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想法
肖龙梅
摘要:自制玩具是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它不包括替代玩具。自制玩具仍是儿童玩具中的主体,它随着儿童游戏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产生、创新、发展,它永远是儿童最喜爱的伙伴,陪伴着儿童成长。翻开自制玩具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和人类发展历史一样长久。 能让幼儿在自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幼儿教师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融合在美的教育中,在让幼儿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幼儿审美享受,发展并塑造幼儿完善的人格,帮助幼儿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审美感知,积极地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在课堂上感受美,表现美,演绎美,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玩教具;自制;设计;开发 ;必要性。
一、什么是自制玩教具
第一、玩教具和教玩具实际上是一种将玩具与教具功能合二为一的一种提法,玩具强调教育性而教具强调有趣性,产品应同时具有玩具、教具功能,成为玩中学、教中玩的工具。
第二 、以往全国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写的是“自制玩、教具展评”,是把玩具、教具分开写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教玩具”,而90年代改为“玩教具”。强调游戏是基本活动,玩具是教科书,所以改为玩教具。
第三、自制玩具是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它不包括替代玩具。自制玩具仍是儿童玩具中的主体,它随着儿童游戏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产生、创新、发展,它永远是儿童最喜爱的伙伴,陪伴着儿童成长。翻开自制玩具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和人类发展历史一样长久。
二、玩教具制作的要求
第一、可玩性:
① “想玩”,指能引起儿童好奇和玩的动机,如可爱有趣夸张的造型、美丽的色彩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名称等。自制玩具《液体变色器》与《颜色变变变》说的是同一产品,前者是实验器材、化学学科的取名,当然就无法取得可玩性效果,而后者取名马上引起儿童的好奇,这颜色怎么会变变变?变是玩的方式,所以可玩性玩具的名称,常从玩法出发,而不是从教育出发。
② “好玩”,是指操作过程有趣,玩时充分动手动脑,操作有一定挑战性,有成功感。
③ “持久地玩”,指百玩不厌。陈鹤琴先生曾对好玩具举例说,“六面拼图”在儿童不会时充满好奇,动手动脑去摆拼,完成了有成功喜悦,而当他们学会之后,玩具就失去吸引力——“没劲,不玩了”,他认为这种不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玩具不是好玩具。
第二、创新性 :创新可以包括玩具的所有过程,如题材创新、设计构思创新、选材与制作方法创新、玩法创新等 。
第三、安全性 :保护儿童的权益是装备的首要原则。玩教具是儿童的伙伴,儿童天天与玩教具接触,因此玩教具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国家为此制定了玩具安全法规。自制玩具是玩具的重要部分,必须遵守此法规,以安全卫生为第一。
三、自制玩具的工作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儿童游戏的需要,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构思、制作,更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关注儿童自制玩具和指导儿童自制玩具,充分发挥自制玩具的功能。目前教师困难的是不知要做什么,不会做,更不会指导,他们缺少观察能力、自制的技能技巧,特别在制作科学玩具时,科学知识的贫乏常阻碍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使用上大多数情况是做到大量提供材料、时间、玩具,而不会指导玩玩具 。
第二、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生活的环境中,积淀幼儿的多元文化素养,陪伴幼儿成长。在幼儿艺术欣赏的情境中,教师充分展示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让学生牢固享受民间艺术精华的魅力,同时,教师要
让幼儿能够更快地接触并欣赏优秀的外国艺术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享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捕捉艺术美的敏感性,让幼儿获得更美的艺术享受。
第三、教师要着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艺术氛围,强调幼儿的情感互动和学生的行为互动,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继续和延伸,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幼儿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幼儿亲自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四、幼儿园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的重要意义
自制玩教具有着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教师发展和幼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开展教师自制玩教具的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的主题,玩教具的结构,样式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搭配等教师需要反复去操作,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和展示教师的聪明才智,锻炼创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有益的补救,以使其所做的玩教具更贴近教育主题,更富有情趣性,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使其充分把握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活动服务。
同时,在幼儿观看教师制作或是幼儿亲身参与过程中,可以增进师幼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对自制玩具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只有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制玩教具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克服懒惰思想,提高自身审美和创造能力,锻炼制作技巧,充分发挥玩教具的教育价值与潜能,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⑴郭莉虹.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9,03:05.
⑵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⑶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⑷万桂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2011,06:71.
⑸葛丽红.浅谈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5.
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必要性想法
肖龙梅
摘要:自制玩具是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它不包括替代玩具。自制玩具仍是儿童玩具中的主体,它随着儿童游戏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产生、创新、发展,它永远是儿童最喜爱的伙伴,陪伴着儿童成长。翻开自制玩具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和人类发展历史一样长久。 能让幼儿在自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幼儿教师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融合在美的教育中,在让幼儿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幼儿审美享受,发展并塑造幼儿完善的人格,帮助幼儿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审美感知,积极地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在课堂上感受美,表现美,演绎美,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玩教具;自制;设计;开发 ;必要性。
一、什么是自制玩教具
第一、玩教具和教玩具实际上是一种将玩具与教具功能合二为一的一种提法,玩具强调教育性而教具强调有趣性,产品应同时具有玩具、教具功能,成为玩中学、教中玩的工具。
第二 、以往全国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写的是“自制玩、教具展评”,是把玩具、教具分开写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教玩具”,而90年代改为“玩教具”。强调游戏是基本活动,玩具是教科书,所以改为玩教具。
第三、自制玩具是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它不包括替代玩具。自制玩具仍是儿童玩具中的主体,它随着儿童游戏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产生、创新、发展,它永远是儿童最喜爱的伙伴,陪伴着儿童成长。翻开自制玩具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和人类发展历史一样长久。
二、玩教具制作的要求
第一、可玩性:
① “想玩”,指能引起儿童好奇和玩的动机,如可爱有趣夸张的造型、美丽的色彩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名称等。自制玩具《液体变色器》与《颜色变变变》说的是同一产品,前者是实验器材、化学学科的取名,当然就无法取得可玩性效果,而后者取名马上引起儿童的好奇,这颜色怎么会变变变?变是玩的方式,所以可玩性玩具的名称,常从玩法出发,而不是从教育出发。
② “好玩”,是指操作过程有趣,玩时充分动手动脑,操作有一定挑战性,有成功感。
③ “持久地玩”,指百玩不厌。陈鹤琴先生曾对好玩具举例说,“六面拼图”在儿童不会时充满好奇,动手动脑去摆拼,完成了有成功喜悦,而当他们学会之后,玩具就失去吸引力——“没劲,不玩了”,他认为这种不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玩具不是好玩具。
第二、创新性 :创新可以包括玩具的所有过程,如题材创新、设计构思创新、选材与制作方法创新、玩法创新等 。
第三、安全性 :保护儿童的权益是装备的首要原则。玩教具是儿童的伙伴,儿童天天与玩教具接触,因此玩教具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国家为此制定了玩具安全法规。自制玩具是玩具的重要部分,必须遵守此法规,以安全卫生为第一。
三、自制玩具的工作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儿童游戏的需要,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构思、制作,更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关注儿童自制玩具和指导儿童自制玩具,充分发挥自制玩具的功能。目前教师困难的是不知要做什么,不会做,更不会指导,他们缺少观察能力、自制的技能技巧,特别在制作科学玩具时,科学知识的贫乏常阻碍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使用上大多数情况是做到大量提供材料、时间、玩具,而不会指导玩玩具 。
第二、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生活的环境中,积淀幼儿的多元文化素养,陪伴幼儿成长。在幼儿艺术欣赏的情境中,教师充分展示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让学生牢固享受民间艺术精华的魅力,同时,教师要
让幼儿能够更快地接触并欣赏优秀的外国艺术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享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捕捉艺术美的敏感性,让幼儿获得更美的艺术享受。
第三、教师要着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艺术氛围,强调幼儿的情感互动和学生的行为互动,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继续和延伸,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幼儿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通过幼儿亲自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四、幼儿园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的重要意义
自制玩教具有着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教师发展和幼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开展教师自制玩教具的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的主题,玩教具的结构,样式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搭配等教师需要反复去操作,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和展示教师的聪明才智,锻炼创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有益的补救,以使其所做的玩教具更贴近教育主题,更富有情趣性,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使其充分把握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活动服务。
同时,在幼儿观看教师制作或是幼儿亲身参与过程中,可以增进师幼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对自制玩具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只有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制玩教具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克服懒惰思想,提高自身审美和创造能力,锻炼制作技巧,充分发挥玩教具的教育价值与潜能,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⑴郭莉虹.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9,03:05.
⑵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⑶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⑷万桂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2011,06:71.
⑸葛丽红.浅谈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