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 ...

  • 浅析接受理论视野中的新闻故事化
  • [摘 要]新闻故事化具有易读性.贴近性.娱乐性和人情味等特性,备受当今媒体推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新闻故事化,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新闻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传播效果,丰富新闻的表现手法等,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接受理论基本观点,提出了新闻故事化的几点表现手法. [关键词]故事化 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