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吴昌硕[石鼓文]

《石鼓文》(图一为拓片局部)为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刻于十个鼓形石上,故得名。每石有一首四言诗,内容是咏秦国君游猎之事,所以《石鼓文》又称“猎碣”文字。原石高约三尺,径二尺许,由于屡经兵火摧残,风雨侵蚀,故而漫漶颇甚。其中一石在宋代被改凿为臼,另一石也不存一字。据郭沫若统计,《石鼓文》字形完全的有465字。《石鼓文》线条较金 文更加匀整圆润,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整齐而略呈长方,平行线条多作排列装饰,严谨茂密,用笔圆劲挺拔,笔道遒劲凝重,字距、行距开阔均衡,疏朗如晴空星月,字大逾寸,气韵淳古,雄强浑厚,朴茂自然,颇受历代大家推崇,是入手大篆的极佳范本。明朱简《印章要论》说:“《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

数千年书史中,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大凡评说吴昌硕,都要提到他临的《石鼓文》。《石鼓文》成全了吴昌硕,反过来,吴昌硕也使《石鼓文》的艺术价值得以发扬光大。从表现上来看,吴昌硕《石鼓文》是以临摹形式出现的,但很少有人以欣赏临作的眼光来看待他的《石鼓文》。应该说,吴昌硕的《石鼓文》是一种有凭据的创作,体现了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独到理解,与其说临,不如说创。图二为吴昌硕75岁时所作,和原版《石鼓文》面目已相差很大,既有古典形态,又有自家面目。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字形上由原版的略呈长方变成长方形,长宽比例接近黄金分割,为最佳结构形态;线条上由原版的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天趣飞动,线条虽圆实,但无草率油滑之意,都是扎实的篆书线条,有残破感,具金石气;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转化为高低不平之势,字字飞动,呼之欲出;空间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用笔老辣苍迈,万毫齐力,充满霸悍之气;用墨上有浓枯湿润之分。这是吴昌硕借古开今的成功尝试。篆书属静态体势,吴昌硕能将篆书写得具有飞动之感和抒情之意,着实令后辈钦敬不已。

这一讲主要是笔画的分析。但《石鼓文》的起、收笔很有特点,也很关键,故下面先对其笔画起、收笔的写法加以介绍。

吴昌硕《石鼓文》中起笔和收笔都是自然落笔和提笔,很少有刻意逆锋的动作,从图一中所列诸字不难看出。一般说来,篆书圆弧线条可一笔写就,也可两笔完成,“余”字中“U”形线条中右半部分重新起笔,体现了吴昌硕自然落笔的特点。关于这一点,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中多有批评,认为吴昌硕用画大白菜方法来写书,篆法扫地而村气满纸。其收笔自然露锋,如二中“游”、“君”、“我”等字,有时形成驻笔,如“西”字右上半部分笔画。

点。吴昌硕《石鼓文》点大多粗壮有力,吸收金文特点,有装饰作用,如图三中第2个字;一些有平衡作用,如第1个字;某些点的作用较为特殊,有行书笔意,使字形显得异常,如“尖”和“作”字中的点。

横。横画各有其态,书写过程中并不一带而过,而有很多提按动作,以产生节奏变化,如图四中“一”、“不”二字;当两横同时出现时,通过长短和粗细变化以避免雷同,如“于”字;有时吸收金文特点,将横变成点,如“丙”字。

竖。吴昌硕篆书中竖有支撑字形的作用,如图五中“车”字。当多竖出现时,通过轻重和弧度变化来避免相同,如“帅”、“用”、“代”三字。

弧线。弧线是篆书的重要笔画,体现了圆转的意味,图六中所列,或外弯或内转,或一波三折,或一波一折等,形态婀娜多姿。

装饰性笔画。吴昌硕《石鼓文》中两两类装饰性笔画,一是圆圈排叠而成的具有图案意味的形态,如图七中所示各字;另一类装饰性笔画是一些字书写中拖一“小尾巴”,极富趣味,如图八各字。后者在吴昌硕创作中运用得得心应手,而后学者如邓散木等则显造作之意,有过分拖尾巴的弊病,反成习气。

这一讲主要是对吴昌硕所临《石鼓文》的用墨和繁简处理分析。

用墨。原版《石鼓文》因为是石刻本,故用墨之法无从知晓。吴昌硕所临《石鼓文》用墨酣畅淋漓,血肉丰满。虽大多用墨厚重,但其中有动作上的细微差别。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浓墨,用笔豪肆,如图一中各字;二是细笔出之,如图二中各字;三是粗细相间,如图三中各字。三者共同构成了墨法上的丰富变化。

繁简处理。吴昌硕临《石鼓文》中繁简处理可概括为“小中见大,删繁就简”八字原则。通俗地讲,笔画很少的字,不因过于细小的而散漫;笔画繁多的,则不使太臃胀。如图四中各字,虽笔画寥寥,但不显零落;而图五中各字虽笔画繁多,结字茂密,但整体上疏密有致,不觉阻塞,体现出吴昌硕高超的处理法。

...

《石鼓文》(图一为拓片局部)为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刻于十个鼓形石上,故得名。每石有一首四言诗,内容是咏秦国君游猎之事,所以《石鼓文》又称“猎碣”文字。原石高约三尺,径二尺许,由于屡经兵火摧残,风雨侵蚀,故而漫漶颇甚。其中一石在宋代被改凿为臼,另一石也不存一字。据郭沫若统计,《石鼓文》字形完全的有465字。《石鼓文》线条较金 文更加匀整圆润,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整齐而略呈长方,平行线条多作排列装饰,严谨茂密,用笔圆劲挺拔,笔道遒劲凝重,字距、行距开阔均衡,疏朗如晴空星月,字大逾寸,气韵淳古,雄强浑厚,朴茂自然,颇受历代大家推崇,是入手大篆的极佳范本。明朱简《印章要论》说:“《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

数千年书史中,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大凡评说吴昌硕,都要提到他临的《石鼓文》。《石鼓文》成全了吴昌硕,反过来,吴昌硕也使《石鼓文》的艺术价值得以发扬光大。从表现上来看,吴昌硕《石鼓文》是以临摹形式出现的,但很少有人以欣赏临作的眼光来看待他的《石鼓文》。应该说,吴昌硕的《石鼓文》是一种有凭据的创作,体现了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独到理解,与其说临,不如说创。图二为吴昌硕75岁时所作,和原版《石鼓文》面目已相差很大,既有古典形态,又有自家面目。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字形上由原版的略呈长方变成长方形,长宽比例接近黄金分割,为最佳结构形态;线条上由原版的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天趣飞动,线条虽圆实,但无草率油滑之意,都是扎实的篆书线条,有残破感,具金石气;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转化为高低不平之势,字字飞动,呼之欲出;空间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用笔老辣苍迈,万毫齐力,充满霸悍之气;用墨上有浓枯湿润之分。这是吴昌硕借古开今的成功尝试。篆书属静态体势,吴昌硕能将篆书写得具有飞动之感和抒情之意,着实令后辈钦敬不已。

这一讲主要是笔画的分析。但《石鼓文》的起、收笔很有特点,也很关键,故下面先对其笔画起、收笔的写法加以介绍。

吴昌硕《石鼓文》中起笔和收笔都是自然落笔和提笔,很少有刻意逆锋的动作,从图一中所列诸字不难看出。一般说来,篆书圆弧线条可一笔写就,也可两笔完成,“余”字中“U”形线条中右半部分重新起笔,体现了吴昌硕自然落笔的特点。关于这一点,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中多有批评,认为吴昌硕用画大白菜方法来写书,篆法扫地而村气满纸。其收笔自然露锋,如二中“游”、“君”、“我”等字,有时形成驻笔,如“西”字右上半部分笔画。

点。吴昌硕《石鼓文》点大多粗壮有力,吸收金文特点,有装饰作用,如图三中第2个字;一些有平衡作用,如第1个字;某些点的作用较为特殊,有行书笔意,使字形显得异常,如“尖”和“作”字中的点。

横。横画各有其态,书写过程中并不一带而过,而有很多提按动作,以产生节奏变化,如图四中“一”、“不”二字;当两横同时出现时,通过长短和粗细变化以避免雷同,如“于”字;有时吸收金文特点,将横变成点,如“丙”字。

竖。吴昌硕篆书中竖有支撑字形的作用,如图五中“车”字。当多竖出现时,通过轻重和弧度变化来避免相同,如“帅”、“用”、“代”三字。

弧线。弧线是篆书的重要笔画,体现了圆转的意味,图六中所列,或外弯或内转,或一波三折,或一波一折等,形态婀娜多姿。

装饰性笔画。吴昌硕《石鼓文》中两两类装饰性笔画,一是圆圈排叠而成的具有图案意味的形态,如图七中所示各字;另一类装饰性笔画是一些字书写中拖一“小尾巴”,极富趣味,如图八各字。后者在吴昌硕创作中运用得得心应手,而后学者如邓散木等则显造作之意,有过分拖尾巴的弊病,反成习气。

这一讲主要是对吴昌硕所临《石鼓文》的用墨和繁简处理分析。

用墨。原版《石鼓文》因为是石刻本,故用墨之法无从知晓。吴昌硕所临《石鼓文》用墨酣畅淋漓,血肉丰满。虽大多用墨厚重,但其中有动作上的细微差别。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浓墨,用笔豪肆,如图一中各字;二是细笔出之,如图二中各字;三是粗细相间,如图三中各字。三者共同构成了墨法上的丰富变化。

繁简处理。吴昌硕临《石鼓文》中繁简处理可概括为“小中见大,删繁就简”八字原则。通俗地讲,笔画很少的字,不因过于细小的而散漫;笔画繁多的,则不使太臃胀。如图四中各字,虽笔画寥寥,但不显零落;而图五中各字虽笔画繁多,结字茂密,但整体上疏密有致,不觉阻塞,体现出吴昌硕高超的处理法。

...


相关内容

  • 论吴昌硕的篆书艺术
  • 摘 要:吴昌硕是我国近代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书画印四者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一种气势磅礴.境界恢宏.内涵丰富的整体艺术风格.书法是吴昌硕整体艺术的根本,而篆书最为"名"对其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浅析吴昌硕的社会背景. ...

  • 与古为徒-谈隶书的发展和创作
  • 与古为徒--略论清代隶书之于当今隶书创作之意义 一.碑意的冷落--当代隶书创作现状及其原因 冷静地关照当代的隶书创作现状,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当代书家,在隶书创作的取法上不再仅仅局限于碑版隶书,而是博采众长,将汉碑.简牍.帛书,甚至新发掘的所有古代书法遗迹加以整合,把篆.楷.行.草的笔法运用到隶书中, ...

  • 硬笔书法填空题
  • 1. 人类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关于语言的故事是_____故事. 2. 世界四大文明中的文字分别是:__ . __.___ .___ . 3. 四大文明中的文字现在还在使用的是 . 4. 贝希斯顿铭文是由 种文字书写的. 5.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被 国最早发现的. 6. 在中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汉字系统是 ...

  • 吴昌硕绘画作品艺术风格浅析
  • 吴昌硕绘画作品艺术风格浅析 夏 万 杰 (江苏省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1)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等,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于一个贫穷的书香门第.他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岁时遭遇战乱,一家人流离失所,在外飘泊五年之后才得以重 ...

  • 大力推进书法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追求内涵发展,提高人全面素质的新阶段.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了教育的重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及时出台具有重要意义:1.拯救汉字的书写危机.电脑时代,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的书写能力已大为削 ...

  •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判断题(根据题意判断正误,并在括号中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①史书上常说的"陶朱公"就是范蠡.( √ ) ②鸦片战争后,浙江最早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是温州.(× ) ③龙游商帮就是指以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 √ ) ④衢州 ...

  • 此生[石鼓文]必须走一程
  •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内容主要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 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上乘西周金文,下 ...

  • 闲话吴昌硕轶事 齐白石曾愿意当他门下"走狗"
  • 海派大师任伯年为吴昌硕所作的 <蕉荫纳凉图轴>(局部)肖像画 纵129.6厘米横58.9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为纪念他,近期,浙博西湖美术馆特意为他举办了一次纪念作品展.吴昌硕是一位在诗.书.画.金石.篆刻等方面都精通的,而且还是个卓有成就的画家,在中国近现代 ...

  • 百年吴昌硕:横涂竖抹 鬼神亦莫之测 天下真当叹服矣
  • http://www.zhuokearts.com 2014-08-18 新闻来源:外滩画报 扫描二维码进入本新闻手机页面浏览 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展览一个接一个,作为故乡,浙江当仁不让.7 月 8-18 日,浙江省博物馆就在西湖美术馆举行了"昌古硕今"特展,展出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