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阶段总结会议之反思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阶段总结之会议反思

沙向阳

2012年10月10日到13日,我到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十二五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总结会议。此次会议共听了十一节课,一位专家的报告以及省教研室韩老师的总结发言。此次会议,让我对小学科学教学规律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对周围的科学教学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课堂教学方面

1、了解学生的学情

了解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只有清楚了学生的起跑点,并且让我们的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引导学生从这个起跑点出发,向前进,我们的课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所建树。了解学生的学情,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其次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如果,我们课前对学生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科学课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比如说青岛贵州路小学王轩宏老师执教《脑与神经》这节课上,王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把脉准确,整合教材恰当。在体验活动时,老师拿出两杯水,两个小盒子还有两个小袋子,让学生分辨里面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脑与神经以及身体各器官是怎样协调工作的。这是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

2、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科学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学课堂要开放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

敢做,在循序渐进中学科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维创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契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预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预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预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预测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预测不是凭空想象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提出的预测符合事实时,教师马上点头同意,并且迅速把假设写在黑板上。而学生提出的预测是错误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紧锁眉头,不发表意见,让这位学生坐下。当一些学生提出的预测达到教师预设的内容后,就会马上中止这一环节的教学,进入到实验设计和验证阶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凡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假设都是正确的,就是结论。试想,有了这样想法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得到发展吗?在探究中,还会有失败的经历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大胆想。教师则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应把孩子们的意见尽可能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经过思考、探究,证明它们的对错。

在这一方面,从我听十一课中,许多执教老师都做的很好,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临沂皇山小学的魏晓春老师的《火山》一课给留下深刻印象。在探究火山喷发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红色的蕃茄酱、土豆泥以及烧杯和漏斗。土豆作用是密封,而蕃茄酱将作为火山岩浆。结果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有一个小组给弄反了。魏老师没有给他们纠正,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测做,结果可想而知。总结实验时,老师让大家帮他们小组找原因。这样一来,体现了老师注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条理性,很好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突显科学探究角度的多样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怎样让学生小组探究更实效呢?首先、探究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探究内容的科学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内容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探究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而开展的。当然,只要学生去参与、经历就会有收获,但是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结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体现探究的实效就要体现探究角度的多样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在设计实验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已的思维角度去探究。如威海经区实验小学鲁丽霞老师在《做一块卵石》一课中,让学生用砖块、水、瓶子等做卵石时,就做到这一点。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研究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研究层面的多样性。科学课强调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研究。

4、让课堂延伸出去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应也不能被课堂所束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习了科学概念,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重视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一些较深层次和较新的探究。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深化、升华的过程。因而,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大大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科学课堂允许留下疑问,允许实验的不成功,但是在于课后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自觉的进行继续研究呢?一直是

我们深思的问题,青岛天水路小学尹君老师的《日食和月食》一课为我们作出了好的示范作用,尹老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

这次的11节观摩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的观摩课也让我再次认识到,科学课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技能和方法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阶段总结之会议反思

沙向阳

2012年10月10日到13日,我到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十二五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总结会议。此次会议共听了十一节课,一位专家的报告以及省教研室韩老师的总结发言。此次会议,让我对小学科学教学规律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对周围的科学教学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课堂教学方面

1、了解学生的学情

了解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只有清楚了学生的起跑点,并且让我们的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引导学生从这个起跑点出发,向前进,我们的课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所建树。了解学生的学情,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其次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如果,我们课前对学生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科学课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比如说青岛贵州路小学王轩宏老师执教《脑与神经》这节课上,王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把脉准确,整合教材恰当。在体验活动时,老师拿出两杯水,两个小盒子还有两个小袋子,让学生分辨里面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脑与神经以及身体各器官是怎样协调工作的。这是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

2、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科学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学课堂要开放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

敢做,在循序渐进中学科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维创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契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预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预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预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预测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预测不是凭空想象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提出的预测符合事实时,教师马上点头同意,并且迅速把假设写在黑板上。而学生提出的预测是错误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紧锁眉头,不发表意见,让这位学生坐下。当一些学生提出的预测达到教师预设的内容后,就会马上中止这一环节的教学,进入到实验设计和验证阶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凡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假设都是正确的,就是结论。试想,有了这样想法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得到发展吗?在探究中,还会有失败的经历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大胆想。教师则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应把孩子们的意见尽可能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经过思考、探究,证明它们的对错。

在这一方面,从我听十一课中,许多执教老师都做的很好,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临沂皇山小学的魏晓春老师的《火山》一课给留下深刻印象。在探究火山喷发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红色的蕃茄酱、土豆泥以及烧杯和漏斗。土豆作用是密封,而蕃茄酱将作为火山岩浆。结果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有一个小组给弄反了。魏老师没有给他们纠正,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测做,结果可想而知。总结实验时,老师让大家帮他们小组找原因。这样一来,体现了老师注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条理性,很好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突显科学探究角度的多样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怎样让学生小组探究更实效呢?首先、探究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探究内容的科学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内容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探究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而开展的。当然,只要学生去参与、经历就会有收获,但是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结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体现探究的实效就要体现探究角度的多样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在设计实验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已的思维角度去探究。如威海经区实验小学鲁丽霞老师在《做一块卵石》一课中,让学生用砖块、水、瓶子等做卵石时,就做到这一点。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研究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研究层面的多样性。科学课强调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研究。

4、让课堂延伸出去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应也不能被课堂所束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习了科学概念,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重视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一些较深层次和较新的探究。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深化、升华的过程。因而,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大大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科学课堂允许留下疑问,允许实验的不成功,但是在于课后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自觉的进行继续研究呢?一直是

我们深思的问题,青岛天水路小学尹君老师的《日食和月食》一课为我们作出了好的示范作用,尹老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

这次的11节观摩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的观摩课也让我再次认识到,科学课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技能和方法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


相关内容

  • 山湾子小学教改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2015
  • 山湾子小学 教改大课堂实施方案 2015年3月 山湾子小学 教改大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生本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教改大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用尽快时间形 ...

  • 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主持人:朱慧 黄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 ...

  •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车言勇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一)基层教育研究的分类 什么是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研究,其意思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其实,简单地说,研究就是探索.它包括学习.思考.实践.反思.总结. 按照性质来划分,基层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科学研究,二是工 ...

  • "新课堂创建年"活动实施方案
  •   为巩固、提高“教学常规落实年”、“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成果,纵深推进“校本革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经研究决定,将2011年定为全县中小学“新课堂创建年”。全县各乡校要以此为契机,确立新理念,提升新能力,创建新课堂,形成新模式。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 ...

  • 最新校长.教师应知应会
  • 教学评估应知应会 一.重要内容 1.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意义是什么? 1.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从评价上)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个体) ...

  • 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
  • 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大力提倡开展课题研究 1.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指的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发展史?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标 ...

  • 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上一次会议,我们以减轻课业负担.建立教学规范为主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目前发展的态势很好,呈现出一种不断超越的局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影响 ...

  • 在全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近段时间,我们相继召开了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和初中教学工作会,对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专题研究和部署全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刚才,各单位展示了工作亮点,先进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看了和听了之后,触动很大,深受启发,切实感觉到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突出 ...

  • 2014罗庄小学教师业务笔记
  • 罗庄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 学习时间:2014.3.2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李书留 学习内容:一.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