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作者:浙江省文明办

2014年12期

  今年以来,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赋予家训新的内涵和教育使命,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我们的家训”,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建设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寻找“我们的家训”,使核心价值观见物见人见事

  一是调查遗存、群众自荐,见家训族谱之“物”。组织全省主要媒体,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浙江格言短信征集平台等新媒体,集中推出“寻找‘我们的家训’”活动,发动各地调查遗存,挖掘家训,让优秀家训从家谱中走出来,并加以整理,使之重新回归我们的家庭。同时,开设网络、微信专题窗口,发动群众自荐、推荐身边优秀家训、家风,挖掘家训背后的感人故事。

  二是媒体采风,进村入户,见家训传承之“人”。以典型家训为主线,以普通群众为对象,进村入户、寻访家训传承之“人”。如寻访了临安市钱鏐“钱氏家训”、绍兴市教育家陶成章“陶氏家训”、浦江县郑义门《郑氏规范》、文成县刘基“刘氏家训”等一大批名人和普通人家训的传人,让他们讲述优秀家训、良好家风对自己和家庭成员成长的作用,以及对本地群众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三是专家解读,传人示范,讲述家训教益之“事”。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举办家训讲座、网络访谈、专题沙龙等形式,邀请省内外专家和优秀家训传人,对什么是家训、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家训传承的现状和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家训对家庭、个人的影响,以及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示范和探讨,让人们了解家训、了解家训蕴含的道德含义,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家训家风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二)征集“我们的家训”,把核心价值观用好用新用活

  一是用好新媒体,彰显微力量。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型媒介传播速度快、群众参与便利的优势,以图文形式,发布家风家训“征集令”,广泛征集身边的家规、家训故事及线索,推出优秀家训向群众广泛宣传。

  二是增加新内涵,突显大众化。不仅挖掘整理了历代名人家训,还挖掘整理了近代的周恩来、蔡元培、陶成章、秋瑾、金庸、陆游等知名公众人物家训家规,以及造访知名企业方太电器、星光集团寻找企业家训。同时,还将视角更多地关注普通家庭的家训家规,展示民间家训,突现大众化的道德力量。

  三是用活好形式,增强互动性。在社会层面,通过各种媒体鼓励广大市民、网友、微博微信用户,以文字、照片或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将“好家风、好家训”的内容上传,并不定期晒出所征集的家训家规,引导大家参与留言、讨论、学习和分享,使人们在互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传播“我们的家训”,令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心

  一是做好宣传,“入百姓眼”。将征集到的优秀家训和家训故事,在新媒体上进行持续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充分利用宣传册、流动展板、公益广告牌、文化墙、LED显示屏等社会媒介,在主要道路、人群密集区进行大力宣传。

  二是讲好故事,“入百姓耳”。挖掘整理出如“钱氏夜访授经”“周恩来的家规故事”“浙江民间希望工程——叔苹奖学金”“许老爷的铺盖”等优秀家训家风故事在新媒体上广为传播。

  三是办好活动,“入百姓心”。围绕“我们的家训”主题,全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如:采访“好家风”,交流“好家训”,举办“好家风”褒奖礼,开展“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活动等。

  (四)传承“我们的家训”,让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融入日常百姓生活。一是各个家庭将传承和新立的家训写入“传家宝”,作为家庭全体成员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行为规范,个人修身的方法和家庭传世的精神财富。二是将家训制作成匾额、条幅,挂在门楣、厅堂之上,使家庭成员低头不见抬头见,天天对照,日日反省。

  二是融入诚信、友善、勤俭、孝敬、“最美”等主题实践活动。家训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诚信、友善、勤俭、孝敬等主要内容。同时,把好家训、好家风融入“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

  三是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依托文化礼堂开展农民家训楹联书写、书法展示、方言说唱、故事巡讲、家风评比等活动,把文化礼堂作为家训家风的传承场所,经常举办祭祖、敬老、祈福等家训家风传承的民俗活动。

  四是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以家训家风宣传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五是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校、乡村少年宫,各种家训家风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歌咏、故事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在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生和老师围绕家训、家风展开充分讨论和评议,动员家长为了孩子、为自己的家庭,立家训,树家风,以“家风”带“校风”,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格局。

  六是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海宁市,依托历史悠久的廉政家训、清官谏官典型,将家训引入廉政教育,这些清廉自律、操守第一的廉政家训,深刻触动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自觉性。在临安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立家训,树家风作为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走村入户征求“四风”意见中,带头写家训立家规,带头树家风改作风。

  二、活动的几点启示

  一要抵“心”触“魂”。精神文明建设做的是人心工作、灵魂事业,如果不抵人心,不触灵魂,就很难有好的效果。这次家训家风活动中,群众表现出来的参与愿望,积极程度,对活动的高度认同,远远超出预期。活动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参与踊跃,一些学校、社区和个人都主动找我们联系,要参与这项活动。这足以说明,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抵人心,触灵魂,一旦唤醒,即会彰显它教人、育人、立人的力量,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二要守“根”铸“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抓住优秀传统文化这条“根”,把住核心价值观这个“魂”,汲取先人教育子孙后代的有效方式,古为今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实践,立家训,铸家“魂”,以家“魂”树家风,以家风带民风,最终达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把准中央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准社会的呼声——群众期待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回归,期待社会风气的好转;把准群众的内心—修身齐家,建设好家风;把准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的道德素养亟待提高,使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达到铸就中华民族之魂——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三要刻“痕”留“魂”。这次活动收获的是人们内心道德情感的激发、家训家风的回归、群众对家训家风的认同,探索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路径,更是给老百姓心底刻下了家训家风的印记,留下了家训这一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传家宝。如果本次活动中立下的家训、家规、家范等,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后,有百姓在用、在传承,这便是给老百姓留下的最大精神财富。

  四要植“微”入“魂”。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子孙的实践证明,家训中的人生哲理,处世德行无不落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细节里,使家庭成员在“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下,学会做人、处世。这种植“微”入“魂”的做法,正是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良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这就是家训家风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随着好家训好家风的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人民群众长久的自觉行动。

  (中国文明网,http://www.zjwmw.com/07zjwm/system/2014/09/22/020268601.shtml)

作者:浙江省文明办

2014年12期

  今年以来,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赋予家训新的内涵和教育使命,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我们的家训”,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建设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寻找“我们的家训”,使核心价值观见物见人见事

  一是调查遗存、群众自荐,见家训族谱之“物”。组织全省主要媒体,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浙江格言短信征集平台等新媒体,集中推出“寻找‘我们的家训’”活动,发动各地调查遗存,挖掘家训,让优秀家训从家谱中走出来,并加以整理,使之重新回归我们的家庭。同时,开设网络、微信专题窗口,发动群众自荐、推荐身边优秀家训、家风,挖掘家训背后的感人故事。

  二是媒体采风,进村入户,见家训传承之“人”。以典型家训为主线,以普通群众为对象,进村入户、寻访家训传承之“人”。如寻访了临安市钱鏐“钱氏家训”、绍兴市教育家陶成章“陶氏家训”、浦江县郑义门《郑氏规范》、文成县刘基“刘氏家训”等一大批名人和普通人家训的传人,让他们讲述优秀家训、良好家风对自己和家庭成员成长的作用,以及对本地群众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三是专家解读,传人示范,讲述家训教益之“事”。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举办家训讲座、网络访谈、专题沙龙等形式,邀请省内外专家和优秀家训传人,对什么是家训、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家训传承的现状和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家训对家庭、个人的影响,以及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示范和探讨,让人们了解家训、了解家训蕴含的道德含义,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家训家风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二)征集“我们的家训”,把核心价值观用好用新用活

  一是用好新媒体,彰显微力量。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型媒介传播速度快、群众参与便利的优势,以图文形式,发布家风家训“征集令”,广泛征集身边的家规、家训故事及线索,推出优秀家训向群众广泛宣传。

  二是增加新内涵,突显大众化。不仅挖掘整理了历代名人家训,还挖掘整理了近代的周恩来、蔡元培、陶成章、秋瑾、金庸、陆游等知名公众人物家训家规,以及造访知名企业方太电器、星光集团寻找企业家训。同时,还将视角更多地关注普通家庭的家训家规,展示民间家训,突现大众化的道德力量。

  三是用活好形式,增强互动性。在社会层面,通过各种媒体鼓励广大市民、网友、微博微信用户,以文字、照片或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将“好家风、好家训”的内容上传,并不定期晒出所征集的家训家规,引导大家参与留言、讨论、学习和分享,使人们在互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传播“我们的家训”,令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心

  一是做好宣传,“入百姓眼”。将征集到的优秀家训和家训故事,在新媒体上进行持续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充分利用宣传册、流动展板、公益广告牌、文化墙、LED显示屏等社会媒介,在主要道路、人群密集区进行大力宣传。

  二是讲好故事,“入百姓耳”。挖掘整理出如“钱氏夜访授经”“周恩来的家规故事”“浙江民间希望工程——叔苹奖学金”“许老爷的铺盖”等优秀家训家风故事在新媒体上广为传播。

  三是办好活动,“入百姓心”。围绕“我们的家训”主题,全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如:采访“好家风”,交流“好家训”,举办“好家风”褒奖礼,开展“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活动等。

  (四)传承“我们的家训”,让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融入日常百姓生活。一是各个家庭将传承和新立的家训写入“传家宝”,作为家庭全体成员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行为规范,个人修身的方法和家庭传世的精神财富。二是将家训制作成匾额、条幅,挂在门楣、厅堂之上,使家庭成员低头不见抬头见,天天对照,日日反省。

  二是融入诚信、友善、勤俭、孝敬、“最美”等主题实践活动。家训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诚信、友善、勤俭、孝敬等主要内容。同时,把好家训、好家风融入“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

  三是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依托文化礼堂开展农民家训楹联书写、书法展示、方言说唱、故事巡讲、家风评比等活动,把文化礼堂作为家训家风的传承场所,经常举办祭祖、敬老、祈福等家训家风传承的民俗活动。

  四是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以家训家风宣传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五是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校、乡村少年宫,各种家训家风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歌咏、故事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在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生和老师围绕家训、家风展开充分讨论和评议,动员家长为了孩子、为自己的家庭,立家训,树家风,以“家风”带“校风”,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格局。

  六是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海宁市,依托历史悠久的廉政家训、清官谏官典型,将家训引入廉政教育,这些清廉自律、操守第一的廉政家训,深刻触动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自觉性。在临安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立家训,树家风作为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走村入户征求“四风”意见中,带头写家训立家规,带头树家风改作风。

  二、活动的几点启示

  一要抵“心”触“魂”。精神文明建设做的是人心工作、灵魂事业,如果不抵人心,不触灵魂,就很难有好的效果。这次家训家风活动中,群众表现出来的参与愿望,积极程度,对活动的高度认同,远远超出预期。活动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参与踊跃,一些学校、社区和个人都主动找我们联系,要参与这项活动。这足以说明,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抵人心,触灵魂,一旦唤醒,即会彰显它教人、育人、立人的力量,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二要守“根”铸“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抓住优秀传统文化这条“根”,把住核心价值观这个“魂”,汲取先人教育子孙后代的有效方式,古为今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实践,立家训,铸家“魂”,以家“魂”树家风,以家风带民风,最终达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把准中央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准社会的呼声——群众期待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回归,期待社会风气的好转;把准群众的内心—修身齐家,建设好家风;把准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的道德素养亟待提高,使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达到铸就中华民族之魂——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三要刻“痕”留“魂”。这次活动收获的是人们内心道德情感的激发、家训家风的回归、群众对家训家风的认同,探索了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路径,更是给老百姓心底刻下了家训家风的印记,留下了家训这一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传家宝。如果本次活动中立下的家训、家规、家范等,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后,有百姓在用、在传承,这便是给老百姓留下的最大精神财富。

  四要植“微”入“魂”。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子孙的实践证明,家训中的人生哲理,处世德行无不落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细节里,使家庭成员在“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下,学会做人、处世。这种植“微”入“魂”的做法,正是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良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这就是家训家风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随着好家训好家风的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人民群众长久的自觉行动。

  (中国文明网,http://www.zjwmw.com/07zjwm/system/2014/09/22/020268601.shtml)


相关内容

  • 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
  • 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 春节期间,央视以"家风是什么"为题,在全国许多地方连续进行了采访报道,这个活动引发对人们树立和发扬美好家风的重视.家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它是一种文化,一种 形而上的东西,摸不着,却看得见,以"润物细无声"的 ...

  • "好爸好妈好家风" 传承家庭新风尚·杭州日报
  • "好爸好妈好家风" 传承家庭新风尚 2014-09-24 西子女性·风采展示 通讯员 雍玥 记者 郑超 好家风是什么? 它很简单,很平凡,却是家庭中最温暖的力量. "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社风好."为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 ...

  • 千年包公观后感
  • 观<千年包公>,树优良家风 ----观纪录片<千年包公>有感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 „"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开封府景区至今还保留着"包公升堂"这一经典片段.虽然时过境迁,包公的形象在人民心中却历久弥新. 我认为,包公在人民心中 ...

  • 清廉名言警句
  • 清廉名言警句 1.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2.俭以养廉. 3.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4.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5.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6.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7.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

  • 敬廉崇洁名言警句
  • 敬廉崇洁名言警句 1.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 3.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4.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5.吃喝嫖赌财,请君莫贪恋:酒是穿肠之箭,色是削骨钢刀,赌是万恶之源,财是迷魂毒药. 6.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

  • 关于廉政名言警句
  • 关于廉政名言警句 1.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2.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3.奢欲贪俭生廉. 4.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5.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6.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 7.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 8.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 廉政建设进校园
  • 廉政建设进校园 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包公.海瑞等名垂青史的"清官",也留传下来了不少廉政名言,因此,廉政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是我党把长期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提高到文化高度的崭新认识,倡导廉政文化,对于提高廉政建设的文化内涵,净化社会道德 ...

  • "晒家风"征文(中安街道寨子口小学)
  • 晒家风·传美德 ------家风正则国风清 中安街道寨子口小学 指导教师:张玉淑 五年级乙班 学 生:孙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家风国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家风呢?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在日 ...

  •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
  • 篇一: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准则>新修之后的突出亮点. 家风入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