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纸鹤]看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从《千纸鹤》看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作者:崔春梅

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6期

摘 要 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千纸鹤》、《雪国》以及《古都》都有着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川端康成创作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多种创作技巧的灵活使用,这些丰富的创作技巧不仅使川端康成的小说极具艺术性,而且还使小说更具表达力。本文将从《千纸鹤》分析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 千纸鹤 小说 创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24

On Kawabata's Writing Skills from the

CUI Chunme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Kawabata's classic work:

Key words origami; novel; writing skills

0 前言

川端康成所创造的小说大多数为短片小说和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极少。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一生孤苦无依,这样的成长经历也使川端康成养成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性格与心理,对于“美”的理解也比较特别。川端康成是一位“极端”美学者,一生都在不懈地探索美、追求美。川端康成善于将自己的独特人格与独特心理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在人物塑造、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方面都能将自己的人格与心理诠释出来,可以说,川端康成的小说就是他本人的内心写照与内心的追求。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凭借《千纸鹤》、《雪国》、《古都》等三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千纸鹤》是川端康成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一,这也足以体现出川端康成在《千纸鹤》中付出的巨大精力。因此,在《千纸鹤》中,能够较为全面地看到川端康成的创作技巧。

1 概述

《千纸鹤》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同时,《千纸鹤》也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千纸鹤》讲述的是男主人公菊治与四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人之间的故事。首先,来讲一下这四个女人与菊治的关系,《千纸鹤》中的四大女主人公分别是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其中,近子是菊治父亲的情妇,稻村雪子是近子的徒弟,太田夫人是菊治父亲的另一个情妇,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

其次,来讲一下《千纸鹤》的基本情节。《千纸鹤》的情节是从圆觉寺开始的,文中菊治父亲去世,菊治父亲的情妇近子在圆觉寺举办了一个茶会,并邀请菊治前去参加,近子邀请菊治参加茶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希望菊治摆脱父亲去世的悲伤心情,而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徒弟稻田雪子介绍给菊治,为两个年轻人促成好事。但菊治在收到邀请信时,所想到的是近子胸前的那颗黑痣,从这一个细节足以显现出菊治与近子之间的关系。赴会途中,菊治遇见了稻田雪子,当时菊治对稻田雪子最深的印象是稻田雪子手里拿着的千纸鹤图案的包,并且菊治认为千纸鹤与稻田雪子很是相衬,自此之后,“千纸鹤”就成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词,也成为了菊治心中对于美的终极幻想。在茶会中,菊治遇见了菊治父亲的另外一个情妇,即太田夫人,并且还见到了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与太田夫人交谈之后,菊治逐渐对太田夫人产生了好感,并与太田夫人发生了关系。很快,近子发觉了菊治与太田夫人的不正当关系,太田夫人变得愈发不安,尽管菊治对此毫不介意,但太平夫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还是选择了自杀。太田夫人自杀之后,文子为了将太田夫人的遗物送给菊治,就专门去找了菊治,并与菊治发生了关系,但在发生关系之后,文子却选择了离开,并且还将留有太田夫人口红印的茶碗打破了,在此之后,菊治在文子与稻田雪子之间纠缠不清。

由上文对《千纸鹤》情节的介绍可以看出男主人公菊治与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等四个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样的复杂关系之下,《千纸鹤》的情节无疑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客观来说,这样的小说情节并不算出奇,甚至目前有许多小说都具有相似的情节,而川端康成之所以能凭借以《千纸鹤》为首的三本小说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川端康成对多种创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川端康成小说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情节,更多的是创作技巧与表达技巧。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主要使用了四种创作技巧,即:意识流手法、环境烘托法、对照手法、替身手法等,而这四种创作技巧也是川端康成在小说中惯用的创作技巧,下文将根据《千纸鹤》的情节对这四种创作技巧进行分析与探究。

2 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2.1 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不断流动的性质。意识流手法在西方小说中比较常见,而作为标准东方人的川端康成之所以会经常使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主要是从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中得到的启发。詹姆斯.乔伊斯对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意识)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认为人类的意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尽管是由詹姆斯·乔伊斯而起,但与詹姆斯·乔伊斯却有着较大的不同,川端康成认为人类的意识具有强烈的

主观性,在小说创作中,川端康成经常将主观意识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也使得川端康成的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

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体现在毫无联系的物品之上,例如《千纸鹤》的名字,川端康成曾解释过将小说命名为“千纸鹤”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中一个美丽的姑娘拿着一个千纸鹤图案包袱皮。对日本毫无了解的人一定会对这个答案感到啼笑皆非,认为川端康成实在是毫无理由可言,但是千纸鹤在日本是有着独特的意义的。在日本,“鹤”是神圣的象征,可以与“天使”相类比,属于一种较为虚幻的美学产物,并且,日本人经常将千纸鹤图案印到衣物之上,基于现实与精神上的独特含义,川端康成选择将其与稻田雪子联系到一起,并将其作为小说的名字,这样的处理会影射出稻田雪子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还会暗喻小说的基调与主要思想,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便是意识流手法的体现。

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还体现在他的想象力之上。《千纸鹤》中的男主人公与稻田雪子以及文子有着复杂的关系,自菊治与稻田雪子初次会面之后,稻田雪子就成为了菊治脑海中美的化身,而千纸鹤图案就成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词,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经常以“千纸鹤”、“千纸鹤小姐”称呼稻田雪子。除此之外,稻田雪子与文子也是互补的关系,稻田雪子是菊治的幻想,文子是菊治的现实,菊治对稻田雪子的幻想终究会被文子的现实所打破,或者说是解救。川端康成在文子、稻田雪子、菊治之间构建的关系是互相交融又各有千秋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川端康成想象力的体现,更是川端康成意识流手法的体现。

2.2 环境烘托法

前文所讲的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创作技巧的体现,但川端康成生在日本、长在日本,川端康成所采用的创作手法还是以东方创作技巧为主的。日本作家惯用的创作技巧是环境烘托法,川端康成对于环境烘托法的运用也非常娴熟。川端康成曾说自己终究是东方人,尽管接受了西方文学的洗礼,但还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基与日本传统文化。

在《千纸鹤》中,许多人物的出场都伴随着茶道。许多人在观看《千纸鹤》时,很容易对川端康成的创作目的产生误解,认为川端康成之所以会加入如此多的“茶道”内容,是因为川端康成想通过《千纸鹤》对茶道进行赞美,但川端康成的真实意图其实是想通过对茶道的描写唤起日本民众对茶道的认知,将茶道从堕落与庸俗的深渊拉出来。不管川端康成本人怎样评价茶道,《千纸鹤》的情境创设是离不开茶道、茶室、茶具的,如果《千纸鹤》缺少了茶道,就会变得毫无生机。

在《千纸鹤》中,茶道、茶具、茶室并不是死物,而是具有感情、具有生气的“活物”。《千纸鹤》中的人物几乎都是伴随着茶道出场的,在一个新人物出场时,川端康成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对茶道的描述,或是风格迥异的茶室,或是造型多样的茶具,或是不同形式的茶道,而茶室、茶具、茶道的差异性,则会对人物的特点与结局进行隐喻。例如川端康成对太田夫人的描写就采用了大量的对茶道的描写,川端康成使用志野陶茶具来象征太田夫人,志野陶茶具的特点是古朴、典雅、传统、名贵,太田夫人在出场时使用的就是志野陶茶具,并且在死后的遗

物中,也有一只印着太田夫人口红印的志野陶茶具,原本古朴、典雅、传统、名贵的志野陶茶具再加上口红印,就会增加一种冷艳的效果,川端康成正是运用这种方法烘托出太田夫人的古典美。除此之外,太田夫人与菊治是在一个典雅的茶室发生关系的,这样的环境与这样的事件联系到一起,就会显现出两人情感的压抑与内心的苦闷。而这些与茶道相关的描述则正是川端康成环境烘托法的体现。

2.3 对照手法

《千纸鹤》中较为鲜明的创作手法是对照手法,川端康成在《千纸鹤》中的对照手法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上。在《千纸鹤》中的人物关系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川端康成对于人物关系的处理方法是对照手法,在《千纸鹤》中主要有七组人物对照关系:第一,稻田雪子、太田夫人、文子是美的体现,近子是丑的体现;第二,近子是中性化的,而太田夫人是女性化的;第三,稻田雪子是光的体现,文子是影的体现;第四,稻田雪子是明的体现,近子是暗的体现;第五,太田夫人已逝,近子仍然存活;第六,近子和文子是现实的,而太田夫人和稻田雪子是虚幻的;第七,太田夫人是静的体现,文子是动的体现。

这七组人物对照关系不仅使《千纸鹤》更有层次感,也使《千纸鹤》更有艺术感。

对于太田夫人,近子说她有一种妖性。女人看女人,难免带着嫉妒的感情,再加上近子本身对太田夫人就有恶意。除了上文所描述的七组人物对照关系,川端康成还对人物的象征物进行了对比。小说男主人公对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印象是不同的:小说男主人公菊治对近子的印象是近子左胸的黑痣,并且菊治在第一次见近子的时候就看到近子在剪黑痣上的毛;小说男主人公对稻田雪子的印象是印着千纸鹤图案的包袱皮;小说男主人公对太田夫人的印象是志野陶茶具。由此,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象征物也就分别成了黑痣、千纸鹤、志野陶茶具。相较于千纸鹤、志野陶茶具,黑痣无疑是粗鄙的,而这也体现出了近子的丑陋与肮脏,通过与近子黑痣的对比,也更加体现出了千纸鹤的圣洁与志野陶茶具的高贵、典雅。这样的象征物对照,凸显了近子的丑陋,反衬出了稻田雪子的圣洁、美丽与太田夫人的高贵、典雅。除此之外,川端康成也对生与死进行了强烈的对照,在《千纸鹤》中,除了稻田雪子这一至美化身,近子、太田夫人、文子、菊治都在生死之间饱受煎熬。首先是菊治父亲死去后各相关人物的态度,对于菊治父亲的死,菊治与太田夫人无疑是痛苦的,文子尽管没什么联系,但也是比较有感触的,而近子则不一样,在菊治父亲死去后没多久就举办了茶会,依旧那样生活,显现了近子的薄情。其次是太田夫人死去后的情节发展,太田夫人死去后,菊治与文子发生了关系,以日本的传统思想来说,这是菊治对太田夫人的追忆行为,而文子对菊治产生好感,则可以理解为太田夫人的延续,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与母亲一样爱上了同一个人,文子与菊治发生关系或许并不是一件合乎人伦的事情,但是也可以算是对母亲的追忆(下转第67页)(上接第49页)与告别。从本质上来说,《千纸鹤》的情节正是基于两大关键人物的死去所展开的,菊治父亲的死引出了菊治与近子、太田夫人之间的不伦关系,太田夫人的死引出了菊治与文子的关系。菊治父亲、太田夫人在死去后能得到永久的宁静,而仍然存活的菊治、文子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也是对照手法的体现。

2.4 替身手法

替身手法是日本作家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替身手法,例如在《源氏物语》中,就出现了光源氏找母亲替身发生不伦之恋的情节。在《千纸鹤》中,替身手法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太田夫人与男主人公菊治之间的恋情,太田夫人是菊治父亲的情妇,在第一次与菊治交谈时主要是谈自己与菊治父亲之间的恋情,在谈心之后,与菊治发生了关系,其实从这一事件中,读者很容易解读到一种可能性,菊治必然是与其父亲有几分相似的,太田夫人是一个传统、典雅的女人,太田夫人与菊治发生关系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将菊治作为菊治父亲的替代品,与菊治发生关系是为了减轻自己对菊治父亲的相思之苦。菊治与文子之间的恋情也是类似的,菊治与文子是在太田夫人死后发生关系的,并且是在文子送遗物的时候发生的,很明显,菊治与文子发生关系完全是对太田夫人的追忆,也就是说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菊治第一次与文子发生关系,只是因为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在长相上与太田夫人有几分相似。在太田夫人眼里,菊治是菊治父亲的替代品,在菊治的眼里,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这就是《千纸鹤》中替身手法的体现。

3 总结

川端康成通过意识流手法将主观意识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并且达到了事物隐喻的效果,通过环境烘托法对茶道进行了近乎完美的描述,并通过茶道的特征对人物进行了描述,通过对照手法对人物关系进行了有层次的划分,并凸显了人物的特点,通过替身手法对人物的关系进行了深化。

参考文献

[1] 陈诗洁.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创作手法[J].剑南文学,2013(9):60-61.

[2] 李鹏飞.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东方意意识流手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03-106,114.

[3] 白洪宇.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8):34-34.

从《千纸鹤》看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作者:崔春梅

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6期

摘 要 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千纸鹤》、《雪国》以及《古都》都有着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川端康成创作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多种创作技巧的灵活使用,这些丰富的创作技巧不仅使川端康成的小说极具艺术性,而且还使小说更具表达力。本文将从《千纸鹤》分析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 千纸鹤 小说 创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24

On Kawabata's Writing Skills from the

CUI Chunme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Kawabata's classic work:

Key words origami; novel; writing skills

0 前言

川端康成所创造的小说大多数为短片小说和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极少。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一生孤苦无依,这样的成长经历也使川端康成养成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性格与心理,对于“美”的理解也比较特别。川端康成是一位“极端”美学者,一生都在不懈地探索美、追求美。川端康成善于将自己的独特人格与独特心理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在人物塑造、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方面都能将自己的人格与心理诠释出来,可以说,川端康成的小说就是他本人的内心写照与内心的追求。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凭借《千纸鹤》、《雪国》、《古都》等三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千纸鹤》是川端康成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一,这也足以体现出川端康成在《千纸鹤》中付出的巨大精力。因此,在《千纸鹤》中,能够较为全面地看到川端康成的创作技巧。

1 概述

《千纸鹤》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同时,《千纸鹤》也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千纸鹤》讲述的是男主人公菊治与四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人之间的故事。首先,来讲一下这四个女人与菊治的关系,《千纸鹤》中的四大女主人公分别是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其中,近子是菊治父亲的情妇,稻村雪子是近子的徒弟,太田夫人是菊治父亲的另一个情妇,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

其次,来讲一下《千纸鹤》的基本情节。《千纸鹤》的情节是从圆觉寺开始的,文中菊治父亲去世,菊治父亲的情妇近子在圆觉寺举办了一个茶会,并邀请菊治前去参加,近子邀请菊治参加茶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希望菊治摆脱父亲去世的悲伤心情,而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徒弟稻田雪子介绍给菊治,为两个年轻人促成好事。但菊治在收到邀请信时,所想到的是近子胸前的那颗黑痣,从这一个细节足以显现出菊治与近子之间的关系。赴会途中,菊治遇见了稻田雪子,当时菊治对稻田雪子最深的印象是稻田雪子手里拿着的千纸鹤图案的包,并且菊治认为千纸鹤与稻田雪子很是相衬,自此之后,“千纸鹤”就成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词,也成为了菊治心中对于美的终极幻想。在茶会中,菊治遇见了菊治父亲的另外一个情妇,即太田夫人,并且还见到了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与太田夫人交谈之后,菊治逐渐对太田夫人产生了好感,并与太田夫人发生了关系。很快,近子发觉了菊治与太田夫人的不正当关系,太田夫人变得愈发不安,尽管菊治对此毫不介意,但太平夫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还是选择了自杀。太田夫人自杀之后,文子为了将太田夫人的遗物送给菊治,就专门去找了菊治,并与菊治发生了关系,但在发生关系之后,文子却选择了离开,并且还将留有太田夫人口红印的茶碗打破了,在此之后,菊治在文子与稻田雪子之间纠缠不清。

由上文对《千纸鹤》情节的介绍可以看出男主人公菊治与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等四个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样的复杂关系之下,《千纸鹤》的情节无疑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客观来说,这样的小说情节并不算出奇,甚至目前有许多小说都具有相似的情节,而川端康成之所以能凭借以《千纸鹤》为首的三本小说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川端康成对多种创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川端康成小说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情节,更多的是创作技巧与表达技巧。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主要使用了四种创作技巧,即:意识流手法、环境烘托法、对照手法、替身手法等,而这四种创作技巧也是川端康成在小说中惯用的创作技巧,下文将根据《千纸鹤》的情节对这四种创作技巧进行分析与探究。

2 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2.1 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不断流动的性质。意识流手法在西方小说中比较常见,而作为标准东方人的川端康成之所以会经常使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主要是从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中得到的启发。詹姆斯.乔伊斯对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意识)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认为人类的意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尽管是由詹姆斯·乔伊斯而起,但与詹姆斯·乔伊斯却有着较大的不同,川端康成认为人类的意识具有强烈的

主观性,在小说创作中,川端康成经常将主观意识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也使得川端康成的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

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体现在毫无联系的物品之上,例如《千纸鹤》的名字,川端康成曾解释过将小说命名为“千纸鹤”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中一个美丽的姑娘拿着一个千纸鹤图案包袱皮。对日本毫无了解的人一定会对这个答案感到啼笑皆非,认为川端康成实在是毫无理由可言,但是千纸鹤在日本是有着独特的意义的。在日本,“鹤”是神圣的象征,可以与“天使”相类比,属于一种较为虚幻的美学产物,并且,日本人经常将千纸鹤图案印到衣物之上,基于现实与精神上的独特含义,川端康成选择将其与稻田雪子联系到一起,并将其作为小说的名字,这样的处理会影射出稻田雪子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还会暗喻小说的基调与主要思想,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便是意识流手法的体现。

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的意识流手法还体现在他的想象力之上。《千纸鹤》中的男主人公与稻田雪子以及文子有着复杂的关系,自菊治与稻田雪子初次会面之后,稻田雪子就成为了菊治脑海中美的化身,而千纸鹤图案就成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词,在《千纸鹤》中,川端康成经常以“千纸鹤”、“千纸鹤小姐”称呼稻田雪子。除此之外,稻田雪子与文子也是互补的关系,稻田雪子是菊治的幻想,文子是菊治的现实,菊治对稻田雪子的幻想终究会被文子的现实所打破,或者说是解救。川端康成在文子、稻田雪子、菊治之间构建的关系是互相交融又各有千秋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川端康成想象力的体现,更是川端康成意识流手法的体现。

2.2 环境烘托法

前文所讲的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创作技巧的体现,但川端康成生在日本、长在日本,川端康成所采用的创作手法还是以东方创作技巧为主的。日本作家惯用的创作技巧是环境烘托法,川端康成对于环境烘托法的运用也非常娴熟。川端康成曾说自己终究是东方人,尽管接受了西方文学的洗礼,但还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基与日本传统文化。

在《千纸鹤》中,许多人物的出场都伴随着茶道。许多人在观看《千纸鹤》时,很容易对川端康成的创作目的产生误解,认为川端康成之所以会加入如此多的“茶道”内容,是因为川端康成想通过《千纸鹤》对茶道进行赞美,但川端康成的真实意图其实是想通过对茶道的描写唤起日本民众对茶道的认知,将茶道从堕落与庸俗的深渊拉出来。不管川端康成本人怎样评价茶道,《千纸鹤》的情境创设是离不开茶道、茶室、茶具的,如果《千纸鹤》缺少了茶道,就会变得毫无生机。

在《千纸鹤》中,茶道、茶具、茶室并不是死物,而是具有感情、具有生气的“活物”。《千纸鹤》中的人物几乎都是伴随着茶道出场的,在一个新人物出场时,川端康成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对茶道的描述,或是风格迥异的茶室,或是造型多样的茶具,或是不同形式的茶道,而茶室、茶具、茶道的差异性,则会对人物的特点与结局进行隐喻。例如川端康成对太田夫人的描写就采用了大量的对茶道的描写,川端康成使用志野陶茶具来象征太田夫人,志野陶茶具的特点是古朴、典雅、传统、名贵,太田夫人在出场时使用的就是志野陶茶具,并且在死后的遗

物中,也有一只印着太田夫人口红印的志野陶茶具,原本古朴、典雅、传统、名贵的志野陶茶具再加上口红印,就会增加一种冷艳的效果,川端康成正是运用这种方法烘托出太田夫人的古典美。除此之外,太田夫人与菊治是在一个典雅的茶室发生关系的,这样的环境与这样的事件联系到一起,就会显现出两人情感的压抑与内心的苦闷。而这些与茶道相关的描述则正是川端康成环境烘托法的体现。

2.3 对照手法

《千纸鹤》中较为鲜明的创作手法是对照手法,川端康成在《千纸鹤》中的对照手法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上。在《千纸鹤》中的人物关系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川端康成对于人物关系的处理方法是对照手法,在《千纸鹤》中主要有七组人物对照关系:第一,稻田雪子、太田夫人、文子是美的体现,近子是丑的体现;第二,近子是中性化的,而太田夫人是女性化的;第三,稻田雪子是光的体现,文子是影的体现;第四,稻田雪子是明的体现,近子是暗的体现;第五,太田夫人已逝,近子仍然存活;第六,近子和文子是现实的,而太田夫人和稻田雪子是虚幻的;第七,太田夫人是静的体现,文子是动的体现。

这七组人物对照关系不仅使《千纸鹤》更有层次感,也使《千纸鹤》更有艺术感。

对于太田夫人,近子说她有一种妖性。女人看女人,难免带着嫉妒的感情,再加上近子本身对太田夫人就有恶意。除了上文所描述的七组人物对照关系,川端康成还对人物的象征物进行了对比。小说男主人公对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印象是不同的:小说男主人公菊治对近子的印象是近子左胸的黑痣,并且菊治在第一次见近子的时候就看到近子在剪黑痣上的毛;小说男主人公对稻田雪子的印象是印着千纸鹤图案的包袱皮;小说男主人公对太田夫人的印象是志野陶茶具。由此,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象征物也就分别成了黑痣、千纸鹤、志野陶茶具。相较于千纸鹤、志野陶茶具,黑痣无疑是粗鄙的,而这也体现出了近子的丑陋与肮脏,通过与近子黑痣的对比,也更加体现出了千纸鹤的圣洁与志野陶茶具的高贵、典雅。这样的象征物对照,凸显了近子的丑陋,反衬出了稻田雪子的圣洁、美丽与太田夫人的高贵、典雅。除此之外,川端康成也对生与死进行了强烈的对照,在《千纸鹤》中,除了稻田雪子这一至美化身,近子、太田夫人、文子、菊治都在生死之间饱受煎熬。首先是菊治父亲死去后各相关人物的态度,对于菊治父亲的死,菊治与太田夫人无疑是痛苦的,文子尽管没什么联系,但也是比较有感触的,而近子则不一样,在菊治父亲死去后没多久就举办了茶会,依旧那样生活,显现了近子的薄情。其次是太田夫人死去后的情节发展,太田夫人死去后,菊治与文子发生了关系,以日本的传统思想来说,这是菊治对太田夫人的追忆行为,而文子对菊治产生好感,则可以理解为太田夫人的延续,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与母亲一样爱上了同一个人,文子与菊治发生关系或许并不是一件合乎人伦的事情,但是也可以算是对母亲的追忆(下转第67页)(上接第49页)与告别。从本质上来说,《千纸鹤》的情节正是基于两大关键人物的死去所展开的,菊治父亲的死引出了菊治与近子、太田夫人之间的不伦关系,太田夫人的死引出了菊治与文子的关系。菊治父亲、太田夫人在死去后能得到永久的宁静,而仍然存活的菊治、文子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也是对照手法的体现。

2.4 替身手法

替身手法是日本作家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替身手法,例如在《源氏物语》中,就出现了光源氏找母亲替身发生不伦之恋的情节。在《千纸鹤》中,替身手法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太田夫人与男主人公菊治之间的恋情,太田夫人是菊治父亲的情妇,在第一次与菊治交谈时主要是谈自己与菊治父亲之间的恋情,在谈心之后,与菊治发生了关系,其实从这一事件中,读者很容易解读到一种可能性,菊治必然是与其父亲有几分相似的,太田夫人是一个传统、典雅的女人,太田夫人与菊治发生关系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将菊治作为菊治父亲的替代品,与菊治发生关系是为了减轻自己对菊治父亲的相思之苦。菊治与文子之间的恋情也是类似的,菊治与文子是在太田夫人死后发生关系的,并且是在文子送遗物的时候发生的,很明显,菊治与文子发生关系完全是对太田夫人的追忆,也就是说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菊治第一次与文子发生关系,只是因为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在长相上与太田夫人有几分相似。在太田夫人眼里,菊治是菊治父亲的替代品,在菊治的眼里,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这就是《千纸鹤》中替身手法的体现。

3 总结

川端康成通过意识流手法将主观意识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并且达到了事物隐喻的效果,通过环境烘托法对茶道进行了近乎完美的描述,并通过茶道的特征对人物进行了描述,通过对照手法对人物关系进行了有层次的划分,并凸显了人物的特点,通过替身手法对人物的关系进行了深化。

参考文献

[1] 陈诗洁.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创作手法[J].剑南文学,2013(9):60-61.

[2] 李鹏飞.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东方意意识流手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03-106,114.

[3] 白洪宇.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8):34-34.


相关内容

  • 浅谈[千纸鹤]中"千纸鹤"的意义
  • 作者简介:杨力(1989-),女,汉族,甘肃,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研究. 摘要:<千只鹤>以主人公菊治和四个女人(近子.稻村雪子.太田夫人.文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线索展开,四个女性形象在作者笔下各具特色,在主人公心中各居一位.她们是主人公心中 ...

  • 关于川端康成及日本文学
  • 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 这发生在客人与艺妓间的普通故事,没有极尽所能的色情描写,而是淡然地保持着平静而客观的现实,至少心灵深处的纯净.清纯干净的笔调使一个本应世俗得俗不可耐的现实,变得如诗歌一样优美馥郁. <古都>则描写了京都被抛弃的 ...

  • 赏析[古都]川端康成
  • 赏析<古都> --重拾渐逝的古典美 川端康成凭借着<雪国>.<古都>.<千纸鹤>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川端康成一直都致力于日本民族的精神探索,他的作品常常 ...

  • 外国文学论文题目
  • 总 论 论题 01.全球化与21世纪的外国文学研究 02."世界文学"新论 03.西方文学的发展与人道主义传统 04."摹仿说"流变史散论 05.试论西方文学中的表现主义传统 06."乐园神话"与后代西方文学 07.中西抒情诗的一点比较:& ...

  • [花未眠]课文补遗及川端康成简介(人教版高一)
  •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1. 川端康成其人与文叶渭渠(一)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一两岁上,父母双亡,少年时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继作古,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使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灵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十六岁上,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 ...

  •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81-85) 原文地址:*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作者:吴利亚 01.傲慢与偏见 02.孤星血泪 03.雾都孤儿 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 06.飘 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 年 12.这里 ...

  •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
  • 作者:樊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3)01-112-07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源头,在"文革""地下文学"中.赵振开(北岛)写于1974年的中 ...

  • 浅析[古都]中紫花地丁和北山杉的象征意义
  • 摘要:<古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战后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一部以反映日本传统美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川端康成在谈到<古都>的创作意图时曾指出"在<古都>中比起写人物和故事来,也许写风物是主要的".[1]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京都传统.京都精神和京 ...

  •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于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倭国王入贡后汉,得光武帝"汉委奴国王"印缓.<魏志•侯人传>记载公元146--188年间倭国动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一国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国带方郡.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