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土壤的结构和分类

第十八讲 土壤的结构和分类

【知识要点】

一、 土壤中有哪些生物?有哪些非生命物质?怎样用实验证明土壤中有空气、有机物和无机盐?

二、 你见过的土壤颗粒的大小相同吗?根据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三、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四、 根据三种颗粒所占比例不同可以分为几类呢?各有什么性能?什么样的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典型例题】

例1 土壤生物包括 、 、 等生物. 例2 下列哪一种生物不属于土壤生物( ) A、蚂蚁

B、马陆

C、小麦

D、泥鳅

例3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 A、水

B、空气

C、腐殖质

D、玻璃

例4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土壤的形成和保护( ) A、植树造林

B、大浪淘沙

C、拦河造田

D、风调雨顺

例5 空气约占土壤的体积分数是( )

A、95%

B、1% C、25% D、21%

例6 土壤的形成过程( ) A、是十分短暂的过程 B、没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C、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受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作用 D、只有风雨冷热作用,没有生物作用 例7 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 C、土壤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例8 对黏土类土壤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气性最好

B、保肥能力最强

C、质地最黏

D、透水性最强

例9在自然界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人造土

例10 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大气中的湿度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渡度

D、光照强度和温度

C、土壤中的湿度和土壤肥力

例11 农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了解土壤的性状积累了丰富经验,物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的土壤属于 ;屋前房后的菜园土,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 . 例12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水

B、空气

C、生物

D、风力

例13 某同学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取了等体积的砂土、黏土和壤土分别放到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中,分别标记为A、B、C.下表是他的研究方案:

(1

(2)根据你修正的方案,你认为种在 盆的花生长最好.

【小试锋芒】

1.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

C、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2.下列选项中,肥力最高、能生长高等植物的是( ) A、岩石

B、原始土壤

C、成土母质

D、成熟土壤

3.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 ) A、固体颗粒的大小 C、通气性的好坏

B、透水能力的大小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4.组成整个土体“骨骼”的是(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5.下列关于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固定 C、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B、改变了原始大气的化学成分

D、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6.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关于这些空隙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C、有利于水的流动

B、有利矿物质颗粒的流动 D、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7.土壤中能为类净化土壤的主要土壤生物是( ) A、土壤颗粒

B、土壤中的植物的根 D、土壤中的动物

C、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8.土壤动物的主要食物是( ) A、有机物

B、无机盐和水

C、水和有机物 D、各种植物所需营养

9.以下不属于土壤动物的是( ) A、蚯蚓

B、蝼蛄

C、蚂蚁

D、蜻蜓

10.以下属于影响土壤动物生活环境因素的是( ) A、土壤温、湿度

B、土壤疏松度

C、光照

D、以上都是

11.最初的地球外层地壳是( ) A、土壤

B、岩石

C、水 D、森林

12.以下不属于土壤形成影响因素的是( ) A、风和闪电

B、流水和温度 C、生物和雨水 D、人类活动

13.下列属于岩石成土作用的是( )

A、低等植物地衣的菌丝深入岩石引起破碎作用 B、高等植物根系的穿插引起岩石破碎作用 C、动物的穴居习性对岩石的破碎 D、以上都是

14.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 A、具有孔隙,能够渗透水和空气 C、具有有机物的合成的分解过程

B、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D、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指示作用

15.下列有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越多,植物生长越旺盛 B、空气越多,植物生长越旺盛

C、水分适中,空气通透性强,植物生长越旺盛

D、植物的生长只与水当的多少有关,而与空气的多少无关

16.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成的,比一般的塑料花盆和瓷花盆要好,由此可以推断出红黏土( ) A、砂粒含量较少

B、保水性较好 D、不适合植物生长

C、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17.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18.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19.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 ) A、土壤很脏

B、土壤很臭 D、土壤有毒

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20.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腐殖质

B、矿物质颗粒

C、水

21.土壤矿物质颗粒中体积最小的是( )

A、砂粒

B、粉砂粒 C、黏粒

22.哪种土壤保水性最强(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砂土与壤土的混合土壤

23.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土壤质地最为均匀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4.我国的西部、华北平原、沙漠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D、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25.土壤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A、透水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C、保水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气性强,则渗水性差 C、通气性弱,则保水性强 2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通气性越强,土质就越好 C、土壤的渗水性越好,土质就越好

B、土壤的保水性越好,土质就越好 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 B、通气性强,则保水性强 D、通气性弱,则保水性差 B、保肥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D、通气性能差,保肥能力也差

28.下列土壤中了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任何一种都可以

29.试在以下土壤名称后填上土壤质的序号:

A、砂土类土壤( ) B、黏土类土壤( ) C、壤土类土壤(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30.土壤中一般都含有 、 和 三种微粒.根据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 土壤、 土壤和 土壤三种. 31.土壤的黏性差,表示土壤中 较大,因而比较 ,水易 ,

好但 能力差;土壤的黏性强,则土壤的 小, 好.

32.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土壤颗粒有大有小,请将以下土壤颗粒用序号从1砂粒 ○2黏粒 ○3粉砂粒 大到小排列: .○

33.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它的特点是黏性 、 、 .

34.土壤颗粒的粗细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数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砂土通气性能 ,但保持水的性能很 ,容易使植物缺水;黏土保持水的性能很 ,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 ,这样会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1○2○3○4的顺序是表示岩石的 过程.35.右图○ 36. 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因为它内部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 。 37.土壤中固体成分主要由 和 组成,其中 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3

38.岩石在长期的 、 和

4 ○

1 ○

2 ○

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39.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这些有机物在 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 ,贮存在土壤中.

40.腐殖质可以为 提供食物,也可以为 提供养分。 41.实验:如下图,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水. (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一下,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实验说明土壤里 .

(4)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

【大展身手】

1、下列环境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是( ) A、阴暗、潮湿、无氧的环境 C、温暖、干燥、阴暗的环境

B、坚硬、黑暗、有氧的环境 D、阴暗、潮湿、温暖有氧的环境

2、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3、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 A、乱石堆里

B、干硬的土堆中

C、小水洼

D、湿润的草地

4、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其原因是( ) A、水分蒸发了

B、有机物燃烧掉了 D、以上均正确

C、土壤中留出了较多的空隙

5、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

6、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的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类;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7、土壤物质包括( ) A、矿物质、腐殖质 C、矿物质、腐殖质、空气

B、矿物质、腐殖质、水 D、矿物质、腐殖质、水 、空气

8、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9、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 C、加速岩石风化

B、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D、增加空气比例

10、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11、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C、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12、有关土壤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温度无法测量,因为土壤中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 B、土壤温度与气温差不多,所以只需测量气温就可以了; C、测量土壤温度要用体温表;

D、测量土壤温度应测量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然后取平均值

13、土壤中有蚯蚓等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 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4、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 C、微生物分解

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B、比较方便找样本

D、土壤较疏松,便于挖掘土壤

15、如果植株生长得特别矮小,而且叶片呈暗绿色,甚至红色,则是由于体内缺少哪种无机盐( ) A.氮

B.磷

C.钾

D.铁

1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17 、在按下列百分比配置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粉沙粒40%粘粒40% C、砂粒10%粉沙粒30%粘粒60%

B、砂粒10%粉沙粒40%粘粒50% D、砂粒20%粉沙粒50%粘粒30%

18、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对其土壤性有关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C、通气、透水性好

B、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D、保水、保肥性强

1养分;○2空气;○3水分;○4二19、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氧化碳 1○3○4 A、○

1○2○3 B、○

2○3○4 C、○

1○2○3○4 D、○

20、下列特征不能构建黏土类土壤模型的是( ) A、水分比例比空气比例大 C、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比例 21、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腐殖质颗粒

D、矿物质颗粒

B、土壤固体部分占土壤体积的较大比例 D、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体部分较大比例

22、土壤透性最好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

23、保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混合土壤

24、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关于这些空隙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C、有利于水的流动

B、有利矿物质的流动 D、有利于植物根的伸展

25、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 ) A、25%

B、50%

C、75%

D、95%

26、阔叶树可能不正常种植成活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三种土壤中都不易成活

27、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地的肥力,你认为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C、空气增加

B、水分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28、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C、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B、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

29、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指 、 、 等。

30、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 和 的作用下,可以 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 、 和 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 和 。

31、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我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 32、如下图所示:

加热过 澄清的 澄清的 B 的土壤 石灰水 石灰水

以上是在室温下的两个实验装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发生的现象是:

土壤

A

A瓶: B瓶: 上述现象是因为土壤中的 在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

33、如图是三类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吸水力之间的关系图像,横轴表示水分含量,纵轴表示土壤对水分的吸力.

(土帕壤)对(1)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对水的吸力就越 水

(填“大”、“小”或“不变”).

分的(2)当土壤水分含量几近饱和时,吸力几乎

为 .且由图像可知,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力壤中, 土的保水性最好. 由图可知:

粘质土

壤质土 砂质土

水分含量

(3)从吸水保水和透水通气角度看, 土最适合于植物生长.你判断的依据是 .

34、水利部正式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90年第一次遥感时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为目前的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中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流失强

度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有水蚀、风蚀,还有冻融侵蚀、重力侵蚀,西部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1)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是( )

A、虽未有效遏制但已有所好转

C、可望近年内解决

(2)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有( )

A、水蚀、风蚀 B、冻融侵蚀 C、重力侵蚀 D、以上都是 B、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D、以上都不对

(3)请归纳得出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4)你认为可采用哪些主要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35、为测定土壤的大小不一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采集了家乡土壤的典型样品.下表是小明同学所测的不同土壤颗粒的比例.

(1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 (填“较好”或“较差”), (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尖子训练营 117 八年级科学

第十八讲 土壤的结构和分类

【知识要点】

一、 土壤中有哪些生物?有哪些非生命物质?怎样用实验证明土壤中有空气、有机物和无机盐?

二、 你见过的土壤颗粒的大小相同吗?根据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三、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四、 根据三种颗粒所占比例不同可以分为几类呢?各有什么性能?什么样的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典型例题】

例1 土壤生物包括 、 、 等生物. 例2 下列哪一种生物不属于土壤生物( ) A、蚂蚁

B、马陆

C、小麦

D、泥鳅

例3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 A、水

B、空气

C、腐殖质

D、玻璃

例4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土壤的形成和保护( ) A、植树造林

B、大浪淘沙

C、拦河造田

D、风调雨顺

例5 空气约占土壤的体积分数是( )

A、95%

B、1% C、25% D、21%

例6 土壤的形成过程( ) A、是十分短暂的过程 B、没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C、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受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作用 D、只有风雨冷热作用,没有生物作用 例7 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 C、土壤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例8 对黏土类土壤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气性最好

B、保肥能力最强

C、质地最黏

D、透水性最强

例9在自然界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人造土

例10 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大气中的湿度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渡度

D、光照强度和温度

C、土壤中的湿度和土壤肥力

例11 农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了解土壤的性状积累了丰富经验,物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的土壤属于 ;屋前房后的菜园土,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 . 例12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水

B、空气

C、生物

D、风力

例13 某同学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取了等体积的砂土、黏土和壤土分别放到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中,分别标记为A、B、C.下表是他的研究方案:

(1

(2)根据你修正的方案,你认为种在 盆的花生长最好.

【小试锋芒】

1.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

C、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2.下列选项中,肥力最高、能生长高等植物的是( ) A、岩石

B、原始土壤

C、成土母质

D、成熟土壤

3.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 ) A、固体颗粒的大小 C、通气性的好坏

B、透水能力的大小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4.组成整个土体“骨骼”的是(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5.下列关于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固定 C、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B、改变了原始大气的化学成分

D、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6.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关于这些空隙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C、有利于水的流动

B、有利矿物质颗粒的流动 D、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7.土壤中能为类净化土壤的主要土壤生物是( ) A、土壤颗粒

B、土壤中的植物的根 D、土壤中的动物

C、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8.土壤动物的主要食物是( ) A、有机物

B、无机盐和水

C、水和有机物 D、各种植物所需营养

9.以下不属于土壤动物的是( ) A、蚯蚓

B、蝼蛄

C、蚂蚁

D、蜻蜓

10.以下属于影响土壤动物生活环境因素的是( ) A、土壤温、湿度

B、土壤疏松度

C、光照

D、以上都是

11.最初的地球外层地壳是( ) A、土壤

B、岩石

C、水 D、森林

12.以下不属于土壤形成影响因素的是( ) A、风和闪电

B、流水和温度 C、生物和雨水 D、人类活动

13.下列属于岩石成土作用的是( )

A、低等植物地衣的菌丝深入岩石引起破碎作用 B、高等植物根系的穿插引起岩石破碎作用 C、动物的穴居习性对岩石的破碎 D、以上都是

14.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 A、具有孔隙,能够渗透水和空气 C、具有有机物的合成的分解过程

B、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D、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指示作用

15.下列有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越多,植物生长越旺盛 B、空气越多,植物生长越旺盛

C、水分适中,空气通透性强,植物生长越旺盛

D、植物的生长只与水当的多少有关,而与空气的多少无关

16.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成的,比一般的塑料花盆和瓷花盆要好,由此可以推断出红黏土( ) A、砂粒含量较少

B、保水性较好 D、不适合植物生长

C、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17.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18.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19.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 ) A、土壤很脏

B、土壤很臭 D、土壤有毒

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20.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腐殖质

B、矿物质颗粒

C、水

21.土壤矿物质颗粒中体积最小的是( )

A、砂粒

B、粉砂粒 C、黏粒

22.哪种土壤保水性最强(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砂土与壤土的混合土壤

23.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土壤质地最为均匀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4.我国的西部、华北平原、沙漠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D、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25.土壤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A、透水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C、保水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气性强,则渗水性差 C、通气性弱,则保水性强 2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通气性越强,土质就越好 C、土壤的渗水性越好,土质就越好

B、土壤的保水性越好,土质就越好 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 B、通气性强,则保水性强 D、通气性弱,则保水性差 B、保肥性能强,通气性能也强 D、通气性能差,保肥能力也差

28.下列土壤中了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任何一种都可以

29.试在以下土壤名称后填上土壤质的序号:

A、砂土类土壤( ) B、黏土类土壤( ) C、壤土类土壤(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30.土壤中一般都含有 、 和 三种微粒.根据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 土壤、 土壤和 土壤三种. 31.土壤的黏性差,表示土壤中 较大,因而比较 ,水易 ,

好但 能力差;土壤的黏性强,则土壤的 小, 好.

32.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土壤颗粒有大有小,请将以下土壤颗粒用序号从1砂粒 ○2黏粒 ○3粉砂粒 大到小排列: .○

33.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它的特点是黏性 、 、 .

34.土壤颗粒的粗细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数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砂土通气性能 ,但保持水的性能很 ,容易使植物缺水;黏土保持水的性能很 ,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 ,这样会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1○2○3○4的顺序是表示岩石的 过程.35.右图○ 36. 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因为它内部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 。 37.土壤中固体成分主要由 和 组成,其中 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3

38.岩石在长期的 、 和

4 ○

1 ○

2 ○

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39.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这些有机物在 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 ,贮存在土壤中.

40.腐殖质可以为 提供食物,也可以为 提供养分。 41.实验:如下图,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水. (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一下,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实验说明土壤里 .

(4)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

【大展身手】

1、下列环境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是( ) A、阴暗、潮湿、无氧的环境 C、温暖、干燥、阴暗的环境

B、坚硬、黑暗、有氧的环境 D、阴暗、潮湿、温暖有氧的环境

2、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3、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 A、乱石堆里

B、干硬的土堆中

C、小水洼

D、湿润的草地

4、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其原因是( ) A、水分蒸发了

B、有机物燃烧掉了 D、以上均正确

C、土壤中留出了较多的空隙

5、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

6、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的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类;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7、土壤物质包括( ) A、矿物质、腐殖质 C、矿物质、腐殖质、空气

B、矿物质、腐殖质、水 D、矿物质、腐殖质、水 、空气

8、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9、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 C、加速岩石风化

B、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D、增加空气比例

10、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11、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C、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12、有关土壤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温度无法测量,因为土壤中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 B、土壤温度与气温差不多,所以只需测量气温就可以了; C、测量土壤温度要用体温表;

D、测量土壤温度应测量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然后取平均值

13、土壤中有蚯蚓等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 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4、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 C、微生物分解

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B、比较方便找样本

D、土壤较疏松,便于挖掘土壤

15、如果植株生长得特别矮小,而且叶片呈暗绿色,甚至红色,则是由于体内缺少哪种无机盐( ) A.氮

B.磷

C.钾

D.铁

1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17 、在按下列百分比配置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粉沙粒40%粘粒40% C、砂粒10%粉沙粒30%粘粒60%

B、砂粒10%粉沙粒40%粘粒50% D、砂粒20%粉沙粒50%粘粒30%

18、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对其土壤性有关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C、通气、透水性好

B、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D、保水、保肥性强

1养分;○2空气;○3水分;○4二19、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氧化碳 1○3○4 A、○

1○2○3 B、○

2○3○4 C、○

1○2○3○4 D、○

20、下列特征不能构建黏土类土壤模型的是( ) A、水分比例比空气比例大 C、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比例 21、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腐殖质颗粒

D、矿物质颗粒

B、土壤固体部分占土壤体积的较大比例 D、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体部分较大比例

22、土壤透性最好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

23、保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混合土壤

24、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关于这些空隙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C、有利于水的流动

B、有利矿物质的流动 D、有利于植物根的伸展

25、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 ) A、25%

B、50%

C、75%

D、95%

26、阔叶树可能不正常种植成活的土壤是( ) A、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D、三种土壤中都不易成活

27、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地的肥力,你认为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C、空气增加

B、水分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28、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C、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B、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

29、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指 、 、 等。

30、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 和 的作用下,可以 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 、 和 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 和 。

31、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我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 32、如下图所示:

加热过 澄清的 澄清的 B 的土壤 石灰水 石灰水

以上是在室温下的两个实验装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发生的现象是:

土壤

A

A瓶: B瓶: 上述现象是因为土壤中的 在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

33、如图是三类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吸水力之间的关系图像,横轴表示水分含量,纵轴表示土壤对水分的吸力.

(土帕壤)对(1)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对水的吸力就越 水

(填“大”、“小”或“不变”).

分的(2)当土壤水分含量几近饱和时,吸力几乎

为 .且由图像可知,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力壤中, 土的保水性最好. 由图可知:

粘质土

壤质土 砂质土

水分含量

(3)从吸水保水和透水通气角度看, 土最适合于植物生长.你判断的依据是 .

34、水利部正式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90年第一次遥感时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为目前的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中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流失强

度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有水蚀、风蚀,还有冻融侵蚀、重力侵蚀,西部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1)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是( )

A、虽未有效遏制但已有所好转

C、可望近年内解决

(2)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有( )

A、水蚀、风蚀 B、冻融侵蚀 C、重力侵蚀 D、以上都是 B、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D、以上都不对

(3)请归纳得出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4)你认为可采用哪些主要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35、为测定土壤的大小不一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采集了家乡土壤的典型样品.下表是小明同学所测的不同土壤颗粒的比例.

(1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 (填“较好”或“较差”), (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尖子训练营 117 八年级科学


相关内容

  •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摘要 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

  •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 ...

  • 3.2 各种各样的土壤 教案2
  • 第三章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第1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矿物质颗粒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 教学难点:矿物质颗粒性能及土壤的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教具准备:土壤 烧杯 漏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 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 ...

  • 森林土壤学试题库
  •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 ...

  • 植物生长与环境理论大纲
  • <植物生长与环境>理论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根据<教育 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高职 高专教材建设要求,教材内容 ...

  •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 (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 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 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 ...

  • 试论土地分类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FGHF 文章编号&+--$LM#-M!#--# 试论土地分类 王人潮 浙江大学资源科学系,浙江杭州'!+--#M 摘 要&针对土地分类存在的混乱问题,在综评国内外土地分类和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具有 自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这一特殊 ...

  • 土壤地理学
  • 绪论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和肥力特征. 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 其功能:有肥力及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最小土体足以调表某一种土壤的大部分特征,这就称为单个土体. 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 ...

  • 林业基础知识68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入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土壤学 第一章 绪论 1.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学: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