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知人论世: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

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

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四、学习小序:在词中有何作用?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怆然、悲: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切、伤感、深沉的。

五、学生诵读;配乐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悲切伤感之情。欣赏课文朗诵同时,思考词中是如何表现这悲切

伤感之情的。

六、整体感知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说明今昔发生了巨变,而且这一巨变使得词人满怀悲伤。那么,扬州到底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呢?

如今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

角悲吟——破败荒凉的景象,在词的正文中,作者有没有描绘?)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红药徒生)等。

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破败荒凉的景象?所见所闻(视觉、听觉)

★ 合作讨论:词人是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

㈠所见:

⑴荠麦青青: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凄凉,荒芜) 首先从视觉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

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

用了拟人修辞。(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

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起到了点缀,衬托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

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⑶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萧条,寂寥,冷清,落寞,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悲哀之情。

⑷“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

红药徒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采用了虚拟之法: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还是无人欣赏。类似的诗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

㈡所听:清角吹寒: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

如果用上阕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的话,那么,如今的扬州城实际上等于是一座“空城”:空旷、空荡、空无一人、毫无生气。

因而,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不是

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繁华热闹

这些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有没有为我们作具体描绘?没有,化用诗词,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介绍扬州: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过渡句)扬州的盛况亦见于古诗词,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

晚唐大诗人杜牧更是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了他无数的动人诗篇。 (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

小结: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而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名都(佳处)。

一“名都”,一“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的,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

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阕中,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

“惊”

为什么而“惊”?

因“空”而“惊”, 惊“十里扬州” 竟然变得“荠麦青青”。“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

(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情况下,以杜牧之惊,从侧面衬托出劫后扬州的荒凉破败。 侧面描写

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

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

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更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扬州,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多媒体投影创作背景)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表达他因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这种情感我们也可用序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黍离之悲”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悲。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黍离》诗。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七、总结全文: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黍离”之悲。

八、让我们再来齐诵全词,进一步体会他的“黍离之悲”

。(学生齐诵全词)

过去 黍离之悲 现在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寂寞芍药

虚写实写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知人论世: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

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

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四、学习小序:在词中有何作用?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怆然、悲: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切、伤感、深沉的。

五、学生诵读;配乐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悲切伤感之情。欣赏课文朗诵同时,思考词中是如何表现这悲切

伤感之情的。

六、整体感知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说明今昔发生了巨变,而且这一巨变使得词人满怀悲伤。那么,扬州到底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呢?

如今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

角悲吟——破败荒凉的景象,在词的正文中,作者有没有描绘?)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红药徒生)等。

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破败荒凉的景象?所见所闻(视觉、听觉)

★ 合作讨论:词人是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

㈠所见:

⑴荠麦青青: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凄凉,荒芜) 首先从视觉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

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

用了拟人修辞。(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

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起到了点缀,衬托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

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⑶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萧条,寂寥,冷清,落寞,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悲哀之情。

⑷“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

红药徒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采用了虚拟之法: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还是无人欣赏。类似的诗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

㈡所听:清角吹寒: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

如果用上阕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的话,那么,如今的扬州城实际上等于是一座“空城”:空旷、空荡、空无一人、毫无生气。

因而,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不是

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繁华热闹

这些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有没有为我们作具体描绘?没有,化用诗词,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介绍扬州: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过渡句)扬州的盛况亦见于古诗词,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

晚唐大诗人杜牧更是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了他无数的动人诗篇。 (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

小结: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而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名都(佳处)。

一“名都”,一“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的,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

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阕中,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

“惊”

为什么而“惊”?

因“空”而“惊”, 惊“十里扬州” 竟然变得“荠麦青青”。“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

(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情况下,以杜牧之惊,从侧面衬托出劫后扬州的荒凉破败。 侧面描写

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

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

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更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扬州,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多媒体投影创作背景)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表达他因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这种情感我们也可用序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黍离之悲”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悲。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黍离》诗。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稷,是两种农作物。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七、总结全文: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黍离”之悲。

八、让我们再来齐诵全词,进一步体会他的“黍离之悲”

。(学生齐诵全词)

过去 黍离之悲 现在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寂寞芍药

虚写实写


相关内容

  • 扬州旅游商品的开发分析与对策研究
  •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商 学院 旅游管理 专业 班级 08(4)学号 08313424 课题名称扬州旅游商品的开发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马国庭 指导教师 章怡 2012年5月11日 目录 一.扬州旅游商品的概括 1 (一)理论基础 1 (二)扬州旅游商品的特点 1 1.扬州旅游商品品种多 1 ...

  • 扬州自助旅游攻略
  • 扬州两日游行程方案 一.游玩线路 (一).出发时间:早上8:00 行车线路:合肥金寨路→高速→南京方向→扬州.南通方向→下高速 进入扬州后,直行进入运河东路,过扬州运河大桥,进入运河西路,解放南路右转,文昌中路左转,过桥后就进入扬州市中心了. (二).D1:何园-----东关古街-----古运河 1 ...

  • 杨柳青教案
  •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感受扬州地区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使学生加深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对探索民族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通过对比江苏民歌 ...

  • 扬州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 <扬 州 慢> 教 学 设 计 一.案例背景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姜夔的<扬州慢>,这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中的一首宋词.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之一,从名家作品 ...

  • 音乐五上[杨柳青]教案
  • <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 ...

  • [扬州慢]教学设计1
  • 雨 霖 铃     扬 州 慢 [教学目标 ] 1. 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 重点领会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3. 注意两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前课苏辛词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 4. 背诵这两首词并熟记雨霖铃和扬州慢两种 ...

  • 扬州慢教学反思
  • <扬州慢>教学反思 和风中学 林红 本人于2010年12月23日第四节,在高二第十四班讲学<扬州慢>一课. <扬州慢>是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著名 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 ...

  • 姜夔--扬州慢
  •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

  • 美丽的蝴蝶结
  • 有一位理工大学的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拿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蝴蝶结,告诉坐在台下的学子们:这只蝴蝶美丽的双翅,一个叫科学,一个叫人文.突然,他迅捷地解开蝴蝶结,蝴蝶结"还原"成一根长长的红绸带.校长语重心长地告诉学子们,科学与人文是生命整体的两个部分.人生的美丽,很重要的就是要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