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危险属性探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法中的危险属性探寻

作者:孙杰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不能犯的可罚性问题历来是刑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而其中的核心则在于如何理解“危险”的含义。危险不仅仅是一种引起侵害结果的事实状态,更是人们对这一状态的价值判断。应从行为人与行为两个层面,并结合刑罚的预防目的来把握不能犯中的危险含义。 关键词:不能犯;危险;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3)03-0075-04

一、问题的提出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则案例: 某日深夜,由莫里亚蒂教授派去的杀手潜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附近,望着窗内的身影,在确认是福尔摩斯本人之后,开枪射击,瞬间,“对方”的头部被击得粉碎。就在杀手得意于完成使命的沾沾自喜中时,福尔摩斯带领警察从旁杀出,将其拿下。原来,窗户内的身影只是福尔摩斯放置在卧室内的蜡像。

这是一则典型的关于不能犯(对象不能)的案例。所谓的不能犯,是指行为从性质上不可能导致结果发生的情形,这是它的表面属性。其内在的规范属性是一种不可罚的行为类型,原因在于缺乏实现犯罪的危险。但是关于危险如何理解,却成为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先将国内外有关危险判断的理论学说予以梳理和归纳,找出彼此间争议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做出超越单纯技术性问题的反思。

二、理论的标准与争议的焦点

(一)理论的标准

不能犯中的危险的有无决定着行为是否可罚,由于涉及罪与非罪,因此不同的刑法观便在此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论上关于危险的判断的学说众多,笔者按照主观阵营和客观阵营大致可以将诸学说梳理如下。

1主观说

(1)“纯粹主观说”。此学说是由德国学者布黎(Buri )首倡,认为从行为人的主观意思出发,不管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均成立未遂犯的见解。此学说的实质是原则上不承认不能犯,但迷信犯的情况除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法中的危险属性探寻

作者:孙杰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不能犯的可罚性问题历来是刑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而其中的核心则在于如何理解“危险”的含义。危险不仅仅是一种引起侵害结果的事实状态,更是人们对这一状态的价值判断。应从行为人与行为两个层面,并结合刑罚的预防目的来把握不能犯中的危险含义。 关键词:不能犯;危险;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3)03-0075-04

一、问题的提出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则案例: 某日深夜,由莫里亚蒂教授派去的杀手潜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附近,望着窗内的身影,在确认是福尔摩斯本人之后,开枪射击,瞬间,“对方”的头部被击得粉碎。就在杀手得意于完成使命的沾沾自喜中时,福尔摩斯带领警察从旁杀出,将其拿下。原来,窗户内的身影只是福尔摩斯放置在卧室内的蜡像。

这是一则典型的关于不能犯(对象不能)的案例。所谓的不能犯,是指行为从性质上不可能导致结果发生的情形,这是它的表面属性。其内在的规范属性是一种不可罚的行为类型,原因在于缺乏实现犯罪的危险。但是关于危险如何理解,却成为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先将国内外有关危险判断的理论学说予以梳理和归纳,找出彼此间争议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做出超越单纯技术性问题的反思。

二、理论的标准与争议的焦点

(一)理论的标准

不能犯中的危险的有无决定着行为是否可罚,由于涉及罪与非罪,因此不同的刑法观便在此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论上关于危险的判断的学说众多,笔者按照主观阵营和客观阵营大致可以将诸学说梳理如下。

1主观说

(1)“纯粹主观说”。此学说是由德国学者布黎(Buri )首倡,认为从行为人的主观意思出发,不管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均成立未遂犯的见解。此学说的实质是原则上不承认不能犯,但迷信犯的情况除外。


相关内容

  • 共犯属性论
  •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摘要:关于共犯的属性,国内外刑法学界存在着"共犯独立性说"."共犯从属性说"和"教唆犯二重性说"之间的聚讼.但是,由于错误地理解了行为的概念进而错误地诠释共犯的属性,导致现有的共同犯罪理论存在着巨大的理 ...

  • 道德义务与不作为犯罪
  • 第27卷第4期 2012年7月江苏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POLICEOFFICERCOLLEGEVol.27No.4July.2012·法学理论研究· 道德义务与不作为犯罪 罗瑞林汪斌 摘要:关于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根据,我国刑法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道德义务入法 ...

  •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_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2期2014年第1期 2016年第2期·主题研讨 <刑法修正案(九)>若干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编者按:<刑法修正案(九)>的条款多达52条,涉及总则与分则.犯罪与刑罚.出罪与入罪,其中有很多性质不够明确的条款.在相应司法解释尚未出台.没有学界通说 ...

  • 试论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试论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论文摘要]在刑法分则之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具有补充性的兜底性质的罪名.因为该罪具有开放性的犯罪构成,是故在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把握,既不能肆意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缩小解释.文章以从本罪口袋罪倾向进行分析,通过比 ...

  • 认定刑法意义上的"凶器"应综合考量
  • 现实生活中,公众对于"凶器"一词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认识和认定刑法意义上的"凶器",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 刑法意义上"凶器"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凶器是指行凶用的器具.作为普通用语,人们认为任何器物都可以造成人身伤害,而造 ...

  • 也论无限防卫权
  • 法商研究>1998年第一期刊登了黄明儒,吕宗慧撰写的<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一文(以下简称<权>文),读后,有不同看法,特此提出,以求讨教. "由于法律概念都是人类语言的产物而不是有形的物体,所以这些概念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关系总是引起著作者们的关心.(注: ...

  • 什么情况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
  • 什么情况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 摘要:驱逐出境的定罪根据.什么情况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连云港刑事知名刑事律师为您解析: 网友咨询: 是不是外国人只要犯法了都可以被驱逐出境?把外国人驱逐出境驱逐出境有什么根据吗? 什么情况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 连云港刑事知名刑事律师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 ...

  • 立法原意对刑法解释的意义
  • 立法原意对刑法解释的意义* 魏东.田维** (四川大学 法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引用本文时请注明出处:魏东.田维:<立法原意对刑法解释的意义>,载<人民检察>2013年第13期. [内容摘要]立法原意,是指立法文本及其具体的法律条文所表现出的立法者的本意.在方法论解 ...

  • 张明楷: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 张明楷: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 张明楷 (进入专栏) [摘要]我国认定共同犯罪的传统方法,存在不区分不法与责任.不区分正犯与狭义的共犯.不分别考察参与人行为与正犯结果之间的因果性等三个特点,这种认定方法导致难以解决诸多复杂案件.认定共同犯罪应当采取相反的方法:其一,共同犯罪的特殊性仅在于不法层面,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