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摘要: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将通过应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测量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时钢的衰减系数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γ射线的衰减系数。并了解影响物质射线衰减系数大小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衰减系数;γ射线;CT ;最小二乘法;
引言:
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衰减系数的测量判
别待测物体内部的相关信息,如物质的密度,物质内部的疏密空间结构,由此也可判断物质的组成成分。此项技术应用非常重要,也非常广泛。
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接触核物理的相关内容,通过CT 教学仪和RES-02型相对论效应谱仪做过初步的小型的核试验,对物质吸收系数也有过认识。这个实验将在上个学期的基础 应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对γ射线的衰减系数做着重的研究,并形成实验结论,以加深对核物理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的熟练实验操作。
实验理论:
衰减系数
光子γ (γ射线) 通过物体时会与一些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完全吸收、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三种效应中的一种。分别表现为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其能产生不同的全能图谱,宏观上表现为γ射线的吸收。其吸收规律为
I 0
I =I 0e
-σr Nx
=I 0e
-μx
(1)
其中,cm ),
、I 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度(单位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
σ
r
μ是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μ=σr N ,单位为cm )。显然μ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吸收γ射线
能力的大小,我们成为衰减系数。 上个学期我们曾经运动这样一个式子
μm ρ
ln N 2-ln N 1
R 2-R
1
-=
(2)
初步研究过衰减系数。本次实验我们将运用式子
σγ
A ⋅N
A
μ=⋅ρ
或
I =I 0e
-μm ρd
(3)
进一步研究衰减系数和物质密度的关系。 1.2 最小二乘法
I 0I
ln () =μd
由 可知,物质的厚度d 与ln (
I 0I
) 成线性关系,其系数为该物质的衰减系数。
如果通过实验测得射线穿过不同厚度的物质之后的强度变化数据(I i ,d i ,i=0,1,2,3,4,5,其中,i=1时,d=0, I i = I 0), 根据式(6), 可按最小二乘法作直线拟合,直线的斜率即该物质的衰减系数。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原来是:若能找到最佳的拟合曲线,那么该拟合曲线与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的平方和,在所有拟合曲线中应最小。
现假设(d, ln (
I 0I
) )存在线性关系,其函数关系为:ln (
I 0I
) =k d 。由实验测量得出
一组数据(I i ,d i ,i=0,1,2,3,4,5,)因为测量总会有误差,所以I i ,d i 都有误差,但是,d i 的误差小的多,为了讨论方便,我们认为d i 是准确的,而所有误差都只与I 有关。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有偏差平方和为最小,即:
5
5
∑
i =0
V
2
=
∑
i =0
[ln
I 0I i
-k d i ] (4)
2
上式两边对k 求偏导为零, 即:
5
即:
2∑[ln
i =0
I 0I i
-k d i ]⋅d =0 (5)
5
∑
d i ln
5
I 0I i
2
k =
i =0
∑
i
(6)
d i
K 为各个物质的衰减系数:
μ=k
实验仪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
实验中所采用的仪器为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是简单化的工业CT 。其硬件部分主要由两部门组成。一是机械部分及放射源、探测器部分。这部分包括:放射源室及其屏蔽准直部分,探测器及其屏蔽准直部分,样品盒,带动样品运动的三维运动机构,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等。二是电路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五部分:电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以及计算机接口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步进电机的运动控制,图像重建,图象的数字化处理。
实验步骤:
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仪器有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打印机等。放射源采用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出厂的铯-137. 下面讲述具体实验步骤:
1) 打开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电源,使实验仪预热半小时,同时打开计算机。 2) 预热完成后,将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侧方摆放在实验仪的平台上。打开软件,检验试验
仪的机械运动性能。操作向右、向右运动以及旋转,确保实验仪平台处在正常平顺的工作状态。
3) 调整平台高度,使实验仪的激光束打在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中间高度左右处。 4) 确保肢体部位没有对准放射源口,顺时针旋转钥匙,打开放射源。 5) 设置扫描参量,启动扫描。
6) 重复扫描4次,扫描完成后立即关闭放射源。 7) 现场处理数据
8) 关闭所有实验仪器,并做整理。 9) 离开实验室后必须洗手
实验数据:
上表是为了说明衰减系数和d 的关系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不仅巩固了放射源的开关、CT 试验仪的使用。同时了解了物质衰减和物质吸收的区别并在实验中互相组合,从而测量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时刚的衰减系数。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得到衰减系数为0.05520408。分析图像和原始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图像两端峰位最高,是因为射线经过空气,几乎不衰减,曲线整体走势由最高到最低再一台阶一台阶的上升到最高,当然走势正好相反也是可以的,这取决于台阶型试件的摆放。根据I
=I 0e
-μ
m
ρd
,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一条含d
的衰减系数的表达式,实验数据处理中,列明ln I0/I和d 的比值,可发现,除厚度d 较小时,衰减系数相差较大外,厚度较大时,衰减系数和厚度的关系不明显。不过有一点可以很明确,厚度越大,射线衰减的也发厉害。综合本次实验和以往的核物理实验,我认为r 射线的衰减系数和物质、射线能量有关。
同时实验最后林老师对我们的提问大大启发了我。在做实验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或是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一边做一边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我们现在的实验还处于一个定性的阶段,实验数据的正确并无大碍,要紧的是实验思考的过程。
实验后我还懂得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不能只敷衍与表面,要深入探究。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要提前查资料弄明白。本次实验我受益匪浅,相信必定在接下来乃至将来的教学工作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根金等. 近代物理实验讲义[M].P93;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室,2010 [2]庄天戈。CT 原理与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7 [3]吴世法编著,近代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摘要: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将通过应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测量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时钢的衰减系数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γ射线的衰减系数。并了解影响物质射线衰减系数大小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衰减系数;γ射线;CT ;最小二乘法;
引言:
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衰减系数的测量判
别待测物体内部的相关信息,如物质的密度,物质内部的疏密空间结构,由此也可判断物质的组成成分。此项技术应用非常重要,也非常广泛。
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接触核物理的相关内容,通过CT 教学仪和RES-02型相对论效应谱仪做过初步的小型的核试验,对物质吸收系数也有过认识。这个实验将在上个学期的基础 应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对γ射线的衰减系数做着重的研究,并形成实验结论,以加深对核物理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的熟练实验操作。
实验理论:
衰减系数
光子γ (γ射线) 通过物体时会与一些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完全吸收、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三种效应中的一种。分别表现为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其能产生不同的全能图谱,宏观上表现为γ射线的吸收。其吸收规律为
I 0
I =I 0e
-σr Nx
=I 0e
-μx
(1)
其中,cm ),
、I 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度(单位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
σ
r
μ是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μ=σr N ,单位为cm )。显然μ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吸收γ射线
能力的大小,我们成为衰减系数。 上个学期我们曾经运动这样一个式子
μm ρ
ln N 2-ln N 1
R 2-R
1
-=
(2)
初步研究过衰减系数。本次实验我们将运用式子
σγ
A ⋅N
A
μ=⋅ρ
或
I =I 0e
-μm ρd
(3)
进一步研究衰减系数和物质密度的关系。 1.2 最小二乘法
I 0I
ln () =μd
由 可知,物质的厚度d 与ln (
I 0I
) 成线性关系,其系数为该物质的衰减系数。
如果通过实验测得射线穿过不同厚度的物质之后的强度变化数据(I i ,d i ,i=0,1,2,3,4,5,其中,i=1时,d=0, I i = I 0), 根据式(6), 可按最小二乘法作直线拟合,直线的斜率即该物质的衰减系数。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原来是:若能找到最佳的拟合曲线,那么该拟合曲线与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的平方和,在所有拟合曲线中应最小。
现假设(d, ln (
I 0I
) )存在线性关系,其函数关系为:ln (
I 0I
) =k d 。由实验测量得出
一组数据(I i ,d i ,i=0,1,2,3,4,5,)因为测量总会有误差,所以I i ,d i 都有误差,但是,d i 的误差小的多,为了讨论方便,我们认为d i 是准确的,而所有误差都只与I 有关。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有偏差平方和为最小,即:
5
5
∑
i =0
V
2
=
∑
i =0
[ln
I 0I i
-k d i ] (4)
2
上式两边对k 求偏导为零, 即:
5
即:
2∑[ln
i =0
I 0I i
-k d i ]⋅d =0 (5)
5
∑
d i ln
5
I 0I i
2
k =
i =0
∑
i
(6)
d i
K 为各个物质的衰减系数:
μ=k
实验仪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
实验中所采用的仪器为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是简单化的工业CT 。其硬件部分主要由两部门组成。一是机械部分及放射源、探测器部分。这部分包括:放射源室及其屏蔽准直部分,探测器及其屏蔽准直部分,样品盒,带动样品运动的三维运动机构,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等。二是电路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五部分:电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以及计算机接口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步进电机的运动控制,图像重建,图象的数字化处理。
实验步骤:
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仪器有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打印机等。放射源采用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出厂的铯-137. 下面讲述具体实验步骤:
1) 打开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电源,使实验仪预热半小时,同时打开计算机。 2) 预热完成后,将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侧方摆放在实验仪的平台上。打开软件,检验试验
仪的机械运动性能。操作向右、向右运动以及旋转,确保实验仪平台处在正常平顺的工作状态。
3) 调整平台高度,使实验仪的激光束打在钢质台阶型测试试件中间高度左右处。 4) 确保肢体部位没有对准放射源口,顺时针旋转钥匙,打开放射源。 5) 设置扫描参量,启动扫描。
6) 重复扫描4次,扫描完成后立即关闭放射源。 7) 现场处理数据
8) 关闭所有实验仪器,并做整理。 9) 离开实验室后必须洗手
实验数据:
上表是为了说明衰减系数和d 的关系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不仅巩固了放射源的开关、CT 试验仪的使用。同时了解了物质衰减和物质吸收的区别并在实验中互相组合,从而测量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时刚的衰减系数。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得到衰减系数为0.05520408。分析图像和原始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图像两端峰位最高,是因为射线经过空气,几乎不衰减,曲线整体走势由最高到最低再一台阶一台阶的上升到最高,当然走势正好相反也是可以的,这取决于台阶型试件的摆放。根据I
=I 0e
-μ
m
ρd
,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一条含d
的衰减系数的表达式,实验数据处理中,列明ln I0/I和d 的比值,可发现,除厚度d 较小时,衰减系数相差较大外,厚度较大时,衰减系数和厚度的关系不明显。不过有一点可以很明确,厚度越大,射线衰减的也发厉害。综合本次实验和以往的核物理实验,我认为r 射线的衰减系数和物质、射线能量有关。
同时实验最后林老师对我们的提问大大启发了我。在做实验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或是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一边做一边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我们现在的实验还处于一个定性的阶段,实验数据的正确并无大碍,要紧的是实验思考的过程。
实验后我还懂得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不能只敷衍与表面,要深入探究。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要提前查资料弄明白。本次实验我受益匪浅,相信必定在接下来乃至将来的教学工作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根金等. 近代物理实验讲义[M].P93;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近代物理实验室,2010 [2]庄天戈。CT 原理与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7 [3]吴世法编著,近代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