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一、限额管理

限额是指对某一客户(单一法人或集团法人)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能够接受的最大信用风险暴露,它与金融产品和其他维度信用风险暴露的具体状况、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经济资本配置等因素有关。

1.单一客户限额管理

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限额管理时,首先需要计算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即客户凭借自身信用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一般来说,具体决定一个客户(个人或企业/机构)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

MBC(MaximumBorrowingCapacity)是指最高债务承受额;

EQ(Equity)是指所有者权益;

LM(LeverModulus)是指杠杆系数;

CCR(CustomerCreditRating)是指客户资信等级;

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系数。

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守信时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一并加以考虑。

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决定客户授信额度还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此外,确定客户信贷限额还要考虑商业银行对该客户的风险容忍度,可以用客户损失限额(CustomerMaximumLossQuota,CMLQ)表示。

2.集团客户限额管理

集团统一授信一般分“三步走”:

对其授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统一识别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B掌握充分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C主办银行牵头,协调信贷业务。

D尽量少用保证,争取多用抵押。

E授信协议约定,关联交易必报。

3.国际与区域限额管理

(1)国家风险限额

国际风险限额是用来对某一国家的风险暴露管理的额度框架。国家风险暴露包含一个国家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以及ERS(高压力风险事件情景)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暴露是指在某一国设有固定居所的交易对方(包括没有国外机构担保的驻该国家的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该国家交易对方海外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产生于一国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另外一国的交易对方进行的授信活动。国家风险限额管理基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级。

(2)区域限额管理

发达国家一般不对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地区设置地区风险限额。我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区域风险限额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4.组合限额管理

组合限额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层面的限额,是组合管理的体现方式和管理手段之一。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两类。

(1)授信集中度限额

(2)总体组合限额

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按某组合维度确定资本分配权重。

第二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对预期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估算组合的损失。

第三步,将压力测试估算出的预计组合损失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对比。

第四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确定各组合(按行业、按产品等)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以资本表示的组合

限额=资本×资本分配权重

第五步,根据资本转换因子,将以资本表示的该组合的组合限额转换为以计划授信额表示的组合限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超过组合限额。

商业银行应尽快采取措施将组合敞开降低到限额之下。

组合限额一旦被明确下来,就必须严格遵守并得到良好维护。

3.4.2信贷审批

1.贷款定价

(1)贷款定价的决定要素

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贷款定价通常由以下因素来决定:

贷款的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经营成本以所谓的部门成本包括在价格计算中。风险成本一般指预期损失,需要许多数据来确定一笔贷款的预期损失。资本成本主要是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中考虑资本成本是因为:信用风险引起的损失最终只有通过核销拨备的方式弥补,遵循外部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获得商业银行股东所期望的投资收益率。RAROC在贷款定价中应用的一般公式为:

RAROC=(某项贷款的一年收入-各项费用-预期损失)/监管或经济资本

式中,预期损失代表商业银行为风险业务计提的各项准备,而经济资本则是用来抵御商业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

(2)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贷款定价不仅受单个借款者风险的影响,还受商业银行当前资产组合结构的影响。

二、贷款发放

(1)授权管理

授信权限管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①给予每一交易对方的信用须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②集团内所有机构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③债项的每一个重要改变(如主要条款、抵押结构及主要合同)应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④交易对方风险限额的确定和单一信用风险暴露的管理应符合组合的统一指导及信用政策,每一决策都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之上;

⑤根据审批人的资历、经验和岗位培训,将信用授权分配给审批人并定期进行考核。

(2)授信审批

授信审批或信贷决策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审贷分离原则。

②统一考虑原则。

③展期重审原则。

三、贷款转让

贷款转让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又被称为贷款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贷款转让可以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

贷款转让按转让的贷款笔数可分为单笔贷款转让和组合(打包)贷款转让,按转让贷款的资金流向可分为一次性转让和回购式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无追索转让和有追索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参与管理可分为代管式转让和非代管式转让,按新债权人确定方式可分为定向转让与公开转让(通常通过招标)。大多数贷款的转让是属于一次性、无追索、一组同质性的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公开打包出售。

四、贷款重组

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贷款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

②为何进入重组流程。

③是否值得重组,重组的成本与重组后可减少的损失孰大孰小。

④对抵押品、质押物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贷款重组的流程:

第一,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准备重组方案。

第三,与债务人磋商和谈判,并就贷款重组的措施、条件、要求和实施期限达成共识。

五、经济资本计量与配置

1.经济资本计量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其在数值上等于信用风险资产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损失。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置信水平;二是银行风险计量水平。

2.经济资本配置

①基于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②基于边际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六、短期贷款

(1)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是指借款人向银行申请的用于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或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平均占用的流动资金需求的贷款。

(2)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分次发放、逐笔归还、良性循环的管理原则。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及担保要求要高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

(3)法人账户透支法人账户透支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临时性资金需要。申请办理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的借款人需在经办行有一定的结算业务量。

重点点拨: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

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一)风险与收益

1.风险的三种定义

(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

(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

(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平衡管理

3.切勿将风险与损失混淆

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

损失:事后概念

4.损失类型

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

非预期损失——资本

灾难性损失——保险

(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1)依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

(2)两个例子

开发和管理基金;

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做市商:《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核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时,承担向市场会员持续提供买、卖价格义务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

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

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功能;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监管当局监管的规范要求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

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2.负债风险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

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

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

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4)全新的方法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因此,风险的考虑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出发,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美国的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

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按风险事故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按损失结果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按是否能够量化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可量化风险和不可量化风险;

按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把风险分为以下八类:

1.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

对大多数商业银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1)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

(2)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赫斯塔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

1.2.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被定义为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并且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由于市场风险来源于所属的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分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

1.2.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分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它并不能为银行带来盈利,但是操作风险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指的是风险管理政策层面上的管理技术和措施。

1.3.1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债人。

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策略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同时,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

1.3.2风险对冲考试用书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

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1.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

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出口信贷保险是金融风险保险中较有代表性的品种。

针对市场风险的转移:期权合约

针对信用风险的转移:担保和备用信用证

1.3.4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风险规避主要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成本主要在于风险分析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的支出。此外,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补偿

1.3.5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通过加价来索取风险回报。

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风险合理定价。

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1.4.1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通常所说的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

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资本融资的具体来源主要包括原有股东追加投资、发行新股和留存收益。第二,吸收和消化损失。风险缓冲器

第三,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第四,维持市场信心。

第五,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要求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的。由于其必须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因此其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

《巴塞尔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标准。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当时资本充足率计算只包括了信用风险资产,但用比例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方法为巴塞尔委员会随后完善风险监管体系留出了发展空间。

1996年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1999年提出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新协议将资本充足率定义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

储备;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等;在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还规定了三级资本。

新协议对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最后,新协议规定国际活跃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经济资本与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商业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该不小于经济资本的数量。其次,监管资本呈现出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

经济资本配置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这两项指标被广泛用于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两项指标无法全面、深入的揭示商业银行在盈利的同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

采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来综合考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最佳管理实践。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和以经济资本计量的非预期损失调整后的收益率。en.Examw.CoM

RAROC=(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着重强调商业银行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收益是有代价的。

RAROC等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已经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名词解释

一、限额管理

限额是指对某一客户(单一法人或集团法人)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能够接受的最大信用风险暴露,它与金融产品和其他维度信用风险暴露的具体状况、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经济资本配置等因素有关。

1.单一客户限额管理

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限额管理时,首先需要计算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即客户凭借自身信用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一般来说,具体决定一个客户(个人或企业/机构)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

MBC(MaximumBorrowingCapacity)是指最高债务承受额;

EQ(Equity)是指所有者权益;

LM(LeverModulus)是指杠杆系数;

CCR(CustomerCreditRating)是指客户资信等级;

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系数。

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守信时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一并加以考虑。

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决定客户授信额度还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此外,确定客户信贷限额还要考虑商业银行对该客户的风险容忍度,可以用客户损失限额(CustomerMaximumLossQuota,CMLQ)表示。

2.集团客户限额管理

集团统一授信一般分“三步走”:

对其授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统一识别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B掌握充分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C主办银行牵头,协调信贷业务。

D尽量少用保证,争取多用抵押。

E授信协议约定,关联交易必报。

3.国际与区域限额管理

(1)国家风险限额

国际风险限额是用来对某一国家的风险暴露管理的额度框架。国家风险暴露包含一个国家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以及ERS(高压力风险事件情景)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暴露是指在某一国设有固定居所的交易对方(包括没有国外机构担保的驻该国家的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该国家交易对方海外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产生于一国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另外一国的交易对方进行的授信活动。国家风险限额管理基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级。

(2)区域限额管理

发达国家一般不对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地区设置地区风险限额。我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区域风险限额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4.组合限额管理

组合限额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层面的限额,是组合管理的体现方式和管理手段之一。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两类。

(1)授信集中度限额

(2)总体组合限额

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按某组合维度确定资本分配权重。

第二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对预期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估算组合的损失。

第三步,将压力测试估算出的预计组合损失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对比。

第四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确定各组合(按行业、按产品等)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以资本表示的组合

限额=资本×资本分配权重

第五步,根据资本转换因子,将以资本表示的该组合的组合限额转换为以计划授信额表示的组合限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超过组合限额。

商业银行应尽快采取措施将组合敞开降低到限额之下。

组合限额一旦被明确下来,就必须严格遵守并得到良好维护。

3.4.2信贷审批

1.贷款定价

(1)贷款定价的决定要素

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贷款定价通常由以下因素来决定:

贷款的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经营成本以所谓的部门成本包括在价格计算中。风险成本一般指预期损失,需要许多数据来确定一笔贷款的预期损失。资本成本主要是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中考虑资本成本是因为:信用风险引起的损失最终只有通过核销拨备的方式弥补,遵循外部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获得商业银行股东所期望的投资收益率。RAROC在贷款定价中应用的一般公式为:

RAROC=(某项贷款的一年收入-各项费用-预期损失)/监管或经济资本

式中,预期损失代表商业银行为风险业务计提的各项准备,而经济资本则是用来抵御商业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

(2)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贷款定价不仅受单个借款者风险的影响,还受商业银行当前资产组合结构的影响。

二、贷款发放

(1)授权管理

授信权限管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①给予每一交易对方的信用须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②集团内所有机构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③债项的每一个重要改变(如主要条款、抵押结构及主要合同)应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④交易对方风险限额的确定和单一信用风险暴露的管理应符合组合的统一指导及信用政策,每一决策都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之上;

⑤根据审批人的资历、经验和岗位培训,将信用授权分配给审批人并定期进行考核。

(2)授信审批

授信审批或信贷决策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审贷分离原则。

②统一考虑原则。

③展期重审原则。

三、贷款转让

贷款转让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又被称为贷款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贷款转让可以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

贷款转让按转让的贷款笔数可分为单笔贷款转让和组合(打包)贷款转让,按转让贷款的资金流向可分为一次性转让和回购式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无追索转让和有追索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参与管理可分为代管式转让和非代管式转让,按新债权人确定方式可分为定向转让与公开转让(通常通过招标)。大多数贷款的转让是属于一次性、无追索、一组同质性的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公开打包出售。

四、贷款重组

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贷款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

②为何进入重组流程。

③是否值得重组,重组的成本与重组后可减少的损失孰大孰小。

④对抵押品、质押物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贷款重组的流程:

第一,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准备重组方案。

第三,与债务人磋商和谈判,并就贷款重组的措施、条件、要求和实施期限达成共识。

五、经济资本计量与配置

1.经济资本计量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其在数值上等于信用风险资产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损失。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置信水平;二是银行风险计量水平。

2.经济资本配置

①基于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②基于边际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六、短期贷款

(1)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是指借款人向银行申请的用于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或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平均占用的流动资金需求的贷款。

(2)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分次发放、逐笔归还、良性循环的管理原则。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及担保要求要高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

(3)法人账户透支法人账户透支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临时性资金需要。申请办理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的借款人需在经办行有一定的结算业务量。

重点点拨: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

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一)风险与收益

1.风险的三种定义

(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

(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

(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平衡管理

3.切勿将风险与损失混淆

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

损失:事后概念

4.损失类型

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

非预期损失——资本

灾难性损失——保险

(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1)依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

(2)两个例子

开发和管理基金;

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做市商:《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核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时,承担向市场会员持续提供买、卖价格义务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

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

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功能;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监管当局监管的规范要求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

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2.负债风险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

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

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

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4)全新的方法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因此,风险的考虑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出发,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美国的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

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按风险事故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按损失结果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按是否能够量化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可量化风险和不可量化风险;

按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把风险分为以下八类:

1.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

对大多数商业银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1)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

(2)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赫斯塔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

1.2.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被定义为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并且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由于市场风险来源于所属的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分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

1.2.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分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它并不能为银行带来盈利,但是操作风险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指的是风险管理政策层面上的管理技术和措施。

1.3.1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债人。

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策略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同时,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

1.3.2风险对冲考试用书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

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1.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

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出口信贷保险是金融风险保险中较有代表性的品种。

针对市场风险的转移:期权合约

针对信用风险的转移:担保和备用信用证

1.3.4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风险规避主要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成本主要在于风险分析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的支出。此外,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补偿

1.3.5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通过加价来索取风险回报。

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风险合理定价。

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1.4.1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通常所说的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

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资本融资的具体来源主要包括原有股东追加投资、发行新股和留存收益。第二,吸收和消化损失。风险缓冲器

第三,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第四,维持市场信心。

第五,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要求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的。由于其必须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因此其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

《巴塞尔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标准。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当时资本充足率计算只包括了信用风险资产,但用比例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方法为巴塞尔委员会随后完善风险监管体系留出了发展空间。

1996年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1999年提出了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新协议将资本充足率定义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

储备;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等;在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还规定了三级资本。

新协议对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最后,新协议规定国际活跃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经济资本与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商业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该不小于经济资本的数量。其次,监管资本呈现出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

经济资本配置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这两项指标被广泛用于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两项指标无法全面、深入的揭示商业银行在盈利的同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

采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来综合考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最佳管理实践。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和以经济资本计量的非预期损失调整后的收益率。en.Examw.CoM

RAROC=(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

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着重强调商业银行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收益是有代价的。

RAROC等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已经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和公司信贷各科课件讲义,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重点难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免费下载地址 http://www.docin.com/d-528543.html 介绍: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大全,本人去年考的银行从业 ...

  • 财经法规必背知识点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考点总结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注意单选.多选)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考点总结 付出必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祝同学们梦想成真! 第1页 [注意1 [注意2 第三节 会计核算 ☆考点总结 付出必有回 ...

  • 2012年实战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经验分享
  • 考仕网(www.exammm.com) 2012年实战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经验分享 银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于从业人员要求也比较高,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是银行业招聘人才的关键指标,旨在综合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其考试难度不容小觑 .为助考友们顺利通过考试,我总结一下参 ...

  • 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150/ 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201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 公共基础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科目大纲
  • 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大纲(2013年版) 1银行知识与业务 1.1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1.1.1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中央银行 •监管机构 •自律组织 1.1.2银行业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外 ...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总结)
  •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 有价证券狭义指资本证券,广义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运货单,仓库栈单),货币证券(商业证券和银行证券) 有价证券按发行主体分: 按是否在交易所挂牌分: 按募集方式: 1政府证券 1上市证券 1公募证券 2政府机构证券(我国不允许) 2非上市证券 2私募证券(信托计划,理财 ...

  • 平潭农商银行西航分理处2013年度工作总结
  • 平潭农商银行西航分理处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中,我分理处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市场为导.客户至上.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紧紧抓住有效防范风险和促进业务发展两个工作重点,在总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和辛勤工作,各项业务均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 ...

  • 员工行为管理年考试复习题
  • "员工行为管理年"活动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员工不得参与非法的高息借贷.融资或集资活动.( ) 2.员工可以利用客户的资源经商办企业.( ) 3.员工本人控制的账户可以接受从贷款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转入的资金.( ) 4.员工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 5.员 ...

  • 2016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
  • 科目一模拟题 1. 目前,居民理财主要方式是货币储蓄和( ). A. 融资 B. 筹资 C. 投资 D. 基金 2.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3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 )家. A.65 B.78 C.96 D.101 3. 票据市场按( )分为票据承兑市场和贴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