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 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东北粳稻区属于易发病害。受品种、气温、施肥、农事操作、突发不良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病程度亦有不同,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对产量、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防范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推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稳产高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防治

1.发病症状

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除为害水稻外,也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尚可为害野稗?狗尾草?鹅观草等 10 余种杂草。东北稻作区易发生此病,特别是吉林粳稻种植区,由于连作年限较长,土壤菌群分布发生变化,细菌性病原菌在土壤中基数较大,遇到适宜条件,很容易发病。吉林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盛发期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害水稻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水稻苗期染病 ,多是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口后,有细菌侵入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害发生严重时,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缩。成株期感病,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大小1-5mm,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融合形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病斑可在叶面任何部位发生,有时沿叶缘蔓延成红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条斑,不产生菌脓。在发病较重地块,远看上部叶片有褐斑或条斑,易与水稻稻瘟病相混淆。受害叶鞘多发生在剑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谷粒病斑易与稻胡麻斑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2.发病条件

细菌褐斑病菌菌体为杆状,两端钝圆。菌体端生有1-3 根鞭毛。菌体大小为1-3nm×0.8-1nm,大部单生或成双链。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胞或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直径 2-3mm,表面光滑, 后期呈环状纹,中央略有突起。病原菌在种子上和病叶、病穗等组织中越冬,成为次年侵染源。以后再借风、雨传播侵染秧田和插秧后的水稻,感病水稻上的病菌再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病原菌主要通过水稻叶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在20℃情况下,潜育期为3d,病原菌在20-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病原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d,并可以随水流传播。秧苗三叶期遇春暖多雨或本田期低温多雨都导致发病重,如果苗期不注意防治,插秧后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 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东北粳稻区属于易发病害。受品种、气温、施肥、农事操作、突发不良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病程度亦有不同,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对产量、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防范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推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稳产高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防治

1.发病症状

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除为害水稻外,也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尚可为害野稗?狗尾草?鹅观草等 10 余种杂草。东北稻作区易发生此病,特别是吉林粳稻种植区,由于连作年限较长,土壤菌群分布发生变化,细菌性病原菌在土壤中基数较大,遇到适宜条件,很容易发病。吉林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盛发期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害水稻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水稻苗期染病 ,多是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口后,有细菌侵入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害发生严重时,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缩。成株期感病,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大小1-5mm,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融合形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病斑可在叶面任何部位发生,有时沿叶缘蔓延成红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条斑,不产生菌脓。在发病较重地块,远看上部叶片有褐斑或条斑,易与水稻稻瘟病相混淆。受害叶鞘多发生在剑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谷粒病斑易与稻胡麻斑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2.发病条件

细菌褐斑病菌菌体为杆状,两端钝圆。菌体端生有1-3 根鞭毛。菌体大小为1-3nm×0.8-1nm,大部单生或成双链。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胞或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直径 2-3mm,表面光滑, 后期呈环状纹,中央略有突起。病原菌在种子上和病叶、病穗等组织中越冬,成为次年侵染源。以后再借风、雨传播侵染秧田和插秧后的水稻,感病水稻上的病菌再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病原菌主要通过水稻叶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在20℃情况下,潜育期为3d,病原菌在20-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病原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d,并可以随水流传播。秧苗三叶期遇春暖多雨或本田期低温多雨都导致发病重,如果苗期不注意防治,插秧后病


相关内容

  •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 一般在7月下荀至8月初发生.2006年梅河口市北部稻田区大面积发生,其中牛心顶镇大沙河村.新红村.三里村等地发生较重.严重田块,远看稻株叶尖成片发红,近看上部叶片有褐斑或条斑.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叶片干尖坏死.后期抽不出穗.产量降低.稻 ...

  • 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发表时间:2011-01-12 08:00 浏览次数: 91 |黑龙江大米 分享到: ',1)"> 2010年,垦区粮食总产再创新高,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一位从事水稻生产的技术人员来说,2010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在这样特殊的年份里垦区取得了水稻大丰收,是非常不容易的.回首去年, ...

  •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 瘟 病 (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 ...

  • 农药三要素及作用机制
  • 农药种类 三要素 烟嘧 .莠去津 52% 可湿性粉剂 作用机理 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 向上传导,抑制杂草 的光合作用,使其枯 死. 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 向上传导,抑制杂草 的光合作用,使其枯 死. 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 向上传导,抑制杂草 的光合作用,使其枯 死.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 草剂,经杂草根部和 ...

  • 水稻病害图谱
  •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 ,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

  • 各种农药特点
  • 各种农药特点 杀虫剂 甲维盐 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提高了10-100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对鳞翅目害虫.螨类,鞘翅目及 ...

  •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
  •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 一.杀虫剂 甲维盐 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提高了10-100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 ...

  • 2010年三大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 汤原农场农业科编印 二O一二 年 目 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 4 二.选茬.耕整地-----.............. ------------------- 4 三.施肥---------....... ...

  •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
  •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 ,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