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00)
文章编号:1672-7894(2010)26-189-02
的效果。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就会逐渐与现实脱
节,乃至发展到排斥现实。(2)耐受性。网络游戏会使玩家产生愉悦的快感,而产生这一快感的原因是因为强烈的游戏刺激而导致体内产生额外的内啡肽。为了能不断体验游戏时曾获得的快感,青少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游戏。(3)心理矛盾。网络游戏成瘾会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瘾者会为网络游戏及与网络游戏相关的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必然会导致他们正常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与家庭、朋友的关系趋于冷淡并恶化,产生矛盾的心态。(4)反复性。由于受别人的劝解与引导,或是自身的克制力的作用,有些网络游戏成瘾者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网状态,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无法忘记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到的那种超越现实感受快感,往往又重新走上沉迷游戏的道路。这样成瘾行为和戒断行为反复循环发作,并且随着一次次的戒断失败而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成瘾倾向,最终导致失去自制力而在游戏中无法自拔。
2.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存在的危害
(1)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的危害。2008年11月9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其中对网络成瘾的一个客观标准就是每日上网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事实上很多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时间远远超过6小时。因上网时间过长,
最直接最明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长时间的网络游戏,
尤显的后遗症就是视力的急剧下降。长时间凝视电脑屏幕,
易引起青少年近视和睫状肌痉挛。这种被称为“电脑视力综合征”的病症是一种压力型疾病,原因是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眨眼次数仅及平时的1/3,从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的
除了会引起眼睛疲劳、重影、视力模糊,还会分泌。长期如此,
引发其他不适反应。在肢体方面,网络游戏强调简单重复的按键(或鼠标操作),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甚至引发残疾。
(2)网络游戏成瘾对心理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和人格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某些时候,网络游戏成瘾和人格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混沌效应,加剧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青少年正处青春期,社会化并未完成,更容易受到网络游戏中高度虚拟化的网络社会的影响,甚至对现实社会化造成干扰,影响到个人社会化。具体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而进入网络游戏社会却如鱼得水,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不断增加游戏时间和游戏投入,却对现实生活采取逃避态度,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出现心理矛盾、自闭、压抑,焦虑抑郁症等种种心理疾病。这都可认为是个人社会化失败的产物。
(常州市委党校行管教研室江苏·常州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虚拟化程度和社会拟真程度的提高,网
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网络游戏的发展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在它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有关青少年因网络游戏成
离家出走的事例层出不穷,青少年网络游戏瘾而荒废学业、
成瘾已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难题。因此,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及危害,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健康的上网,也是网络游戏成瘾矫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对策
1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概述
在十多年中,网络游戏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发展,发展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成为互联网上和资本市场的宠儿。由于网络游戏的高回报率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网络游戏必然成为国际国内游戏开发运营商所追捧的焦点。但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网络游戏开发商不顾社会责任对利益展开疯狂追求,网络游戏玩家族群迅速蔓延扩大和低龄化导致隐藏着的一些深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显现出来。据调查,截止到2009年7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半年增幅5%,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51.8%。①可以说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在中国,由于“网络游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统的存在,可能这一数字还是被低估的。因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较之其他人群强烈,所以,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用户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同时也是各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用户主体。然而,随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力的加大。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而难以自拔,进而对现实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北京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有80%的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中断学业。而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占网络成瘾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越来越消极的影响。
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特点及其危害性分析
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人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游戏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病态依赖。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具有自身的特点及危害性。2.1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特点研究
可以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归纳如下:(1)依赖性。网络游戏成为成瘾者应对环境压力和追求主观体验的一种方式,兴奋、紧张、愉悦等情绪体验在网络游戏进行中被不断激发,同时也获得安宁、逃避现实和对现实生活麻木
3造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因素分析
3.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青春期,心理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表现为
189
获得的成就与生活中的成就混同,造成价值观的混乱,父母却无从理解。另外,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压力较大,进入网络游戏中宣泄也可以理解。3.2环境因素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与环境相关度非常大,很多高校大一学生因网络游戏退学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点。青少年强调自我意识,需要认同感,容易从众,为有共同话题,防止被边缘化去玩网络游戏的动机也屡见不鲜。此外,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网络游戏没有严谨的游戏分级制度,很多暴力、色情、凶杀、赌博的场面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网络游戏中,这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诱惑极大。3.3网络游戏自身的因素
网络游戏发展的十多年,也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发
容易受他人影响。展的十多年。青少年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区别于传统娱乐方式的网络游戏更容易在青少年中间传播出来。网络游戏的开放性对当代青少年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的开放性和虚拟现实性很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事实上,出于利益因素的考虑,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无不以延长用户在线时间为目的。其中设置的种种游戏环节,利用各种心理诱饵,把青少年用户牢牢掌握在手中。
应大力宣传正确的上网理念,使青少年对网络游度。同时,
戏成瘾的危害有所认识。同时社会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场所来给青少年娱乐,不至于出现青少年除了网吧无处可去的情况。
4.3提升青少年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应该行动时要使自己坚决克服一切困难,另一方面要善于抑制妨碍达到目标的心理困扰和轻率行为。要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自控力,应做到形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控力的学习、生活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教
育手段,使青少年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状态;鼓励青少年充满自信以及在困难面前不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养成良好的
要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习惯。同时,
人,不是被动的受游戏驱动的机器,要用坚强的意志抵抗各种诱惑。
4.4改变游戏内容,使游戏得到健康良性发展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网络游戏很多内容要么与我们本土的主流文化价值相距较远,要么是传统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以暴力、色情、凶杀吸引用户,网页游戏的情况尤其严
趣味重。这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如果能够在保证游戏性、
性等游戏基本特质的前提下,改变以纯粹的感官发泄为刺激点的暴力内容,宣扬正面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而逐渐回归到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形态上来。
4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与建议
4.1强化政府对网络游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网络游戏网对青少年的危害,罪魁祸首是游戏本身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审查和监管,抵制不良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应该立法或颁布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游戏监管行政条例,对网吧和游戏内容同时监管,对内容有严重危害的游戏应该严厉禁止。规范和引导网络游戏市场,重新制定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政
引入更多的评估参数。同策。要对网游产业进行重新评估,
时,要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开发商、游戏经销商的市场行为。要求其在销售和经营的同时对玩家进行宣传教育,让玩家知道网络游戏的危害,避免沉溺其中。4.2创造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家庭方面,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网络游戏应该采用疏导而不是严禁的方式。由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关系,单纯的堵很难收到成效,反而会使事情愈演愈糟。正确的方式是多和社会公益活动、子女相处,用更积极的社会活动,比如旅游、运动等来分散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游戏习惯,比如有层次地限制网络游戏时间,培养子女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学校方面,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从网吧里吸引到学校里,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学校还要建设好190
5小结
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的剖析,会发现在中国青少年网络
游戏成瘾不仅仅是某个年龄阶层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
无疑要社会、家庭、学校、青少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年自己、网络游戏运营商的共同努力,要实施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措施并看到其效果还要走很长的路,还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建设和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问题也会得到圆满解决。参考文献
[1]孔芳.国内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8):15~16.
[2]魏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25~26.
[3]宗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从网游自身的特点切
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30~31.
[4]冀月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1):30~32.
[5]易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深层思考[J].天津教育,2006(7):21~23.
编辑秦艾桢
213000)
文章编号:1672-7894(2010)26-189-02
的效果。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就会逐渐与现实脱
节,乃至发展到排斥现实。(2)耐受性。网络游戏会使玩家产生愉悦的快感,而产生这一快感的原因是因为强烈的游戏刺激而导致体内产生额外的内啡肽。为了能不断体验游戏时曾获得的快感,青少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游戏。(3)心理矛盾。网络游戏成瘾会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瘾者会为网络游戏及与网络游戏相关的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必然会导致他们正常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与家庭、朋友的关系趋于冷淡并恶化,产生矛盾的心态。(4)反复性。由于受别人的劝解与引导,或是自身的克制力的作用,有些网络游戏成瘾者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网状态,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无法忘记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到的那种超越现实感受快感,往往又重新走上沉迷游戏的道路。这样成瘾行为和戒断行为反复循环发作,并且随着一次次的戒断失败而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成瘾倾向,最终导致失去自制力而在游戏中无法自拔。
2.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存在的危害
(1)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的危害。2008年11月9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其中对网络成瘾的一个客观标准就是每日上网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事实上很多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时间远远超过6小时。因上网时间过长,
最直接最明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长时间的网络游戏,
尤显的后遗症就是视力的急剧下降。长时间凝视电脑屏幕,
易引起青少年近视和睫状肌痉挛。这种被称为“电脑视力综合征”的病症是一种压力型疾病,原因是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眨眼次数仅及平时的1/3,从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的
除了会引起眼睛疲劳、重影、视力模糊,还会分泌。长期如此,
引发其他不适反应。在肢体方面,网络游戏强调简单重复的按键(或鼠标操作),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甚至引发残疾。
(2)网络游戏成瘾对心理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和人格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某些时候,网络游戏成瘾和人格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混沌效应,加剧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青少年正处青春期,社会化并未完成,更容易受到网络游戏中高度虚拟化的网络社会的影响,甚至对现实社会化造成干扰,影响到个人社会化。具体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而进入网络游戏社会却如鱼得水,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不断增加游戏时间和游戏投入,却对现实生活采取逃避态度,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出现心理矛盾、自闭、压抑,焦虑抑郁症等种种心理疾病。这都可认为是个人社会化失败的产物。
(常州市委党校行管教研室江苏·常州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虚拟化程度和社会拟真程度的提高,网
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网络游戏的发展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在它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有关青少年因网络游戏成
离家出走的事例层出不穷,青少年网络游戏瘾而荒废学业、
成瘾已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难题。因此,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及危害,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健康的上网,也是网络游戏成瘾矫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对策
1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概述
在十多年中,网络游戏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发展,发展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成为互联网上和资本市场的宠儿。由于网络游戏的高回报率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网络游戏必然成为国际国内游戏开发运营商所追捧的焦点。但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网络游戏开发商不顾社会责任对利益展开疯狂追求,网络游戏玩家族群迅速蔓延扩大和低龄化导致隐藏着的一些深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显现出来。据调查,截止到2009年7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半年增幅5%,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51.8%。①可以说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在中国,由于“网络游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统的存在,可能这一数字还是被低估的。因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较之其他人群强烈,所以,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用户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同时也是各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用户主体。然而,随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力的加大。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而难以自拔,进而对现实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北京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有80%的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中断学业。而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占网络成瘾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越来越消极的影响。
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特点及其危害性分析
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人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过度使用网络游戏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病态依赖。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具有自身的特点及危害性。2.1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特点研究
可以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归纳如下:(1)依赖性。网络游戏成为成瘾者应对环境压力和追求主观体验的一种方式,兴奋、紧张、愉悦等情绪体验在网络游戏进行中被不断激发,同时也获得安宁、逃避现实和对现实生活麻木
3造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因素分析
3.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青春期,心理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表现为
189
获得的成就与生活中的成就混同,造成价值观的混乱,父母却无从理解。另外,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压力较大,进入网络游戏中宣泄也可以理解。3.2环境因素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与环境相关度非常大,很多高校大一学生因网络游戏退学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点。青少年强调自我意识,需要认同感,容易从众,为有共同话题,防止被边缘化去玩网络游戏的动机也屡见不鲜。此外,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网络游戏没有严谨的游戏分级制度,很多暴力、色情、凶杀、赌博的场面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网络游戏中,这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诱惑极大。3.3网络游戏自身的因素
网络游戏发展的十多年,也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发
容易受他人影响。展的十多年。青少年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区别于传统娱乐方式的网络游戏更容易在青少年中间传播出来。网络游戏的开放性对当代青少年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的开放性和虚拟现实性很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事实上,出于利益因素的考虑,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无不以延长用户在线时间为目的。其中设置的种种游戏环节,利用各种心理诱饵,把青少年用户牢牢掌握在手中。
应大力宣传正确的上网理念,使青少年对网络游度。同时,
戏成瘾的危害有所认识。同时社会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场所来给青少年娱乐,不至于出现青少年除了网吧无处可去的情况。
4.3提升青少年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应该行动时要使自己坚决克服一切困难,另一方面要善于抑制妨碍达到目标的心理困扰和轻率行为。要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自控力,应做到形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控力的学习、生活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教
育手段,使青少年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状态;鼓励青少年充满自信以及在困难面前不折不挠的信心和决心;养成良好的
要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习惯。同时,
人,不是被动的受游戏驱动的机器,要用坚强的意志抵抗各种诱惑。
4.4改变游戏内容,使游戏得到健康良性发展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网络游戏很多内容要么与我们本土的主流文化价值相距较远,要么是传统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以暴力、色情、凶杀吸引用户,网页游戏的情况尤其严
趣味重。这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如果能够在保证游戏性、
性等游戏基本特质的前提下,改变以纯粹的感官发泄为刺激点的暴力内容,宣扬正面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而逐渐回归到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形态上来。
4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与建议
4.1强化政府对网络游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网络游戏网对青少年的危害,罪魁祸首是游戏本身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审查和监管,抵制不良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应该立法或颁布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游戏监管行政条例,对网吧和游戏内容同时监管,对内容有严重危害的游戏应该严厉禁止。规范和引导网络游戏市场,重新制定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政
引入更多的评估参数。同策。要对网游产业进行重新评估,
时,要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开发商、游戏经销商的市场行为。要求其在销售和经营的同时对玩家进行宣传教育,让玩家知道网络游戏的危害,避免沉溺其中。4.2创造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家庭方面,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网络游戏应该采用疏导而不是严禁的方式。由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关系,单纯的堵很难收到成效,反而会使事情愈演愈糟。正确的方式是多和社会公益活动、子女相处,用更积极的社会活动,比如旅游、运动等来分散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游戏习惯,比如有层次地限制网络游戏时间,培养子女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学校方面,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从网吧里吸引到学校里,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学校还要建设好190
5小结
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的剖析,会发现在中国青少年网络
游戏成瘾不仅仅是某个年龄阶层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
无疑要社会、家庭、学校、青少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年自己、网络游戏运营商的共同努力,要实施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措施并看到其效果还要走很长的路,还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建设和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问题也会得到圆满解决。参考文献
[1]孔芳.国内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8):15~16.
[2]魏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25~26.
[3]宗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从网游自身的特点切
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30~31.
[4]冀月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1):30~32.
[5]易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深层思考[J].天津教育,2006(7):21~23.
编辑秦艾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