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

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

梦想内蕴着价值,价值承载着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涵盖了国家富强的梦想、民族振兴的梦想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为深厚的价值内蕴。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中国梦价值内蕴的具体体现。“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标准航向”,囊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引领力、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定和价值导向,引领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向度。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价值尺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文明为价值目标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受到鼓舞、获得启迪,促使其自由健康成长。“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特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不断彰显中国梦的巨大魅力和吸引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精神的价值诉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置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下,自觉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的气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非西方独有而属人类共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鲜明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资源,适时地充实到中国精神宝库中去,不断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当代性,增强其感召力。“自由”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人类的共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追求。自由精神闪烁着时代光芒,提升着时代精神,激发着全民族创造活力,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平等”“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梦心之所向、梦之所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所指出的,“我们要随

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法治不仅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重要的时代观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源自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每一个人的理想切实关联。只有紧紧依靠亿万群众的力量来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才能真实可感、踏实可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发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应有的核心道德品质,释放“正能量”。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只有每个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要以“爱国”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精神气脉之中,使中国人对国家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使命感,成为中华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倒的精神凝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必须要高扬爱国旗帜,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陶冶爱国情操中凝聚巨大的力量。要以“敬业、诚信、友善”凝聚中国力量。“敬业”是对公民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社会成员勤恳耐劳、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既是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实干兴邦”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道德推动力。“诚信”是人的基本德性,它既是实现个人心神愉悦、功成名就的道德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合作、信任与发展的道德力量。“友善”是人的善良与宽容所凝聚起来的一种宽厚德性,是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相互间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润滑剂。它使人间充满爱,使社会充满温暖,使中国梦更具亲和力。

2013年8月17日来源:《光明日报》潘玉腾 陈赵阳(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

梦想内蕴着价值,价值承载着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涵盖了国家富强的梦想、民族振兴的梦想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为深厚的价值内蕴。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中国梦价值内蕴的具体体现。“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标准航向”,囊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引领力、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定和价值导向,引领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向度。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价值尺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文明为价值目标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受到鼓舞、获得启迪,促使其自由健康成长。“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特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不断彰显中国梦的巨大魅力和吸引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精神的价值诉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置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下,自觉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的气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非西方独有而属人类共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鲜明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资源,适时地充实到中国精神宝库中去,不断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当代性,增强其感召力。“自由”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人类的共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追求。自由精神闪烁着时代光芒,提升着时代精神,激发着全民族创造活力,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平等”“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梦心之所向、梦之所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所指出的,“我们要随

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法治不仅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重要的时代观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源自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每一个人的理想切实关联。只有紧紧依靠亿万群众的力量来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才能真实可感、踏实可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发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应有的核心道德品质,释放“正能量”。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只有每个公民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要以“爱国”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精神气脉之中,使中国人对国家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使命感,成为中华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倒的精神凝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必须要高扬爱国旗帜,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陶冶爱国情操中凝聚巨大的力量。要以“敬业、诚信、友善”凝聚中国力量。“敬业”是对公民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社会成员勤恳耐劳、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既是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实干兴邦”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道德推动力。“诚信”是人的基本德性,它既是实现个人心神愉悦、功成名就的道德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合作、信任与发展的道德力量。“友善”是人的善良与宽容所凝聚起来的一种宽厚德性,是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相互间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润滑剂。它使人间充满爱,使社会充满温暖,使中国梦更具亲和力。

2013年8月17日来源:《光明日报》潘玉腾 陈赵阳(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相关内容

  •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有机结合[1]
  • 作者:刘桂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年04期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伟大创举.它的提出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大的突破性.而这种"结合"能否成功地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全面融合,又是决定改革成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存亡的问题.本文除 ...

  • 中国梦之追梦历程和价值体系
  • 中国梦之追梦历程和价值体系 摘要:"中国梦"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为了这个梦,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富裕,民主自由,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开始了伟大的追梦 ...

  •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扩展
  • 二0一四年第1期(总第276期)I 201碑1月10日出版I 缓牢稚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扩展 关 娜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在不断扩展,主要表现为维持劳动者自身再生产的生活资料不断丰富.劳动者养育子女的活劳动投入与所需费用的增加.劳动者自身教育培训费用的增加以及劳 ...

  •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助推中国梦的动力
  • 邹庆华 [摘要]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著名讲演后,张思德便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和化身,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力量.张思德精神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诠释,深入开展学习张思德活动, ...

  • 寻找改革新动力
  • 改革的新动力,只能产生于各阶层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交汇处 30年前,面临崩溃边缘的经济和政治失序促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共识,由此踏上中国伟大复兴之路.30年后的今天,如何继续凝聚改革共识,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此,我刊联合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及华闻在线控股公司,在线访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 ...

  •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策略研究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的"CPU"- 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报告动力电池行业2009 年 5 月 21 日投资要点: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只有一两个!20 世纪 80 年代初,IBM 将个 人电脑中的两个关键零部件外包:操作系统交给了当时很不起眼推荐评级( ...

  • 自考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 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201404 /201201)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 ...

  •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

  • 中国企业未来创新驱动力
  • 世界产业格局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中国企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凝结.企业创新具有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思辨.培育和有效运用企业创新驱动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