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18  诛杀裴炎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正在扬州叛乱、朝廷用人之际,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却被武则天送上了断头台。历来人们对裴炎之死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裴炎暗中支持扬州叛乱,有人认为裴炎是被冤杀,那么这场突变的政治风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全文:

解说:正在扬州叛乱、朝廷用人之际,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却被武则天送上了断头台,历来人们对裴炎之死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裴炎暗中支持扬州叛乱,有人认为裴炎是被冤杀,那么这场突变的政治风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古代的兵法讲究不能临阵换将,就是说战争中间一般不要轻易调整高层领导,否则可能影响战争的进程,可是就在扬州叛乱来势最凶猛,形势最紧急的时候,武则天却把顾命大臣裴炎送上了断头台,而裴炎死前还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刚刚协助武则天废除了中宗李哲,深得武则天的信任,那么裴炎之死,与扬州叛乱有什么关联吗,武则天为什么在叛乱还没有平息之前就杀掉了顾命大臣裴炎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

咱们上一集不是讲过吗,李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一下子发展到了十几万人的队伍,这可是唐朝建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内乱,怎么办呢,当时你看唐朝权力核心,一共有这么三个人物。第一个人物那就是武则天,武太后了,她当时最有权力,那第二号人物当然就是皇帝李旦了,可是李旦呢,他从当上皇帝就给软禁起来,一直没有亲政,第三号人物那就是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了,裴炎德高望重,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一般人认为他遇到这些事情比较有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武则天其实也是对他寄予厚望,可是这个裴炎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战争开打以后,他这个工作步伐反倒慢下来的,整天在这儿悠哉悠哉的,好像这事跟他没关系一样,这武则天很郁闷,就决定亲自找他问一问,这叫不耻下问了,有一天就在上朝的时候,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就问裴炎,说裴爱卿,你看现在这个战争打得这么厉害,咱们应该怎么讨伐了,裴炎半天没有说话,半天没说话之后,接着他冒出现这么一句话来,他说臣觉得不用讨伐,武则天这怎么不用讨伐呢,裴炎说,李敬业他之所以能够纠集起十几万人的队伍,无非是因为皇帝已经成年了,但是不能亲政,如果太后您让皇帝亲政的话,我敢打保票,这个战争不战自平,这话说得,那可太是石破天惊了,一下子整个朝堂就静下来了,静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咱们平常说的掉一根针在地说,都能听得到那个程度了,武则天也是很镇静她是万万没有想到,裴炎不是一向是他的得力干将吗,帮她废掉了太子李贤,又帮她废除了皇帝李哲,那是没少给她干活,她呢,也给了裴炎好多回报,让他当中书令了,可是裴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逼她的宫呢,裴炎怎么借助战争来要求她退位呢?武则天那鹰一样的眼睛就扫视着整个朝堂,大臣诸体都是呆若木鸡,忽然有一个人说话了,一个小官,八品的监察御史说话了,他说炎受顾托,大权在基,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说裴炎现在是大权在握,如果他不是怀有二心的话,他怎么会要求太后还政皇帝呢,听了这句话,武则天是松了一口气,找到支持者了,她呢,就顺着这个话头说下去了,没错,裴炎就是心怀不轨,他这是想造反,把裴炎给我抓起来,一旦权臣裴炎就这样锒铛入狱了。

那咱们说顾命大臣裴炎给抓起来了,这朝廷里可就炸了锅了,大臣马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批是支持武则天,说裴炎确实是造反了,还有一派支持裴炎,说裴炎他绝对不可能反,而且支持裴炎这些人,人多势众,领头的还是两个宰相,他们呢,就给武则天上书,说炎社稷元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明其不反。说裴炎他是一个社稷老臣,对国家建立过功勋了,而且他兢兢业业为国家服务,我们敢保证他呢,不会谋反,那大臣提出这个意见来了,武则天得给答复,武则天怎么答复的呢,他说炎反有端,顾卿不知耳。他说裴炎他谋反是有迹象的,是有证据的,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什么意思呢,她知道,她手里攥着裴炎谋反的证据,可这证据究竟是什么呢,她也没说,那没说这个说服力就不强了,大臣就不依不饶,接着还要上书,这一次口气更强烈了,说若裴炎为反,则臣等亦反也。说裴炎谋反了的话,我们这些人也都谋反,这等于说是以自己的清白,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保证裴炎他没有谋反,武则天怎么回答的呢,武则天的回答也挺有意思的,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我知道裴炎他谋反了,我也知道你们没有谋反,就是说裴炎是裴炎,你们跟你们,你们跟裴炎瞎搅和什么呀。

解说:在扬州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武则天原本对裴炎是寄予厚望的,没想到,裴炎并不配合武则天的工作,甚至在关键时刻逼武则天还政皇帝,武则天当然是怒火万丈,此刻有人适时的站出来,说裴炎谋反,那么此人告裴炎谋反是为了迎合武则天,还是裴炎谋反确实被人抓住了把柄呢?

咱们翻阅当时的史料,有三条材料它证明裴炎确实是反了,哪三条呢,第一条材料是朝野千载,这是唐朝的一个笔记小说,朝野千载里头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李敬业当初不是想要谋反吗,他想拉一个大人物入伙,想来想去就想到裴炎了,拉裴炎入伙,怎么才能把裴炎拉进来了,他就跟大才子骆冰王商量,说你想一个办法,咱们把裴炎给拉进来,骆冰王这眼睛一转,就想出一首歌谣来,写出来了,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城里头很快小孩子都唱这个歌谣了,那慢慢的就传到裴炎的耳朵里去了,裴炎就觉得这歌唱得蹊跷,可是究竟怎么回事呢,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呢,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就想找人给他破解破解,找来找去就找到骆宾王了,把骆宾王请到嘉利来了,说骆大师你给我看一看,我这个人你觉得是怎么样的人呢,就是说以后我会当怎么样的人,这个骆宾王他不说话,怎么问他也不说,裴炎一想,没给人家钱了,人家当然是不说话了,马上就把好多锦缎就堆到骆宾王面前了,骆宾王还是不说话,裴炎一想,这注下得小,马上又把骏马和美女也摆在了骆宾王面前了,裴炎说只要你告诉我,这些都归你了,但是骆宾王还是不说,这裴炎就没注意了,最后就把家里藏的古画给拿出来了,这古画都是画的以往大臣的画像,一张一张的翻过去,翻到司马懿的时候这个骆宾王终于说话了,说此英雄丈夫也。这是大英雄,大丈夫,那司马懿是什么人呢,司马懿是朝位时候的权臣,最后篡夺了朝位政权,这个骆宾王说他是英雄大丈夫,裴炎说我也想做那样的人啊,那骆宾王就说了,做这样的人那就是改换天命,那改朝换代,这个改换天命,得看天他同不同意,这个天意怎么反映呢,骆宾王说这个天意一般会通过歌谣反映出来,那就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歌谣就行了,裴炎说有,我找来你正是这回事,我最近听小孩老是唱这个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这个话还没有说完,骆宾王扑通一声跪到地上,低头便拜,说您就是真命天子,那裴炎说我怎么就是真命天子呢,骆宾王说你看,一片红,两片火,咱们把这两个火摞到一块,自己再手心一写就明白了,那绯衣小儿呢,上头一个非下同一个衣,这是一个裴,小儿是什么呢,小儿是子,儿子的子,那当殿坐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感觉一个人要是坐在大殿里头,那是一派兴旺发达的样子,是隆,是兴隆的隆,所以这一首歌其实说的是裴炎,裴子隆,那子隆又是怎么回事呢,子隆是裴炎的字,另外这个当殿坐还有一重理解,那谁才能坐在大殿里头对着天下发号施令啊,皇帝,所以这一首歌完整的理解就是,裴炎裴子隆要当皇帝。

那裴炎一听这个解释非常高兴,马上这个反心就坚定起来了,后来李敬业不是造反吗,裴炎想跟他里应外合,就跟他写了一封信,这信发给李敬业,在半道就被武则天的情报人员截住的,截住了那就拿回朝廷里来吧,大臣拆开一看,这信上就两个字,青鹅。青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鹅是鸡鸭鹅的鹅,大臣一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懂,武则天说拿了来源给我看看,拿过来了,武则天说这都不懂,这用的是猜字法,你看把青拆开是什么呢,是十二月,青上头那是十二,下头是月,鹅是我自与,咱们不要写现在的简化字,写繁体字,左边就是我,右上方是自己的自,下边它就是一个与,作连词那个与,这就是说,裴炎跟李敬业沟通说十二月的时候我要动手了,那按照朝野千载这一条记载,裴炎是不是谋反了,那当然是谋反了,他跟李敬业是里应外合,只不过这个谋反的计划还没有付诸于实施,就被武则天提前识破了,这是第一条材料证明裴炎谋反了。

第二条材料呢,第二条材料记载在新唐书的裴炎传,说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下,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什么意思呢,这个豫王就是李旦,说李旦虽然当了皇帝了,但是之没有亲政,裴炎看了为他打抱不平,就想趁武则天,武太后游戏龙门的时候,用兵把她给抓起来,抓起来之后还政皇帝,让皇帝当一回真天子,可惜呀,自从他有了这个打算以后,这个天就老下雨,最后武则天就没有出去到龙门玩去,于是这个事就不了了之了,那按照这种记载,这个裴炎他跟李敬业是没有关系,不过他以大臣的身份,想要把太后给抓起来,那也是谋反,所以第二条材料,新唐书还是说裴炎是谋反了。

第三条材料是什么呢,第三条材料记载的地方可就比较多了,比如说资治通鉴,两唐书都有记载,咱们原来还讲过,就是扬州叛乱的一个关键人物,叫做薛仲璋那就是裴炎的亲外孙,他把李敬业迎接入扬州城,李敬业就此就在扬州造反,那是扬州叛乱得以发动的一个关键人物,后来呢,李敬业发兵向南打也是这个薛仲璋的主意,而薛仲璋恰恰就是裴炎的亲外孙,那咱们本能的一个联想就是薛仲璋就是裴炎派过去的,派去沟通李敬业。

解说:根据以上历史资料,似乎裴炎确实有谋反的嫌疑,而且是早就与李敬业勾结在一起准备造反,如果裴炎谋反在先的话,那么他的死就是罪有应得的,可是历史资料明明记载,当时还有很多大臣,证明裴炎没有谋反,难道这些大臣都被蒙蔽了吗,裴炎究竟有没有谋反呢?

我个人认为虽然有这么多的原始材料作证,但是裴炎谋反仍然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故事全都不可信,这三条材料全是假材料,为什么呢?咱们一个一个驳,先看第一个材料,朝野千载所说的,一片火,两片火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他为什么是假的呢,因为他有一点漏洞,是这个裴炎的聪明程度前后过于不一致了,你看裴炎刚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傻瓜,人家写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不知道这个歌跟他有什么关系,还得请教骆宾王,可是后来呢,他要跟李敬业沟通的时候,自己又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自己青鹅两个字,这个青和一片火两片火,他用的都是猜字法,你想裴炎开始那么笨,后来自己做事的时候,这个猜字法使用得又是如此出神入化了,这个让我们觉得不太可靠,前后有矛盾,让我们觉得这个故事整体,他不太能成立,那用不能成立的故事去证明裴炎谋反,就有问题了,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朝野千载咱们刚才说了,他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书呢,是一个笔记小说,笔记小说那可是有非常多的虚构成分的,他不能当做一个非常可靠的史料来看待。

再看第二个,第二个故事那可是记载得非常严肃的我们都认可的历史著作新唐书里头的,那这个怎么不可呢,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尽心数则不如无书,就算是新唐书这样的严肃史料他也会有错误,而且这个故事漏洞我觉得比刚才那个还多,他至少有三个漏洞,哪三个漏洞呢,第一裴炎想要趁武则天去游幸龙门的时候把她给抓起来,那这是一场兵谏,兵谏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建立在确凿无疑会发生的事情的基础之上,那武则天他游龙门是不是这种确凿无疑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呢,我觉得他不是,他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如果说我跟诸位朋友约,我说咱们周末如果天凉快的话,咱们一块儿爬山去,这就叫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天不凉快,咱们这个约定自动取消,武则天游龙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东西呢,那就犹如我说天凉快出去玩一样的,武则天也是随便这么一作计划,随便一说,天好去游龙门天不好这个计划就取消了,那你想一个兵谏这样一个严肃的事情,怎么能够建立在一个如此不牢靠的基础之上,这是第一个漏洞。第二个漏洞在哪儿呢,第二个漏洞是这个故事里出场人物太少了,说来说去其实只有裴炎一个人,可是咱们知道,兵谏需要兵,裴炎是中书令他不带兵,那咱们看裴炎当初和武则天合谋一块儿把中宗废除掉,把这个李哲废除掉了时候,那是沟通了御林将军才能实现,那这一次裴炎想要把太后抓起来,按道理说他也必然要跟将军有所沟通,可是整个故事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将军的名字,这是第二处漏洞。第三处漏洞在哪儿呢,第三处漏洞是这个故事说的裴炎是想还政于李旦,他看李旦老当不上真皇帝,觉得很郁闷,想要把天下交给他,可是这个故事讲他跟李旦事先也没有做过沟通,这就麻烦了,咱们想一想,如果说裴炎这个兵谏真成功了,他作为一个大臣把太后给扣起来了,然后皇帝居然不知道,那你说这个皇帝还能当得成皇帝吗,他就当不成了,这个天下肯定就得是裴炎的了,那又跟这个故事的基调就不一样了,这个基调说裴炎是想让李旦当皇帝,所以有这么三个漏洞,那我认为这个故事他仍然是不能成立的。

第三个故事看起来最有说服力了,裴炎你要是不跟李敬业勾结造反你让你外孙到李敬业的军队里干什么,其实这个故事反倒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违反了人情的一般原则,那怎么想,如果说裴炎真的想跟李敬业勾结的话,他会不会把自己的外孙派去呢,他应该不派,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引火烧身了,一下子把人们怀疑的眼光都吸引过来了,就算是他实在找不到别人,只能派外孙去了,他应该怎么办呢,一看外孙已经到那儿了,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他应该积极组织平反,这样才能让武则天不怀疑自己,这样他才能真正做到和李敬业里应外合,可裴炎怎么做的呢,裴炎所做得和这个恰恰相反,他向让外孙去了,去了之后,他又不积极主动的组织平叛战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他恰恰说明裴炎是心无杂念,他只是想用这个事情,用李敬业叛乱来逼武则天还政皇帝,他并没有参与到叛乱中来。

解说:根据蒙曼副教授的分析,所谓裴炎谋反的材料都是漏洞百出,而武则天也始终没有拿出证明裴炎谋反的直接证据,这只能说明裴炎没有谋反,但是武则天还是按照通敌谋反罪把裴炎给处死,查抄家产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裴炎虽然官居宰相但是家无余储,而且从来没有以权谋私提拔自己的亲朋好友。既然裴炎并没有谋反而且又勤政廉洁,那么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他呢?裴炎之死的背后还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

裴炎和武则天的关系在开始的时候还是相当不错的,咱们跟大家讲过,裴炎跟武则天合作过好几次了,先是帮他一起废除了太子李贤,后来又帮她废掉了皇帝李哲,两个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可是就在他们废掉李哲,改立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而武则天又把这个新皇帝给软禁起来之后,裴炎和武则天的关系可就变了,第一次出现矛盾了,怎么出现矛盾呢?有一次武则天,她当时已经当了太后,就想要追尊自己的祖先,建他们武家的七庙,大臣都没有意见,但是裴炎说话了,裴炎说这太后没听说过给娘家建七庙,这不符古礼呀,然后他问武则天,说你知道吕后吗,武则天说知道吕后呀,裴炎说你看吕后最后下场何其悲惨呀,如果你再这样搞下去的话,你以后也像吕后一样呀,这武则天是非常不高兴,还有一次,这已经是在扬州叛乱开始暴发的时候了,有人就给武则天出主意,说你看扬州叛乱打出来的是匡复李唐的旗号,那李家的宗室肯定很愿意,他们要是跟扬州那一块的反贼勾结怎么办呢,是不是把他们先杀呢,武则天也是觉得不错,可是裴炎又出面反对了,裴炎说人家没有任何谋反的证据,你怎么可以无罪杀人呢,武则天又是很不高兴,两个人的矛盾逐渐深化,深化到什么程度呢?深化到最后就是决裂了,那决裂的表现就是咱们一开头讲的,裴炎逼宫,裴炎趁着战争的时候,要求武则天还政,两个人的关系从合作到矛盾最后决裂了。

可是咱们大伙儿肯定又有疑问了,说裴炎开始跟武则天关系那么好,怎么最后又会决裂呢,其实这就要考虑考虑裴炎的目标和武则天的目标分别是什么,裴炎理想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呢,那是当权臣,因为他想当权臣,所以他才愿意帮武则天把这个太子李贤和皇帝李哲都废掉,因为这两个不听话,他在他们手下没法做权臣,他愿意把他们扒拉下去,可是换上李旦之后呢他觉得够,因为他对李旦有用利之功,李旦又是很软弱的一个人,他觉得到此为止就可以了,李旦做一个软皇帝,我做一个硬大臣,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吗,可是在他的理想之中,有没有武则天的位置呢,没有,这里没有武则天的事,这是裴炎的理想目标。那武则天的理想又是什么呢,咱们早就说过了武则天的理想是当皇帝,而且是当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这个权力绝对不能容许别人染指,那你说在武则天的人生理想之中有没有他裴炎的位置,有没有,所以说这两个人的人生理想是互不相容的,那他们从合作走到决裂那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所以武则天她非常明白裴炎和他的理想已经不一致了,她必须要把裴炎消灭掉,谋反不谋反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不重要,那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扬州叛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杀裴炎呢,这里头也有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第一的道理咱们就要看看扬州叛乱和裴炎逼宫哪个更重要了,哪个更厉害呢,当然是裴炎逼宫了,裴炎逼宫那对于武则天来讲,是属于心腹大患,就好比一个人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那扬州叛乱呢,扬州叛乱那叫做肢体之患,好比一个人得了关节炎了。那你说一个人同时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和关节炎,他应该先治哪一个呀,当然是治心脏病了,因为这个比较致命,所以要先把裴炎解决掉,这第一个道理。那还有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不把裴炎解决掉,朝廷就始终处于离心离德这个状态,就不能一门心思去对付叛军,只有把裴炎解决掉了,朝廷里没有不同的声音了,才能够全力以赴,打击叛军所以武则天在这个时候杀裴炎,看似是犯了临阵换将的兵家大忌,其实恰恰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个战争顺利进行。

解说:在废除中宗李哲的问题上,裴炎和武则天两人目标一致,所以能够同心同德,但是在李旦接班后,裴炎的政治理想是在李旦手下当权臣,而武则天的政治理想则是甩开李旦自己当皇帝,权力归属的分歧使得裴炎和武则天最终分道扬镳,裴炎之死表明了朝中还有反对武则天专政的人,同时也宣告了武则天面对权臣的挑战绝不会手软,那么接下来大臣们和武则天之间还会有怎样的较量呢?

武则天急急忙忙把裴炎杀掉,可是把裴炎杀掉之后这事是不是就结束了,那可不是,咱们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拔出萝卜带出泥,裴炎这个萝卜一拔出来,武则天一看,上面粘的泥还真不少,什么东西是泥,那就是那些给他鸣冤叫屈的大臣,她一看有这么多人拥护裴炎,那这些人恐怕都是我以后势力上升的障碍,这些人也不能人他呆在朝廷里头的,怎么办呢,赶出去吧,裴炎刚刚处死,替他鸣冤叫屈的那些大臣,包括两个宰相,就都被贬到地方去的,有些就很快死去了,文官这一头一下子谁也不敢说话了,噤若寒蝉,那文官搞定了,还有武将,武将里头也有支持裴炎的,对于武将,武则天就显得比较慎重了,她一直等,等到扬州叛乱彻底平定之后,她才对武将动手,她下手的第一个方向是哪儿呢,她派人骑一匹马,跑到唐朝和突厥打仗的最前线,那有一个大将叫程蜈挺,武则天要求使者把程蜈挺给杀掉,程蜈挺大伙儿还有印象吗,咱们在说武则天和裴炎合谋废除皇帝李则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人,当时程蜈挺是御林将军,因为他带着兵参与这一次行动,这一次行动才做得非常的圆满,程蜈挺给武则天立过功,而且他抗击突厥作战非常的勇敢,是唐朝北方的一颗秦天大柱,那咱们说他又给武则天帮过忙,又是一个很好的将军,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他呢,这个程蜈挺他也是裴炎的好朋友,而且在裴炎下狱之后,他曾经给武则天写一封信,也是替裴炎鸣冤叫屈,这一封信一到武则天手里,那等于同时也就在武则天的心里,给他自己判了死刑。这很简单,哪一个统治者其实都是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心存疑虑的,所以把程蜈挺也给解决掉了,那裴炎和程蜈挺本来是一文一武,一政一军都是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现在这两条一罗网,那虾兵蟹将就好说的。

武则天就把她看不顺眼的大臣,一个个,过筛子过罗,是文官就说他们勾结裴炎,是武将就说他勾结程蜈挺,把所有对她统治不利的人都给清洗掉了,那这一回朝廷里头,可就再没有反对她的声音了,武则天到这时候,终于完完整整的控制了朝廷。那裴炎谋反案,处理完毕之后,光宅元年其实也就随之结束了,这一年那可真是不平凡的一年,给武则天的印象太深太深了,李敬业谋反,裴炎逼宫,这一件一件的大事,接踵而至。武则天回想回想自己参政以来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再想一想这一年所经历的这些惊涛骇浪,她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她怒的是什么呢,她说大臣们怎么就这么不能容得下我呢,就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之下,武则天就把大臣都给召集起来了,召集到正殿,紫宸殿之中,对他们训话武则天说,朕,追随高宗大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说我跟着高宗二十多年,我呀,真是没完没了的给天下人操心,你们这些人的富贵不都是我给你们的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不都是拜我所赐吗,那可是你们现在呢,握兵造反的这些人,恰恰就出在你们这些公卿之中啊,你们对我怎么会如此负心呢,就把群臣给教训了,教训完群臣之后,武则天接着可就开始发飙了,她说且卿辈有受遗老陈,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蜈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什么意思呢?她问群臣,你们拍拍脑门子想一想,你们这里有谁也是顾命大臣比裴炎还牛的,或者说你们有谁是将门贵种出身特别好,比这个李敬业还好,武则天这时候已经不叫李敬业了,他管他叫徐敬业了,因为这个李敬业自从叛乱之后,就恢复了本姓,姓徐了,你们有没有谁比这个徐敬业还牛呀,还有,你们有谁特别能打仗,比程蜈挺还牛,这三个人那也算是人中龙凤,一旦对我不利,我碾死他们,就像碾死蚂蚁一般,所以你们回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比他还厉害,好,你接着跟我斗,如果你自己掂量掂量还不如他们的话,你好好的洗心革面的侍候我,不要最后落得天下人耻笑。

那面对着武则天这样一番教训,大臣是什么表现呀?大臣乌鸦鸦的全跪下了,给武则天磕头,说为天后所使,太后你指哪儿,我们打哪儿,我们坚决跟你走,确实面对着武则天这样的超强能力和超强压力,朝廷里头确实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那么武则天称帝的下一个阻力又将来自何方呢?请看下集燕啄皇孙。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正在扬州叛乱、朝廷用人之际,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却被武则天送上了断头台。历来人们对裴炎之死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裴炎暗中支持扬州叛乱,有人认为裴炎是被冤杀,那么这场突变的政治风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全文:

解说:正在扬州叛乱、朝廷用人之际,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却被武则天送上了断头台,历来人们对裴炎之死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裴炎暗中支持扬州叛乱,有人认为裴炎是被冤杀,那么这场突变的政治风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古代的兵法讲究不能临阵换将,就是说战争中间一般不要轻易调整高层领导,否则可能影响战争的进程,可是就在扬州叛乱来势最凶猛,形势最紧急的时候,武则天却把顾命大臣裴炎送上了断头台,而裴炎死前还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刚刚协助武则天废除了中宗李哲,深得武则天的信任,那么裴炎之死,与扬州叛乱有什么关联吗,武则天为什么在叛乱还没有平息之前就杀掉了顾命大臣裴炎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教授做客百家讲坛。

咱们上一集不是讲过吗,李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一下子发展到了十几万人的队伍,这可是唐朝建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内乱,怎么办呢,当时你看唐朝权力核心,一共有这么三个人物。第一个人物那就是武则天,武太后了,她当时最有权力,那第二号人物当然就是皇帝李旦了,可是李旦呢,他从当上皇帝就给软禁起来,一直没有亲政,第三号人物那就是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裴炎了,裴炎德高望重,有几十年的行政经验,一般人认为他遇到这些事情比较有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武则天其实也是对他寄予厚望,可是这个裴炎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战争开打以后,他这个工作步伐反倒慢下来的,整天在这儿悠哉悠哉的,好像这事跟他没关系一样,这武则天很郁闷,就决定亲自找他问一问,这叫不耻下问了,有一天就在上朝的时候,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就问裴炎,说裴爱卿,你看现在这个战争打得这么厉害,咱们应该怎么讨伐了,裴炎半天没有说话,半天没说话之后,接着他冒出现这么一句话来,他说臣觉得不用讨伐,武则天这怎么不用讨伐呢,裴炎说,李敬业他之所以能够纠集起十几万人的队伍,无非是因为皇帝已经成年了,但是不能亲政,如果太后您让皇帝亲政的话,我敢打保票,这个战争不战自平,这话说得,那可太是石破天惊了,一下子整个朝堂就静下来了,静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咱们平常说的掉一根针在地说,都能听得到那个程度了,武则天也是很镇静她是万万没有想到,裴炎不是一向是他的得力干将吗,帮她废掉了太子李贤,又帮她废除了皇帝李哲,那是没少给她干活,她呢,也给了裴炎好多回报,让他当中书令了,可是裴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逼她的宫呢,裴炎怎么借助战争来要求她退位呢?武则天那鹰一样的眼睛就扫视着整个朝堂,大臣诸体都是呆若木鸡,忽然有一个人说话了,一个小官,八品的监察御史说话了,他说炎受顾托,大权在基,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说裴炎现在是大权在握,如果他不是怀有二心的话,他怎么会要求太后还政皇帝呢,听了这句话,武则天是松了一口气,找到支持者了,她呢,就顺着这个话头说下去了,没错,裴炎就是心怀不轨,他这是想造反,把裴炎给我抓起来,一旦权臣裴炎就这样锒铛入狱了。

那咱们说顾命大臣裴炎给抓起来了,这朝廷里可就炸了锅了,大臣马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批是支持武则天,说裴炎确实是造反了,还有一派支持裴炎,说裴炎他绝对不可能反,而且支持裴炎这些人,人多势众,领头的还是两个宰相,他们呢,就给武则天上书,说炎社稷元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明其不反。说裴炎他是一个社稷老臣,对国家建立过功勋了,而且他兢兢业业为国家服务,我们敢保证他呢,不会谋反,那大臣提出这个意见来了,武则天得给答复,武则天怎么答复的呢,他说炎反有端,顾卿不知耳。他说裴炎他谋反是有迹象的,是有证据的,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什么意思呢,她知道,她手里攥着裴炎谋反的证据,可这证据究竟是什么呢,她也没说,那没说这个说服力就不强了,大臣就不依不饶,接着还要上书,这一次口气更强烈了,说若裴炎为反,则臣等亦反也。说裴炎谋反了的话,我们这些人也都谋反,这等于说是以自己的清白,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保证裴炎他没有谋反,武则天怎么回答的呢,武则天的回答也挺有意思的,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我知道裴炎他谋反了,我也知道你们没有谋反,就是说裴炎是裴炎,你们跟你们,你们跟裴炎瞎搅和什么呀。

解说:在扬州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武则天原本对裴炎是寄予厚望的,没想到,裴炎并不配合武则天的工作,甚至在关键时刻逼武则天还政皇帝,武则天当然是怒火万丈,此刻有人适时的站出来,说裴炎谋反,那么此人告裴炎谋反是为了迎合武则天,还是裴炎谋反确实被人抓住了把柄呢?

咱们翻阅当时的史料,有三条材料它证明裴炎确实是反了,哪三条呢,第一条材料是朝野千载,这是唐朝的一个笔记小说,朝野千载里头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李敬业当初不是想要谋反吗,他想拉一个大人物入伙,想来想去就想到裴炎了,拉裴炎入伙,怎么才能把裴炎拉进来了,他就跟大才子骆冰王商量,说你想一个办法,咱们把裴炎给拉进来,骆冰王这眼睛一转,就想出一首歌谣来,写出来了,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城里头很快小孩子都唱这个歌谣了,那慢慢的就传到裴炎的耳朵里去了,裴炎就觉得这歌唱得蹊跷,可是究竟怎么回事呢,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呢,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就想找人给他破解破解,找来找去就找到骆宾王了,把骆宾王请到嘉利来了,说骆大师你给我看一看,我这个人你觉得是怎么样的人呢,就是说以后我会当怎么样的人,这个骆宾王他不说话,怎么问他也不说,裴炎一想,没给人家钱了,人家当然是不说话了,马上就把好多锦缎就堆到骆宾王面前了,骆宾王还是不说话,裴炎一想,这注下得小,马上又把骏马和美女也摆在了骆宾王面前了,裴炎说只要你告诉我,这些都归你了,但是骆宾王还是不说,这裴炎就没注意了,最后就把家里藏的古画给拿出来了,这古画都是画的以往大臣的画像,一张一张的翻过去,翻到司马懿的时候这个骆宾王终于说话了,说此英雄丈夫也。这是大英雄,大丈夫,那司马懿是什么人呢,司马懿是朝位时候的权臣,最后篡夺了朝位政权,这个骆宾王说他是英雄大丈夫,裴炎说我也想做那样的人啊,那骆宾王就说了,做这样的人那就是改换天命,那改朝换代,这个改换天命,得看天他同不同意,这个天意怎么反映呢,骆宾王说这个天意一般会通过歌谣反映出来,那就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歌谣就行了,裴炎说有,我找来你正是这回事,我最近听小孩老是唱这个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这个话还没有说完,骆宾王扑通一声跪到地上,低头便拜,说您就是真命天子,那裴炎说我怎么就是真命天子呢,骆宾王说你看,一片红,两片火,咱们把这两个火摞到一块,自己再手心一写就明白了,那绯衣小儿呢,上头一个非下同一个衣,这是一个裴,小儿是什么呢,小儿是子,儿子的子,那当殿坐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感觉一个人要是坐在大殿里头,那是一派兴旺发达的样子,是隆,是兴隆的隆,所以这一首歌其实说的是裴炎,裴子隆,那子隆又是怎么回事呢,子隆是裴炎的字,另外这个当殿坐还有一重理解,那谁才能坐在大殿里头对着天下发号施令啊,皇帝,所以这一首歌完整的理解就是,裴炎裴子隆要当皇帝。

那裴炎一听这个解释非常高兴,马上这个反心就坚定起来了,后来李敬业不是造反吗,裴炎想跟他里应外合,就跟他写了一封信,这信发给李敬业,在半道就被武则天的情报人员截住的,截住了那就拿回朝廷里来吧,大臣拆开一看,这信上就两个字,青鹅。青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鹅是鸡鸭鹅的鹅,大臣一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懂,武则天说拿了来源给我看看,拿过来了,武则天说这都不懂,这用的是猜字法,你看把青拆开是什么呢,是十二月,青上头那是十二,下头是月,鹅是我自与,咱们不要写现在的简化字,写繁体字,左边就是我,右上方是自己的自,下边它就是一个与,作连词那个与,这就是说,裴炎跟李敬业沟通说十二月的时候我要动手了,那按照朝野千载这一条记载,裴炎是不是谋反了,那当然是谋反了,他跟李敬业是里应外合,只不过这个谋反的计划还没有付诸于实施,就被武则天提前识破了,这是第一条材料证明裴炎谋反了。

第二条材料呢,第二条材料记载在新唐书的裴炎传,说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下,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什么意思呢,这个豫王就是李旦,说李旦虽然当了皇帝了,但是之没有亲政,裴炎看了为他打抱不平,就想趁武则天,武太后游戏龙门的时候,用兵把她给抓起来,抓起来之后还政皇帝,让皇帝当一回真天子,可惜呀,自从他有了这个打算以后,这个天就老下雨,最后武则天就没有出去到龙门玩去,于是这个事就不了了之了,那按照这种记载,这个裴炎他跟李敬业是没有关系,不过他以大臣的身份,想要把太后给抓起来,那也是谋反,所以第二条材料,新唐书还是说裴炎是谋反了。

第三条材料是什么呢,第三条材料记载的地方可就比较多了,比如说资治通鉴,两唐书都有记载,咱们原来还讲过,就是扬州叛乱的一个关键人物,叫做薛仲璋那就是裴炎的亲外孙,他把李敬业迎接入扬州城,李敬业就此就在扬州造反,那是扬州叛乱得以发动的一个关键人物,后来呢,李敬业发兵向南打也是这个薛仲璋的主意,而薛仲璋恰恰就是裴炎的亲外孙,那咱们本能的一个联想就是薛仲璋就是裴炎派过去的,派去沟通李敬业。

解说:根据以上历史资料,似乎裴炎确实有谋反的嫌疑,而且是早就与李敬业勾结在一起准备造反,如果裴炎谋反在先的话,那么他的死就是罪有应得的,可是历史资料明明记载,当时还有很多大臣,证明裴炎没有谋反,难道这些大臣都被蒙蔽了吗,裴炎究竟有没有谋反呢?

我个人认为虽然有这么多的原始材料作证,但是裴炎谋反仍然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故事全都不可信,这三条材料全是假材料,为什么呢?咱们一个一个驳,先看第一个材料,朝野千载所说的,一片火,两片火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他为什么是假的呢,因为他有一点漏洞,是这个裴炎的聪明程度前后过于不一致了,你看裴炎刚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傻瓜,人家写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不知道这个歌跟他有什么关系,还得请教骆宾王,可是后来呢,他要跟李敬业沟通的时候,自己又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自己青鹅两个字,这个青和一片火两片火,他用的都是猜字法,你想裴炎开始那么笨,后来自己做事的时候,这个猜字法使用得又是如此出神入化了,这个让我们觉得不太可靠,前后有矛盾,让我们觉得这个故事整体,他不太能成立,那用不能成立的故事去证明裴炎谋反,就有问题了,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朝野千载咱们刚才说了,他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书呢,是一个笔记小说,笔记小说那可是有非常多的虚构成分的,他不能当做一个非常可靠的史料来看待。

再看第二个,第二个故事那可是记载得非常严肃的我们都认可的历史著作新唐书里头的,那这个怎么不可呢,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尽心数则不如无书,就算是新唐书这样的严肃史料他也会有错误,而且这个故事漏洞我觉得比刚才那个还多,他至少有三个漏洞,哪三个漏洞呢,第一裴炎想要趁武则天去游幸龙门的时候把她给抓起来,那这是一场兵谏,兵谏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建立在确凿无疑会发生的事情的基础之上,那武则天他游龙门是不是这种确凿无疑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呢,我觉得他不是,他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如果说我跟诸位朋友约,我说咱们周末如果天凉快的话,咱们一块儿爬山去,这就叫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天不凉快,咱们这个约定自动取消,武则天游龙门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东西呢,那就犹如我说天凉快出去玩一样的,武则天也是随便这么一作计划,随便一说,天好去游龙门天不好这个计划就取消了,那你想一个兵谏这样一个严肃的事情,怎么能够建立在一个如此不牢靠的基础之上,这是第一个漏洞。第二个漏洞在哪儿呢,第二个漏洞是这个故事里出场人物太少了,说来说去其实只有裴炎一个人,可是咱们知道,兵谏需要兵,裴炎是中书令他不带兵,那咱们看裴炎当初和武则天合谋一块儿把中宗废除掉,把这个李哲废除掉了时候,那是沟通了御林将军才能实现,那这一次裴炎想要把太后抓起来,按道理说他也必然要跟将军有所沟通,可是整个故事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将军的名字,这是第二处漏洞。第三处漏洞在哪儿呢,第三处漏洞是这个故事说的裴炎是想还政于李旦,他看李旦老当不上真皇帝,觉得很郁闷,想要把天下交给他,可是这个故事讲他跟李旦事先也没有做过沟通,这就麻烦了,咱们想一想,如果说裴炎这个兵谏真成功了,他作为一个大臣把太后给扣起来了,然后皇帝居然不知道,那你说这个皇帝还能当得成皇帝吗,他就当不成了,这个天下肯定就得是裴炎的了,那又跟这个故事的基调就不一样了,这个基调说裴炎是想让李旦当皇帝,所以有这么三个漏洞,那我认为这个故事他仍然是不能成立的。

第三个故事看起来最有说服力了,裴炎你要是不跟李敬业勾结造反你让你外孙到李敬业的军队里干什么,其实这个故事反倒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违反了人情的一般原则,那怎么想,如果说裴炎真的想跟李敬业勾结的话,他会不会把自己的外孙派去呢,他应该不派,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引火烧身了,一下子把人们怀疑的眼光都吸引过来了,就算是他实在找不到别人,只能派外孙去了,他应该怎么办呢,一看外孙已经到那儿了,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他应该积极组织平反,这样才能让武则天不怀疑自己,这样他才能真正做到和李敬业里应外合,可裴炎怎么做的呢,裴炎所做得和这个恰恰相反,他向让外孙去了,去了之后,他又不积极主动的组织平叛战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他恰恰说明裴炎是心无杂念,他只是想用这个事情,用李敬业叛乱来逼武则天还政皇帝,他并没有参与到叛乱中来。

解说:根据蒙曼副教授的分析,所谓裴炎谋反的材料都是漏洞百出,而武则天也始终没有拿出证明裴炎谋反的直接证据,这只能说明裴炎没有谋反,但是武则天还是按照通敌谋反罪把裴炎给处死,查抄家产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裴炎虽然官居宰相但是家无余储,而且从来没有以权谋私提拔自己的亲朋好友。既然裴炎并没有谋反而且又勤政廉洁,那么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他呢?裴炎之死的背后还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

裴炎和武则天的关系在开始的时候还是相当不错的,咱们跟大家讲过,裴炎跟武则天合作过好几次了,先是帮他一起废除了太子李贤,后来又帮她废掉了皇帝李哲,两个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可是就在他们废掉李哲,改立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而武则天又把这个新皇帝给软禁起来之后,裴炎和武则天的关系可就变了,第一次出现矛盾了,怎么出现矛盾呢?有一次武则天,她当时已经当了太后,就想要追尊自己的祖先,建他们武家的七庙,大臣都没有意见,但是裴炎说话了,裴炎说这太后没听说过给娘家建七庙,这不符古礼呀,然后他问武则天,说你知道吕后吗,武则天说知道吕后呀,裴炎说你看吕后最后下场何其悲惨呀,如果你再这样搞下去的话,你以后也像吕后一样呀,这武则天是非常不高兴,还有一次,这已经是在扬州叛乱开始暴发的时候了,有人就给武则天出主意,说你看扬州叛乱打出来的是匡复李唐的旗号,那李家的宗室肯定很愿意,他们要是跟扬州那一块的反贼勾结怎么办呢,是不是把他们先杀呢,武则天也是觉得不错,可是裴炎又出面反对了,裴炎说人家没有任何谋反的证据,你怎么可以无罪杀人呢,武则天又是很不高兴,两个人的矛盾逐渐深化,深化到什么程度呢?深化到最后就是决裂了,那决裂的表现就是咱们一开头讲的,裴炎逼宫,裴炎趁着战争的时候,要求武则天还政,两个人的关系从合作到矛盾最后决裂了。

可是咱们大伙儿肯定又有疑问了,说裴炎开始跟武则天关系那么好,怎么最后又会决裂呢,其实这就要考虑考虑裴炎的目标和武则天的目标分别是什么,裴炎理想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呢,那是当权臣,因为他想当权臣,所以他才愿意帮武则天把这个太子李贤和皇帝李哲都废掉,因为这两个不听话,他在他们手下没法做权臣,他愿意把他们扒拉下去,可是换上李旦之后呢他觉得够,因为他对李旦有用利之功,李旦又是很软弱的一个人,他觉得到此为止就可以了,李旦做一个软皇帝,我做一个硬大臣,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吗,可是在他的理想之中,有没有武则天的位置呢,没有,这里没有武则天的事,这是裴炎的理想目标。那武则天的理想又是什么呢,咱们早就说过了武则天的理想是当皇帝,而且是当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这个权力绝对不能容许别人染指,那你说在武则天的人生理想之中有没有他裴炎的位置,有没有,所以说这两个人的人生理想是互不相容的,那他们从合作走到决裂那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所以武则天她非常明白裴炎和他的理想已经不一致了,她必须要把裴炎消灭掉,谋反不谋反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不重要,那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扬州叛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杀裴炎呢,这里头也有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第一的道理咱们就要看看扬州叛乱和裴炎逼宫哪个更重要了,哪个更厉害呢,当然是裴炎逼宫了,裴炎逼宫那对于武则天来讲,是属于心腹大患,就好比一个人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那扬州叛乱呢,扬州叛乱那叫做肢体之患,好比一个人得了关节炎了。那你说一个人同时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和关节炎,他应该先治哪一个呀,当然是治心脏病了,因为这个比较致命,所以要先把裴炎解决掉,这第一个道理。那还有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不把裴炎解决掉,朝廷就始终处于离心离德这个状态,就不能一门心思去对付叛军,只有把裴炎解决掉了,朝廷里没有不同的声音了,才能够全力以赴,打击叛军所以武则天在这个时候杀裴炎,看似是犯了临阵换将的兵家大忌,其实恰恰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个战争顺利进行。

解说:在废除中宗李哲的问题上,裴炎和武则天两人目标一致,所以能够同心同德,但是在李旦接班后,裴炎的政治理想是在李旦手下当权臣,而武则天的政治理想则是甩开李旦自己当皇帝,权力归属的分歧使得裴炎和武则天最终分道扬镳,裴炎之死表明了朝中还有反对武则天专政的人,同时也宣告了武则天面对权臣的挑战绝不会手软,那么接下来大臣们和武则天之间还会有怎样的较量呢?

武则天急急忙忙把裴炎杀掉,可是把裴炎杀掉之后这事是不是就结束了,那可不是,咱们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拔出萝卜带出泥,裴炎这个萝卜一拔出来,武则天一看,上面粘的泥还真不少,什么东西是泥,那就是那些给他鸣冤叫屈的大臣,她一看有这么多人拥护裴炎,那这些人恐怕都是我以后势力上升的障碍,这些人也不能人他呆在朝廷里头的,怎么办呢,赶出去吧,裴炎刚刚处死,替他鸣冤叫屈的那些大臣,包括两个宰相,就都被贬到地方去的,有些就很快死去了,文官这一头一下子谁也不敢说话了,噤若寒蝉,那文官搞定了,还有武将,武将里头也有支持裴炎的,对于武将,武则天就显得比较慎重了,她一直等,等到扬州叛乱彻底平定之后,她才对武将动手,她下手的第一个方向是哪儿呢,她派人骑一匹马,跑到唐朝和突厥打仗的最前线,那有一个大将叫程蜈挺,武则天要求使者把程蜈挺给杀掉,程蜈挺大伙儿还有印象吗,咱们在说武则天和裴炎合谋废除皇帝李则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人,当时程蜈挺是御林将军,因为他带着兵参与这一次行动,这一次行动才做得非常的圆满,程蜈挺给武则天立过功,而且他抗击突厥作战非常的勇敢,是唐朝北方的一颗秦天大柱,那咱们说他又给武则天帮过忙,又是一个很好的将军,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他呢,这个程蜈挺他也是裴炎的好朋友,而且在裴炎下狱之后,他曾经给武则天写一封信,也是替裴炎鸣冤叫屈,这一封信一到武则天手里,那等于同时也就在武则天的心里,给他自己判了死刑。这很简单,哪一个统治者其实都是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心存疑虑的,所以把程蜈挺也给解决掉了,那裴炎和程蜈挺本来是一文一武,一政一军都是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现在这两条一罗网,那虾兵蟹将就好说的。

武则天就把她看不顺眼的大臣,一个个,过筛子过罗,是文官就说他们勾结裴炎,是武将就说他勾结程蜈挺,把所有对她统治不利的人都给清洗掉了,那这一回朝廷里头,可就再没有反对她的声音了,武则天到这时候,终于完完整整的控制了朝廷。那裴炎谋反案,处理完毕之后,光宅元年其实也就随之结束了,这一年那可真是不平凡的一年,给武则天的印象太深太深了,李敬业谋反,裴炎逼宫,这一件一件的大事,接踵而至。武则天回想回想自己参政以来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再想一想这一年所经历的这些惊涛骇浪,她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她怒的是什么呢,她说大臣们怎么就这么不能容得下我呢,就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之下,武则天就把大臣都给召集起来了,召集到正殿,紫宸殿之中,对他们训话武则天说,朕,追随高宗大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说我跟着高宗二十多年,我呀,真是没完没了的给天下人操心,你们这些人的富贵不都是我给你们的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不都是拜我所赐吗,那可是你们现在呢,握兵造反的这些人,恰恰就出在你们这些公卿之中啊,你们对我怎么会如此负心呢,就把群臣给教训了,教训完群臣之后,武则天接着可就开始发飙了,她说且卿辈有受遗老陈,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蜈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什么意思呢?她问群臣,你们拍拍脑门子想一想,你们这里有谁也是顾命大臣比裴炎还牛的,或者说你们有谁是将门贵种出身特别好,比这个李敬业还好,武则天这时候已经不叫李敬业了,他管他叫徐敬业了,因为这个李敬业自从叛乱之后,就恢复了本姓,姓徐了,你们有没有谁比这个徐敬业还牛呀,还有,你们有谁特别能打仗,比程蜈挺还牛,这三个人那也算是人中龙凤,一旦对我不利,我碾死他们,就像碾死蚂蚁一般,所以你们回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比他还厉害,好,你接着跟我斗,如果你自己掂量掂量还不如他们的话,你好好的洗心革面的侍候我,不要最后落得天下人耻笑。

那面对着武则天这样一番教训,大臣是什么表现呀?大臣乌鸦鸦的全跪下了,给武则天磕头,说为天后所使,太后你指哪儿,我们打哪儿,我们坚决跟你走,确实面对着武则天这样的超强能力和超强压力,朝廷里头确实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那么武则天称帝的下一个阻力又将来自何方呢?请看下集燕啄皇孙。


相关内容

  •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是从自主性上来说,其他坐过皇帝宝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现在都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来看待,因为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 一. 过 (1)诛杀重臣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而其中,不乏对国有贡献的人才,唐初的 ...

  • 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墓制普通墓中有墓志
  • 2013年09月10日 13:17 来源:凤凰网陕西整合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打印转发 原标题:陕西咸阳发现上官婉儿墓墓制普通墓中有墓志 中新网西安9月9日电(记者冽玮)记者9日从陕西省文物局相关部门获悉,跟随武则天长达27年的唐代女官上官婉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其埋骨之地近日在陕西咸 ...

  • 公主听谗言想当女皇帝 嚣张跋扈直呼太子奴 太子领兵血洗驸马府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宗室女子,不少都想效仿她改朝换代.可惜武则天不是人人都做得的,就连老谋深算的太平公主最后也来个"阴沟里翻船",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家中.当女皇帝很难总归还是有人跃跃欲试,比如说武则天的孙女李裹儿. 李裹儿 李 ...

  • 文高而品劣的宋之问
  •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其实不然.揆诸历史在这方面文高而品劣者不乏其人.这一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是古往今来文坛上的悲哀和耻辱.从这个角度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果真道出了识书与识人的真谛.因此,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事迹,对作者有个大致了解,这 ...

  •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2-5题.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右翊 卫,迁司卫主簿,寻擢监察御史,累迁中丞. 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计不轨.彦范谏曰:"昌 宗谬横恩,苞祸心,亿测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逆而不诛,社稷惧亡.请付三司①考 治."不纳.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 ...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 中国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 ...

  • 太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香草豆子的回答,3赞)
  •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l ...

  • 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
  • 后宫临朝称制,普遍被称为垂帘听政.往前追溯,在漫长的帝制时代,正如朱子彦在<垂帘听政制度述论>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临朝称制的女主有40人: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辽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宣太后开启后宫临朝先河 就像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 ...

  •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
  • 史上十大最窝囊帝王排行榜: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历史悠远,不缺笑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承着诸多的文化记载和典故传说.帝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在常人眼中,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恣意玩弄;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尽在掌控.他们是生在帝宫,享尽天下荣华富贵;他们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