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619x (2008)09-0573-04

【摘 要】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方法 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作

一综述。结果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病因学以肥胖为核心,

同时遗传和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发病机理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美

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ⅲ明确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基本治疗原则,其中包括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结论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及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需要人们在预防、治疗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开

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预防。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是以中心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耐量下降或ⅱ型

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ms 患者一般同时表现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社

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 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代谢综合

征已经累及24%的成人(20~70岁),而在中国已约占10%,代谢综合征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

心健康,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1 诊断标准

1.1 国内标准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国人ms 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

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 : ①超重和(或)肥胖。bmi ≥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

≥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及)诊断为糖尿病正在治疗者。③

高血压。血压≥18.7/12.0 kpa ,或(及)确诊高血压病正在治疗者。④血脂紊乱。三酰甘油

≥1.7 mmol/l及(或)hdl-c 男90 cm,女>80 cm;日本人为男>85 cm,女>80 cm;欧洲人

为男>94 cm ,女>80 cm ;美国人为男>102 cm ,女>88 cm 。同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何两

项:①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三酰甘油>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hdl-c 水平降低。

男30 kg/m2,腰围男≥102 cm,女≥88 cm)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倾向是后一组(bmi

2.2 遗传因素 pousada等[3]研究表明遗传是ms 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几年来研究表明,

各组织中表达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s)调控靶基因表达,广泛参与了脂肪生成、

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血糖稳态、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ms 发生发展密

切相关。

2.3 精神因素 chandola等[4]研究发现,长期的工作压力是ms 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在10 308例35~55岁之间的人群中,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者的ms 发病率是没有长期工作压力

者的2倍,其还认为超过14年的工作压力是ms 的独立风险因子。而de 等[5]研究显示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ms 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3 发病机制

3.1 糖尿病与ms 最近一项欧洲研究[6]发现ⅱ型糖尿病家系显示,ms 人群冠心病及卒中

危险性提高3倍。ⅱ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患有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这之

中多数人较肥胖,主要表现为内脏肥胖。慢性高血糖可通过降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而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及胰岛素分泌。ms 患者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远高于单纯糖耐量降低或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本身并不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然而,伴随代谢紊乱而产生的高血糖却是冠心病发生的高危因子。ms 中,除外葡萄糖毒性,还有因内脏脂肪脂解作用增强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所引起的脂毒性,升高的游离脂肪酸抑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而使胰岛素抵抗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更加恶化。ⅱ型糖尿病被确诊时, 50%的患者已经存在了大血管及微血管的病变。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3.2 高血压与ms ms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和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心输出增加及肾脏摄钠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其作用远高于肥胖及高血压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扩血管作用。2007年,张暄等[7]对151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ms 组中tg 和fpg 增高者较非ms 组显著,腹型肥胖和脂毒性在ms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为内脏脂肪量、血浆tg 、ffa 水平明显升高,存在显著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和心脏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3.3 脂质异常与ms ms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脂质异常主要有:①高三酰甘油血症。②高载脂蛋白b 。③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增加。④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中心性肥胖所致的腹围>88 cm (女性)或>102 cm (男性)被认为是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所在。胰岛素抵抗存在时,内脏脂肪对糖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脂分解激素敏感性增强,从而导致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增加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形成三酰甘油及富含三酰甘油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s)。富含三酰甘油的vldl 颗粒经脂蛋白脂酶水解产生ldl 颗粒,其中三酰甘油含量增高。新产生的ldl 分子量较小而密,脂蛋白/脂类的比值增高。研究显示,小而密的ldl 水平存在多种潜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包括降低受体介导的脂质清除、增加动脉壁的滞留作用及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其升高预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升高。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肝脂酶活性升高,水解了hdl 胆固醇,导致这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的降低。

3.4 内皮功能紊乱与ms ms的许多组分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并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的内在演变过程。由ms 所致的改变表现如下: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增加使氮氧裂合酶活性降低,从而削弱了由其介导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②额外的损害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及感染前期都促使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大血管病变。因此,伴随胰岛素抵抗的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使血管内皮无法保持完整抵抗不断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2~3倍。

3.5 微蛋白尿与ms 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微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强危险因素。一项非糖尿病人的前瞻性研究[8]中,微蛋白尿预告了ⅱ型糖尿病的发生,30%的中年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微蛋白尿,非糖尿病人中发生率为10%~15%。研究显示,微蛋白尿常与ms 的其他组分并存,如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血尿酸过高。微蛋白尿除与ms 的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交互作用外,还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性而预报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4 防治

已有研究证实,ms 人群与无ms 的人群相比,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了3倍,原来无糖尿病的ms 人群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5倍。因此,防治ms 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及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4.1 初级干预 强调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是ms 防治的首要和基础措施。对ms 者实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以低热、低脂、高维生素及高可溶性纤维饮食为宜;增加运动量,因为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ms 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和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均证实,在肥胖的糖耐量减低者中,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使体重下降,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还应戒烟限酒,因为吸烟易损伤血管内膜,促使血管粥样硬化,而酗酒则可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增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尤其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极为不利。

4.2 二级干预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显著以及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应该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代谢异常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4.2.1 肥胖 中心性肥胖在ms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与ms 的其他组分独立相关。而且中心性肥胖和脂代谢异常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也是糖代谢异常的驱动因素。最近美国一项历时10年的大样本(527 265人)、前瞻性研究[9]结果证实,与正常人群相比,超重者(bmi 25.0~29.9 kg/m2)的死亡危险增加20%~40%,肥胖者(bmi ≥30 kg/m2)的死亡危险增加2~3倍。肥胖者当体重减轻后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因此,对于ms 伴肥胖者应该积极给予减体重治疗,并注意监测内脏脂肪含量变化,体重最好在6~12个月内下降7%~10%[10]。要限制饮食中总热量摄入,以谷物及纤维素食品为主,以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运动量至少为60 min/d而且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半年内体重下降 40 kg/m2)行手术治疗,如胃囊缩带术、胃肠短路术等,可以显著减轻体重并减少ms 的多种代谢紊乱,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应慎重考虑。

4.2.2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又是ms 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尤为重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 的配基,两者结合后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肪外溢到非脂肪组织,降低游离脂肪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降血压及改善血脂异常,从而全面改善ms 的多项代谢异常。二甲双胍可以使外周组织尤其是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15%~30% ,减少肝糖输出,使血糖下降,而且有轻微降低体重及血中胰岛素水平的作用,还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轻微降血压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是从病理生理上治疗代谢综合征,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全面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各种代谢紊乱,并防止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大血管病变。

文章编号:1005-619x (2008)09-0573-04

【摘 要】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方法 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作

一综述。结果 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病因学以肥胖为核心,

同时遗传和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发病机理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美

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ⅲ明确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基本治疗原则,其中包括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结论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及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需要人们在预防、治疗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开

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预防。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是以中心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耐量下降或ⅱ型

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ms 患者一般同时表现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社

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 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代谢综合

征已经累及24%的成人(20~70岁),而在中国已约占10%,代谢综合征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

心健康,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1 诊断标准

1.1 国内标准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国人ms 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

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 : ①超重和(或)肥胖。bmi ≥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

≥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及)诊断为糖尿病正在治疗者。③

高血压。血压≥18.7/12.0 kpa ,或(及)确诊高血压病正在治疗者。④血脂紊乱。三酰甘油

≥1.7 mmol/l及(或)hdl-c 男90 cm,女>80 cm;日本人为男>85 cm,女>80 cm;欧洲人

为男>94 cm ,女>80 cm ;美国人为男>102 cm ,女>88 cm 。同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何两

项:①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三酰甘油>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hdl-c 水平降低。

男30 kg/m2,腰围男≥102 cm,女≥88 cm)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倾向是后一组(bmi

2.2 遗传因素 pousada等[3]研究表明遗传是ms 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几年来研究表明,

各组织中表达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s)调控靶基因表达,广泛参与了脂肪生成、

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血糖稳态、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ms 发生发展密

切相关。

2.3 精神因素 chandola等[4]研究发现,长期的工作压力是ms 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在10 308例35~55岁之间的人群中,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者的ms 发病率是没有长期工作压力

者的2倍,其还认为超过14年的工作压力是ms 的独立风险因子。而de 等[5]研究显示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ms 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3 发病机制

3.1 糖尿病与ms 最近一项欧洲研究[6]发现ⅱ型糖尿病家系显示,ms 人群冠心病及卒中

危险性提高3倍。ⅱ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患有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这之

中多数人较肥胖,主要表现为内脏肥胖。慢性高血糖可通过降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而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及胰岛素分泌。ms 患者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远高于单纯糖耐量降低或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本身并不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然而,伴随代谢紊乱而产生的高血糖却是冠心病发生的高危因子。ms 中,除外葡萄糖毒性,还有因内脏脂肪脂解作用增强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所引起的脂毒性,升高的游离脂肪酸抑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而使胰岛素抵抗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更加恶化。ⅱ型糖尿病被确诊时, 50%的患者已经存在了大血管及微血管的病变。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3.2 高血压与ms ms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和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心输出增加及肾脏摄钠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其作用远高于肥胖及高血压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扩血管作用。2007年,张暄等[7]对151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ms 组中tg 和fpg 增高者较非ms 组显著,腹型肥胖和脂毒性在ms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为内脏脂肪量、血浆tg 、ffa 水平明显升高,存在显著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和心脏血管舒张功能异常。

3.3 脂质异常与ms ms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脂质异常主要有:①高三酰甘油血症。②高载脂蛋白b 。③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增加。④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中心性肥胖所致的腹围>88 cm (女性)或>102 cm (男性)被认为是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所在。胰岛素抵抗存在时,内脏脂肪对糖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脂分解激素敏感性增强,从而导致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增加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形成三酰甘油及富含三酰甘油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s)。富含三酰甘油的vldl 颗粒经脂蛋白脂酶水解产生ldl 颗粒,其中三酰甘油含量增高。新产生的ldl 分子量较小而密,脂蛋白/脂类的比值增高。研究显示,小而密的ldl 水平存在多种潜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包括降低受体介导的脂质清除、增加动脉壁的滞留作用及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其升高预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升高。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肝脂酶活性升高,水解了hdl 胆固醇,导致这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的降低。

3.4 内皮功能紊乱与ms ms的许多组分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并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的内在演变过程。由ms 所致的改变表现如下: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增加使氮氧裂合酶活性降低,从而削弱了由其介导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②额外的损害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及感染前期都促使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大血管病变。因此,伴随胰岛素抵抗的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使血管内皮无法保持完整抵抗不断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2~3倍。

3.5 微蛋白尿与ms 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微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强危险因素。一项非糖尿病人的前瞻性研究[8]中,微蛋白尿预告了ⅱ型糖尿病的发生,30%的中年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微蛋白尿,非糖尿病人中发生率为10%~15%。研究显示,微蛋白尿常与ms 的其他组分并存,如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血尿酸过高。微蛋白尿除与ms 的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交互作用外,还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性而预报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4 防治

已有研究证实,ms 人群与无ms 的人群相比,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了3倍,原来无糖尿病的ms 人群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5倍。因此,防治ms 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及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4.1 初级干预 强调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是ms 防治的首要和基础措施。对ms 者实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以低热、低脂、高维生素及高可溶性纤维饮食为宜;增加运动量,因为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ms 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和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均证实,在肥胖的糖耐量减低者中,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使体重下降,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还应戒烟限酒,因为吸烟易损伤血管内膜,促使血管粥样硬化,而酗酒则可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增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尤其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极为不利。

4.2 二级干预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显著以及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应该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代谢异常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4.2.1 肥胖 中心性肥胖在ms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与ms 的其他组分独立相关。而且中心性肥胖和脂代谢异常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也是糖代谢异常的驱动因素。最近美国一项历时10年的大样本(527 265人)、前瞻性研究[9]结果证实,与正常人群相比,超重者(bmi 25.0~29.9 kg/m2)的死亡危险增加20%~40%,肥胖者(bmi ≥30 kg/m2)的死亡危险增加2~3倍。肥胖者当体重减轻后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因此,对于ms 伴肥胖者应该积极给予减体重治疗,并注意监测内脏脂肪含量变化,体重最好在6~12个月内下降7%~10%[10]。要限制饮食中总热量摄入,以谷物及纤维素食品为主,以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运动量至少为60 min/d而且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半年内体重下降 40 kg/m2)行手术治疗,如胃囊缩带术、胃肠短路术等,可以显著减轻体重并减少ms 的多种代谢紊乱,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应慎重考虑。

4.2.2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又是ms 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尤为重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 的配基,两者结合后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肪外溢到非脂肪组织,降低游离脂肪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降血压及改善血脂异常,从而全面改善ms 的多项代谢异常。二甲双胍可以使外周组织尤其是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15%~30% ,减少肝糖输出,使血糖下降,而且有轻微降低体重及血中胰岛素水平的作用,还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轻微降血压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是从病理生理上治疗代谢综合征,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全面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各种代谢紊乱,并防止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大血管病变。


相关内容

  • AHA冠脉搭桥术后管理
  • AHA:冠脉搭桥术后管理之体重.营养.维生素及疫苗 -|+ 本章节重点论述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二级预防中代谢综合征.营养状态.维生素等补充剂和疫苗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代谢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 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中心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低 HDL 等几种相关代 ...

  •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 高纲097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 ...

  •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波立维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商品名:波立维 英文名: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 [成份] 硫酸氢氯吡格雷 [适应症]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近 ...

  • 慢性肾脏病新发糖代谢异常研究进展
  • 288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6年3月第36卷第2期InternationalJoumd.fUrologyandNephrology,Mar2016,Vd.36NO.2 ・综述・ 慢性肾脏病新发糖代谢异常研究进展 侯颉玢赖学莉 [摘要] 综述郭志勇 审校 慢性肾脏病患者多伴有糖代谢紊乱.过去一般认为 ...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刊名: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天津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3-4157 CN:12-1383/R 邮发代号: ...

  • 氨基酸代谢与临床
  • 58窑窑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年2月第2卷第1期ChinArchGenSurg(ElectronicVersion),February2008,Vol2, No.1 ··综述与讲座 氨基酸代谢与临床 缪明永 包括脱氨.脱羧.氨代谢和[摘要]氨基酸的正常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全 ...

  • 体力活动与代谢健康
  • 体育科研 2011年 第 32卷 第 1 期 Sport Science Research 体力活动与代谢健康 邱 俊 摘 要:通过对<2008美国体力活动指南>的研究文章进行归纳分析,综述了体力活动在代谢综合症.I型和II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

  •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医堂绽渣:Q塑生!旦筮!!鲞箜!!翅丛!ii型曼!!!Pi!!!坐:垒蟠!Q塑:y!!:!!:堕!:!§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陈少科,范歆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R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6・2 ...

  • 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四章 药物的相互作用 学习要点 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或产生不良反应,是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 大多数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降低药物活性和疗效或增加药物作用产生异常疗效.治疗 指数较窄的药物,如茶碱,锂制剂和地高辛,或量-效关系变化非常明显的药物如抗凝药,口服避孕药和抗癫痫药的疗效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