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探 讨 铅球技术的演变及背 向滑 步推铅球技术要 点 王海 臣 金 红 纪 强 空 军航 空大 学飞行基 础训 练基 地 军教 系 吉林 省长 春工 程 学院体 育部 北京装 备技 术指 挥 学院 军械 系 【 摘 要】 本文回顾 了推 铅球技 术的演变历程 , 揭示 了推铅球技 术的发展趋 势, 广大教练 员和运动 员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推铅球技术 使 演变及发展的 内在规律 。 【 关键词 】铅球技术 ;演 变;背向滑步 ;技 术要点 1 、铅 球技 术的 演变 在推铅球技术产 生与发展的6 0多年 的历程 中 . 6 推铅球 的技术 大体上经历 了6个阶段的技术变革。 第一阶段 :8 6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以前 . 用跳步 推球法。 19 采 这种技 术助跑速度 慢 . 最后 用力工作距 离短 铅球 出手时 的初速 度 慢 , 动成绩也比较低。 运 第二 阶段 : 19 年开始到 1 1 年前后 , 从 86 o 9 采用 的是半侧 向滑 步推球 的方法 。这种技 术和跳步推球技术相 比. 减少 了身体 重心 的 起伏 , 加快 了滑步 助跑 的速度 . 加大 了推 铅球工作肌群 的预 紧张程 度, 加长 了最后用 力的工作距离和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这种技术 的 代表人物 是美 国运 动员罗斯 . 他于 10 年创 造 了半侧 向滑步 的最 9 9 高记录 , 成绩是1 .4米 。 5 5 第三阶段 :9 0年前后 . 12 出现 了侧 向滑步推球 的技术 。这种技 术和半侧 向滑步技术相 比 , 大了推铅球 工作肌群 的预 紧张程度 . 加 加长了最后用力 的工作距 离 , 高了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侧 向滑 提 步推球技术风行 了3 0年 之久 , 美国运动员福克斯于1 5 0年创造 了 9 侧向滑步推球技 术的最 高记 录1 . 5米 。 9 7 第 四 阶 段 :9 3 - 1 7 年 背 向 滑 步 推 球 技 术 出 现 和 鼎 盛 时 15 3 9 期。美国运动员奥布莱 因 帕里于1 5 3年创造了背向滑步 推球技术 9 并 从 1 5 年 到 1 5 年 的7 年 中 , 3 9 99 创造 了 1 次 世 界 纪 录 。其 技 术 特 0 点是 , 预备 姿势 滑步动作和最后用力姿势均为背对投掷 方向 , 滑步 过程中 , 目光始终注视前 下方约3 米处 . 躯千与地面几乎平行 支撑 腿弯曲较大。这种技术和侧 向滑步技 术相 比 . 滑步速度快 、球运行 的距离长 滑步过程 中 . 右脚 内t4 。并 与推 球方 向咸 1 5 n5 3 。角 . 这 样充分拉长 了推球工作肌 群 . 长了最后用 力的工作距 离 . 加 有利于 发挥肌 肉爆发收缩 的最 高功率 , 提高铅球 出手 时的速度 。 第 五阶段 :93 年美 国运 动员费 尔巴哈利 用转动 力矩 的力学 17 原理 . 在传 统背向滑步 推球技术 的基础上 , 造 了背 向滑步转体新 创 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在滑步过程 中右脚内扣9 。角 , O 右脚与投掷方 向成9 。角 重心 相对高些 , 0 身体扭 紧程度比传统背向滑步推球大 , 力争利用转体动作创造较大 的出手初速度 。费尔巴哈 利用这种技术 创造 了2 .2 米 的世 界 纪 录 。 18 第 六阶段 : 转推球技术与背 向滑步 推铅球 技术争雄阶段 。7 旋 O 年代 中期至今是推铅球技术 的 百花齐放”时期。1 7 6年 , 9 苏联运 动 员A ・ 巴雷什尼科 夫利用背向旋 转推球技 术, 创造 了2 2∞ 米 的世 界 记录 ,9 0年 美国运动 员 巴恩斯 采用此技 术创造 了2 .2米 的 19 31 世界新记 录。其技术特点是 : 加速路线长 , 通过旋转 . 加大球 的运行 速 度. 滑步 与最后用力衔接 紧密 , 自然连贯。在背 向滑步与旋转推球 技 术并存 时期 . 民主德 国投掷技术 研究组 , 前 通过对推铅球 运动的 运 动学研 究 . 造 了背 向滑步 长短节 奏 和 短长节奏 ”推球 又创 法 。其 中蒂默曼 ・ 沃尔卡 曾以2 .6米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 30 从 铅 球 技 术 的 演 变 过 程 中 可 以看 出 : 长 推 球 时 的 用 力 距 离 加 不 断地提 高推铅 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 使运 动员更多的肌群参加工作 从 而达 到 最 高 运 动 成 绩 的 目的 是 推 铅 球 技 术 变 革 和 发 展 的 中 心 问 题。 2 、背 向滑步 推铅 球技 术 的各 个 技术环 节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为预备姿势 、滑步、最后用力姿势、过 渡阶段 .出手阶段和维持平衡 阶段等 六个步骤进行分析 。 2 1预备姿势技术要点 : 站稳 、躯干挺直;两腿 开立 与肩同宽 ; 左肩和左臂指 向前下方 ;投掷 臂肘 关节与地面成4 5度角 ;铅球置 于指根靠上部位 ;做蹲伏姿势时身体要平衡 。在站立姿势和下蹲动 作中 运动员的髋部和肩部应保持在平行位置 。下蹲幅度的大小 , 也就是开始姿势时重心 的高低 . 与运动员所得 到的益处 并不构成一 定的比例 关系 .而是 因人而异的。下肢力量大的运动员 .下蹲幅度 稍 大 ,得到 的益处也相对大些 ,下肢力量较弱的运动员 .重心就不 能过低 ,否则反而得不 到益处 。另外在 下蹲 ( 直至滑步 ) 时不能低着 头 ,应该保持头部后仰 ,要保持头部后仰 ,运动 员的眼睛要注视距 投 掷 圈 约3 米左 右 的某 一 点 上 。 22滑步技术要点 :向正后方滑步 左腿平稳地 向投掷方 向摆 . 出 ;上体 弯曲重心 落在右脚 ;肩轴基本与抵趾板平行 :髋轴 .脚 , 膝转 向投掷 方向;形成爆发用 力动作 。运动 员在滑步时不应偏 向任 何一侧 . 照直地 向抵趾板滑步 。同时特 别注意 的是要先打开肩关 应 节 ,然后才依次打开髋 、脚 、膝轴。这样 的打开顺序能够使背部的 大肌 肉群处于牵张状态 ,有助于在适 当时机加快身体 右侧 的速度 。 这个 阶段 比较理想 的姿势就是髋在侧而肩在后。这种姿势也正是每 个 高水平运动 员所采取 的那种扭紧动作 ( 即爆发用力动作 ) 。 2 3最后用力姿势技术要点 :身体左侧形成一条直线 :骨盆明 显后 倾 ;左肩与右脚跟垂直 :右脚与投掷方 向成6 度角 ;左脚落 O 地 时与抵 趾板内沿平行 ;投掷臂肘关节与地面成4 度角。将身体 5 左侧保持 为一条直线 将注意力集 中在旋转轴上 .通过弯 曲右腿来 获得爆发力 。 2 4过渡阶段技术要点 : . 从滑步转入最后用力不能停顿 : 左腿 ( 支撑 腿 ) 微 屈 。 仅 2 5 出手阶段技术要点 :自右腿开始发力蹬转 :髋部一朝前即 迅速伸展左腿 ; 被动性地 向前方打开胸部 ; 胸部与抵趾板平行时左 肩制动 ;肘 部位于铅球之后 :铅球出手后后腿 才能离开地面 ;投掷 臂手指 向外拨球 。 2 6维持平衡阶段技术要点 :屈膝 ,屈髋降低身体重心 维持平 . 衡 :合理利用投掷 圈。 3 、结 论 通 过 对 推 铅 球 技 术 的 演 变 的论 述 使 教 练 员 和 运 动 员 能 够 更 深刻地 了解 和把 握推铅 球技术发展的 内在规律 . 认清背 向滑步 和旋 转 推 铅 球 技 术 各 自的 特 点 。笔 者 认 为 在 教 学 训 练 中 背 向 滑 步 推铅 球技术相对旋转推铅球技术较容易掌握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 提 出 了背 向 滑 步 推 铅 球 技 术 要 点 .为 教 学训 练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明等. 推铅球运动项 目 发展 的回顾 与展望田 . 山东体 育科 技. [】张英波. 2 推铅球现 代投 掷技术与训练 [ 北京: M】. 北京体 育大 学 出版 社 . ( 接 第 4 6页 ) 上 3 威报道 ,来 自于对新 闻事件 的高屋建瓴 的准确判断 ,更来 自于客观 公正和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监督。 报纸不断提高 的公信力将进一步 促进 宣传力和舆 论引导力 。企业报在 新闻监督 方面不是没 有作为 的.相反 ,舆论监督搞好 了,更能促 进企业生产 经营的开展 .更有 利于形成公平正义 .和谐 的小气候 。企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是个短 腿 应 当加 强 探 索 。 八是加强关注民生的报道。报纸应 当关心民生 .在力所能及的 范围内 .反映职 工的诉 求 .为他们排忧解难 。教育、医疗 、社区建 设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应 当纳入报道 视野 。 有条件 的企业 报社应 当开辟民生方面的报道。譬如 :子女入托难 、上学难等等 . 职工 住房难等等热 点问题都应 当加 以及 时报道 ,正确 理顺职 工情 绪 正确 引 导舆 论 .而 不 能 采 取 回 避 的 方 法 。 同 时 .职 工也 有 通过 企业报 了解外部信息的需求 .企 业以外的新 闻也要有所涉及 。 总 之 .企 业 报 必 须 在 把 握 宣 传 的 大 原 则 下 ,通过 不 断 改进 的新 闻手段 ,增强宣传力 ,进 而提升舆论 引导 力.最终促 进企 业各项事 业的蓬勃发展。 31 42 o. 6 Ol
理 论 探 讨 铅球技术的演变及背 向滑 步推铅球技术要 点 王海 臣 金 红 纪 强 空 军航 空大 学飞行基 础训 练基 地 军教 系 吉林 省长 春工 程 学院体 育部 北京装 备技 术指 挥 学院 军械 系 【 摘 要】 本文回顾 了推 铅球技 术的演变历程 , 揭示 了推铅球技 术的发展趋 势, 广大教练 员和运动 员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推铅球技术 使 演变及发展的 内在规律 。 【 关键词 】铅球技术 ;演 变;背向滑步 ;技 术要点 1 、铅 球技 术的 演变 在推铅球技术产 生与发展的6 0多年 的历程 中 . 6 推铅球 的技术 大体上经历 了6个阶段的技术变革。 第一阶段 :8 6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以前 . 用跳步 推球法。 19 采 这种技 术助跑速度 慢 . 最后 用力工作距 离短 铅球 出手时 的初速 度 慢 , 动成绩也比较低。 运 第二 阶段 : 19 年开始到 1 1 年前后 , 从 86 o 9 采用 的是半侧 向滑 步推球 的方法 。这种技 术和跳步推球技术相 比. 减少 了身体 重心 的 起伏 , 加快 了滑步 助跑 的速度 . 加大 了推 铅球工作肌群 的预 紧张程 度, 加长 了最后用 力的工作距离和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这种技术 的 代表人物 是美 国运 动员罗斯 . 他于 10 年创 造 了半侧 向滑步 的最 9 9 高记录 , 成绩是1 .4米 。 5 5 第三阶段 :9 0年前后 . 12 出现 了侧 向滑步推球 的技术 。这种技 术和半侧 向滑步技术相 比 , 大了推铅球 工作肌群 的预 紧张程度 . 加 加长了最后用力 的工作距 离 , 高了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侧 向滑 提 步推球技术风行 了3 0年 之久 , 美国运动员福克斯于1 5 0年创造 了 9 侧向滑步推球技 术的最 高记 录1 . 5米 。 9 7 第 四 阶 段 :9 3 - 1 7 年 背 向 滑 步 推 球 技 术 出 现 和 鼎 盛 时 15 3 9 期。美国运动员奥布莱 因 帕里于1 5 3年创造了背向滑步 推球技术 9 并 从 1 5 年 到 1 5 年 的7 年 中 , 3 9 99 创造 了 1 次 世 界 纪 录 。其 技 术 特 0 点是 , 预备 姿势 滑步动作和最后用力姿势均为背对投掷 方向 , 滑步 过程中 , 目光始终注视前 下方约3 米处 . 躯千与地面几乎平行 支撑 腿弯曲较大。这种技术和侧 向滑步技 术相 比 . 滑步速度快 、球运行 的距离长 滑步过程 中 . 右脚 内t4 。并 与推 球方 向咸 1 5 n5 3 。角 . 这 样充分拉长 了推球工作肌 群 . 长了最后用 力的工作距 离 . 加 有利于 发挥肌 肉爆发收缩 的最 高功率 , 提高铅球 出手 时的速度 。 第 五阶段 :93 年美 国运 动员费 尔巴哈利 用转动 力矩 的力学 17 原理 . 在传 统背向滑步 推球技术 的基础上 , 造 了背 向滑步转体新 创 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在滑步过程 中右脚内扣9 。角 , O 右脚与投掷方 向成9 。角 重心 相对高些 , 0 身体扭 紧程度比传统背向滑步推球大 , 力争利用转体动作创造较大 的出手初速度 。费尔巴哈 利用这种技术 创造 了2 .2 米 的世 界 纪 录 。 18 第 六阶段 : 转推球技术与背 向滑步 推铅球 技术争雄阶段 。7 旋 O 年代 中期至今是推铅球技术 的 百花齐放”时期。1 7 6年 , 9 苏联运 动 员A ・ 巴雷什尼科 夫利用背向旋 转推球技 术, 创造 了2 2∞ 米 的世 界 记录 ,9 0年 美国运动 员 巴恩斯 采用此技 术创造 了2 .2米 的 19 31 世界新记 录。其技术特点是 : 加速路线长 , 通过旋转 . 加大球 的运行 速 度. 滑步 与最后用力衔接 紧密 , 自然连贯。在背 向滑步与旋转推球 技 术并存 时期 . 民主德 国投掷技术 研究组 , 前 通过对推铅球 运动的 运 动学研 究 . 造 了背 向滑步 长短节 奏 和 短长节奏 ”推球 又创 法 。其 中蒂默曼 ・ 沃尔卡 曾以2 .6米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 30 从 铅 球 技 术 的 演 变 过 程 中 可 以看 出 : 长 推 球 时 的 用 力 距 离 加 不 断地提 高推铅 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 使运 动员更多的肌群参加工作 从 而达 到 最 高 运 动 成 绩 的 目的 是 推 铅 球 技 术 变 革 和 发 展 的 中 心 问 题。 2 、背 向滑步 推铅 球技 术 的各 个 技术环 节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为预备姿势 、滑步、最后用力姿势、过 渡阶段 .出手阶段和维持平衡 阶段等 六个步骤进行分析 。 2 1预备姿势技术要点 : 站稳 、躯干挺直;两腿 开立 与肩同宽 ; 左肩和左臂指 向前下方 ;投掷 臂肘 关节与地面成4 5度角 ;铅球置 于指根靠上部位 ;做蹲伏姿势时身体要平衡 。在站立姿势和下蹲动 作中 运动员的髋部和肩部应保持在平行位置 。下蹲幅度的大小 , 也就是开始姿势时重心 的高低 . 与运动员所得 到的益处 并不构成一 定的比例 关系 .而是 因人而异的。下肢力量大的运动员 .下蹲幅度 稍 大 ,得到 的益处也相对大些 ,下肢力量较弱的运动员 .重心就不 能过低 ,否则反而得不 到益处 。另外在 下蹲 ( 直至滑步 ) 时不能低着 头 ,应该保持头部后仰 ,要保持头部后仰 ,运动 员的眼睛要注视距 投 掷 圈 约3 米左 右 的某 一 点 上 。 22滑步技术要点 :向正后方滑步 左腿平稳地 向投掷方 向摆 . 出 ;上体 弯曲重心 落在右脚 ;肩轴基本与抵趾板平行 :髋轴 .脚 , 膝转 向投掷 方向;形成爆发用 力动作 。运动 员在滑步时不应偏 向任 何一侧 . 照直地 向抵趾板滑步 。同时特 别注意 的是要先打开肩关 应 节 ,然后才依次打开髋 、脚 、膝轴。这样 的打开顺序能够使背部的 大肌 肉群处于牵张状态 ,有助于在适 当时机加快身体 右侧 的速度 。 这个 阶段 比较理想 的姿势就是髋在侧而肩在后。这种姿势也正是每 个 高水平运动 员所采取 的那种扭紧动作 ( 即爆发用力动作 ) 。 2 3最后用力姿势技术要点 :身体左侧形成一条直线 :骨盆明 显后 倾 ;左肩与右脚跟垂直 :右脚与投掷方 向成6 度角 ;左脚落 O 地 时与抵 趾板内沿平行 ;投掷臂肘关节与地面成4 度角。将身体 5 左侧保持 为一条直线 将注意力集 中在旋转轴上 .通过弯 曲右腿来 获得爆发力 。 2 4过渡阶段技术要点 : . 从滑步转入最后用力不能停顿 : 左腿 ( 支撑 腿 ) 微 屈 。 仅 2 5 出手阶段技术要点 :自右腿开始发力蹬转 :髋部一朝前即 迅速伸展左腿 ; 被动性地 向前方打开胸部 ; 胸部与抵趾板平行时左 肩制动 ;肘 部位于铅球之后 :铅球出手后后腿 才能离开地面 ;投掷 臂手指 向外拨球 。 2 6维持平衡阶段技术要点 :屈膝 ,屈髋降低身体重心 维持平 . 衡 :合理利用投掷 圈。 3 、结 论 通 过 对 推 铅 球 技 术 的 演 变 的论 述 使 教 练 员 和 运 动 员 能 够 更 深刻地 了解 和把 握推铅 球技术发展的 内在规律 . 认清背 向滑步 和旋 转 推 铅 球 技 术 各 自的 特 点 。笔 者 认 为 在 教 学 训 练 中 背 向 滑 步 推铅 球技术相对旋转推铅球技术较容易掌握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 提 出 了背 向 滑 步 推 铅 球 技 术 要 点 .为 教 学训 练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明等. 推铅球运动项 目 发展 的回顾 与展望田 . 山东体 育科 技. [】张英波. 2 推铅球现 代投 掷技术与训练 [ 北京: M】. 北京体 育大 学 出版 社 . ( 接 第 4 6页 ) 上 3 威报道 ,来 自于对新 闻事件 的高屋建瓴 的准确判断 ,更来 自于客观 公正和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监督。 报纸不断提高 的公信力将进一步 促进 宣传力和舆 论引导力 。企业报在 新闻监督 方面不是没 有作为 的.相反 ,舆论监督搞好 了,更能促 进企业生产 经营的开展 .更有 利于形成公平正义 .和谐 的小气候 。企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是个短 腿 应 当加 强 探 索 。 八是加强关注民生的报道。报纸应 当关心民生 .在力所能及的 范围内 .反映职 工的诉 求 .为他们排忧解难 。教育、医疗 、社区建 设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应 当纳入报道 视野 。 有条件 的企业 报社应 当开辟民生方面的报道。譬如 :子女入托难 、上学难等等 . 职工 住房难等等热 点问题都应 当加 以及 时报道 ,正确 理顺职 工情 绪 正确 引 导舆 论 .而 不 能 采 取 回 避 的 方 法 。 同 时 .职 工也 有 通过 企业报 了解外部信息的需求 .企 业以外的新 闻也要有所涉及 。 总 之 .企 业 报 必 须 在 把 握 宣 传 的 大 原 则 下 ,通过 不 断 改进 的新 闻手段 ,增强宣传力 ,进 而提升舆论 引导 力.最终促 进企 业各项事 业的蓬勃发展。 31 42 o. 6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