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诊疗常规ppt

产褥感染诊疗常规

【定义】

产褥感染系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6%。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 4次,有 2次>38o C 。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病理及临床表现】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导致感染。会阴裂伤或会阴后项切开伤口感染时,会阴部可出现疼痛,常不能取坐位,可有低热。局部伤口红肿、发硬、伤口裂开,脓液流出,压痛明显。阴道裂伤及挫伤感染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感染部位较深时,可引起阴道旁结缔组织炎。宫颈裂伤感染向深部蔓延,可达宫旁组织,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人,扩散到子宫蜕膜层称子宫内膜炎,侵人子宫肌层称子宫肌炎。两者常伴发。由于子宫内膜充血、坏死,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有臭味。若为子宫肌炎,则子宫复归不良,腹部有压痛,尤其是宫底部。表现为高热、头痛、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病原体沿宫旁淋巴和血行达宫旁组织,出现急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炎性包块,同时波及输卵管,

形成输卵管炎。产妇表现为寒战、高热、腹胀、下腹痛,严重者侵及整个盆腔形成“冰冻骨盆”。淋病奈瑟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感染,达输卵管与盆腹腔,形成脓肿后,高热不退。患者白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核左移。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膜面分泌大量渗出液,纤维蛋白覆盖引起肠粘连,也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若脓肿波及肠管与膀眈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与排尿困难。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可发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导致不孕。

5.血栓静脉炎 盆腔内血栓静脉炎常侵及子宫静脉、卵巢静脉、骼内静脉、骼总静脉及阴道静脉,厌氧性细菌为常见病原体。病变单侧居多,产后1~2周多见,表现为寒战、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反复发作。局部检查不易与盆腔结缔组织炎鉴别。下肢血栓静脉炎,病变多在股静脉、胭静脉及大隐静脉,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表现为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病变轻时无明显阳性体征,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协助诊断。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随后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脓肿(肺脓肿、左肾脓肿人若病原体大量进人血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全身明显中毒症状,可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经过 对产后发热者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他疾病。

2.全身及局部检查 仔细检查腹部、盆腔及会阴伤口,确定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3.辅助检查B 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CT 、磁共振等检测手段,能够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检测血清CRP 。

4.确定病原体 病原体的鉴定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有:病原体培养、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

【鉴别诊断】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相鉴别。

【治疗】

1.支持疗法 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情严重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

2.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半卧位以利于引流。若会阴伤口或腹部切口感染,则行切开引流术。

3.抗生素的应用 应按药敏试验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注意需氧菌、厌氧菌及耐药菌株问题。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4.对血栓静脉炎,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肝素,即 1mg/(kg·d )肝素加人5%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每 6小时

一次,体温下降后改为每日 2次,连用 4~7日;尿激酶40万U 加人0.9%氯化钠液或 5%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10日,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等,也可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预防】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临产前2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消毒产妇用物,接产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褥感染诊疗常规

【定义】

产褥感染系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6%。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 4次,有 2次>38o C 。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等。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病理及临床表现】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导致感染。会阴裂伤或会阴后项切开伤口感染时,会阴部可出现疼痛,常不能取坐位,可有低热。局部伤口红肿、发硬、伤口裂开,脓液流出,压痛明显。阴道裂伤及挫伤感染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感染部位较深时,可引起阴道旁结缔组织炎。宫颈裂伤感染向深部蔓延,可达宫旁组织,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人,扩散到子宫蜕膜层称子宫内膜炎,侵人子宫肌层称子宫肌炎。两者常伴发。由于子宫内膜充血、坏死,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有臭味。若为子宫肌炎,则子宫复归不良,腹部有压痛,尤其是宫底部。表现为高热、头痛、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病原体沿宫旁淋巴和血行达宫旁组织,出现急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炎性包块,同时波及输卵管,

形成输卵管炎。产妇表现为寒战、高热、腹胀、下腹痛,严重者侵及整个盆腔形成“冰冻骨盆”。淋病奈瑟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感染,达输卵管与盆腹腔,形成脓肿后,高热不退。患者白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核左移。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膜面分泌大量渗出液,纤维蛋白覆盖引起肠粘连,也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若脓肿波及肠管与膀眈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与排尿困难。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可发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导致不孕。

5.血栓静脉炎 盆腔内血栓静脉炎常侵及子宫静脉、卵巢静脉、骼内静脉、骼总静脉及阴道静脉,厌氧性细菌为常见病原体。病变单侧居多,产后1~2周多见,表现为寒战、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反复发作。局部检查不易与盆腔结缔组织炎鉴别。下肢血栓静脉炎,病变多在股静脉、胭静脉及大隐静脉,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表现为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病变轻时无明显阳性体征,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协助诊断。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随后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脓肿(肺脓肿、左肾脓肿人若病原体大量进人血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全身明显中毒症状,可危及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经过 对产后发热者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他疾病。

2.全身及局部检查 仔细检查腹部、盆腔及会阴伤口,确定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3.辅助检查B 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CT 、磁共振等检测手段,能够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检测血清CRP 。

4.确定病原体 病原体的鉴定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有:病原体培养、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

【鉴别诊断】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相鉴别。

【治疗】

1.支持疗法 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情严重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

2.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半卧位以利于引流。若会阴伤口或腹部切口感染,则行切开引流术。

3.抗生素的应用 应按药敏试验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注意需氧菌、厌氧菌及耐药菌株问题。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4.对血栓静脉炎,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肝素,即 1mg/(kg·d )肝素加人5%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每 6小时

一次,体温下降后改为每日 2次,连用 4~7日;尿激酶40万U 加人0.9%氯化钠液或 5%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10日,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等,也可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预防】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临产前2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消毒产妇用物,接产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关内容

  • 泌尿系感染诊疗常规
  • 泌尿系感染诊疗常规 中医诊断:淋证TCD 编码BUS020)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ICD -10编码:34.252)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药高等级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相关内容制定. 泌尿系感染属于中医& ...

  •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
  • 宣威市中医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指南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将我院打造成"专科.敬业.倾心.卓越"的温馨家园,特此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 ...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 ...

  • 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及方案
  • 妇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妇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妇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副主任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 ...

  •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
  •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对肺结核可疑者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管理工作. 一.肺结核诊断 (一)肺结核可疑者的筛查. 肺结核可疑者指具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等)或伴呼吸道症状者(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咯血):或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肺部阴影疑似肺结核者. ...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 ...

  •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
  • 肺脓肿临床路径 一.肺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脓肿(ICD-10:J8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多有吸入史及口腔疾病. 2.畏寒发热,咳嗽和咳大量脓性痰或脓臭痰. 3.血白细胞升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职责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职责 1.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及市.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行政业务工作,积极开展以保护.促进人民健康,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卫生保健,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指标. 2.组织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做 ...

  • 神经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总表)
  • 体格检查 T :..˚C, P :.. 次/分, R :.. 次/分, BP :..mmHg : 意识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形如常: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存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