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

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歇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

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热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 .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①,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①騃:sì,无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 .魏州自承嗣已/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 .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 .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 .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

(2)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9.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帽 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我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

②①

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 .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 .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 .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姜文:时势英雄 坚硬如水

靳锦

在公共视野里,姜文先生2014年只做了一件事情,他贡献了自己20年导演生涯的第5

部作品《一步之遥》,继续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中国影坛如早期的制造业,高歌猛进却充斥着粗制滥造,姜文因此显得不同寻常。

他的上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出现在2010年,赢得极佳的观影口碑,最终票房6.7亿,是他目前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4年时间,中国电影银幕数从6000块增长到2万块,快速扩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电影质量却无法一蹴而就,烂片高票房的情况屡见不鲜。姜文的回归像一次仪式,观众乐于见到一个艺术家在商业时代获得尊重。

《一步之遥》故事的原型是发生在1920年代的一起命案。美术指导柳青接到的要求是“high ”,“制作人跟我说应该弄得特high 。”技术上high 的表现为高色彩饱和度和快速的剪辑节奏,导演的要求是“它一定是强烈的、鲜艳的、感染人的。”

故事上,“high ”则和阳刚的人物形象紧密相连。姜文电影中的男性主人公重情信义,对弱者有极强的保护本能,是目前中国影坛稀缺的类型。戏外,以高品质电影著称的姜文与他的银幕角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重叠,展现出一个实力强大的飞扬形象。“中国人太渴望有一个自己感觉特别硬朗、特别佩服的这么一个电影,有一个这样的精神需求。”柳青说。

导演中心制巩固了这种形象。今年3月份,姜文出席投资方英皇公司的酒会时曾对媒体表示,艺术创作一定要集权,“我觉得凡是那些一流的电影,他们的导演都用集权制。”他试图竭尽可能去打造一个理想世界。

《一步之遥》里有场发生在火车里的戏,姜文给柳青的要求是“火车要搭得不像火车,但还是火车,比火车还要火车”。为配合主人公快乐的心境,火车中有金色的沙滩。沙子和小米的颜色都不符合姜文所描绘的“温暖的感受”,美术组最终运来几吨玉米磨碎,才让火车里出现金光闪闪的“沙滩”。

“他必须通过这种苛求,把其他人带出世俗生活的气场。”影评人史航如此评价姜文的电影追求。与姜文合作过《让子弹飞》的摄影师赵非表示,姜文电影的视觉要求是“坚决不要脏乱差”的“主观现实主义”,“要的是那种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风格”。

强硬的姜文亦曾多次碰壁。2000年的《鬼子来了》之后,他被禁拍6年。2007年推出蛰伏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却因情节晦涩而遭到市场冷遇,6000万投资仅收获1800万票房。

“他们不看啊,他们不但不看,还嘲笑我,说这个电影我们看不懂。我原来以为看不懂会不好意思,起码还得装懂吧,结果人家就是看不懂,就不想看,那我也没办法。”姜文对《人物》记者说,“所以拍了《让子弹飞》,起码让人家把钱赚回去呗。”

重新打量市场需求的姜文在2010年带来了《让子弹飞》,“站着把钱挣了”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也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其中包含了莫大的欣慰:商业市场终于拥抱了有质量

的艺术作品。

姜文不是“死磕”型导演,他不去硬碰体制,也不蔑视市场,而是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语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智者近水,水是不跟人作对的。它一定绕道而行,找到它应该可以找到的方式。”柳青说。

悲情英雄并不是姜文的选择,他要做的是时势英雄。

制片人马珂为姜文的故事做资本上的保驾护航。《让子弹飞》投资超过1亿,宣发费用5000万,创了当年中国电影的宣发纪录。《一步之遥》的投资超过3亿,宣发费用“打破了我们自己创造的纪录”。

在目前的中国影坛,没有类似美国奥斯卡奖一样对于优质内容的公信判断,票房可能是评价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关系的最高量化指标。马珂希望姜文只管创作,他想办法为作品找到更多的观众,“姜文这样一个对品质有极端要求的创作者,对我是最大的保险栓。”

“我觉得拍一个挣钱的电影不是特别难的事。”姜文眯起眼睛。票房是他最不想谈的话题,却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无法避免。具体的数字结果似乎正成为诱人的果实,他努力说明,那不是种下种子的目的,“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让这个电影变得更有意思,更好看,总比死乞白赖掉钱眼里有意思,对不对?”

(选自《人物》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姜文,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春桃》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1988年两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

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他擅长在电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风格,并以此反映某些时代现实。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在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评审团大奖;2010年末上映的贺岁电影《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2014年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姜文在2014年制作完成了自己20年导演生涯的第5部作品《一步之遥》,投资超过3亿,继续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

B .姜文在2010年导演并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站着把钱挣了”,刷新了当年国产电

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

C .姜文在2000年导演并主演的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因为他的强硬态度,随后影片遭到禁演。

D .姜文在2007年推出蛰伏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却因情节晦涩而遭到市场冷遇,没有收回6000万元的投资,他自己也不满意这部作品。

E .姜文年轻时主演的电影《芙蓉镇》《春桃》《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等多次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

(2)“中国人太渴望有一个自己感觉特别硬朗、特别佩服的这么一个电影,有一个这样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需求?请简要概括。(6分)

(3)制片人马珂说“姜文是一个对品质有极端要求的创作者”,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本文以“姜文:时势英雄,坚硬如水”为题,有什么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C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B .尼泊尔灾难管理高级官员丹格尔称,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许多地方,倒塌的建筑物里可能有被困的人员,这将会增加遇难的人数。

C .尽管海马这个品牌在中国品牌中还并不算是第一梯队的热销车型,不过从他们近期推出的车型上来看,还算是很具有诚意的。

D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一线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方案设得再完美,也需要由具体的操作者实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 .①⑤⑥③④② B .⑤⑥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⑤⑥① D .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

① 。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③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17.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30字。(图表数据来源:网易) (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

2.C (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

3.B (A .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 C.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 .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 D此句意思是“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5.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6. D 叛乱原因不对,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7. (1)(5分)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人情”、“归”、 “摭”各1分,句意2分)

(2)(田弘正)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官员请求供给。(“纪纲之仆”、“持”、“请给”各1分,句意2分)

8. 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

9. (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

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

10.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 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 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 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

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 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2.(1)答B 给3分,答A 给2分,答D 给1分;答C 、E 不给分。

解析:C 项,“因为他的强硬态度,随后影片遭到禁演”与原文不符,《鬼子来了》并没有遭禁演,原文是说“2000年的《鬼子来了》之后,他被禁拍6年”。D 项,“他自己也不满意这部作品”不对,不合文意。E 项,《北京人在纽约》属于电视作品,不是电影。

(2)参考答案:①重情信义:姜文电影中的男性主人公重情信义,是目前中国影坛稀缺的类型②实力强大:展现出一个实力强大、充刚之气的飞扬形象。这是现实生活中所少的。③对弱者有极强的保护本能。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缺少的精神品格。(每点3分)

(3)参考答案:①姜文要求他的电影一定是强烈的、鲜艳的、感染人的;②姜文电影的视觉要求是“坚决不要脏乱差”的“主观现实主义”,“要的是那种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风格”; ③“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让这个电影变得更有意思,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语法讲述自己的故

事。”(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时势英雄:①姜文擅长在电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风格,并以此反映某些时代现实;②姜文打量市场需求,让高品质电影获得商业认可,取得高的票房。坚硬如水:①姜文坚持自己导演的电影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这在当前的电影界不同寻常;②姜文不是“死磕”型导演,他不去硬碰体制,也不蔑视市场。而是像水一样绕道而行,用合适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 B “背道而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14.B (A .句式杂糅,“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可改为“根据网络民调”或“网络民调显示”;

C .搭配不当,“品牌”与“热销车型”不搭配;D .不合逻辑,“成功”与“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合逻辑。)

15.C (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16答案、示例:①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②也留下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文章

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17.①中国青年的失业率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美国青年则相反。(3分)②中国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分)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

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河北的将士心中不平,所以不能完全改变那里的风俗,最终因此招致祸乱。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

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歇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

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热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 .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①,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①騃:sì,无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 .魏州自承嗣已/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 .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 .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 .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

(2)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9.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帽 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我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

②①

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 .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 .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 .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姜文:时势英雄 坚硬如水

靳锦

在公共视野里,姜文先生2014年只做了一件事情,他贡献了自己20年导演生涯的第5

部作品《一步之遥》,继续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中国影坛如早期的制造业,高歌猛进却充斥着粗制滥造,姜文因此显得不同寻常。

他的上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出现在2010年,赢得极佳的观影口碑,最终票房6.7亿,是他目前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4年时间,中国电影银幕数从6000块增长到2万块,快速扩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电影质量却无法一蹴而就,烂片高票房的情况屡见不鲜。姜文的回归像一次仪式,观众乐于见到一个艺术家在商业时代获得尊重。

《一步之遥》故事的原型是发生在1920年代的一起命案。美术指导柳青接到的要求是“high ”,“制作人跟我说应该弄得特high 。”技术上high 的表现为高色彩饱和度和快速的剪辑节奏,导演的要求是“它一定是强烈的、鲜艳的、感染人的。”

故事上,“high ”则和阳刚的人物形象紧密相连。姜文电影中的男性主人公重情信义,对弱者有极强的保护本能,是目前中国影坛稀缺的类型。戏外,以高品质电影著称的姜文与他的银幕角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重叠,展现出一个实力强大的飞扬形象。“中国人太渴望有一个自己感觉特别硬朗、特别佩服的这么一个电影,有一个这样的精神需求。”柳青说。

导演中心制巩固了这种形象。今年3月份,姜文出席投资方英皇公司的酒会时曾对媒体表示,艺术创作一定要集权,“我觉得凡是那些一流的电影,他们的导演都用集权制。”他试图竭尽可能去打造一个理想世界。

《一步之遥》里有场发生在火车里的戏,姜文给柳青的要求是“火车要搭得不像火车,但还是火车,比火车还要火车”。为配合主人公快乐的心境,火车中有金色的沙滩。沙子和小米的颜色都不符合姜文所描绘的“温暖的感受”,美术组最终运来几吨玉米磨碎,才让火车里出现金光闪闪的“沙滩”。

“他必须通过这种苛求,把其他人带出世俗生活的气场。”影评人史航如此评价姜文的电影追求。与姜文合作过《让子弹飞》的摄影师赵非表示,姜文电影的视觉要求是“坚决不要脏乱差”的“主观现实主义”,“要的是那种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风格”。

强硬的姜文亦曾多次碰壁。2000年的《鬼子来了》之后,他被禁拍6年。2007年推出蛰伏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却因情节晦涩而遭到市场冷遇,6000万投资仅收获1800万票房。

“他们不看啊,他们不但不看,还嘲笑我,说这个电影我们看不懂。我原来以为看不懂会不好意思,起码还得装懂吧,结果人家就是看不懂,就不想看,那我也没办法。”姜文对《人物》记者说,“所以拍了《让子弹飞》,起码让人家把钱赚回去呗。”

重新打量市场需求的姜文在2010年带来了《让子弹飞》,“站着把钱挣了”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也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其中包含了莫大的欣慰:商业市场终于拥抱了有质量

的艺术作品。

姜文不是“死磕”型导演,他不去硬碰体制,也不蔑视市场,而是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语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智者近水,水是不跟人作对的。它一定绕道而行,找到它应该可以找到的方式。”柳青说。

悲情英雄并不是姜文的选择,他要做的是时势英雄。

制片人马珂为姜文的故事做资本上的保驾护航。《让子弹飞》投资超过1亿,宣发费用5000万,创了当年中国电影的宣发纪录。《一步之遥》的投资超过3亿,宣发费用“打破了我们自己创造的纪录”。

在目前的中国影坛,没有类似美国奥斯卡奖一样对于优质内容的公信判断,票房可能是评价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关系的最高量化指标。马珂希望姜文只管创作,他想办法为作品找到更多的观众,“姜文这样一个对品质有极端要求的创作者,对我是最大的保险栓。”

“我觉得拍一个挣钱的电影不是特别难的事。”姜文眯起眼睛。票房是他最不想谈的话题,却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无法避免。具体的数字结果似乎正成为诱人的果实,他努力说明,那不是种下种子的目的,“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让这个电影变得更有意思,更好看,总比死乞白赖掉钱眼里有意思,对不对?”

(选自《人物》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姜文,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春桃》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1988年两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

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他擅长在电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风格,并以此反映某些时代现实。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在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评审团大奖;2010年末上映的贺岁电影《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2014年获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姜文在2014年制作完成了自己20年导演生涯的第5部作品《一步之遥》,投资超过3亿,继续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

B .姜文在2010年导演并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站着把钱挣了”,刷新了当年国产电

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

C .姜文在2000年导演并主演的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因为他的强硬态度,随后影片遭到禁演。

D .姜文在2007年推出蛰伏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却因情节晦涩而遭到市场冷遇,没有收回6000万元的投资,他自己也不满意这部作品。

E .姜文年轻时主演的电影《芙蓉镇》《春桃》《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等多次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

(2)“中国人太渴望有一个自己感觉特别硬朗、特别佩服的这么一个电影,有一个这样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需求?请简要概括。(6分)

(3)制片人马珂说“姜文是一个对品质有极端要求的创作者”,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本文以“姜文:时势英雄,坚硬如水”为题,有什么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C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B .尼泊尔灾难管理高级官员丹格尔称,目前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在许多地方,倒塌的建筑物里可能有被困的人员,这将会增加遇难的人数。

C .尽管海马这个品牌在中国品牌中还并不算是第一梯队的热销车型,不过从他们近期推出的车型上来看,还算是很具有诚意的。

D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一线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方案设得再完美,也需要由具体的操作者实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 .①⑤⑥③④② B .⑤⑥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⑤⑥① D .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

① 。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③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17.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30字。(图表数据来源:网易) (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

2.C (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

3.B (A .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 C.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 .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 D此句意思是“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5.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6. D 叛乱原因不对,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7. (1)(5分)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人情”、“归”、 “摭”各1分,句意2分)

(2)(田弘正)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官员请求供给。(“纪纲之仆”、“持”、“请给”各1分,句意2分)

8. 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

9. (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

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

10.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 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 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 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

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 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2.(1)答B 给3分,答A 给2分,答D 给1分;答C 、E 不给分。

解析:C 项,“因为他的强硬态度,随后影片遭到禁演”与原文不符,《鬼子来了》并没有遭禁演,原文是说“2000年的《鬼子来了》之后,他被禁拍6年”。D 项,“他自己也不满意这部作品”不对,不合文意。E 项,《北京人在纽约》属于电视作品,不是电影。

(2)参考答案:①重情信义:姜文电影中的男性主人公重情信义,是目前中国影坛稀缺的类型②实力强大:展现出一个实力强大、充刚之气的飞扬形象。这是现实生活中所少的。③对弱者有极强的保护本能。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缺少的精神品格。(每点3分)

(3)参考答案:①姜文要求他的电影一定是强烈的、鲜艳的、感染人的;②姜文电影的视觉要求是“坚决不要脏乱差”的“主观现实主义”,“要的是那种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风格”; ③“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让这个电影变得更有意思,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语法讲述自己的故

事。”(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时势英雄:①姜文擅长在电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风格,并以此反映某些时代现实;②姜文打量市场需求,让高品质电影获得商业认可,取得高的票房。坚硬如水:①姜文坚持自己导演的电影保持着低产而高质的节奏,这在当前的电影界不同寻常;②姜文不是“死磕”型导演,他不去硬碰体制,也不蔑视市场。而是像水一样绕道而行,用合适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 B “背道而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14.B (A .句式杂糅,“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可改为“根据网络民调”或“网络民调显示”;

C .搭配不当,“品牌”与“热销车型”不搭配;D .不合逻辑,“成功”与“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合逻辑。)

15.C (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16答案、示例:①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②也留下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文章

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17.①中国青年的失业率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美国青年则相反。(3分)②中国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分)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

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河北的将士心中不平,所以不能完全改变那里的风俗,最终因此招致祸乱。


相关内容

  • 质点的直线运动
  • 一.单项选择题 1. [湖北省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16届高三10月联考物理试题]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50 m处,它们的v-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30 s末,甲.乙两车相距100 m B.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 ...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高三1 1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I 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 ...

  •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经验
  •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经验分享(江西省) -------初中英语 时间:2016年1月10日下午 地点:南昌市第二中学(绿茵路) 步骤:候考---抽题(2mins)----备课(20mins)----结构化试题(5mins)-----试讲(10mins)-----答辩(5mins) [候考 ...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第I 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 了一种奢侈._______,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气定神闲/从容不迫) 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 ...

  • 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1.2.3.班计算机科教学,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取的一定成绩,也暴露出问题分析如下: ①试卷方面 本次试卷与高考模式保持一致,共三个大题26个小题,共100分.不足之处在于选择题中有6个小题及一个简答题超出了高二学生现阶段掌握范围,共23分.另外试卷时按 ...

  • 中国地理高考试题8
  • 题组二 (山东省临沂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于2009年10月11日10时30分从上海出发.这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69°22′S,76°22′E)的常规科考外,重点进行昆仑站(80°25′S,77°06′E:南极冰盖最高点附近)的内陆科 ...

  • 关于南宁中高考
  • 关于中考 一.考试招生工作原则 (一)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方式(参加升学考试以考生志愿为原则,对于不报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由学校自行组织考查评价,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考试科目有六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与历史. (二)继续实行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及命题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