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5课 开明的民族政策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唐时期我国突厥、吐蕃、南诏等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了解他们和唐朝的关系及与现代少数民族的渊源。掌握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学习唐朝与主要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情况,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并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问题。结合史实全面分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能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关系观念,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认识到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了解唐太宗顺应历史潮流,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他那种坚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胸襟和气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是本课的核心。唐太宗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采取了封爵授官、培养任用、通婚联姻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各族人民与唐朝交往,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对推进各少数民族的进步发展,促进唐朝走向繁荣都起了积极作用。教师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要联系前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讲清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辨析唐太宗政策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式和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开明民族政策的含义。处于优势地位的民族在处理与弱势民族关系时,本着平等待人、真诚合作的态度而非强加于人。在民族融合的发展潮流中,唐朝的开明民族政策成为古代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杰出代表。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 讲授新课

一.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对处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1)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2)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3)册封;(4)战争;(5)会盟。

唐朝初年,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地域辽阔的大汗国。请看地图《唐朝前期的疆域》。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继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和前面的少数民族一样,突厥人也是游牧生活。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但是隋朝末年和唐

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几年以后,乘突厥内部混乱,唐太宗派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唐军经过一番万里长途追击,加上略施小计,终于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

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北地区。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藏族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战胜了高山和风雪,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2.说一说: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的意义:(1)秦汉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稳定;(2)唐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代;(3)“天可汗”的称号不是自封,而是各民族首领拥戴唐朝的集中体现。

3.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1)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3)唐朝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也是灵活的,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二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1.师讲松赞干布的故事。

2.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促进吐蕃民族的发展和与中原内地的友好交往。)

三.册封南诏

这一目内容只需学生做到以下三点:①了解“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②知道唐玄宗册封了统一六诏的皮逻阁为云南王;③南诏广泛吸收了唐朝的先进经济文化成果。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即可达到目标。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第5课 开明的民族政策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唐时期我国突厥、吐蕃、南诏等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了解他们和唐朝的关系及与现代少数民族的渊源。掌握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学习唐朝与主要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情况,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并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问题。结合史实全面分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能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关系观念,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认识到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了解唐太宗顺应历史潮流,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他那种坚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胸襟和气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是本课的核心。唐太宗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采取了封爵授官、培养任用、通婚联姻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各族人民与唐朝交往,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对推进各少数民族的进步发展,促进唐朝走向繁荣都起了积极作用。教师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要联系前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讲清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辨析唐太宗政策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式和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开明民族政策的含义。处于优势地位的民族在处理与弱势民族关系时,本着平等待人、真诚合作的态度而非强加于人。在民族融合的发展潮流中,唐朝的开明民族政策成为古代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杰出代表。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 讲授新课

一.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对处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1)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2)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3)册封;(4)战争;(5)会盟。

唐朝初年,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地域辽阔的大汗国。请看地图《唐朝前期的疆域》。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继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和前面的少数民族一样,突厥人也是游牧生活。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但是隋朝末年和唐

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几年以后,乘突厥内部混乱,唐太宗派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唐军经过一番万里长途追击,加上略施小计,终于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

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北地区。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藏族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战胜了高山和风雪,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2.说一说: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的意义:(1)秦汉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稳定;(2)唐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代;(3)“天可汗”的称号不是自封,而是各民族首领拥戴唐朝的集中体现。

3.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1)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3)唐朝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也是灵活的,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二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1.师讲松赞干布的故事。

2.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促进吐蕃民族的发展和与中原内地的友好交往。)

三.册封南诏

这一目内容只需学生做到以下三点:①了解“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②知道唐玄宗册封了统一六诏的皮逻阁为云南王;③南诏广泛吸收了唐朝的先进经济文化成果。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即可达到目标。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相关内容

  • 转型中国第51期:袁世凯颁布独裁[约法]
  • 袁世凯颁布独裁<约法>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宣布废止<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此约法取消了责任内阁制,取消了国会对总统权力的一切制约:将大总统任期改为10年,且不限制连选.连任:取消立法机关对大总统的弹劾权:规定大 ...

  • 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 [摘 要]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民族 ...

  • [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探析
  • 2005年1月,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尘封73年之久的老课本――<开明国语课本>.这套课本在发行6年后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出版社重印.书店和网店卖断货.家长和学生热捧.媒体和学者热议<开明国语课本>得到的高度认同,是我们现今各种版本教材翘首指望却又遥不可及的目标. ...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 七下期中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韩雅洁,王羽霏编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特征:繁荣与开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南北归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继西晋以后,南北重归统一. 3.统一意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 ...

  • 七下历史知识点梳理(1)
  • 七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581--618),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 589年统一全国(秦.西晋.隋.元).都城在长安(今西安)(西周.西汉.前秦.隋.唐)统一的意义(课本上标出) 2.隋文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全国.(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租庸调制,使用 ...

  • 中国国防历史国防
  • 中国国防历史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潘威 学号:09999182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并从中获得启迪是有 ...

  •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
  •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 北京行政学院 田兆阳 周公,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东北) ,史称周公.又因受封于鲁地曲阜,亦称鲁公.武王在建立西周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太子成王诵年幼,无力亲政,由周 ...

  • 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原因
  • 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对前朝音乐文化基础的继承与创新 隋朝设立宫廷音乐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宫廷音乐体制,唐朝继承了其多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 首先,隋朝确立了燕乐的宫廷音乐地位.自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形成以来,历朝帝王都将雅乐作为正统音乐.隋代,歌舞大曲作为宫廷音乐的重要艺术形式将燕乐推向历史的舞 ...

  • 自用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 1.(课件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唱的多好啊,(课件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中华家庭是五千年来,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不断事例的结果:,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每个民族都有功劳,是平等的一员. 2.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