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1

第二单元[1+N]升级版单元测试一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诘问(jié) 孤孀(ɡū) 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 ....

C.琐屑(xiè) 丧事(sānɡ) D.石堆(duī) 身体不济(jì) ....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王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深刻,表程度) .

B.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浓) .

C.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 .

D.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深表同情。(很,十分)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散文集是《杨绛散文》。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

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

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

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①处句子缺施动者,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开创”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

(3)第③处“改变模样”表述不够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只不过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2)在联合国大会上,某个超级大国为自己的假裁军真备战进行( )。

(3)双方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实在不愿意再( )了。

A.辩护 辩白 辩解 B.辩解 辩护 辩白

C.辩白 辩护 辩解 D.辩白 辩解 辩护

9.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8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0.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

1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插叙的语句。

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 (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4.“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

(1)“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7.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8.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

祖传青瓷碗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⑤“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

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⑥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⑦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⑧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⑨“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⑩“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11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12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13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14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15“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16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19.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

20.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

21.“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

22.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24.下列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祖传青瓷碗》的旨趣最为接近(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写作

25.在你人生的十多年里,肯定会有无数个美好的瞬间:当你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当你生病卧床时,父母的一举一动;当你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请你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抒情,表现普通人的金子般的心地和博大的爱。

参考答案:

一、1.B(pī chù)

2.C(C.戚,噩;A.姆;B.戴)

3.C(深奥)

4.D(A.周树人,散文集《朝花夕拾》;B.散文家,《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C.《子夜》的作者是茅盾)

5.B(借代)

6.A (B、D.褒词贬用;C.贬词褒用)

7.(1)删去“使”;(2)“开发”或“建设”;(3)变成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8.C

9.答案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

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二、(一)10.①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②南京 旅馆到车站 ③父亲 ④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11.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

12.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13.C

14.甚:很 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 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15.父亲还是不放心 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16.(1)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作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17.说明“我”那时还不能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心情。

18.D

(二)19.作者意在突出表现老人失落、怅惘、怀旧的心理

20.“儿子”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进取的青年。

21.勤劳、纯朴、守旧、迂腐。

22.对比:以儿子的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同老人的守旧迂腐相对比。 象征:①以“独塔式斜拉桥”象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②以祖传青瓷碗象征旧传统、旧观念、旧事物。

23.①以青瓷碗为引文线索;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说明,要革新开拓就必须打破“神圣”的旧传统、旧观念。

24.BD(A.是说登高望远,与此文不关联;C.是哀叹晚年,与此文无关。B.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D.喻青年胜过老年,下一代胜过上一代。B、D两项与本文主旨接近)

三、25.略

第二单元[1+N]升级版单元测试一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诘问(jié) 孤孀(ɡū) 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 ....

C.琐屑(xiè) 丧事(sānɡ) D.石堆(duī) 身体不济(jì) ....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王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深刻,表程度) .

B.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浓) .

C.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 .

D.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深表同情。(很,十分)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散文集是《杨绛散文》。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

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

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

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①处句子缺施动者,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开创”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

(3)第③处“改变模样”表述不够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只不过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2)在联合国大会上,某个超级大国为自己的假裁军真备战进行( )。

(3)双方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实在不愿意再( )了。

A.辩护 辩白 辩解 B.辩解 辩护 辩白

C.辩白 辩护 辩解 D.辩白 辩解 辩护

9.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8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0.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

1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插叙的语句。

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 (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4.“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

(1)“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7.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8.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

祖传青瓷碗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⑤“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

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⑥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⑦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⑧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⑨“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⑩“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11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12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13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14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15“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16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19.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

20.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

21.“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

22.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24.下列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祖传青瓷碗》的旨趣最为接近(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写作

25.在你人生的十多年里,肯定会有无数个美好的瞬间:当你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当你生病卧床时,父母的一举一动;当你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请你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抒情,表现普通人的金子般的心地和博大的爱。

参考答案:

一、1.B(pī chù)

2.C(C.戚,噩;A.姆;B.戴)

3.C(深奥)

4.D(A.周树人,散文集《朝花夕拾》;B.散文家,《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C.《子夜》的作者是茅盾)

5.B(借代)

6.A (B、D.褒词贬用;C.贬词褒用)

7.(1)删去“使”;(2)“开发”或“建设”;(3)变成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8.C

9.答案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

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二、(一)10.①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②南京 旅馆到车站 ③父亲 ④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11.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

12.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13.C

14.甚:很 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 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15.父亲还是不放心 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16.(1)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作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17.说明“我”那时还不能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心情。

18.D

(二)19.作者意在突出表现老人失落、怅惘、怀旧的心理

20.“儿子”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进取的青年。

21.勤劳、纯朴、守旧、迂腐。

22.对比:以儿子的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同老人的守旧迂腐相对比。 象征:①以“独塔式斜拉桥”象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②以祖传青瓷碗象征旧传统、旧观念、旧事物。

23.①以青瓷碗为引文线索;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说明,要革新开拓就必须打破“神圣”的旧传统、旧观念。

24.BD(A.是说登高望远,与此文不关联;C.是哀叹晚年,与此文无关。B.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D.喻青年胜过老年,下一代胜过上一代。B、D两项与本文主旨接近)

三、25.略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总分 一.回顾你的收获,填一填. (10 分) 1.最早的汉字是 2.传说是 3.篆书隶书, 凤舞龙翔. 二.辨一辨,选音节. (3 分) 抑 扬(yánɡ yì) . 剖 开(pāo pōu) . 挺拨如峰( 一青二白( 垂头丧气( ′ ) ) ) 脂 肪(zhī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其中读拼音写汉字(5分).比一比组词(4分).写反义词和近义词(4分).补充词语(6分).语文阅地(6分).默写古诗(9分).这部分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点有:词语 ...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呆呆)
  • 教学进度安排表 学科 序号 1 日 期 语 文 教学内容 始业教育 识字一(2) 1.秋天的图画 (2) 2.黄山奇石 (2) 3.植物妈妈有办法(2) 4.古诗两首(3) 语文园地一(3) 第一单元测试(2) 识字二(2) 5.一株紫丁香(2) 年级 二 年 级 课 时 数 1 备注 8.29-9 ...

  • 小学课文目录
  • 人教版一至六年语文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课文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 ...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错题分析补偿测试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错题分析补偿测试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同音字组词填空. 同音字组词,要注重平时多读,多积累,分清字形,同音不同字. xi á 海( ) 大( ) ( )窄 ( )光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造词填空. 要让学生多读书,在平时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多积累. ( )息( )神 ( ...

  • 紫星教育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紫星教育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ù dié píng bà mì shí hé lǒng mǎn zài ér guī yǐn rén zhù mù ( )( )( )( )( ) ( ) wán shuǎ chuān daì jí qǔ shèng kāi ( ) ( ...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语文S版
  • 语文 S 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 xiā rú guǒ râ nào ( ) ( ) ( ) tuō chē wài tào pīn mìng ( ) ( ) ( ) gōng zhe yāo shǐ jìn jiū jìng ( ) ( ) (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