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法中的危险属性探寻
作者:孙杰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不能犯的可罚性问题历来是刑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而其中的核心则在于如何理解“危险”的含义。危险不仅仅是一种引起侵害结果的事实状态,更是人们对这一状态的价值判断。应从行为人与行为两个层面,并结合刑罚的预防目的来把握不能犯中的危险含义。 关键词:不能犯;危险;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3)03-0075-04
一、问题的提出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则案例: 某日深夜,由莫里亚蒂教授派去的杀手潜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附近,望着窗内的身影,在确认是福尔摩斯本人之后,开枪射击,瞬间,“对方”的头部被击得粉碎。就在杀手得意于完成使命的沾沾自喜中时,福尔摩斯带领警察从旁杀出,将其拿下。原来,窗户内的身影只是福尔摩斯放置在卧室内的蜡像。
这是一则典型的关于不能犯(对象不能)的案例。所谓的不能犯,是指行为从性质上不可能导致结果发生的情形,这是它的表面属性。其内在的规范属性是一种不可罚的行为类型,原因在于缺乏实现犯罪的危险。但是关于危险如何理解,却成为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先将国内外有关危险判断的理论学说予以梳理和归纳,找出彼此间争议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做出超越单纯技术性问题的反思。
二、理论的标准与争议的焦点
(一)理论的标准
不能犯中的危险的有无决定着行为是否可罚,由于涉及罪与非罪,因此不同的刑法观便在此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论上关于危险的判断的学说众多,笔者按照主观阵营和客观阵营大致可以将诸学说梳理如下。
1主观说
(1)“纯粹主观说”。此学说是由德国学者布黎(Buri )首倡,认为从行为人的主观意思出发,不管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均成立未遂犯的见解。此学说的实质是原则上不承认不能犯,但迷信犯的情况除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刑法中的危险属性探寻
作者:孙杰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不能犯的可罚性问题历来是刑法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而其中的核心则在于如何理解“危险”的含义。危险不仅仅是一种引起侵害结果的事实状态,更是人们对这一状态的价值判断。应从行为人与行为两个层面,并结合刑罚的预防目的来把握不能犯中的危险含义。 关键词:不能犯;危险;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3)03-0075-04
一、问题的提出
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则案例: 某日深夜,由莫里亚蒂教授派去的杀手潜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附近,望着窗内的身影,在确认是福尔摩斯本人之后,开枪射击,瞬间,“对方”的头部被击得粉碎。就在杀手得意于完成使命的沾沾自喜中时,福尔摩斯带领警察从旁杀出,将其拿下。原来,窗户内的身影只是福尔摩斯放置在卧室内的蜡像。
这是一则典型的关于不能犯(对象不能)的案例。所谓的不能犯,是指行为从性质上不可能导致结果发生的情形,这是它的表面属性。其内在的规范属性是一种不可罚的行为类型,原因在于缺乏实现犯罪的危险。但是关于危险如何理解,却成为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先将国内外有关危险判断的理论学说予以梳理和归纳,找出彼此间争议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做出超越单纯技术性问题的反思。
二、理论的标准与争议的焦点
(一)理论的标准
不能犯中的危险的有无决定着行为是否可罚,由于涉及罪与非罪,因此不同的刑法观便在此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论上关于危险的判断的学说众多,笔者按照主观阵营和客观阵营大致可以将诸学说梳理如下。
1主观说
(1)“纯粹主观说”。此学说是由德国学者布黎(Buri )首倡,认为从行为人的主观意思出发,不管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均成立未遂犯的见解。此学说的实质是原则上不承认不能犯,但迷信犯的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