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设计成绩 批阅教师 日 期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测绘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专业年级 学 号 测绘 1421 [1**********]15 XXX XXX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 年 11 月 20 日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 大学 xx 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xxxxx 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地籍测量所进行的 GPS 网的布设,具体内容为: 1、GPS 控制网布设的目的

测绘工程

专业

2014

年级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 籍测量,首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和地籍 变更测量的依据。①保证整个网中所有的控制点位测量精度一致;②保证网中所有的图 根点、界址点测量成果无误;③控制网能给测量计算增加必要的检核条件。 2 、GPS 控制网的设计

设计测区 GPS 控制网,本课程主要是对四等 GPS 控制网的设计: ①读懂所给的相关报告和图纸,找出本项设计需注意的方面;确定项目设计的内容及等级要求; ②能利用谷歌地图资料,完成纸上设计工作,并完成电子版设计图纸; ③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估算,判断是否满足确定的等级要求;在设计方案估算满足精度的前提下, 进行相关项目的优化设计; ④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设计的相关工程量清单。 其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3 、成果要求 要求提出设计大纲、设计方案(包括控制网基点布置和控制点测量精度评估)、主要测量仪器 及设备的数量、相应的图纸等基础资料。 4、 时间及进度要求 在两个星期内提交 GPS 控制网设计报告、有关附图、仪器设备清单及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字)

XXX

2015 年 11 月 9 日

-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2 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 4 2.1 布设依据 .................................................. 4 2.2 布设原则 .................................................. 4 2.3 已有控制资料 .............................................. 5 3 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 5 3.1 一般规定 .................................................. 5 3.2 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 6 3.2.1 地籍图精度指标....................................... 6 3.2.2 界址点精度指标....................................... 6 4XXX 地籍控制网布设 ................................................ 7 4.1 一般规定 .................................................

. 7 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7 4.2.1 控制网等级选择....................................... 7 4.2.2 四等 GPS 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8 4.3 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 8 4.3.1 控制网设计........................................... 8 4.3.2 控制网精度估算....................................... 9 4.4 图根控制测量 ............................................. 10 5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 10 5.1 GPS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 10 5.1.1 选点、埋石 ......................................... 10 5.1.2 接收机选用.......................................... 11 5.1.3 接收设备检验 ....................................... 12 5.1.4 GPS 观测............................................ 12 5.1.5 数据处理............................................ 13 5.2 图根控制测量 ............................................. 15 5.2.1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15 5.2.2 RTK 图根控制测量.................................... 15 6 主要工作量 ...................................................... 16 7 成果资料 ........................................................ 17 8 附录 ............................................................ 17 附图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布置图 附图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报告 附录三:GPS 点之记 附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3-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 工程概况

现 XXXXXXXXX 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 负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XX 位于丽江市正南方向,素有“XXX 大门”之称,地处东经 XXX°XX′XX〃,北 伟 XX°XX′XX″。乡政府驻地为 XX 村委会 XX 自然村,海拔 XX 米,离城区 XX 公里,东 临 XX 江与 XX 县 XX 乡隔江相望,与 XXX 接壤,南与 XXX 镇毗邻,西与 XX 县 XX 乡、 黄山镇相接,北与 XXX 乡、XXX 乡相连。是一块盆地,俗称 XXX。 XXX 总面积 XXX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XXX 亩,森林面积 XX 亩。辖 XX、XX、 XX、XX、XX、XX、XX、XX、XX、XX 十个村,XX 个村民小组,有 XXX 户,18887 人, 民族有汉族、彝族等。 通 XX 至 XX 的公路顺着 XXX 穿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 96%实现了 道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 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

2 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2.1 布设依据

(1)《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XXX 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XXX 省国土资源厅 2008 年 1 月;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_T_12897-2006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2 布设原则

(1)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 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 (2)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4-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的原则; (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4)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测 边网、导线网和 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 (5)精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起算点; (6)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 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和 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 点分为一、二级。

2.3 已有控制资料

(1)1:10000 正射影像图; (2)GPS 点之记; (2)三等 GPS 控制点,见表 2-1。

表 2-1 已有控制点坐标

点名 P039 P054 X Y H 等级 三等 三等

XXXXXXX.533 XXXXXXX.622

XXXXXX.626 XXXXXX.781

XXXX.6244 XXXX.4762

3 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3.1 一般规定

(1)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的比例尺为 1: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 1:1000 或 1:500比例尺;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 (3)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或与之有联系的独立坐标 系; (4)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5)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 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6)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 或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

-5-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7)控制网要满足地籍图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变更测量等后续一系列工作, 且永久性保存。

3.2 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3.2.1 地籍图精度指标 地籍图、 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平面 位置中 误差, 平地、 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山地不超过图上±0.8mm,高山地不超过图上 ±1.0mm。 3.2.2 界址点精度指标 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 要而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 50m 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问 距误差不超过表

1 的规定;间距未超过 50m 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3-1) 式计算结果。

D  (mi  0.02mi D) .

. . . . .(3-1)

式中: mi 一一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 D 一一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

 D 一一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表 3-1 界址点等级精度指标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制 界址点的等级 限差(m) 一 二 三 中误差(m)

0.10 0.20 0.30

0.05 0.10 0.15

表3-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 相邻界址点间的 级别 位中误差(cm) 允许误差(cm) 中误差 一 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 5

± 10

± 10

-6-

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部隐蔽 二

± 7.5 ± 10

± 15 ± 20

± 15

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点

± 20

地价一般的地区

表3-3 平坝及丘陵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界址点和界址边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点位精度(图上 mm) 类别 中误差 同一宗地内 不同宗地之间 允许误差 中误差 允许误差 界址边测量精度(m)

± 0.60 ± 1.00

± 1.20 ± 2.00

± 0.10

± 0.15

表3-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址点精度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 级别 中误差 允许误差 误差(m) 相邻界址点之间的允许

一 二

± 1.00 ± 4.00

± 2.00 ± 8.00

± 2.00 ± 8.00

4XXX 地籍控制网布设

4.1 一般规定

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 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 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1)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电导线测量方 法建立。 (2)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 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3)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 或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 (4)利用 JXCORS 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时,在一个县 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

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4.2.1 控制网等级选择

-7-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根据 XXX 省地籍测量实施细则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 一系列规范要求,结合 XXXXXXXXX 的实际情况和古城区国土局的相关要求,为了满足地 籍测量的相关需要,根据地籍测量相关精度要求,确定布设 XXX 首级地籍控制网等级为 GPS 四等,采用已有三等 GPS 控制点提供的高程数据作为本次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不但 能满足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和各等级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量的精度要求,还能满

足今后 地形测量等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达到一测多用的目的,因此,选择四等 GPS 作为 XXX 地籍测量的首级控制。 控制相关参数采用西安 80 坐标系相关指标及 WGS-84 椭球参数,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 为了使投影变形最小,采用任意带,即选择 XXX°经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投影 面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其值为 XXX。测区内 P039、P054 号点为国家三等 GPS 点,作为 本次 GPS 网起算数据,其余 11 个点为设计待定的测图首级控制点。 4.2.2 四等 GPS 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表 4-1 四等 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

等级 四等 平均边长 D/km GPS 接收机性能 双频(或单频) 测量量 载波相位 接受机标称精度优于 同步观测接受数量

2

10mm+3× 10-6

≥2

注: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1/3~1/2;最 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 倍。 表 4-2 四等 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

卫星高度角 等级 (°) 四等 卫星总数 效观测时间 min 段数 长度 min 间隔 s 度因子 PDOP 有效观测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 观测时 观测时段 数据采样 点位几何图形强

≥15

≥4

≥5

≥2

≥10

15~60

≤8

4.3 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4.3.1 控制网设计 一个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通常要经过下列过程:建网的目的、要求和范围,经过图上 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网的参考系和图形并造标埋石,然后根据观测纲要对选定的图形 进行观测,最后进行数据处理。这些过程的确定都有一个质量问题,也就是设计的优劣 问题。网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精确性一网中各元素要达到或高于预定的精度;

-8-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2)可靠性一网中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多余观测,构成几何条件,使控制网具有较高 的自检功能,以避免粗差出现; (3)经济性一用最少的时间、人力、能以较少物力等实现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为了检测粗差还要有可靠性要,对于变形观测网还提出灵敏度要求,即在重复观测中以 较高的显著性进行各种假设检验。 GPS 网形设计,需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和测区交通状况布网观测方案,GPS 网应由一 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可按点连式、边连式、 边点混合连接式、星形网、导线网、环形网基本构网方法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 点连式、星形网、导线网附合条件少,精度低;边连式附合条件多,精度高,但工作量 大;边点混连式和环形网形式灵活,附合条件多,精度较高,是常用的布网方案,详见 附录一。 4.3.2 控制网精度估算 GPS 网由基线向量构成。在设计阶段,基线向量的协方差阵不便确定,可以

按照基 线测量标称精度   a 2  (bd ) 2 来确定构成 GPS 网的每一条基线的权。 三维基线向量各 分量之间认为是独立的,按三维分量进行精度估算。也可以按照平面二维基线向量进行 精度估算。 在 GPS 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中所采用的观测值为基线向量, 即 GPS 基线的起点到终点 的坐标差,因此,对于每一条基线向量,都可以列出如下的一组观测方程: 与此相对应的方差一协方差阵、协因数阵和权阵分别为:

 2       Dij     

  

1

 2 



  



    2    

Q

ij

2 0

D

1 ij

ij

P

式中:σ 0 为先验的单位权中误差。

ij

D

-9-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0 0  X ij  X i  X j          1 0 0 1 0 0      dX i   dX j     0 0    0  1 0  0 1 0          dY dY Y ij Y i Y j    i j      0 0         0  1  Zi  Z j     dZ j      0  dZ i  0 0 1    Z ij  

根据以上内容来确定整个 GPS 测量控制网中各基线的权, 然后利用经典自由网平差 方法可求出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 Q  XX 精度估值,详见附录二。

BT PB1 ,最后不难得到未知参数及其函数的

4.4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是为了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 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其控制成果直接供测图及测量界址点使用。地 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和密度应满足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要求, 特别对于城镇建筑物密 集、错综复杂、条件差的地区,应根据地籍细部测量的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图根控制点 的密度。 XXX 地理位置平坦开阔,村庄道路宽阔,建筑密度低,房屋普遍 2—3 层,卫星信号 强,因此,图根点采取 GPS-RTK 定位技术,GPS-RTK 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他能够实时实地获得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定位结果, 其精度达到厘米级 [(1-2)cm±2×10-6D],完全满足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位中误差 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限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 10cm 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 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在布设中每个图根点至少与附近两个图根点通视,以便图 根点校核和界址点测量。

5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5.1 GPS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5.1.1 选点、埋石 (1)GPS 点位要求 A.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

联测; B.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C.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 15°;

-10-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D.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 (如电视台、 微波站等) , 其距离不得小于 200m ,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 50m; E.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 F. 交通应便于作业; G. 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标石。 (2)选点作业 A. 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按以上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 加以标定。 B. 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C. 点名应取居民地名, E 级 GPS 点名可取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 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 新旧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旧点名,不得更改,如确需更改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 上旧点名。如与水准点重合时,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上水准点等级、编号。点号编排 应便于计算机管理。 D. 需要水准联测得 GPS 点,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情况,选择联测水准点和绘出联 测路线图。 E. 不论新选定的点或利用旧点(包括辅助点与方向点),应实地按照要求绘制点之 记,其内容要求在现场详细记录,不得追记。 (3)埋石 本次 GPS 点可采用现场浇灌和刻石的方法,标石尺寸为 20 ㎝×20 ㎝×60 ㎝,顶面 平整,中间嵌一根 20 ㎝长顶面锯有“十”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埋设时坑底填以 砾石。点位在水泥路面上或其它水泥场地上时,用电钻打一 20 ㎝深的小孔,中间嵌入 锯有“十”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周围使用切割机锯一 20 ㎝×20 ㎝的四方框,并 在框内锯上点号和施测单位。 (4)点之记 当 GPS 点位选定后,将点位详细地理位置记录在点之记表格中,采用手持 GPS 定位 系统测出其经纬度,填写在表格中,并附上草图,填写清楚交通状况,详见附录三。 5.1.2 接收机选用

-1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GPS 接收机的选用,根据需要按表 5-1 规定执行。

表 5-1 接收机选择要求

等级 三、四 单频/双频 双频或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 L1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2

5.1.3 接收设备检验 新购置的 GPS 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GPS 接收机全面检验包括:一 般检视、通电检验、试测检验。 (1)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GPS 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 B.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 C. 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 D. 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 (2)通电

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B. 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 C. 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D. 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 (3)试验检验前,还应检验: A.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正确; B. 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C. 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 D. 通过实例计算,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 5.1.4 GPS 观测 5.1.4.1 基本技术规定 (1)各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 3-5 至表 3-9 的要求。 (2)各级 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 离的 1/3~1/2;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 倍。 (3)GPS 静态定位测量时,观测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

-1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测站类型(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日期、时段号等信息,外业观测时必须详细填写清楚 外业观测手簿(详见附录四)。 (4)为求定 GPS 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 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 3 点。 5.1.4.2 观测作业的要求 (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2)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3)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 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4)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 3mm,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天线高; (5)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 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 (6)观测时,不得在天线附近 50m 以内使用电台,10m 以内使用对讲机; (7)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 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B.进行自测试; C.改变卫星仰角限; 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E.改变天线位置; 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5.1.5 数据处理 5.1.5.1 基线向量解算 (1)软件及要求 四等 GPS 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 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2)准备工作 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 CH 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及时对外业全

-13-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 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5.1.5.2 解算方案 (1)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 或单基线解算; (2)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

选定一个起算点。 5.1.5.3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GPS 网基线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 各级 GPS 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 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 用标准气象元素。 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 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 —协方差阵。 E 级 GPS 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 15km 内的基线,须 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 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5.1.5.4 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 10%。 各等级 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面公式计算:

  a 2  (bd ) 2

式中:σ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系数(1×10-6ppm);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 W W

X

 3 n  3 n  3 n

-14-

Y

Z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W  3 3n

式中 :W—环闭合, W  W x  W y  W z n—独立环中的边数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

5.2 图根控制测量

5.2.1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S

 2 2

(1)可采用 GPS-RTK(含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 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2)当采用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其观测、计算及技术指标按照《城 市测量规范》(CJJ/T8-2011)规定的要求执行。 (3)采用 GPS-RTK(含网络 RTK)方法布设图根点时。应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 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边长不小于 100m。 (4)为保证 GPS-RTK(含网络 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检核。其检核方法有: A.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 于±3cm、 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 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B. 测绘地籍图和测量界址点坐标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图根点边长进行检查,其 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 (5)当信号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可在开阔的地方布点,然后采用全站仪引测或 者布设图根导线点。 5.2.2 RTK 图根控制测量 (1)RTK 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 5-2 规定:

表 5-2 RTK 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良好 可用 不可用 截止高度角 15°以上的卫星个数 PDOP 值

≥6 5 <5

-15-

<4 ≥4 且≤6 >6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2)RTK 图根点测量,地心坐标系与地

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按下列方法获得: 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 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 C.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80 西安坐标系 或地方立坐标系) 转换参数的求解, 应采用不少于 3 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 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 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E. RTK 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也可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3)RTK 图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4)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5-3 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点位中误差(图上 mm) 高程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平面三级以上 图根点

≤±0.1

≤1/10 等高距

≤7

≥2

高程等外以上

注 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注 2:采用网络 RTK 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5)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RTK 图根点测量高 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 1/12 基本等高距。 (6)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测量两次测 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1/10 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6 主要工作量

表6-1 XXXGPS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工程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仪器设备及工具 GPS-RTK 锄头 铲 铁勺 套 把 把 把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1 1.2 1.3 1.4

3 1 1 1

-16-

中海达 V8,水平 3+10ppm,垂直 5+10ppm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5 1.6 2 2.1 2.2 2.3 2.4 2.5 2.6 3 3.1 3.2 4 4.1 4.2

水桶 车 土建 新埋设点 坑基开挖 水泥 石子 砂子 油漆 数据处理 GPS 数据平差 精度估算软件 观测工作量 观测边 测站

只 辆

1 2 11 11

C20 混凝土浇筑或埋石标石(20×20×60)㎝ 基坑开挖尺寸为 60×60×120m 采用标号不小于 42.5 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坚硬的片麻岩或花岗岩,粒径为 5mm~50mm 石英砂或河砂,砂砾大小为 0.15mm~4mm 红色

个 个 袋 吨 吨 罐

中海达 HGO 数据处理软件 科傻平差软件

条 站

64 48

7 成果资料

(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GPS 点之记; (3)GPS 网平差报告; (4)GPS 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点坐标成果表; (6)技术总结报告; (7)检查验收报告; (8)工程量清单。

8 附录

附录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图 附录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 附录三:GPS 点之记 附

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17-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附录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

-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

-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三:GPS 点之记

点之记 点位图 标石断面图

所在图幅 经纬度 所在地 地别土质 交通路线 点位详细说 明 接管单位 选点单位 选点者 选点日期 埋石单位 埋石者 埋石日期

标石类型 标石质料 土地使用者 地下水深度

保管人 维修单位 维修者 维修日期

备注

-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工程名:

点名 点号 观测时段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文件名

接收机类 天线类型 型及其编 及其编号 号 开始记录 采样间隔 时间 天线高测定 天线高测定方法及略图

观测者

记录者 结束记录 时间 点位略图

第一次

m 方法:斜高

第二次

m

第三次

m

平均值 同步观测 点号

m

备注

-3-

设计成绩 批阅教师 日 期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测绘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专业年级 学 号 测绘 1421 [1**********]15 XXX XXX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 年 11 月 20 日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 大学 xx 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xxxxx 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地籍测量所进行的 GPS 网的布设,具体内容为: 1、GPS 控制网布设的目的

测绘工程

专业

2014

年级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 籍测量,首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和地籍 变更测量的依据。①保证整个网中所有的控制点位测量精度一致;②保证网中所有的图 根点、界址点测量成果无误;③控制网能给测量计算增加必要的检核条件。 2 、GPS 控制网的设计

设计测区 GPS 控制网,本课程主要是对四等 GPS 控制网的设计: ①读懂所给的相关报告和图纸,找出本项设计需注意的方面;确定项目设计的内容及等级要求; ②能利用谷歌地图资料,完成纸上设计工作,并完成电子版设计图纸; ③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估算,判断是否满足确定的等级要求;在设计方案估算满足精度的前提下, 进行相关项目的优化设计; ④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设计的相关工程量清单。 其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3 、成果要求 要求提出设计大纲、设计方案(包括控制网基点布置和控制点测量精度评估)、主要测量仪器 及设备的数量、相应的图纸等基础资料。 4、 时间及进度要求 在两个星期内提交 GPS 控制网设计报告、有关附图、仪器设备清单及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字)

XXX

2015 年 11 月 9 日

-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2 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 4 2.1 布设依据 .................................................. 4 2.2 布设原则 .................................................. 4 2.3 已有控制资料 .............................................. 5 3 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 5 3.1 一般规定 .................................................. 5 3.2 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 6 3.2.1 地籍图精度指标....................................... 6 3.2.2 界址点精度指标....................................... 6 4XXX 地籍控制网布设 ................................................ 7 4.1 一般规定 .................................................

. 7 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7 4.2.1 控制网等级选择....................................... 7 4.2.2 四等 GPS 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8 4.3 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 8 4.3.1 控制网设计........................................... 8 4.3.2 控制网精度估算....................................... 9 4.4 图根控制测量 ............................................. 10 5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 10 5.1 GPS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 10 5.1.1 选点、埋石 ......................................... 10 5.1.2 接收机选用.......................................... 11 5.1.3 接收设备检验 ....................................... 12 5.1.4 GPS 观测............................................ 12 5.1.5 数据处理............................................ 13 5.2 图根控制测量 ............................................. 15 5.2.1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15 5.2.2 RTK 图根控制测量.................................... 15 6 主要工作量 ...................................................... 16 7 成果资料 ........................................................ 17 8 附录 ............................................................ 17 附图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布置图 附图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报告 附录三:GPS 点之记 附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3-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 工程概况

现 XXXXXXXXX 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 负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XX 位于丽江市正南方向,素有“XXX 大门”之称,地处东经 XXX°XX′XX〃,北 伟 XX°XX′XX″。乡政府驻地为 XX 村委会 XX 自然村,海拔 XX 米,离城区 XX 公里,东 临 XX 江与 XX 县 XX 乡隔江相望,与 XXX 接壤,南与 XXX 镇毗邻,西与 XX 县 XX 乡、 黄山镇相接,北与 XXX 乡、XXX 乡相连。是一块盆地,俗称 XXX。 XXX 总面积 XXX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XXX 亩,森林面积 XX 亩。辖 XX、XX、 XX、XX、XX、XX、XX、XX、XX、XX 十个村,XX 个村民小组,有 XXX 户,18887 人, 民族有汉族、彝族等。 通 XX 至 XX 的公路顺着 XXX 穿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 96%实现了 道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 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

2 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2.1 布设依据

(1)《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XXX 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XXX 省国土资源厅 2008 年 1 月;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_T_12897-2006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2 布设原则

(1)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 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 (2)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4-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的原则; (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4)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测 边网、导线网和 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 (5)精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起算点; (6)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 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和 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 点分为一、二级。

2.3 已有控制资料

(1)1:10000 正射影像图; (2)GPS 点之记; (2)三等 GPS 控制点,见表 2-1。

表 2-1 已有控制点坐标

点名 P039 P054 X Y H 等级 三等 三等

XXXXXXX.533 XXXXXXX.622

XXXXXX.626 XXXXXX.781

XXXX.6244 XXXX.4762

3 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3.1 一般规定

(1)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的比例尺为 1: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 1:1000 或 1:500比例尺;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 (3)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或与之有联系的独立坐标 系; (4)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5)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 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6)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 或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

-5-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7)控制网要满足地籍图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变更测量等后续一系列工作, 且永久性保存。

3.2 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3.2.1 地籍图精度指标 地籍图、 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平面 位置中 误差, 平地、 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山地不超过图上±0.8mm,高山地不超过图上 ±1.0mm。 3.2.2 界址点精度指标 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 要而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 50m 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问 距误差不超过表

1 的规定;间距未超过 50m 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3-1) 式计算结果。

D  (mi  0.02mi D) .

. . . . .(3-1)

式中: mi 一一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 D 一一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

 D 一一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表 3-1 界址点等级精度指标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制 界址点的等级 限差(m) 一 二 三 中误差(m)

0.10 0.20 0.30

0.05 0.10 0.15

表3-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 相邻界址点间的 级别 位中误差(cm) 允许误差(cm) 中误差 一 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 5

± 10

± 10

-6-

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部隐蔽 二

± 7.5 ± 10

± 15 ± 20

± 15

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点

± 20

地价一般的地区

表3-3 平坝及丘陵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界址点和界址边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点位精度(图上 mm) 类别 中误差 同一宗地内 不同宗地之间 允许误差 中误差 允许误差 界址边测量精度(m)

± 0.60 ± 1.00

± 1.20 ± 2.00

± 0.10

± 0.15

表3-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址点精度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 级别 中误差 允许误差 误差(m) 相邻界址点之间的允许

一 二

± 1.00 ± 4.00

± 2.00 ± 8.00

± 2.00 ± 8.00

4XXX 地籍控制网布设

4.1 一般规定

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 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 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1)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电导线测量方 法建立。 (2)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 或Ⅰ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 (3)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 或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 (4)利用 JXCORS 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时,在一个县 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

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4.2.1 控制网等级选择

-7-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根据 XXX 省地籍测量实施细则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 一系列规范要求,结合 XXXXXXXXX 的实际情况和古城区国土局的相关要求,为了满足地 籍测量的相关需要,根据地籍测量相关精度要求,确定布设 XXX 首级地籍控制网等级为 GPS 四等,采用已有三等 GPS 控制点提供的高程数据作为本次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不但 能满足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和各等级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量的精度要求,还能满

足今后 地形测量等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达到一测多用的目的,因此,选择四等 GPS 作为 XXX 地籍测量的首级控制。 控制相关参数采用西安 80 坐标系相关指标及 WGS-84 椭球参数,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 为了使投影变形最小,采用任意带,即选择 XXX°经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投影 面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其值为 XXX。测区内 P039、P054 号点为国家三等 GPS 点,作为 本次 GPS 网起算数据,其余 11 个点为设计待定的测图首级控制点。 4.2.2 四等 GPS 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表 4-1 四等 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

等级 四等 平均边长 D/km GPS 接收机性能 双频(或单频) 测量量 载波相位 接受机标称精度优于 同步观测接受数量

2

10mm+3× 10-6

≥2

注: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1/3~1/2;最 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 倍。 表 4-2 四等 GPS 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

卫星高度角 等级 (°) 四等 卫星总数 效观测时间 min 段数 长度 min 间隔 s 度因子 PDOP 有效观测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 观测时 观测时段 数据采样 点位几何图形强

≥15

≥4

≥5

≥2

≥10

15~60

≤8

4.3 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4.3.1 控制网设计 一个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通常要经过下列过程:建网的目的、要求和范围,经过图上 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网的参考系和图形并造标埋石,然后根据观测纲要对选定的图形 进行观测,最后进行数据处理。这些过程的确定都有一个质量问题,也就是设计的优劣 问题。网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精确性一网中各元素要达到或高于预定的精度;

-8-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2)可靠性一网中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多余观测,构成几何条件,使控制网具有较高 的自检功能,以避免粗差出现; (3)经济性一用最少的时间、人力、能以较少物力等实现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为了检测粗差还要有可靠性要,对于变形观测网还提出灵敏度要求,即在重复观测中以 较高的显著性进行各种假设检验。 GPS 网形设计,需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和测区交通状况布网观测方案,GPS 网应由一 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可按点连式、边连式、 边点混合连接式、星形网、导线网、环形网基本构网方法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 点连式、星形网、导线网附合条件少,精度低;边连式附合条件多,精度高,但工作量 大;边点混连式和环形网形式灵活,附合条件多,精度较高,是常用的布网方案,详见 附录一。 4.3.2 控制网精度估算 GPS 网由基线向量构成。在设计阶段,基线向量的协方差阵不便确定,可以

按照基 线测量标称精度   a 2  (bd ) 2 来确定构成 GPS 网的每一条基线的权。 三维基线向量各 分量之间认为是独立的,按三维分量进行精度估算。也可以按照平面二维基线向量进行 精度估算。 在 GPS 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中所采用的观测值为基线向量, 即 GPS 基线的起点到终点 的坐标差,因此,对于每一条基线向量,都可以列出如下的一组观测方程: 与此相对应的方差一协方差阵、协因数阵和权阵分别为:

 2       Dij     

  

1

 2 



  



    2    

Q

ij

2 0

D

1 ij

ij

P

式中:σ 0 为先验的单位权中误差。

ij

D

-9-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0 0  X ij  X i  X j          1 0 0 1 0 0      dX i   dX j     0 0    0  1 0  0 1 0          dY dY Y ij Y i Y j    i j      0 0         0  1  Zi  Z j     dZ j      0  dZ i  0 0 1    Z ij  

根据以上内容来确定整个 GPS 测量控制网中各基线的权, 然后利用经典自由网平差 方法可求出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 Q  XX 精度估值,详见附录二。

BT PB1 ,最后不难得到未知参数及其函数的

4.4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是为了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 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其控制成果直接供测图及测量界址点使用。地 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和密度应满足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要求, 特别对于城镇建筑物密 集、错综复杂、条件差的地区,应根据地籍细部测量的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图根控制点 的密度。 XXX 地理位置平坦开阔,村庄道路宽阔,建筑密度低,房屋普遍 2—3 层,卫星信号 强,因此,图根点采取 GPS-RTK 定位技术,GPS-RTK 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他能够实时实地获得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定位结果, 其精度达到厘米级 [(1-2)cm±2×10-6D],完全满足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位中误差 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限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 10cm 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 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在布设中每个图根点至少与附近两个图根点通视,以便图 根点校核和界址点测量。

5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5.1 GPS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5.1.1 选点、埋石 (1)GPS 点位要求 A.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

联测; B.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C.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 15°;

-10-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D.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 (如电视台、 微波站等) , 其距离不得小于 200m ,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 50m; E.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 F. 交通应便于作业; G. 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标石。 (2)选点作业 A. 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按以上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 加以标定。 B. 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C. 点名应取居民地名, E 级 GPS 点名可取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 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 新旧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旧点名,不得更改,如确需更改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 上旧点名。如与水准点重合时,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上水准点等级、编号。点号编排 应便于计算机管理。 D. 需要水准联测得 GPS 点,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情况,选择联测水准点和绘出联 测路线图。 E. 不论新选定的点或利用旧点(包括辅助点与方向点),应实地按照要求绘制点之 记,其内容要求在现场详细记录,不得追记。 (3)埋石 本次 GPS 点可采用现场浇灌和刻石的方法,标石尺寸为 20 ㎝×20 ㎝×60 ㎝,顶面 平整,中间嵌一根 20 ㎝长顶面锯有“十”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埋设时坑底填以 砾石。点位在水泥路面上或其它水泥场地上时,用电钻打一 20 ㎝深的小孔,中间嵌入 锯有“十”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周围使用切割机锯一 20 ㎝×20 ㎝的四方框,并 在框内锯上点号和施测单位。 (4)点之记 当 GPS 点位选定后,将点位详细地理位置记录在点之记表格中,采用手持 GPS 定位 系统测出其经纬度,填写在表格中,并附上草图,填写清楚交通状况,详见附录三。 5.1.2 接收机选用

-1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GPS 接收机的选用,根据需要按表 5-1 规定执行。

表 5-1 接收机选择要求

等级 三、四 单频/双频 双频或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 L1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2

5.1.3 接收设备检验 新购置的 GPS 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GPS 接收机全面检验包括:一 般检视、通电检验、试测检验。 (1)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GPS 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 B.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 C. 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 D. 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 (2)通电

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B. 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 C. 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D. 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 (3)试验检验前,还应检验: A.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正确; B. 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C. 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 D. 通过实例计算,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 5.1.4 GPS 观测 5.1.4.1 基本技术规定 (1)各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 3-5 至表 3-9 的要求。 (2)各级 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 离的 1/3~1/2;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 倍。 (3)GPS 静态定位测量时,观测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

-1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测站类型(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日期、时段号等信息,外业观测时必须详细填写清楚 外业观测手簿(详见附录四)。 (4)为求定 GPS 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 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 3 点。 5.1.4.2 观测作业的要求 (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2)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3)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 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4)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 3mm,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天线高; (5)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 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 (6)观测时,不得在天线附近 50m 以内使用电台,10m 以内使用对讲机; (7)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 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B.进行自测试; C.改变卫星仰角限; 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E.改变天线位置; 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5.1.5 数据处理 5.1.5.1 基线向量解算 (1)软件及要求 四等 GPS 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 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2)准备工作 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 CH 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及时对外业全

-13-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 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5.1.5.2 解算方案 (1)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 或单基线解算; (2)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

选定一个起算点。 5.1.5.3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GPS 网基线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 各级 GPS 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 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 用标准气象元素。 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 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 —协方差阵。 E 级 GPS 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 15km 内的基线,须 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 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5.1.5.4 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 10%。 各等级 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面公式计算:

  a 2  (bd ) 2

式中:σ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系数(1×10-6ppm);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 W W

X

 3 n  3 n  3 n

-14-

Y

Z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W  3 3n

式中 :W—环闭合, W  W x  W y  W z n—独立环中的边数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

5.2 图根控制测量

5.2.1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S

 2 2

(1)可采用 GPS-RTK(含网络 RTK)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 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2)当采用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其观测、计算及技术指标按照《城 市测量规范》(CJJ/T8-2011)规定的要求执行。 (3)采用 GPS-RTK(含网络 RTK)方法布设图根点时。应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 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边长不小于 100m。 (4)为保证 GPS-RTK(含网络 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检核。其检核方法有: A.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 于±3cm、 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 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B. 测绘地籍图和测量界址点坐标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图根点边长进行检查,其 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 (5)当信号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可在开阔的地方布点,然后采用全站仪引测或 者布设图根导线点。 5.2.2 RTK 图根控制测量 (1)RTK 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 5-2 规定:

表 5-2 RTK 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良好 可用 不可用 截止高度角 15°以上的卫星个数 PDOP 值

≥6 5 <5

-15-

<4 ≥4 且≤6 >6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2)RTK 图根点测量,地心坐标系与地

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按下列方法获得: 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 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 C.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80 西安坐标系 或地方立坐标系) 转换参数的求解, 应采用不少于 3 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 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 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E. RTK 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也可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3)RTK 图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4)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5-3 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点位中误差(图上 mm) 高程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平面三级以上 图根点

≤±0.1

≤1/10 等高距

≤7

≥2

高程等外以上

注 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注 2:采用网络 RTK 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5)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RTK 图根点测量高 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 1/12 基本等高距。 (6)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测量两次测 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1/10 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6 主要工作量

表6-1 XXXGPS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工程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仪器设备及工具 GPS-RTK 锄头 铲 铁勺 套 把 把 把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1 1.2 1.3 1.4

3 1 1 1

-16-

中海达 V8,水平 3+10ppm,垂直 5+10ppm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5 1.6 2 2.1 2.2 2.3 2.4 2.5 2.6 3 3.1 3.2 4 4.1 4.2

水桶 车 土建 新埋设点 坑基开挖 水泥 石子 砂子 油漆 数据处理 GPS 数据平差 精度估算软件 观测工作量 观测边 测站

只 辆

1 2 11 11

C20 混凝土浇筑或埋石标石(20×20×60)㎝ 基坑开挖尺寸为 60×60×120m 采用标号不小于 42.5 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坚硬的片麻岩或花岗岩,粒径为 5mm~50mm 石英砂或河砂,砂砾大小为 0.15mm~4mm 红色

个 个 袋 吨 吨 罐

中海达 HGO 数据处理软件 科傻平差软件

条 站

64 48

7 成果资料

(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GPS 点之记; (3)GPS 网平差报告; (4)GPS 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点坐标成果表; (6)技术总结报告; (7)检查验收报告; (8)工程量清单。

8 附录

附录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图 附录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 附录三:GPS 点之记 附

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17-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附录一: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

-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二:XXX 首级 GPS 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

-1-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三:GPS 点之记

点之记 点位图 标石断面图

所在图幅 经纬度 所在地 地别土质 交通路线 点位详细说 明 接管单位 选点单位 选点者 选点日期 埋石单位 埋石者 埋石日期

标石类型 标石质料 土地使用者 地下水深度

保管人 维修单位 维修者 维修日期

备注

-2-

XXXXXXXXX 地籍控制测量设计报告

附录四:GPS 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工程名:

点名 点号 观测时段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文件名

接收机类 天线类型 型及其编 及其编号 号 开始记录 采样间隔 时间 天线高测定 天线高测定方法及略图

观测者

记录者 结束记录 时间 点位略图

第一次

m 方法:斜高

第二次

m

第三次

m

平均值 同步观测 点号

m

备注

-3-


相关内容

  •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 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 .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 (一).任务来源 为依法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走向规范化,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 ** 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 * 国土资发 [2004]1 号&l ...

  • 地籍控制测量毕业设计
  • 地籍控制测量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1.1地籍调查 ............................................. 1 1.2项目概述 ................ ...

  • 河北省---县地籍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 河北省**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部分) 工作总结报告 河北省第三测绘院 二零一零年十月 目 录 1 区位.自然条件 .......................................... 2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 ...

  • 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 肇东市地籍调查 工作报告 博宇测绘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零年四月 目 录 1 区位.自然条件 .......................................... 2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 2 2.1主要任务 ...

  • 地籍测量与房产测量
  • 地籍测量与房产测量  地形图与地籍图的差别? 地形图是图家基本图,属普通地图范畴.地形图较全面地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地籍图是描写土地及其附着物 ...

  • 网络文件地籍测量毕业设计论文
  • 目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绪论 ...................................................... 3 第二章 地籍测量的内容 .............. ...

  • 地籍控制测量
  • 浅谈小城镇地籍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 来源:网络 | 作者:兰永茂 | 日期:20:15:54 | 浏览339 次] 字体:[大 中 小] 地籍测量工作技术性强,且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小城镇的空间变化比较大,所以地籍测量的任务往往十分繁重.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程序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不仅 ...

  • 丰县村庄地籍调查设计书(修改)
  • 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农村村庄地籍调查 技术设计书 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 一O 年八月 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农村村庄地籍调查 审核单位: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审 核 人:批准单位:徐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审批人: 技术设计书 2010年 月 日 ...

  • 农村宅基地证明
  • 1.各区、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许可证、乡(村)两级批准建设宅基地的审批文件; 2.各乡政府或农场颁发的建房许可证(照); 3.各乡政府批准的《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审批表》; 4.因房屋买卖、继承、赠予等由区、乡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文件及契约; 5.各级政府、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