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标签: 瓷器

鉴定 特点 2010-05-27 23:08

复制网址

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1、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

疏松,不够坚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

字体渐趋清秀。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还有少量楷书款。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咸丰官窑楷书款,字体工整秀丽,但显板滞,不及康熙、雍正款字秀丽中藏刚劲。晚期同治官款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楷书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但运笔拘

束,缺少生气。光绪时的款识,官窑款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楷书字体修长,工整中略显清秀。款式多为六字二行。青花写款的色泽有深有浅,深者略多。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民窑款识,大多随意乱写,字

体草率。

总之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着共同风格,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要从造型胎体釉面纹饰 款识等方面鉴定。

恩师中华文化基金会主席 中美文物协会会长徐耀 指导学生梁文写作 古市

源 www.78887888.com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标签: 瓷器

鉴定 特点 2010-05-27 23:08

复制网址

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1、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

疏松,不够坚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

字体渐趋清秀。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还有少量楷书款。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咸丰官窑楷书款,字体工整秀丽,但显板滞,不及康熙、雍正款字秀丽中藏刚劲。晚期同治官款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楷书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但运笔拘

束,缺少生气。光绪时的款识,官窑款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楷书字体修长,工整中略显清秀。款式多为六字二行。青花写款的色泽有深有浅,深者略多。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民窑款识,大多随意乱写,字

体草率。

总之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着共同风格,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要从造型胎体釉面纹饰 款识等方面鉴定。

恩师中华文化基金会主席 中美文物协会会长徐耀 指导学生梁文写作 古市

源 www.78887888.com


相关内容

  • 景德镇古瓷器鉴定
  • 造型的鉴定 瓷器的鉴定,造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不同时代烧制的瓷器,有着不同的造型特征。一般来说,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是古朴敦厚,胎质厚重,大型的器物较多。因为器型的厚重不易摔坏,器型的较大盛放的东西也多,这与元代贵族统治者为游牧民族的习俗有关。明代瓷器的造型不如元代古朴,但灵巧秀美,线条流畅。这是 ...

  • 元.明.清瓷器的鉴定方法
  • 元.明.清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中博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观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面的特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qu ...

  • 古瓷器鉴定讲座
  •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20xx年器形发展的趋博中釉面可见无数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例如窑址标本物成后往往会在青高下不那么容易。艺,烧成的中华细观察,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勃之感;元代博华、理化等方面的外,还要丰富的历史、文学、艺作。这是鉴华因此生产的陶瓷术、理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到目物华一件古陶瓷 ...

  • 釉上彩绘瓷器的彩料和呈色元紊
  • 瓷器鉴定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搜集关于瓷器的釉上彩绘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这些知识,对于提高瓷器鉴定能力,一定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彩绘瓷器的彩色颜料,大多是用天然矿物为原料而制成,而呈色元素则是矿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氧化物,上要有铁(Fe).铜(Cu).钻(Co).锰(Mn)等,这也是17世纪以前,中国历代传 ...

  • 古瓷器鉴定方法
  •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 ...

  • 古瓷器鉴定的知识
  • 陶瓷器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否完整,是博框去套仿造,使尽各各有变化,博、釉色各不相同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瓷产品博中,这种自然数量众多的古较多,少华同时代有不同陶瓷器中,鉴浮光,仿古瓷往博物上的事物是定出某件产品的年瓷釉面无耀中博期的特色,有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做四个方面的中华例如,平的高下不那替 ...

  • 明末清初(转型期)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崇祯篇
  • 瓷器的鉴定是一套科学的体系,既有大的框架,也有小的细节.了解大的框架,可以知道一个大的时代瓷器的整体特点,了解小的细节,又能准确的将某一件具体的瓷器断定时代.辨别真伪.因此,大的知识框架和小的知识点,需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时代发展有其社会运行的规律,瓷器的发展必然受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 ...

  • 古玉鉴定八大方法及辨伪四误区
  • 摘要: 1.金代绶带鸟花形玉佩 2.明代碧玉嵌宝带钩定陵出土 3.清代采芝仙人图玉山子圆明园出土李彦军文物鉴定研究学者,吉林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毕业,具有长期田野考古与博物馆工作经验,在古铜器.陶瓷器的研究.鉴定方面颇具理论和实践水平,尤对古玉器鉴定具独到见解.出版有<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 ...

  • 明代青花瓷器鉴定
  •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文物收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作为文物的中国古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由于其美观大方、凝聚着古代文化、能给人以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升值高且快,在收藏中更为热门。而收藏古陶瓷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鉴定。许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能较好地掌握鉴定这门技术,经常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