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春
父母世界 1999年10期
父母总希望孩子从学校能够带回优良的成绩,但有时却可能是一份不及格的考卷。有些父母会立即对孩子训斥起来:
“每天给你吃好的、穿好的,就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你这个笨蛋,考出这样的成绩,不感到难为情吗?我们的脸面也被你丢尽了。”
这样的话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反而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会以为自己真是一个笨孩子,一个没有希望的孩子。他痛苦、伤心、流眼泪,感到无地自容。他决心避开邻居、亲友、以免遭到耻笑。他还想把好衣服脱下来,每顿只吃很少一点饭菜,以弥补成绩不好的过失。
他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愿意接受父母对他的训斥、甚至是打骂。可是,父母能理解他吗?他也希望有好的成绩,也曾用功地背书、迎考,甚至花了比别人还要多的时间,只是考试没有起色。那么,只好相信自己是不可雕的朽木,是笨蛋了。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时,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是切实的帮助。责难是无济于事的。有一位母亲这样对孩子说:
“考试成绩不好,心情是不愉快的。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是身体不好,还是有别的原因?”“是根本不会?还是考试时想不起来”“是不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检查?”
如果父母用关切的口吻,作如上的谈话,孩子会感到宽松一些。这些也正是他想要对父母解释的,而现在是由父母先谈出来了,他格外感到父母的慈爱。
接下去再和孩子讨论怎样学好功课,就比较有效果了。首先帮助孩子从懊丧、失望、委屈等不愉快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不再背着沉重的包袱,有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
“有的人学习不太费力,考试时却很顺利;有的人则相反,你是属于后者吗?”
“考虑过你的学习方法吗?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去找一找原因。”
“你的××课一直学得不好,是对××课不感兴趣吗?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你要多花一些时间在上面,就会发现这门课程是很有趣味的。”
“是害怕老师而不敢去问问题吗?你说过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学问’是问出来的,‘问’字就是门里面一个口字,不懂应该去问老师呀。你只要向老师请教,他就会帮助你搞懂问题,成绩也就上去了。”
此外,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他没有考出好成绩,绝不是因为笨,而是其他的原因。可能是上课不专心听讲;或者是有几次缺课没有补起来,再学新课就听不懂了;或者是只会模仿而不会灵活运用,遇到习题变了样就不会做了等等。
还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这里的每一个可能,例如:上课不能专心,可能是身体不好,或是心里想着别的事,或是听不懂课而焦虑,以及环境的干扰,同桌的干扰,对老师反感等等,都应该正视并加以解决。
亲切的谈话将会加深父母和子女间的感情,让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至于粗暴的训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的心理,使关系疏远,甚至引发出说谎、逃学、出走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作者:纪春
父母世界 1999年10期
父母总希望孩子从学校能够带回优良的成绩,但有时却可能是一份不及格的考卷。有些父母会立即对孩子训斥起来:
“每天给你吃好的、穿好的,就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你这个笨蛋,考出这样的成绩,不感到难为情吗?我们的脸面也被你丢尽了。”
这样的话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反而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会以为自己真是一个笨孩子,一个没有希望的孩子。他痛苦、伤心、流眼泪,感到无地自容。他决心避开邻居、亲友、以免遭到耻笑。他还想把好衣服脱下来,每顿只吃很少一点饭菜,以弥补成绩不好的过失。
他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愿意接受父母对他的训斥、甚至是打骂。可是,父母能理解他吗?他也希望有好的成绩,也曾用功地背书、迎考,甚至花了比别人还要多的时间,只是考试没有起色。那么,只好相信自己是不可雕的朽木,是笨蛋了。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时,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是切实的帮助。责难是无济于事的。有一位母亲这样对孩子说:
“考试成绩不好,心情是不愉快的。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是身体不好,还是有别的原因?”“是根本不会?还是考试时想不起来”“是不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检查?”
如果父母用关切的口吻,作如上的谈话,孩子会感到宽松一些。这些也正是他想要对父母解释的,而现在是由父母先谈出来了,他格外感到父母的慈爱。
接下去再和孩子讨论怎样学好功课,就比较有效果了。首先帮助孩子从懊丧、失望、委屈等不愉快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不再背着沉重的包袱,有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
“有的人学习不太费力,考试时却很顺利;有的人则相反,你是属于后者吗?”
“考虑过你的学习方法吗?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去找一找原因。”
“你的××课一直学得不好,是对××课不感兴趣吗?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你要多花一些时间在上面,就会发现这门课程是很有趣味的。”
“是害怕老师而不敢去问问题吗?你说过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学问’是问出来的,‘问’字就是门里面一个口字,不懂应该去问老师呀。你只要向老师请教,他就会帮助你搞懂问题,成绩也就上去了。”
此外,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他没有考出好成绩,绝不是因为笨,而是其他的原因。可能是上课不专心听讲;或者是有几次缺课没有补起来,再学新课就听不懂了;或者是只会模仿而不会灵活运用,遇到习题变了样就不会做了等等。
还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这里的每一个可能,例如:上课不能专心,可能是身体不好,或是心里想着别的事,或是听不懂课而焦虑,以及环境的干扰,同桌的干扰,对老师反感等等,都应该正视并加以解决。
亲切的谈话将会加深父母和子女间的感情,让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至于粗暴的训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的心理,使关系疏远,甚至引发出说谎、逃学、出走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