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写结合片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透过父亲和儿子的言行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文本,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了不起是什么意思?(伟大的、不平凡的、常人难以达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人是常人?常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阿曼达的父亲又是怎么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你找到的是哪些句子?

句子1: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师:你从阿曼达的父亲所说的和所做的想一想,阿曼达的父亲当时会怎么想?他了不起在哪儿?

(2)谁能读好这段话,让我们能感受到他这种不放弃的决心?

句子2: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狠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

(2) 你从救火队长、警察说的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阿曼达的父亲心里又会怎么想?

句子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

(2) 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 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继续挖呢?

学生交流汇报。

(3)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8、12、24、36小时,而不直接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起。)

出示小练笔:

师:是啊!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对儿子深深的爱,信守诺言,相信儿子的精神支撑他没完没了地挖。

在这36小时里他也许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师( )。

师: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让我们包含对阿曼达的父亲深深的敬意再读句子3。

二、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师过渡:正是这身后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从瓦砾堆地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样伟大的父亲,同样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你又从哪儿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1、 小组分角色朗读。

2、 学生汇报。

句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坚信)

句2: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勇敢)

练笔:

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支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

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 ---------------------------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说;---- -------------------------。

3、 交流

4、 总结:爱创造了奇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透过父亲和儿子的言行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文本,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了不起是什么意思?(伟大的、不平凡的、常人难以达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人是常人?常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阿曼达的父亲又是怎么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你找到的是哪些句子?

句子1: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师:你从阿曼达的父亲所说的和所做的想一想,阿曼达的父亲当时会怎么想?他了不起在哪儿?

(2)谁能读好这段话,让我们能感受到他这种不放弃的决心?

句子2: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狠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

(2) 你从救火队长、警察说的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阿曼达的父亲心里又会怎么想?

句子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

(2) 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 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继续挖呢?

学生交流汇报。

(3)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8、12、24、36小时,而不直接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起。)

出示小练笔:

师:是啊!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对儿子深深的爱,信守诺言,相信儿子的精神支撑他没完没了地挖。

在这36小时里他也许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师( )。

师: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让我们包含对阿曼达的父亲深深的敬意再读句子3。

二、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师过渡:正是这身后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从瓦砾堆地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样伟大的父亲,同样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你又从哪儿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1、 小组分角色朗读。

2、 学生汇报。

句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坚信)

句2: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勇敢)

练笔:

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支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

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 ---------------------------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说;---- -------------------------。

3、 交流

4、 总结:爱创造了奇迹。


相关内容

  • 让阅读与写作携手
  • 让阅读与写作携手 --谈小学高年级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蚝业小学 黄惠恩 记得上学期新接手这个班级时,开学初,为了了解本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作文写下来,不限内容和题目,自由发挥.结果收上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48名同学,竟然没有一篇文章能写得生动.感情真挚 ...

  •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胜溪街小学 蒲小变 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教完这一课反思如下: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 ...

  • 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
  • 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读书破万卷 ,下笔若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辩证关系."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 ...

  • 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 五年级上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 ...

  • 让真情实感在作文中流淌
  •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很多小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因此,作文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写话机会,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写话素材,锻炼写话能力,才能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我认真学习&quo ...

  •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问题与对策
  •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练笔走进了语文课堂.小练笔选题的角度小,材料更贴近生活,思维空间大,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改变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无病呻吟等现象.但是,由于课堂小练笔是新生事物,在应用中存在禁锢形式.跳脱文本.凌驾体验之上的问题.解决语文教学小练笔存在的问题,建议适度 ...

  • 地震中的父与子观课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地震中的父与子>观课报告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丁老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深究教材,成功地抓住了"了不起"这个词语生发开去,以读促思,以思促说,读写结合,用饱含热情的教学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领会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五上.常考课文(教参)
  •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 ...

  • [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学案
  • 导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