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三十八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
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博引,....
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平均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变得更加实惠。
B.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C.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________。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________。艺术中的鬼虽是想象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________。________。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________。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象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
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
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
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象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4.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亲情是我的财富。我是一朵白云,亲情便是包容我的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顾笃璜:留住昆曲的原汁原味
顾笃璜是江南著名的顾氏家族后人。他的高祖顾文彬喜好书画收藏,晚年建造了苏州园林之一的怡园,并修建了过云楼用于书画收藏。“过云楼顾家”由此出名。到顾笃璜的祖父顾麟士这代,过云楼的收藏以及文化事业都达到巅峰。
在顾笃璜的眼里,顾家的知名度主要在文化方面。“论经济实力,苏州有钱人家多得是,顾家算不上什么。顾家主要是搞收藏,并利用收藏搞社会活动。”顾家藏书画,用来教育子孙,每10天拿出来一次,给后辈讲解书画的好处。另外就是让有才能的画家来临摹,还给穷画家提供生活费,“待遇和账房先生一样。”后来又在过云楼藏品的基础上,办起怡园画社。
顾家的优雅生活,被抗日战争粗暴地打断。抗战时,顾家逃难到上海。等战争胜利后回到苏州,大家族已经四散。
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拙政园,学校设有艺术教育系。家学深厚、爱好美术的顾笃璜去报考,第一志愿是美术,却被第二志愿戏剧录取了。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给了顾笃璜几个选择,可以继续读书,或者去北京,也可以留在苏州。他选择了第三条路。1955年,他成为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也是从这时起,他生命的重心转向了昆曲。“小时候我对昆曲有点印象,就觉得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美,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还知道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但真正接触是从事了这个工作以后。我并不迷恋昆曲,研究昆曲完全出于一种责任感。我自以为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我把美术放弃了。搞美术的人很多,搞昆曲的人太少了。”
1957年,顾笃璜辞去官职,到戏曲研究室工作。他搜集民间戏曲资料,把老剧本都印出来。没有经费,就先把资料印出来卖给各地图书馆,赚了钱再印。顾笃璜的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1982年,在他的倡议下,苏州重建昆剧传习所。随着老艺人日渐凋零,他把重点放到了抢救剧目和表演手法上。
2001年,昆曲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后,国家对昆曲的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苏州建了昆曲博物馆。如今最让他担心的是“戏都被改得变了样”。像一些“新派”的昆曲剧目,顾笃璜认为“应该允许存在”,这是“迎合时代,用某些昆曲元素创造出的一个新品种”,但要说这就是“原汁原味”“保护遗产”,他直摇头。
“比如《游园惊梦》,原来的表演是,杜丽娘见到柳梦梅马上用手遮住脸,柳梦梅想看她的脸,用袖子压下她的手,她立刻又换了一只手来遮住。柳梦梅拉她,她不肯走,但心里又愿意,就把袖子垂下,让柳梦梅牵着她的水袖,半推半就。可现在改编的《游园惊梦》,杜丽娘坐到了柳梦梅的大腿上。这不是改进,是‘改退’。”
“为什么要抢救最传统的表演手法?”这是顾笃璜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坚持。“昆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就是唱念做打,而不是其剧本或者曲谱。比如兰
花指,这是从文人执笔的动作来的,所以着力点在中指,其他手指都是松弛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录像都不会了解,老先生讲了才知道。昆曲有各种化妆方法,可现在一律是浓妆。杜丽娘一起床,就是满头珠翠,难道她戴着这些东西睡觉的?都不合理。还有演员涂口红,涂成‘血盆大口’,这是从好莱坞学的,中国女性是‘樱桃小口’。这是不是该恢复?现代人是想看纯粹的昆曲还是百老汇化的昆曲?肯定是前者。”
顾笃璜一直在为昆曲忙,“我一生都没有旅游过,只去过庐山和雁荡山,都是演出时当地招待的。”有人称顾笃璜是“江南最后一个名士”,他摇摇头:“士有‘隐士’的意思,是出世的,而我是入世的。”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顾笃璜家学深厚,他的祖上在书画收藏等方面卓有建树。家庭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让顾笃璜从小便对美术和昆曲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B.抗日战争的爆发,让顾笃璜曾经富裕的大家族变得四分五裂。迫于生计,顾笃璜回到苏州之后选择了报考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教育系。
C.顾笃璜安土重迁,他留在家乡苏州,把生命重心投在了昆曲研究上。为了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他搜集民间戏曲资料,翻印老剧本,并重建了昆剧传习所。
D.抢救传统剧目是顾笃璜昆曲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他并不因此而全盘否定那些迎合时代,用某些昆曲元素创造出的“新派”的昆曲剧目。
E.顾笃璜潜心昆曲研究,心无旁骛,被人称誉为“江南最后一个名士”,但他并不接受这样的称誉,觉得自己入世的行为不符合“士”的标准。
7.顾笃璜走上昆曲研究道路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顾笃璜在昆曲研究方面有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顾笃璜既然自以为在“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又放弃了美术,这实在有些遗憾。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十八
1.A [解析] 囫囵吞枣: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此处应为“量力而行”。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2.B [解析] A.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到“23.5%的幅度”前面。C.搭配不当,“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接一个不确指的词语“多么”,应把“尽管”改为“不管”。D.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余荫山房”,但它不能充当“取名”的主语,应在“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或“取‘余荫’作为园名”前加上相应的主语。
3.A [解析] 本文段以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的争论谈艺术创作上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通过代词与连词的运用使论述环环相扣。第③句的“这一争论”指代前句提出的争论问题;第②句开头“而神与形的矛盾”紧承上句的“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第⑤句的“不论„„”承上句的“„„依据仍然是人”;第①句中的“神鬼”即后一句中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第④句中的“它”指代上句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这一句指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照着葫芦画瓢”的纯粹再现有区别,是对整个文段论述的小结,应放在最末。
4.[答案] 示例: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弄清例句的句式、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然后,运用知识储备仿写句子。本题所给例句的句式是:“我是„„,亲情便是„„”,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例句中以“白云”与“蓝天”的关系来形容“我”和“亲情”的关系。
5.(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
6.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原文第四段可知,顾笃璜对“昆曲”并非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B.顾笃璜报考艺术教育系是出于爱好美术,并不是“迫于生计”。
C.“安土重迁”的说法文中体现得不明显。
7.[答案] ①顾笃璜担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时,认识到搞昆曲的人太少,出于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需要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②顾笃璜自小便对昆曲有印象,觉得昆曲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美,后又在艺术教育系学习了戏剧。(6分,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顾笃璜走上昆曲研究道路的原因主要在
第四段,考生应锁定相关的信息区域,将其中主要的信息点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提取、概括出来,要分点作答,切勿遗漏要点。
8.[答案] ①允许一些“新派”的昆曲剧目的存在。②应保护好昆曲的“原汁原味”,传统的剧目、表演手法和化妆方法应得到抢救。(6分,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顾笃璜的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这句话对顾笃璜的昆曲研究工作做了高度概括。后面的文字具体介绍了他在昆曲研究方面的工作和宗旨。对其进行简单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9.[答案] 观点一:责任高于一切,人活着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对国家、对人民以及整个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是最幸福的人生。(2分)责任,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正如顾笃璜所说,“我并不迷恋昆曲,研究昆曲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正因为搞美术的人很多,搞昆曲的人太少,所以顾笃璜毅然放弃了美术,以昆曲研究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
产”。(3分)因为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顾笃璜在昆曲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和民族的戏剧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没有遗憾的一生。(3分)
观点二:兴趣是成功的助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会有一种求知、学习、研究的动力。(2分)顾笃璜出身书画收藏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也很高。(3分)他研究昆曲纯粹是出于责任感,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可能不如选择美术所取得的成就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顾笃璜自以为在“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放弃了美术,这实在有些遗憾。(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对顾笃璜放弃美术而选择昆曲这一事业选择的利弊进行探究。考生可以从“责任”与“兴趣”对成就事业的不同作用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解答此类探究类题目,考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注意一定要立足文本,不要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训练三十八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
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博引,....
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平均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变得更加实惠。
B.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C.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________。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________。艺术中的鬼虽是想象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________。________。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________。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象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
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
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
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象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4.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亲情是我的财富。我是一朵白云,亲情便是包容我的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顾笃璜:留住昆曲的原汁原味
顾笃璜是江南著名的顾氏家族后人。他的高祖顾文彬喜好书画收藏,晚年建造了苏州园林之一的怡园,并修建了过云楼用于书画收藏。“过云楼顾家”由此出名。到顾笃璜的祖父顾麟士这代,过云楼的收藏以及文化事业都达到巅峰。
在顾笃璜的眼里,顾家的知名度主要在文化方面。“论经济实力,苏州有钱人家多得是,顾家算不上什么。顾家主要是搞收藏,并利用收藏搞社会活动。”顾家藏书画,用来教育子孙,每10天拿出来一次,给后辈讲解书画的好处。另外就是让有才能的画家来临摹,还给穷画家提供生活费,“待遇和账房先生一样。”后来又在过云楼藏品的基础上,办起怡园画社。
顾家的优雅生活,被抗日战争粗暴地打断。抗战时,顾家逃难到上海。等战争胜利后回到苏州,大家族已经四散。
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拙政园,学校设有艺术教育系。家学深厚、爱好美术的顾笃璜去报考,第一志愿是美术,却被第二志愿戏剧录取了。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给了顾笃璜几个选择,可以继续读书,或者去北京,也可以留在苏州。他选择了第三条路。1955年,他成为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也是从这时起,他生命的重心转向了昆曲。“小时候我对昆曲有点印象,就觉得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美,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还知道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但真正接触是从事了这个工作以后。我并不迷恋昆曲,研究昆曲完全出于一种责任感。我自以为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我把美术放弃了。搞美术的人很多,搞昆曲的人太少了。”
1957年,顾笃璜辞去官职,到戏曲研究室工作。他搜集民间戏曲资料,把老剧本都印出来。没有经费,就先把资料印出来卖给各地图书馆,赚了钱再印。顾笃璜的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1982年,在他的倡议下,苏州重建昆剧传习所。随着老艺人日渐凋零,他把重点放到了抢救剧目和表演手法上。
2001年,昆曲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后,国家对昆曲的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苏州建了昆曲博物馆。如今最让他担心的是“戏都被改得变了样”。像一些“新派”的昆曲剧目,顾笃璜认为“应该允许存在”,这是“迎合时代,用某些昆曲元素创造出的一个新品种”,但要说这就是“原汁原味”“保护遗产”,他直摇头。
“比如《游园惊梦》,原来的表演是,杜丽娘见到柳梦梅马上用手遮住脸,柳梦梅想看她的脸,用袖子压下她的手,她立刻又换了一只手来遮住。柳梦梅拉她,她不肯走,但心里又愿意,就把袖子垂下,让柳梦梅牵着她的水袖,半推半就。可现在改编的《游园惊梦》,杜丽娘坐到了柳梦梅的大腿上。这不是改进,是‘改退’。”
“为什么要抢救最传统的表演手法?”这是顾笃璜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坚持。“昆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就是唱念做打,而不是其剧本或者曲谱。比如兰
花指,这是从文人执笔的动作来的,所以着力点在中指,其他手指都是松弛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录像都不会了解,老先生讲了才知道。昆曲有各种化妆方法,可现在一律是浓妆。杜丽娘一起床,就是满头珠翠,难道她戴着这些东西睡觉的?都不合理。还有演员涂口红,涂成‘血盆大口’,这是从好莱坞学的,中国女性是‘樱桃小口’。这是不是该恢复?现代人是想看纯粹的昆曲还是百老汇化的昆曲?肯定是前者。”
顾笃璜一直在为昆曲忙,“我一生都没有旅游过,只去过庐山和雁荡山,都是演出时当地招待的。”有人称顾笃璜是“江南最后一个名士”,他摇摇头:“士有‘隐士’的意思,是出世的,而我是入世的。”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顾笃璜家学深厚,他的祖上在书画收藏等方面卓有建树。家庭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让顾笃璜从小便对美术和昆曲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B.抗日战争的爆发,让顾笃璜曾经富裕的大家族变得四分五裂。迫于生计,顾笃璜回到苏州之后选择了报考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教育系。
C.顾笃璜安土重迁,他留在家乡苏州,把生命重心投在了昆曲研究上。为了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他搜集民间戏曲资料,翻印老剧本,并重建了昆剧传习所。
D.抢救传统剧目是顾笃璜昆曲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他并不因此而全盘否定那些迎合时代,用某些昆曲元素创造出的“新派”的昆曲剧目。
E.顾笃璜潜心昆曲研究,心无旁骛,被人称誉为“江南最后一个名士”,但他并不接受这样的称誉,觉得自己入世的行为不符合“士”的标准。
7.顾笃璜走上昆曲研究道路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顾笃璜在昆曲研究方面有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顾笃璜既然自以为在“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又放弃了美术,这实在有些遗憾。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十八
1.A [解析] 囫囵吞枣: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此处应为“量力而行”。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2.B [解析] A.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到“23.5%的幅度”前面。C.搭配不当,“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接一个不确指的词语“多么”,应把“尽管”改为“不管”。D.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余荫山房”,但它不能充当“取名”的主语,应在“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或“取‘余荫’作为园名”前加上相应的主语。
3.A [解析] 本文段以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的争论谈艺术创作上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通过代词与连词的运用使论述环环相扣。第③句的“这一争论”指代前句提出的争论问题;第②句开头“而神与形的矛盾”紧承上句的“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第⑤句的“不论„„”承上句的“„„依据仍然是人”;第①句中的“神鬼”即后一句中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第④句中的“它”指代上句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这一句指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照着葫芦画瓢”的纯粹再现有区别,是对整个文段论述的小结,应放在最末。
4.[答案] 示例: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弄清例句的句式、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然后,运用知识储备仿写句子。本题所给例句的句式是:“我是„„,亲情便是„„”,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例句中以“白云”与“蓝天”的关系来形容“我”和“亲情”的关系。
5.(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
6.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原文第四段可知,顾笃璜对“昆曲”并非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B.顾笃璜报考艺术教育系是出于爱好美术,并不是“迫于生计”。
C.“安土重迁”的说法文中体现得不明显。
7.[答案] ①顾笃璜担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时,认识到搞昆曲的人太少,出于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需要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②顾笃璜自小便对昆曲有印象,觉得昆曲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美,后又在艺术教育系学习了戏剧。(6分,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顾笃璜走上昆曲研究道路的原因主要在
第四段,考生应锁定相关的信息区域,将其中主要的信息点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提取、概括出来,要分点作答,切勿遗漏要点。
8.[答案] ①允许一些“新派”的昆曲剧目的存在。②应保护好昆曲的“原汁原味”,传统的剧目、表演手法和化妆方法应得到抢救。(6分,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顾笃璜的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产。”这句话对顾笃璜的昆曲研究工作做了高度概括。后面的文字具体介绍了他在昆曲研究方面的工作和宗旨。对其进行简单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9.[答案] 观点一:责任高于一切,人活着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对国家、对人民以及整个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是最幸福的人生。(2分)责任,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正如顾笃璜所说,“我并不迷恋昆曲,研究昆曲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正因为搞美术的人很多,搞昆曲的人太少,所以顾笃璜毅然放弃了美术,以昆曲研究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一生都在“守着一个梦:保护最纯正的昆曲遗
产”。(3分)因为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顾笃璜在昆曲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和民族的戏剧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没有遗憾的一生。(3分)
观点二:兴趣是成功的助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会有一种求知、学习、研究的动力。(2分)顾笃璜出身书画收藏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也很高。(3分)他研究昆曲纯粹是出于责任感,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可能不如选择美术所取得的成就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顾笃璜自以为在“美术上的成就比戏剧还高一点”,但为了昆曲放弃了美术,这实在有些遗憾。(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对顾笃璜放弃美术而选择昆曲这一事业选择的利弊进行探究。考生可以从“责任”与“兴趣”对成就事业的不同作用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解答此类探究类题目,考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注意一定要立足文本,不要脱离文本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