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 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 、诺维本。

2. 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 可有局部炎症反应, 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 顺铂、卡铂、 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依托泊苷(VP-16),5-FU 、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刺激性大的药物, 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回流速度缓慢, 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 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 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 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 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时, 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 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 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 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 、诺维本。

2. 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 可有局部炎症反应, 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 顺铂、卡铂、 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依托泊苷(VP-16),5-FU 、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刺激性大的药物, 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回流速度缓慢, 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 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 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 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 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时, 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 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 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 , 有条件者可行PICC 。

5.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 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 浓度、速度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 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 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5.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 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 浓度、速度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 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 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分钟。

6. 正确给药方法, 不能用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 应先溶入生活盐水, 确认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物, 注完后用等渗液冲洗, 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

7、输注化疗药时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直至用药结束。 三. 外渗的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化疗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注(如病人诉注射部位疼痛, 即使没有外渗征象, 也应立即停止输注) 并采取以下措施:

1. 利用原针头接注射器进行多方面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皮下渗液吸出。

2. 局部皮下封闭, 常用的方法为Dxm 5mg和利多卡因2-3ML 加生理盐水到10-20ML 由疼痛

或肿胀区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 每日一次, 连续三天。封闭液使用量可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渗出量渗出范围做相应增减。

3. 外敷, 渗漏局部皮肤宜冷敷, 使局部血管收缩, 防止化疗药物扩散, 少数化疗药物忌冷敷, 如艾恒遇低温可致痉挛, 长春碱类(如盖诺)、VP-16宜热敷。也可用50%硫酸镁、中药等湿敷,间隔4-6小时换药一次,一般使用24小时,效果不明显可加长至三天。

4. 抬高渗漏侧肢体48小时,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5.渗漏24小时后,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6. 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植皮。

7. 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四、化学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常见毒性反应之一。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静脉炎。

处理;1、早期按药物类型不同,参照外渗处理要求进行外敷或用解毒剂。

2、可用1-3%普鲁卡因或加Dxm5-10mg 溶于生理盐水,经受累静脉滴注

3、72小时后仍有疼痛可采用于50%硫酸镁湿热敷,或在患处涂激素类软膏,鱼石脂或喜辽妥软膏,1-2次每天,并进行局部按摩。也可用新鲜芦荟叶反复涂擦或外敷,持续数天。 4、疼痛明显者,可用局部封闭注射。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 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 、诺维本。

2. 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 可有局部炎症反应, 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 顺铂、卡铂、 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依托泊苷(VP-16),5-FU 、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刺激性大的药物, 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回流速度缓慢, 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 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 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 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 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时, 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 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 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 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 、诺维本。

2. 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 可有局部炎症反应, 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 顺铂、卡铂、 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依托泊苷(VP-16),5-FU 、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刺激性大的药物, 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回流速度缓慢, 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 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 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 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 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时, 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 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 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 , 有条件者可行PICC 。

5.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 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 浓度、速度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 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 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5.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 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 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 浓度、速度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 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 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分钟。

6. 正确给药方法, 不能用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 应先溶入生活盐水, 确认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物, 注完后用等渗液冲洗, 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

7、输注化疗药时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直至用药结束。 三. 外渗的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化疗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注(如病人诉注射部位疼痛, 即使没有外渗征象, 也应立即停止输注) 并采取以下措施:

1. 利用原针头接注射器进行多方面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皮下渗液吸出。

2. 局部皮下封闭, 常用的方法为Dxm 5mg和利多卡因2-3ML 加生理盐水到10-20ML 由疼痛

或肿胀区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 每日一次, 连续三天。封闭液使用量可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渗出量渗出范围做相应增减。

3. 外敷, 渗漏局部皮肤宜冷敷, 使局部血管收缩, 防止化疗药物扩散, 少数化疗药物忌冷敷, 如艾恒遇低温可致痉挛, 长春碱类(如盖诺)、VP-16宜热敷。也可用50%硫酸镁、中药等湿敷,间隔4-6小时换药一次,一般使用24小时,效果不明显可加长至三天。

4. 抬高渗漏侧肢体48小时,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5.渗漏24小时后,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6. 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植皮。

7. 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四、化学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常见毒性反应之一。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静脉炎。

处理;1、早期按药物类型不同,参照外渗处理要求进行外敷或用解毒剂。

2、可用1-3%普鲁卡因或加Dxm5-10mg 溶于生理盐水,经受累静脉滴注

3、72小时后仍有疼痛可采用于50%硫酸镁湿热敷,或在患处涂激素类软膏,鱼石脂或喜辽妥软膏,1-2次每天,并进行局部按摩。也可用新鲜芦荟叶反复涂擦或外敷,持续数天。 4、疼痛明显者,可用局部封闭注射。


相关内容

  •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 ...

  •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却因此损害了血管,易造成静脉炎. 一.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 ...

  • 化疗药物外渗,就该这么处理!
  • 作者:JADE SNOW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外渗是指任何液体(液体或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意外渗漏到周围组织中.对于化疗药物而言,外渗是指化疗药经外周静脉或中心动脉给药时意外渗透到皮下或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结缔组织损伤,发生率在0.01%~7%. 根据化疗药引起的组织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代表 ...

  • 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
  • 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 发表者:李书军 58570人已访问 转自: 丁香园wlhnkf 此方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 化疗之前,首先须明确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身体状况是否可耐受化疗.并查血肿瘤指标作为化疗前后对比所用. 第一天给药: 盐酸表柔比星75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

  • 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一.概述 1.化疗定义: 狭义:细胞毒药物治疗 广义:还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 2.化疗的分类: 根治化疗 姑息化疗 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 联合放化疗 局部化疗 二.化疗的禁忌症 1. 恶液质 2. PS评分≥3分,KPS 3. 活动性感染或出血 ...

  •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 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4, q 第5卷第4期W or l d H eM t h D e di cal Per i od i cal i ge .g t M 护理探讨 理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动作规范.熟练.稳重,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出差错为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理论知识水平,耐心解答病人的提问, ...

  • 临床:化疗药物外渗,就该这么处理!
  • 金琉璃 | 集聚数据力量,助力精准医疗 临床上,化疗药物外渗时有发生,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极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包括静脉炎.药物外渗所致的局部化学性蜂窝织炎和渗出性坏死,甚至还会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 今天,我们将结合临床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供大家参考. ...

  •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
  •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近期 1 骨髓抑制 2 胃肠道反应 3 肝肾损伤 4 出血性膀胱炎. 5 心肺毒性 6 神经毒性 7 过敏反8 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远期 致癌----增加第二种原发肿瘤发生的机会 不育.不孕----抑制精子和卵巢功 ...

  • 乳腺癌术后化疗静脉的护理
  • 乳腺癌术后静脉化疗的护理 一.穿刺前准备 1 患者准备 化疗前给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做好化疗前宣教,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春夏季节可协助患者洗净肢体,防止由于肢体不洁而影响静脉显示,冬天气温变冷,血管收缩,输液前可协助患者用温水浸泡肢体10-15 min,使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