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烟雨?

  在陆地上我们没有家,长到6岁这么大,我一直吃住在这条小小的乌篷船上。

  每天下午4、5点,太阳开始收敛起它逼人的锋芒的时候,母亲就会站到船头撒网。她头戴斗笠,身上穿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对襟衫,宽大的素色长裤,尽管如此,凛冽的江风却厚道地把她挟裹得凹凸有致,还原出原始的曼妙。

  看母亲撒网,是我每天下午睁开惺忪睡眼时最惬意的事情。只见她双脚微微张开,光光的十只修长的脚趾使劲抓牢船板,稳住下盘,双膝随着波涛的轻荡而充满节律地屈伸,上身微微车转,卯足劲,突然发力转身,撒出手上紧紧握着的一把渔网。霎时,一张经她千万次轻揉慢捻过的柔韧如铁的裙摆,像一群飞翔的白鸽,呼啦啦一起罩向银光闪烁的江面。

  之后,母亲会在窄窄的船头张罗晚餐,她会轻轻揭开一块船板,从船肚子里掏出风炉和锅碗瓢盆来。我们基本上每一顿都吃鱼子虾毛,因为上等的货色往往会被母亲送上岸边的市场卖给鱼贩子,再买些蔬菜回来。虽然吃到口的不过是下等货色,但已满足我生长发育的需要,让我被日晒雨淋得黝黑的躯壳下,隐藏了应对缺医少药恶劣生存环境的强健肌体。

  我经常两眼茫然地瞪着静静流淌的东江水发呆,四野寂寂,除了水流声和划过天空的飞鸟,就是偶尔传来的运沙船的哒哒的马达声。我和母亲终日困在乌篷船上,就跟被遗弃的流浪猫狗一样,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自母亲从陆地上给我带回第一本小人书起,我突然发明了“妈妈,我好闷”这个句子。是否就是因为这个句子,才逼使母亲不得不忍痛把我送上了陆地,从此一水隔天涯,人海两茫茫?至今仍让我疑惑不已。

  来接我上岸的是一个母亲要我叫他“爸爸”的男人,男人说“叫叔叔吧”,母亲受惊般抬起眼睃了他一眼,满带幽怨。我也恨恨地瞪了一眼面前这个男人,甩着膀子,意图挣脱他钢箍般的大手。“我要妈妈,我不要离开妈妈!”

  “娟娟乖,听爸――叔叔话,做个好孩子,好好读书,等你成为一个文化人,妈妈就会来看你。”妈妈说着,一边递过我小小的行李包,还有一大沓被我宝贝得每晚搂着入睡的连环画书。然后,她挥了挥手,竖起长长的船橹,点了点岸边坚硬的石堤,船儿就海鸥一样飞了出去,像一个短短的音符,迅速汇进了雄浑的黄河大合唱之中。

  我惊呆了,“妈,妈妈……”我抛开连环画书,双手向着那个逐渐变小的乌篷船舞去,但我小小的身子被那个要我叫他叔叔的男人紧紧钳住,除了声嘶力竭地倾泻汹涌而出的泪水,我再也做不了什么。

  老实说,在六岁以前,我极少听到母亲说起爸爸这个词,我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我和母亲是一家人了。我曾问过母亲我从哪里来,她笑笑说,你是我从水里捞起来的小妖怪。可是,我既然是从水里来的,为什么母亲要在我身上绑上一串白色塑料泡沫做的“跟屁虫”,把我生生扔进水里任我胡乱扑腾,才终于学会游泳呢?难道我不是江海湖泊的精灵么?

  坐在课室里,感受不到那摇篮一般来自浪涛轻轻的摇晃,好长一段时间我完全无法适应。我怀念在狭窄的船舱里跟母亲一起劳作的美好时光,年幼的我负责从经过一晚捕鱼的渔网上摘落小贝壳和水草,母亲负责分鱼拣虾、缝补收纳渔网。隔天一早,母亲总是趁天未亮就上岸去市集卖鱼再采买米面酱醋回来,我负责看守小船。现在我不在了,我亲爱的母亲她一个人怎么办呢?想着想着,情不自禁落泪。

  叔叔,也就是我的父亲,待我不差,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儿子;继母是个种田的乡下人,对我和她自己生的孩子几乎给予了同等待遇,让我在极短时间内融进了这个农家。

  尽管新家没把我当外人,但是在我心里,又怎能割舍下母亲呢?我试过偷偷逃课,在母亲会上岸的时段守候在岸边。可是一次又一次左等右待,我还是没能见她一面。蹲在渔船日渐疏落的埠头,我的泪很不争气地流个满面。

  我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呐喊:母亲,您是要把自己独自一人放逐到天涯海角么?您怎么舍得下我?

  尽管觉得母亲有点不近人情,可是我还是经常在梦中遇见她,有时是一个背影,那握着船橹一撑就离我远去的身影;有时是月光下肌肤黝黑的她,脸上散发着慈爱与光芒……她偶尔在做饭,锅碗瓢盆轻轻撞击,像在弹奏一首乐章。我很喜欢吃母亲做的鱼片,这晚,母亲熟练地把打上来的鱼洗净切成片,用盐、料酒,再加水、淀粉,拌匀,炒熟,在锅中放油,倒入豆豉、姜沫、蒜沫、盐、味精、白糖、酱油、醋、油炸花生仁等各式搅拌,兑成调味汁,浇在鱼片上,最后撒上熟芝麻、葱碎,那个香啊,诱得我口水直流。

  一觉醒来,我泪水汪汪。终日在农地里劳作的继母再宽厚,也不会顾及我会那么喜欢吃鱼而专门为我做鱼。父亲是个让人无可奈何的男人, 本是岸上的居民,第一次婚姻娶了个不被家人待见的渔女,生下我这样一个女儿后,为了延续香火及认祖归宗,不惜用他的第二段婚姻来缩短擦脚上岸的历程,从此离开了母亲的乌篷船,留下了一个忧伤无比的灵魂在海上独自漂泊。

  少时的我是不懂忧伤的,倒略懂一二了,思念却也从此生根发芽,斩不断理还乱了。

  若干年后,眺望东江,我想起了关于我母亲的一些传闻,有人说某天她从海上捞到了一条超级大的黄唇鱼,这种鱼全身都可入药,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尤其是鱼膘非常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从而卖了个天价,从此弃舟登岸再世为人了;也有人说,我风韵犹存的母亲通过传统的方式,在船篷上摆上盆花草,从而求得渔民间的婚配,重新觅得了夫婿;更有人说,母亲身患重病,不想耽误于我,才忍痛把我送还给父亲而自己默默地消逝于江河之中……

  然而我却更加相信的是,我的母亲正以她微薄的力气,时时躲在暗处看我,护佑着我,看我快乐,看我忧伤,看我摔跤,看我成长。我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我是她迷失的青春的结晶,我是她相依相伴六七载的女儿,我不相信赐予我生命的她会真的从此昂然而去,虽然在我的生活里她真的真的不见了,像阳光下的水蒸气一样,像东江不息的奔流一样,像无数个昨天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我坚信着母亲最后的承诺:等我成为有文化的人,她就会回来看我了。也就是说,她之所以还未回来看我,只是因为我还未是个有文化的人,那么,我只有努力再努力了,为了能早日再见到那艘乌篷船和那个被江风挟裹得身姿曼妙的女子。

  然而,这么多年,母亲这个词一直都只能在我心口幽居。

  “娟娟啊,我痛,好痛!”母亲又一次举着右手在我面前晃动,年幼的我傻兮兮地笑了,伸出小手想摸一摸眼前这个肿胀如面包的玩意儿。那时的母亲应该还不到三十岁,却由于常年遭受海水和海风侵袭,年纪轻轻就罹患上了风湿骨病,经常在暴风雨天里痛得死去活来,无人诉说的她只好对着牙牙学语的我哀伤而徒劳地申诉。

  突然地忆起母亲的痛来,我总不禁潸然泪下。当我学到一点有限的文字后,终于了解到我的母亲来自长江两岸迁徙岭南的客家,由于终年江海漂泊,渔民一般比陆地定居的人群更易罹患风湿骨痛,也通常要更早地承受这种痛入骨髓的折磨。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承受日光的暴晒,他们的皮肤也老化严重。母亲曾经告诉我她经常地皮肤脱屑以及继发性色素沉着,只因为她患上了阳光病。

  是她知晓自己已经病得不轻,所以才忍痛急忙把我送上了岸,从此别了海,别了她?我在迫切的焦虑中,日复一日地寻找着我的生身母亲,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十年又十年过去了。我多么想再听母亲一个接一个从海水里冒出来的故事,我多么想用被她保护得白皙的双手捧起她饱经风霜的脸,为她涂上各种护肤品,为她买来各种疗伤止痛的膏药,为她做饭洗衣,让她安享晚年,让她含饴弄孙……可是,天高海阔,我的母亲,您在哪里?那每日早起耕田蓐草的大婶是您吗?那在菜市场里早出晚归的身影是您吗?那蹒跚在江边独看日出日落的人是您吗?

  在陆地上我们没有家,长到6岁这么大,我一直吃住在这条小小的乌篷船上。

  每天下午4、5点,太阳开始收敛起它逼人的锋芒的时候,母亲就会站到船头撒网。她头戴斗笠,身上穿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对襟衫,宽大的素色长裤,尽管如此,凛冽的江风却厚道地把她挟裹得凹凸有致,还原出原始的曼妙。

  看母亲撒网,是我每天下午睁开惺忪睡眼时最惬意的事情。只见她双脚微微张开,光光的十只修长的脚趾使劲抓牢船板,稳住下盘,双膝随着波涛的轻荡而充满节律地屈伸,上身微微车转,卯足劲,突然发力转身,撒出手上紧紧握着的一把渔网。霎时,一张经她千万次轻揉慢捻过的柔韧如铁的裙摆,像一群飞翔的白鸽,呼啦啦一起罩向银光闪烁的江面。

  之后,母亲会在窄窄的船头张罗晚餐,她会轻轻揭开一块船板,从船肚子里掏出风炉和锅碗瓢盆来。我们基本上每一顿都吃鱼子虾毛,因为上等的货色往往会被母亲送上岸边的市场卖给鱼贩子,再买些蔬菜回来。虽然吃到口的不过是下等货色,但已满足我生长发育的需要,让我被日晒雨淋得黝黑的躯壳下,隐藏了应对缺医少药恶劣生存环境的强健肌体。

  我经常两眼茫然地瞪着静静流淌的东江水发呆,四野寂寂,除了水流声和划过天空的飞鸟,就是偶尔传来的运沙船的哒哒的马达声。我和母亲终日困在乌篷船上,就跟被遗弃的流浪猫狗一样,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自母亲从陆地上给我带回第一本小人书起,我突然发明了“妈妈,我好闷”这个句子。是否就是因为这个句子,才逼使母亲不得不忍痛把我送上了陆地,从此一水隔天涯,人海两茫茫?至今仍让我疑惑不已。

  来接我上岸的是一个母亲要我叫他“爸爸”的男人,男人说“叫叔叔吧”,母亲受惊般抬起眼睃了他一眼,满带幽怨。我也恨恨地瞪了一眼面前这个男人,甩着膀子,意图挣脱他钢箍般的大手。“我要妈妈,我不要离开妈妈!”

  “娟娟乖,听爸――叔叔话,做个好孩子,好好读书,等你成为一个文化人,妈妈就会来看你。”妈妈说着,一边递过我小小的行李包,还有一大沓被我宝贝得每晚搂着入睡的连环画书。然后,她挥了挥手,竖起长长的船橹,点了点岸边坚硬的石堤,船儿就海鸥一样飞了出去,像一个短短的音符,迅速汇进了雄浑的黄河大合唱之中。

  我惊呆了,“妈,妈妈……”我抛开连环画书,双手向着那个逐渐变小的乌篷船舞去,但我小小的身子被那个要我叫他叔叔的男人紧紧钳住,除了声嘶力竭地倾泻汹涌而出的泪水,我再也做不了什么。

  老实说,在六岁以前,我极少听到母亲说起爸爸这个词,我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我和母亲是一家人了。我曾问过母亲我从哪里来,她笑笑说,你是我从水里捞起来的小妖怪。可是,我既然是从水里来的,为什么母亲要在我身上绑上一串白色塑料泡沫做的“跟屁虫”,把我生生扔进水里任我胡乱扑腾,才终于学会游泳呢?难道我不是江海湖泊的精灵么?

  坐在课室里,感受不到那摇篮一般来自浪涛轻轻的摇晃,好长一段时间我完全无法适应。我怀念在狭窄的船舱里跟母亲一起劳作的美好时光,年幼的我负责从经过一晚捕鱼的渔网上摘落小贝壳和水草,母亲负责分鱼拣虾、缝补收纳渔网。隔天一早,母亲总是趁天未亮就上岸去市集卖鱼再采买米面酱醋回来,我负责看守小船。现在我不在了,我亲爱的母亲她一个人怎么办呢?想着想着,情不自禁落泪。

  叔叔,也就是我的父亲,待我不差,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儿子;继母是个种田的乡下人,对我和她自己生的孩子几乎给予了同等待遇,让我在极短时间内融进了这个农家。

  尽管新家没把我当外人,但是在我心里,又怎能割舍下母亲呢?我试过偷偷逃课,在母亲会上岸的时段守候在岸边。可是一次又一次左等右待,我还是没能见她一面。蹲在渔船日渐疏落的埠头,我的泪很不争气地流个满面。

  我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呐喊:母亲,您是要把自己独自一人放逐到天涯海角么?您怎么舍得下我?

  尽管觉得母亲有点不近人情,可是我还是经常在梦中遇见她,有时是一个背影,那握着船橹一撑就离我远去的身影;有时是月光下肌肤黝黑的她,脸上散发着慈爱与光芒……她偶尔在做饭,锅碗瓢盆轻轻撞击,像在弹奏一首乐章。我很喜欢吃母亲做的鱼片,这晚,母亲熟练地把打上来的鱼洗净切成片,用盐、料酒,再加水、淀粉,拌匀,炒熟,在锅中放油,倒入豆豉、姜沫、蒜沫、盐、味精、白糖、酱油、醋、油炸花生仁等各式搅拌,兑成调味汁,浇在鱼片上,最后撒上熟芝麻、葱碎,那个香啊,诱得我口水直流。

  一觉醒来,我泪水汪汪。终日在农地里劳作的继母再宽厚,也不会顾及我会那么喜欢吃鱼而专门为我做鱼。父亲是个让人无可奈何的男人, 本是岸上的居民,第一次婚姻娶了个不被家人待见的渔女,生下我这样一个女儿后,为了延续香火及认祖归宗,不惜用他的第二段婚姻来缩短擦脚上岸的历程,从此离开了母亲的乌篷船,留下了一个忧伤无比的灵魂在海上独自漂泊。

  少时的我是不懂忧伤的,倒略懂一二了,思念却也从此生根发芽,斩不断理还乱了。

  若干年后,眺望东江,我想起了关于我母亲的一些传闻,有人说某天她从海上捞到了一条超级大的黄唇鱼,这种鱼全身都可入药,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尤其是鱼膘非常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从而卖了个天价,从此弃舟登岸再世为人了;也有人说,我风韵犹存的母亲通过传统的方式,在船篷上摆上盆花草,从而求得渔民间的婚配,重新觅得了夫婿;更有人说,母亲身患重病,不想耽误于我,才忍痛把我送还给父亲而自己默默地消逝于江河之中……

  然而我却更加相信的是,我的母亲正以她微薄的力气,时时躲在暗处看我,护佑着我,看我快乐,看我忧伤,看我摔跤,看我成长。我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我是她迷失的青春的结晶,我是她相依相伴六七载的女儿,我不相信赐予我生命的她会真的从此昂然而去,虽然在我的生活里她真的真的不见了,像阳光下的水蒸气一样,像东江不息的奔流一样,像无数个昨天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我坚信着母亲最后的承诺:等我成为有文化的人,她就会回来看我了。也就是说,她之所以还未回来看我,只是因为我还未是个有文化的人,那么,我只有努力再努力了,为了能早日再见到那艘乌篷船和那个被江风挟裹得身姿曼妙的女子。

  然而,这么多年,母亲这个词一直都只能在我心口幽居。

  “娟娟啊,我痛,好痛!”母亲又一次举着右手在我面前晃动,年幼的我傻兮兮地笑了,伸出小手想摸一摸眼前这个肿胀如面包的玩意儿。那时的母亲应该还不到三十岁,却由于常年遭受海水和海风侵袭,年纪轻轻就罹患上了风湿骨病,经常在暴风雨天里痛得死去活来,无人诉说的她只好对着牙牙学语的我哀伤而徒劳地申诉。

  突然地忆起母亲的痛来,我总不禁潸然泪下。当我学到一点有限的文字后,终于了解到我的母亲来自长江两岸迁徙岭南的客家,由于终年江海漂泊,渔民一般比陆地定居的人群更易罹患风湿骨痛,也通常要更早地承受这种痛入骨髓的折磨。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承受日光的暴晒,他们的皮肤也老化严重。母亲曾经告诉我她经常地皮肤脱屑以及继发性色素沉着,只因为她患上了阳光病。

  是她知晓自己已经病得不轻,所以才忍痛急忙把我送上了岸,从此别了海,别了她?我在迫切的焦虑中,日复一日地寻找着我的生身母亲,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十年又十年过去了。我多么想再听母亲一个接一个从海水里冒出来的故事,我多么想用被她保护得白皙的双手捧起她饱经风霜的脸,为她涂上各种护肤品,为她买来各种疗伤止痛的膏药,为她做饭洗衣,让她安享晚年,让她含饴弄孙……可是,天高海阔,我的母亲,您在哪里?那每日早起耕田蓐草的大婶是您吗?那在菜市场里早出晚归的身影是您吗?那蹒跚在江边独看日出日落的人是您吗?


相关内容

  • 东莞市城市供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人民珠江 PEARL砒VER・2007年第6期 东莞市城市供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强,罗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杰 广东广州510611) 摘要:分析了东莞市现状供水水源构成,总结供水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渡依赖东江水.供水能力不足. 供水保证率低等,提出要保护并利用蓄水工程.改造供水管网, ...

  • 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
  • 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广大地区,东江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奋起抗日,组织了广东省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活跃在东江.北江等敌后,给予日伪顽以沉重的打击. 1943年12月,在党中央的指示 ...

  • 培育优势品牌发展现代农业经验材料
  •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重要特征就是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是**的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如何引导**的农产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的保护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努力实践与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品 ...

  • 抗日东江纵队
  • [客家与龙岗] 广东东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1938年10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以今龙岗坪山客家人曾生为首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龙岗坪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同时成立以王作尧 ...

  • 东江纵队观后感
  • 东莞东江纵队观后感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在学校"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之际,在校组织部和学院的老师帮助下,我们党支部与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参观了广东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以此来强化当代大学 ...

  •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
  •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下游防洪的重要水利枢纽,属年调节水库,按300年一遇洪水设计,总库容18.7亿立方米. 飞来峡水库和北江大堤联合调度,可使北江大堤保护下的100万亩农田及广州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 东江 东江已建成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3座水库. 新丰江水库位于东江最大支流新丰江上,属 ...

  • 三大名楼诗词
  •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三楼被看作是中国楼阁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故又称"中国三大名楼"(如赣鄂湘之间的"中国三大名楼之旅").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 ...

  • 武功山东江(红岩谷)户外经典徒步登山线路推荐
  • 经过小编一年多的实地探路和整理,终于可以把武功山东江(红岩谷)地区相对较完整的八条户外徒步登山经典线路对外发布,以便户外爱好者参考使用.线路难度,长度不一,户外有风险,出行需谨慎.本平台只提供参考,不承担风险. 经典线路之一  黄苟冲-油箩潭-红岩谷环线 武功山素有千瀑武功山之称,使武功山有这称呼的 ...

  • 东江酿豆腐的做法
  • 东江酿豆腐 东江酿豆腐 主料 豆腐一块 猪肉馅100g 香菇四 辅料 葱适量 东江酿豆腐的做法步骤 1. 香菇切末 肉馅切末 放入葱花末 料酒 盐 胡椒粉 生抽少许 打入一个蛋清 2. 将豆腐挖开,一定不要挖漏 3. 装入馅 4. 放入锅中,装肉的一面朝下煎至牢固再翻面 5. 到入调好的汁(生抽,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