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宁县城关小学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强调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是最本真的教育,是被还原的教育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旨在全校范围内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素质、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品质,努力实现“教师行走的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以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具体目标,重行动,重思考,重创新,让我校教引导教师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逐步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新教育实惠及广大师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施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
每月一事、家校共建、缔造完美教室),实现“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让教育赋予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和奠基。
(三)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倡导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走重品味、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倡导行动科研、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反对教育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提倡贴近真实的教育生活、鲜活的教育生命,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
三、实验策略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我校有关试验项目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减轻实验教师不必要负担,确保能集中优势资源,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实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教育实验内容,形成我校的特色和品牌。
(二)选点突破,形成特色。充分把握新教育实验精神实质,立
足学校实际,选准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选点突破,真正形成以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特色办学以及与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相得益彰的个性化做法,形成特色,创出品牌。
(三)科研先导,注重实效。坚持科研先导的原则,根据新教育实验的行动项目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使新教育实验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家校一体,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新教育讲座、成果展示会、致家长的一封信、亲子共读及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家长真正领悟新教育实验的真谛,参与和支持新教育实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格局。
四、实验项目
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新教育实验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十大行动中的营造书香校园、构筑幸福课堂、班级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与研究。
(一)营造书香校园。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幸福课堂。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三)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
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验,使每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够准确解读教材、熟练驾驭课堂、自觉开展教学研究。
五、实验要求
1.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加强学习,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寻找更高效的操作方法。
2.鼓励教师创新。通过对新教育书籍的学习和教育在线网络交流,形成正确的新教育理念,站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开创出一条更接近新教育本真、更能实现新教育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在行动中改进,在行动中创新。
3. 注意资料的积累。新教育实验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求留下有价值的足迹。学校将建立“城关小学新教育主题帖”,以教育在线为阵地,选择优秀作品上传,宣传学校新教育实验的进程、做法、经验。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1. 组织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相关理论,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撰写实验方案。
2. 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强调参与实验
的自觉性,并制定好相应的实验制度。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1.观摩兄弟学校新教育实验活动情况,接受新教育实验相关培训:
2. 分学期制订好实验计划,全面开展实验活动,让新教育实验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每学年举办好读书节、读书沙龙活动。 3.组织网络读书论坛、集体备课、新教师评优课、观摩小学骨干教师课堂实录等各类校本研修活动。
4.建好教师博客。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1月) 建立实验共同体,具体层面地进行各项研讨、交流、展评活动。按县局安排和自己安排,组织参与的各种联谊活动,定期评比、集结出版教师随笔专集、学生美文集和优秀实验论文集,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教师个人出版个人实验专著。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4年12月)
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音像、画册、著作等实验成果。邀请专家和领导进行成果鉴定。
第五阶段:展望阶段(2015年1月)
进行成果转化和辐射工作,进行更高层面的实验准备
七、实验指导小组
为保障实验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指导中心,组建
实验老师团队。 (1)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孙鹤勇 副组长:史 华 王景卓
组 员:韩凤珍 吕瑞霞 雷文斌
(2) 新教育实验工作室
主 任:韩凤珍 雷文斌 吕瑞霞
成 员:刘玉宁 段小叶 李 讷 杨艳红
贾喜娟 赵小凡 范会玲 李维军
(3)实验教师团队:
1.“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教师团队
(1)实验骨干教师团队
付 丽 丁芬燕 杜婧英 杨粉霞 刘玉宁 段小叶
杨亚玲 巩淑玲 杨亚宁 杨亚亚 刘文霞 毛艳琴
郭瑞霞 吴亚荣 李 讷 杨艳红 任晓娟 张旭升
(2)实验教师团队
学校其他语文教师
2.“构建幸福课堂”实验教师团队
城关小学小学全体任课教师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郭瑞霞 吴亚荣 毛艳琴 陈 静 刘玉宁
付秀芳 韩晓霞 李金娟 刘文霞 王花梅
4.教师专业成长
城关小学小学全体任课教师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2.教师教学故事、案例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现场展示,各种活动音像资料。
4. 课题的结题资料汇编成册。
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宁县城关小学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强调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是最本真的教育,是被还原的教育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旨在全校范围内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素质、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品质,努力实现“教师行走的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以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具体目标,重行动,重思考,重创新,让我校教引导教师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逐步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新教育实惠及广大师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施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
每月一事、家校共建、缔造完美教室),实现“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让教育赋予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和奠基。
(三)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倡导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走重品味、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倡导行动科研、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反对教育科研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提倡贴近真实的教育生活、鲜活的教育生命,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
三、实验策略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我校有关试验项目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减轻实验教师不必要负担,确保能集中优势资源,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实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教育实验内容,形成我校的特色和品牌。
(二)选点突破,形成特色。充分把握新教育实验精神实质,立
足学校实际,选准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选点突破,真正形成以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特色办学以及与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相得益彰的个性化做法,形成特色,创出品牌。
(三)科研先导,注重实效。坚持科研先导的原则,根据新教育实验的行动项目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使新教育实验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家校一体,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新教育讲座、成果展示会、致家长的一封信、亲子共读及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家长真正领悟新教育实验的真谛,参与和支持新教育实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格局。
四、实验项目
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新教育实验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十大行动中的营造书香校园、构筑幸福课堂、班级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与研究。
(一)营造书香校园。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二)构建幸福课堂。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三)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
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验,使每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够准确解读教材、熟练驾驭课堂、自觉开展教学研究。
五、实验要求
1.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加强学习,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寻找更高效的操作方法。
2.鼓励教师创新。通过对新教育书籍的学习和教育在线网络交流,形成正确的新教育理念,站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开创出一条更接近新教育本真、更能实现新教育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在行动中改进,在行动中创新。
3. 注意资料的积累。新教育实验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求留下有价值的足迹。学校将建立“城关小学新教育主题帖”,以教育在线为阵地,选择优秀作品上传,宣传学校新教育实验的进程、做法、经验。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1. 组织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相关理论,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撰写实验方案。
2. 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强调参与实验
的自觉性,并制定好相应的实验制度。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1.观摩兄弟学校新教育实验活动情况,接受新教育实验相关培训:
2. 分学期制订好实验计划,全面开展实验活动,让新教育实验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每学年举办好读书节、读书沙龙活动。 3.组织网络读书论坛、集体备课、新教师评优课、观摩小学骨干教师课堂实录等各类校本研修活动。
4.建好教师博客。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1月) 建立实验共同体,具体层面地进行各项研讨、交流、展评活动。按县局安排和自己安排,组织参与的各种联谊活动,定期评比、集结出版教师随笔专集、学生美文集和优秀实验论文集,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教师个人出版个人实验专著。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4年12月)
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音像、画册、著作等实验成果。邀请专家和领导进行成果鉴定。
第五阶段:展望阶段(2015年1月)
进行成果转化和辐射工作,进行更高层面的实验准备
七、实验指导小组
为保障实验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指导中心,组建
实验老师团队。 (1)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孙鹤勇 副组长:史 华 王景卓
组 员:韩凤珍 吕瑞霞 雷文斌
(2) 新教育实验工作室
主 任:韩凤珍 雷文斌 吕瑞霞
成 员:刘玉宁 段小叶 李 讷 杨艳红
贾喜娟 赵小凡 范会玲 李维军
(3)实验教师团队:
1.“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教师团队
(1)实验骨干教师团队
付 丽 丁芬燕 杜婧英 杨粉霞 刘玉宁 段小叶
杨亚玲 巩淑玲 杨亚宁 杨亚亚 刘文霞 毛艳琴
郭瑞霞 吴亚荣 李 讷 杨艳红 任晓娟 张旭升
(2)实验教师团队
学校其他语文教师
2.“构建幸福课堂”实验教师团队
城关小学小学全体任课教师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郭瑞霞 吴亚荣 毛艳琴 陈 静 刘玉宁
付秀芳 韩晓霞 李金娟 刘文霞 王花梅
4.教师专业成长
城关小学小学全体任课教师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2.教师教学故事、案例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现场展示,各种活动音像资料。
4. 课题的结题资料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