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

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手卷《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

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 20周年。估价这件顶级艺术品,应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

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长风国际拍卖(香

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休先生谈到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时说:‚书坛可名大家者,百年不过数人。世人尊之为‘圣’者,千年一出。自大王以来,一千六百余载,二三子而已。以草书论,能跳脱古人,师范后世者,张颠怀释、玄宰觉斯诸家,屈指可数。识者尝誉散翁为‘王觉斯后第一人’,实不为过。《中日友谊诗》乃传世名迹。诗文平实祥和,立意高迈,颇具唐宋大家风范。书法气息贯通,珠玑一盘,非终南得道,蓬莱成仙,何人能指挥管城,书此华章?是为重宝,稀世之珍也。‛

欣赏这幅旷世杰作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艺术价值。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锥

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这些形象化比喻的笔法,是书法家耳熟能详的,更是多少书法家一生奋斗的目标。可是,近百年来,能写出如此笔法的书法家却是少而又少。然而,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中日友谊诗》就是诠释古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笔法的光辉典范。《中日友谊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她传承了中华草书艺术的技法精髓,彰显了中国草书艺术的人文精神,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二,学术价值。《中日友谊诗》是书法家研习‚林体‛草书笔法墨法的样板,是收藏家鉴定林散之作品真伪的标杆。《中日友谊诗》还更正了林散之第一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的时间:是 1975年 3月,而不是 1973年 3月。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在论文中写道:‚《中日友谊诗》题材重大,经历传奇,影响深远,是林散之草书创作中罕见之神品,堪称‘林散之王’。研究其价值,很有必要。我认为,仅从书法的角度来探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来研究。‛

第三,历史价值。《中日友谊诗》见证了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书法友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从历史史料的角度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他写道:林散之草书赠日本书法访华团诗作四章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除了赠送给日本一卷以外,国内只有3卷:一卷创作于3月12日,以后又补款赠给他的学生冯仲华。第二卷于 1976年 5月补记后送给了季汉章。这一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 15日,是林散之先生自存之稿。苍遒生动,一气呵成;诗书相映,堪称双绝!

第四,市场价值。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被

称为‚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国宝‛。中国书法家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的后人联合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中日友谊诗》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 超越国界。草书《中日友谊诗》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现由林散之草书

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先生珍藏。

——原载《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获奖宝典》第 565页。2010年12月,世界文献出版社

(本文有改动。原来是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林散之

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经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总干事郑古先生特别提名推荐,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世界优秀华人成果交流协会专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专家评审委员会三审论定,荣获‚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特等奖‛。)

――摘至《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9页。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出版发行 第一草书价值万

http://cn.chinagate.cn/culture/2012-07/20/content_25966259.htm

相关链接: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1)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1)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4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

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手卷《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

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 20周年。估价这件顶级艺术品,应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

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长风国际拍卖(香

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休先生谈到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时说:‚书坛可名大家者,百年不过数人。世人尊之为‘圣’者,千年一出。自大王以来,一千六百余载,二三子而已。以草书论,能跳脱古人,师范后世者,张颠怀释、玄宰觉斯诸家,屈指可数。识者尝誉散翁为‘王觉斯后第一人’,实不为过。《中日友谊诗》乃传世名迹。诗文平实祥和,立意高迈,颇具唐宋大家风范。书法气息贯通,珠玑一盘,非终南得道,蓬莱成仙,何人能指挥管城,书此华章?是为重宝,稀世之珍也。‛

欣赏这幅旷世杰作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艺术价值。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锥

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这些形象化比喻的笔法,是书法家耳熟能详的,更是多少书法家一生奋斗的目标。可是,近百年来,能写出如此笔法的书法家却是少而又少。然而,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中日友谊诗》就是诠释古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笔法的光辉典范。《中日友谊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她传承了中华草书艺术的技法精髓,彰显了中国草书艺术的人文精神,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二,学术价值。《中日友谊诗》是书法家研习‚林体‛草书笔法墨法的样板,是收藏家鉴定林散之作品真伪的标杆。《中日友谊诗》还更正了林散之第一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的时间:是 1975年 3月,而不是 1973年 3月。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在论文中写道:‚《中日友谊诗》题材重大,经历传奇,影响深远,是林散之草书创作中罕见之神品,堪称‘林散之王’。研究其价值,很有必要。我认为,仅从书法的角度来探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来研究。‛

第三,历史价值。《中日友谊诗》见证了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书法友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从历史史料的角度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他写道:林散之草书赠日本书法访华团诗作四章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除了赠送给日本一卷以外,国内只有3卷:一卷创作于3月12日,以后又补款赠给他的学生冯仲华。第二卷于 1976年 5月补记后送给了季汉章。这一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 15日,是林散之先生自存之稿。苍遒生动,一气呵成;诗书相映,堪称双绝!

第四,市场价值。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被

称为‚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国宝‛。中国书法家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的后人联合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中日友谊诗》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 超越国界。草书《中日友谊诗》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现由林散之草书

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先生珍藏。

——原载《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获奖宝典》第 565页。2010年12月,世界文献出版社

(本文有改动。原来是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林散之

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经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总干事郑古先生特别提名推荐,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世界优秀华人成果交流协会专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专家评审委员会三审论定,荣获‚世界重大学术思想成果特等奖‛。)

――摘至《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9页。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出版发行 第一草书价值万

http://cn.chinagate.cn/culture/2012-07/20/content_25966259.htm

相关链接: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1)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3)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0)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1)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2)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5)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6)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8)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9)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40)


相关内容

  • 书法艺术赏析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6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 米芾非常重视学习古人字体,把习字也称为 ∙ ∙ ∙ ∙ A."描摹" B."临帖" C."集古字" D."拓印"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

  • 问耕书院(李守银书法工作室)"全国第四届草书展.第二届临帖展"特训班招生简章
  • 李守银先生艺术简介 李守银,江苏徐州人,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徐州书画院书法研究院院长,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获奖情况: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奖(最高奖):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

  • .林散之临古丛帖[乙瑛碑]
  • 林散之临古丛帖<乙瑛碑>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江苏江浦.先生书法擅精各体,尤以草书称圣.林老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到六十岁以后方学草书,可 ...

  • [书谱]作者考辨
  • 学术家园 人民政协报/2002年/11月/26日/第B03版/ <书谱>作者考辨 段振良 产生于唐代的<书谱>,是卓越的今草范本,又是一篇书论杰作.庭,还是孙虔礼,人,人置之以疑问,,以消解疑问.但均不具说服力. 现存最早的关于孙虔礼的文字资料是与孙虔礼同时代的陈子昂之< ...

  • 第三节 杨维桢书法之墨法宣泄
  • 第三节 杨维桢书法之墨法宣泄 字之巧处在用笔,成在用墨[45] 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46] 可见用墨之法在书法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以前,尺牍书疏,诗札文稿,字迹较小,基本没有墨色的变化要求,一般情况下,用墨较浓,"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

  • 论述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 论述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虚实与疏密是有区别的,疏密多用在书法作品结字的点画安排上,在章法上虽然也要讲疏密,但更多地着眼于虚实的处理上.书法作品,只有黑白两种颜色,黑处是实,白处是虚,虚与实是对立的统一体,所以前人说"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书法家非常重视用虚白去突出黑的表 ...

  • 成为狂草大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 成为狂草大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爱中国书法几千年,真草隶篆大师数不胜数.其中唯有狂草大家少的可怜,至今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是狂草想要达到至高境界太难了.书法界有个几乎一致的看法,认为精通篆.楷.隶.行只不过是刚摸到书法的门,精通草书才是打开了书法的门,而精通狂草才真正是进入了书法的门.可见,狂草之 ...

  • 书法艺术赏析结业论文
  • 书法艺术赏析 结业论文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汉代通行字体的种类及代表作品 作者: 汉代通行的字体约有3种: 篆书, 用于刻石.刻符以及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如天子策命诸侯.柩铭.官铸铜器铭文.碑上题额.宫殿砖瓦文字等; ...

  • 王铎:书法家中的战斗机
  • 高价源于价值回归 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拍场中已获成交的王铎作品有626件,成交比率为58%,总成交金额约4.6亿元,每平尺均价保持在10万元左右,在今次秋拍,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古代书法专场中,<�g州香山作>.<宿江上作诗轴>.<临张芝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