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何琼论文

浅谈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重安镇中心幼儿园 何琼

摘要: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

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将会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懂道理、讲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孩子则反之,任性、自私,显得很不懂事、不会和同伴交往。可以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和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社会领域教育为

五大领域之一,明确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子领域、目标、各年龄段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那么幼儿期开展社会教育为什么重要呢?《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要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

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他人、对事、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其实真正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就在这一时期形成。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才,但他必须要成人。”这充分说明了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1、首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幼儿的正常交往。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

幼儿园的宝贝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宝贝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宝贝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并学会交往。这样,会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宝贝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其次应教给幼儿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

幼儿需要交往,哪怕是一个内向、孤独的宝贝也需要交往,愿意交往,然而

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到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如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这样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 幼儿只有具备很强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如何才能使幼儿具有社会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须教给幼儿的社会交往的技能。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比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给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如何玩,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

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二、要培养幼儿社会适应的能力

1、 走进幼儿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类活动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 及社会行为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表现的基本情感,如自尊感、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爱憎感等。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尽量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给他们提供真情实感的机会和实际锻炼的机会。

例如,目前我们重安江的河水污染严重,结合主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设计了活动“河水怎么变脏了”、“污染”、“垃圾箱哪里去了?”“环保小卫士”等,带领幼儿出去走走、看看、转转,增进了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了“重安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情感,这样的活动,小朋友喜欢,正是这种小朋友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显得比室内活动深刻、真实得多!又如:九月份是小班新生入园之际,我们开展了大带小活动,通过“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给弟弟妹妹送礼物”、“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关心、帮助弱小者,感受到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情感,体会到了“关心”的乐趣。

2、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自由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游戏也是社会活动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规则的建立及有趣的形式来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教师在区域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引发幼儿的兴趣,进而自觉地去做事情。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可以使孩子的主动性得到增强。

3、充分利用社会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

心理学家把儿童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之为“社会化”,社会教化幼儿,幼儿认同社会,我们就利用这层关系,充分利用户外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例如,“探望生病的幼儿”活动,我们带着礼物到晓晓家探望,在活动中,小朋友的交往语言和体态得到了发展,恰逢军军小朋友的家和晓晓家是邻居,小朋友又到他家做客,军军和晓晓学会了招待。这样的活动方式,使幼儿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他们的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农民伯伯丰收忙!”、“河水怎么变脏了?”、“我的好朋友”、“给四川地震捐款”、“我给小树穿冬衣”等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对社会中各种身份的人所应有的情感、态度、方式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社会知觉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什么叫社会情感,他们的社会经验也丰富了。

三、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

《指南》中指出: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还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寻找自己的切身感受,让我们的社会性教育教学能在幼儿的直接经验上展开。如:游戏时幼儿交往发生的矛盾冲突、上下楼梯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师生间的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的意识,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例如:在早晨来园时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在晨间劳动时培养其爱劳动、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在晨间洗手时进行讲卫生、排队意识、节约用水的教育;在进餐时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文明进餐;在午睡时让幼儿正确穿脱衣服,并有正确的睡姿;在户外集体游戏时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当然,要有效地实施这些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预先制定出教育目标,并依靠孩子们的反应采取灵活的策略,给予孩子及时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师的榜样作用,师生之间的亲密、平等关系,允许幼儿探索失败的氛围等。

四、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社会教育资源

《指南》明确表明: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的情感特征、行为方式、教养模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幼儿的社会性。因此,幼儿园要和家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育儿工作,经常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我们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幼儿成长记录、请家长走近课堂、陪伴孩子一起参观本地有代表性的建筑、春游等形式,建立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同时还组织教师不断加强家园共育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升指导家长的能力。

总之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将会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懂道理、讲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孩子则反之,任性、自私,显得很不懂事、不会和同伴交往。可以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和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浅谈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重安镇中心幼儿园 何琼

摘要: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

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将会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懂道理、讲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孩子则反之,任性、自私,显得很不懂事、不会和同伴交往。可以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和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社会领域教育为

五大领域之一,明确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子领域、目标、各年龄段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那么幼儿期开展社会教育为什么重要呢?《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要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

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他人、对事、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其实真正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就在这一时期形成。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才,但他必须要成人。”这充分说明了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1、首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幼儿的正常交往。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

幼儿园的宝贝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宝贝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宝贝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并学会交往。这样,会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宝贝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其次应教给幼儿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

幼儿需要交往,哪怕是一个内向、孤独的宝贝也需要交往,愿意交往,然而

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到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如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这样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 幼儿只有具备很强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如何才能使幼儿具有社会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须教给幼儿的社会交往的技能。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比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给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如何玩,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

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二、要培养幼儿社会适应的能力

1、 走进幼儿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类活动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 及社会行为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表现的基本情感,如自尊感、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爱憎感等。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尽量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给他们提供真情实感的机会和实际锻炼的机会。

例如,目前我们重安江的河水污染严重,结合主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设计了活动“河水怎么变脏了”、“污染”、“垃圾箱哪里去了?”“环保小卫士”等,带领幼儿出去走走、看看、转转,增进了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了“重安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情感,这样的活动,小朋友喜欢,正是这种小朋友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显得比室内活动深刻、真实得多!又如:九月份是小班新生入园之际,我们开展了大带小活动,通过“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给弟弟妹妹送礼物”、“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关心、帮助弱小者,感受到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情感,体会到了“关心”的乐趣。

2、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自由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游戏也是社会活动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规则的建立及有趣的形式来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教师在区域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引发幼儿的兴趣,进而自觉地去做事情。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可以使孩子的主动性得到增强。

3、充分利用社会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

心理学家把儿童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之为“社会化”,社会教化幼儿,幼儿认同社会,我们就利用这层关系,充分利用户外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例如,“探望生病的幼儿”活动,我们带着礼物到晓晓家探望,在活动中,小朋友的交往语言和体态得到了发展,恰逢军军小朋友的家和晓晓家是邻居,小朋友又到他家做客,军军和晓晓学会了招待。这样的活动方式,使幼儿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他们的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农民伯伯丰收忙!”、“河水怎么变脏了?”、“我的好朋友”、“给四川地震捐款”、“我给小树穿冬衣”等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对社会中各种身份的人所应有的情感、态度、方式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社会知觉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什么叫社会情感,他们的社会经验也丰富了。

三、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

《指南》中指出: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还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寻找自己的切身感受,让我们的社会性教育教学能在幼儿的直接经验上展开。如:游戏时幼儿交往发生的矛盾冲突、上下楼梯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师生间的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的意识,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例如:在早晨来园时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在晨间劳动时培养其爱劳动、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在晨间洗手时进行讲卫生、排队意识、节约用水的教育;在进餐时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文明进餐;在午睡时让幼儿正确穿脱衣服,并有正确的睡姿;在户外集体游戏时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当然,要有效地实施这些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预先制定出教育目标,并依靠孩子们的反应采取灵活的策略,给予孩子及时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师的榜样作用,师生之间的亲密、平等关系,允许幼儿探索失败的氛围等。

四、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社会教育资源

《指南》明确表明: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的情感特征、行为方式、教养模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幼儿的社会性。因此,幼儿园要和家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育儿工作,经常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我们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幼儿成长记录、请家长走近课堂、陪伴孩子一起参观本地有代表性的建筑、春游等形式,建立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同时还组织教师不断加强家园共育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升指导家长的能力。

总之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将会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懂道理、讲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孩子则反之,任性、自私,显得很不懂事、不会和同伴交往。可以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和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相关内容

  • 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 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健康(论文).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本文由阿の衡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 ...

  •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 第27卷第3期 肇庆学院学报 V01.27.No.3 2006年6月 JouRNALoFzHAoQINGuNrVER5ITY Jun揣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 调查与探讨 黄春蕾 (肇庆学院教育学系,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对禹师学前蓑育膏乐课程谩王和实施的现状调圭的结果显示,与高师学前教 ...

  • 幼儿论文身体健康论文
  • 幼儿论文身体健康论文:托起一片健康的绿荫 摘要: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内容,耐力跑是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进行耐力跑练习对改善幼儿内脏器官功能,增强幼儿体质有积极意义,同时,耐力跑运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坚持.勇敢.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但是由于练习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加上教师教法简单 ...

  • [学前教育]论文选题
  • 湖北省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指南 (本选题指南均为参考性论题,考生可以视情况选择) 答辩程序 (1)答辩人口头简介其论文内容, 为5分钟: (2)答辩委员会就答辩人的口头简介及论文内容,提出问题,供答辩者回答并辩论,时间为5分钟: (3)答辩完毕后,答辩小组视答辩情况和论文写出综合性 ...

  •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摘要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为此,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幼儿一 ...

  • 游戏在幼儿成长中重要性论文
  • 谈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同时又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人体的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 关键词:游戏:幼儿: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04-01 从平 ...

  • 幼儿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快乐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 [摘 要]快乐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重视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快乐学习,使其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快乐学习:幼儿教育:有效方法 一.幼教过程中,教师既是快乐 ...

  • 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 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整理:论文动力 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言语教育整体构想 幼儿园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现状研究 终身教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建构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 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试 ...

  • 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 分类号: G4 单位代码: 112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2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专 业: 教育学 (学前教育方向) 姓 名: 袁 秀 钰 指导教师: 王 娇 艳 职 称: 讲 师 答辩日期: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题 目: 论杜威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