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

  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一抓三促”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力争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更大成效,促进能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同志明确提出,要“着力做好‘一抓三促’和自主创新工作,努力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科学论证了抓好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辨证关系,阐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联系现阶段能源发展的特征和突出矛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务必抓住节能减排这个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能源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抓住两个环节,提高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增长尽快转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十五”后三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年均增长13.9%、14.3%和10%,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到2005年下半年,煤电油供应紧张状况基本缓和。2006年,能源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可以说,能源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来看,能源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

  从资源开发环节看。回收利用率低、浪费比较严重。目前,全国煤矿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左右,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按2006年煤炭产量计算,一年多消耗煤炭储量10亿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每年产生1.2亿吨可用作燃料的煤矸石、36.5亿立方米瓦斯气、45亿吨矿井水,利用率分别为43%、37%和44%,相当于一年浪费能源资源6000万吨标准煤、水资源25亿吨。与煤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伴生气和凝析油利用率较低。主要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水能利用率不高。

  从生产转化和输送环节看。效率有待提高、节能空间很大。目前,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70克,厂用电率5.87%,线损率7.18%,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5克、1.87和1.18个百分点。按2006年发电量计算,一年多消耗1.1亿吨标准煤。

  节约能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技术进步等多种途径节能。我们必须看到,在能源资源开发、生产转化和终端消费的全过程中,能源行业占据其中前两个环节,节能潜力较大、任务也很艰巨。必须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改变以往不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依靠资源高消耗增加能源总量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资源开发和生产转化两个重要环节,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推动能源增长。

  第一,提高资源回采率。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中小型煤矿资源整合与兼并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矿,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回采率。2006年,新增大型煤矿产能1.2亿吨,减少小型煤矿3000多个,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全国煤矿矿井平均回采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相应节约煤炭储量1亿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实现回采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同时,要加快地质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在难采储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使油气资源回收率继续保持在31%左右。

  第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抓好煤矸石、瓦斯和矿井水的利用,加快发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协调组织大型煤炭企业编制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落实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规划。到2010年,新增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煤矸石利用率提高到70%,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5000万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鼓励瓦斯抽采、并网发电和扩大民用等政策措施。抓好淮南、沈阳、松藻等8个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示范工程建设。2007年,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到2010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尽快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引导煤炭矿区生产用水形成以矿井水、污水处理厂中水为主的格局。到2010年,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

  第三,提高能源生产转化效率。一是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抓紧制定并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上半年在河南、广东两省开展试点,下半年拟在全国推开。办法实施后年可节能约6000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快淘汰小火电机组。去年,在广东成功地开展了火电“上大压小”试点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并在湖北、安徽等地推广;公布了第一批关停机组清单、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今年要尽快研究等煤量替代等鼓励措施,分解落实“十一五”期间4000万千瓦的总体关停目标。全部实施后,年可节能约3000万吨标准煤。三是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尽快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合理规划和布局。“十一五”增建热电45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

  

  落实减排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能源增长尽快转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能源生产领域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需要尽快改善。煤矸石累积堆存约36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且每年增加3000多亩;矸石自燃排放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瓦斯排空加剧温室效应;地表沉陷累计超过450万亩,多数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受到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排300多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塌陷区改造;鼓励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煤矸石、瓦斯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放、改善环境。但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是火电污染排放仍然较高。我国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低参数、高排放的小型燃煤、燃油机组占火电装机总容量30%左右。现役火电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电除尘器的分别占27%和85%左右。2005年,全国火电排放烟尘1183万吨、二氧化硫1328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须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能源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措施,促进能源工业走清洁发展的道路。

  一方面,要加快落实减排措施。实施重点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提高利用率、减少排放量。“十一五”后四年,平均每年减少排放2000多万吨;结合煤矿安全改造国债专项资金的安排,继续支持瓦斯抽采利用,从2007年开始,争取每年减少排放10亿立方米。落实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改造规划。2006年,新增装配脱硫设施的机组约8000万千瓦,今后新建火电站机组必须按煤质要求加装脱硫设施。到2010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目前的6克下降到2.7克,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比2006年降低25%左右。

  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清洁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协调指导,抓好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工作,建立企业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包含区域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形成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加快实施电力节能环保调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等节能减排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企业淘汰落后机组、发展清洁电源的政策激励机制。

  

  坚持煤为基础,加快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具备立足国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但是,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强度不均衡,优化结构的困难较大。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6.4%;2006年比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煤炭探明资源量占常规能源资源的70%,与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可开发利用资源量的比值为53∶20∶7∶16。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经偏高,不利于能源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石油新增探明资源中难采储量不断增加,天然气资源开发条件较差,油气增储上产难度较大。

  必须从资源条件出发,加快调整一次能源结构,形成以煤为基础、油气、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格局,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研究制定水电建设管理法规,着力解决水能资源开发权等问题,为加快水电发展创造条件。2007年开工大中型水电站1500万千瓦,争取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做好生物质能资源普查,开展生物质资源种植基地规划和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上网电价机制,推进风电更快发展。2007年,开工江苏沿海和河北张北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投产规模超过100万千瓦。开展城市建筑物太阳能利用、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太阳能利用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

  第二,加快发展核电。稳步推进广东岭澳二期和浙江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利用岭澳技术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做好三代技术引进工作,尽早开工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一五”后三年开工山东海阳和福建宁德核电项目,实现五年开工1000万千瓦的目标。

  第三,优化开发常规化石能源。一是有序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重点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中小型煤矿资源整合和兼并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矿。2007年,基地内大型煤矿开工规模1亿吨,投产1.2亿吨。二是加快开发油气基地。重点抓好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老区调整挖潜,加快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川东等西部油气田勘探开发,加大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第四,稳步发展替代能源。继续深化替代能源研究,组织编制替代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协调建设示范工程,引导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煤炭液化和煤基醇醚、烯烃代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从当前发展需要看,无论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这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许多能源关键技术领域还有相当差距。核电、大规模煤基多联产、特高压输电等关键技术依靠引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还不能适应复杂地区、南方海相地层和深海油气勘探的需要。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规模小、成本高、设备本地化程度低。

  为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能源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关键技术。

  一是煤炭高效清洁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煤炭高效开采和洗选技术。加快发展煤层气高效抽采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完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抓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积极推进煤制醇醚、烯烃等煤基多联产技术研发。开工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CFB)示范工程。

  二是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加快发展复杂地质条件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结合油田生产,开发应用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掌握深水油田开发关键技术。积极发展油砂、油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三是先进核电技术。做好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完善核电技术标准,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化;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千瓦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

  四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稳步推进±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促进高等级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发展。

  五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加快研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发展高效清洁的生物质燃烧与气化技术、沼气和生物质燃气发电技术。开发和改进非粮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术,发展非粮能源植物良种培育、种植和原料储存技术。加快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多晶硅材料等太阳能利用关键技术发展。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转变能源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一抓三促”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力争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更大的成效,促进能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赵小平同志简历:

  赵小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1954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先后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商业经济系和北京大学法律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曾任锦州市物价局副局长、锦西市物价局局长,国家物价局物价检查司处长、副司长,国家计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副司长、司长,国家计委价格司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著有《转轨时期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价格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等专著。

  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一抓三促”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力争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更大成效,促进能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同志明确提出,要“着力做好‘一抓三促’和自主创新工作,努力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科学论证了抓好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辨证关系,阐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联系现阶段能源发展的特征和突出矛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务必抓住节能减排这个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能源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抓住两个环节,提高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增长尽快转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十五”后三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年均增长13.9%、14.3%和10%,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到2005年下半年,煤电油供应紧张状况基本缓和。2006年,能源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可以说,能源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来看,能源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

  从资源开发环节看。回收利用率低、浪费比较严重。目前,全国煤矿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左右,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按2006年煤炭产量计算,一年多消耗煤炭储量10亿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每年产生1.2亿吨可用作燃料的煤矸石、36.5亿立方米瓦斯气、45亿吨矿井水,利用率分别为43%、37%和44%,相当于一年浪费能源资源6000万吨标准煤、水资源25亿吨。与煤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伴生气和凝析油利用率较低。主要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水能利用率不高。

  从生产转化和输送环节看。效率有待提高、节能空间很大。目前,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70克,厂用电率5.87%,线损率7.18%,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5克、1.87和1.18个百分点。按2006年发电量计算,一年多消耗1.1亿吨标准煤。

  节约能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技术进步等多种途径节能。我们必须看到,在能源资源开发、生产转化和终端消费的全过程中,能源行业占据其中前两个环节,节能潜力较大、任务也很艰巨。必须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改变以往不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依靠资源高消耗增加能源总量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资源开发和生产转化两个重要环节,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推动能源增长。

  第一,提高资源回采率。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中小型煤矿资源整合与兼并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矿,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回采率。2006年,新增大型煤矿产能1.2亿吨,减少小型煤矿3000多个,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全国煤矿矿井平均回采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相应节约煤炭储量1亿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实现回采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同时,要加快地质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在难采储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使油气资源回收率继续保持在31%左右。

  第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抓好煤矸石、瓦斯和矿井水的利用,加快发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协调组织大型煤炭企业编制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落实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规划。到2010年,新增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煤矸石利用率提高到70%,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5000万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鼓励瓦斯抽采、并网发电和扩大民用等政策措施。抓好淮南、沈阳、松藻等8个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示范工程建设。2007年,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到2010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尽快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引导煤炭矿区生产用水形成以矿井水、污水处理厂中水为主的格局。到2010年,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

  第三,提高能源生产转化效率。一是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抓紧制定并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上半年在河南、广东两省开展试点,下半年拟在全国推开。办法实施后年可节能约6000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快淘汰小火电机组。去年,在广东成功地开展了火电“上大压小”试点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并在湖北、安徽等地推广;公布了第一批关停机组清单、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今年要尽快研究等煤量替代等鼓励措施,分解落实“十一五”期间4000万千瓦的总体关停目标。全部实施后,年可节能约3000万吨标准煤。三是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尽快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合理规划和布局。“十一五”增建热电45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

  

  落实减排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能源增长尽快转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能源生产领域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需要尽快改善。煤矸石累积堆存约36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且每年增加3000多亩;矸石自燃排放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瓦斯排空加剧温室效应;地表沉陷累计超过450万亩,多数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受到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排300多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塌陷区改造;鼓励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煤矸石、瓦斯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放、改善环境。但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是火电污染排放仍然较高。我国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低参数、高排放的小型燃煤、燃油机组占火电装机总容量30%左右。现役火电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电除尘器的分别占27%和85%左右。2005年,全国火电排放烟尘1183万吨、二氧化硫1328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须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能源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措施,促进能源工业走清洁发展的道路。

  一方面,要加快落实减排措施。实施重点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提高利用率、减少排放量。“十一五”后四年,平均每年减少排放2000多万吨;结合煤矿安全改造国债专项资金的安排,继续支持瓦斯抽采利用,从2007年开始,争取每年减少排放10亿立方米。落实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改造规划。2006年,新增装配脱硫设施的机组约8000万千瓦,今后新建火电站机组必须按煤质要求加装脱硫设施。到2010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目前的6克下降到2.7克,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比2006年降低25%左右。

  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清洁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协调指导,抓好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工作,建立企业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包含区域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形成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加快实施电力节能环保调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等节能减排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企业淘汰落后机组、发展清洁电源的政策激励机制。

  

  坚持煤为基础,加快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具备立足国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但是,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强度不均衡,优化结构的困难较大。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6.4%;2006年比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煤炭探明资源量占常规能源资源的70%,与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可开发利用资源量的比值为53∶20∶7∶16。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经偏高,不利于能源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石油新增探明资源中难采储量不断增加,天然气资源开发条件较差,油气增储上产难度较大。

  必须从资源条件出发,加快调整一次能源结构,形成以煤为基础、油气、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格局,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研究制定水电建设管理法规,着力解决水能资源开发权等问题,为加快水电发展创造条件。2007年开工大中型水电站1500万千瓦,争取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做好生物质能资源普查,开展生物质资源种植基地规划和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上网电价机制,推进风电更快发展。2007年,开工江苏沿海和河北张北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投产规模超过100万千瓦。开展城市建筑物太阳能利用、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太阳能利用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

  第二,加快发展核电。稳步推进广东岭澳二期和浙江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利用岭澳技术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做好三代技术引进工作,尽早开工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十一五”后三年开工山东海阳和福建宁德核电项目,实现五年开工1000万千瓦的目标。

  第三,优化开发常规化石能源。一是有序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重点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中小型煤矿资源整合和兼并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矿。2007年,基地内大型煤矿开工规模1亿吨,投产1.2亿吨。二是加快开发油气基地。重点抓好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老区调整挖潜,加快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川东等西部油气田勘探开发,加大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第四,稳步发展替代能源。继续深化替代能源研究,组织编制替代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协调建设示范工程,引导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煤炭液化和煤基醇醚、烯烃代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从当前发展需要看,无论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这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许多能源关键技术领域还有相当差距。核电、大规模煤基多联产、特高压输电等关键技术依靠引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还不能适应复杂地区、南方海相地层和深海油气勘探的需要。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规模小、成本高、设备本地化程度低。

  为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能源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关键技术。

  一是煤炭高效清洁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煤炭高效开采和洗选技术。加快发展煤层气高效抽采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完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抓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积极推进煤制醇醚、烯烃等煤基多联产技术研发。开工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CFB)示范工程。

  二是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加快发展复杂地质条件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结合油田生产,开发应用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掌握深水油田开发关键技术。积极发展油砂、油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三是先进核电技术。做好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完善核电技术标准,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化;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千瓦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

  四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稳步推进±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促进高等级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发展。

  五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加快研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发展高效清洁的生物质燃烧与气化技术、沼气和生物质燃气发电技术。开发和改进非粮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术,发展非粮能源植物良种培育、种植和原料储存技术。加快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多晶硅材料等太阳能利用关键技术发展。

  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转变能源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一抓三促”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力争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更大的成效,促进能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赵小平同志简历:

  赵小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1954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先后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商业经济系和北京大学法律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曾任锦州市物价局副局长、锦西市物价局局长,国家物价局物价检查司处长、副司长,国家计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副司长、司长,国家计委价格司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著有《转轨时期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价格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等专著。


相关内容

  • 山西省晋中市节能减排
  • 山西省晋中市节能减排新措施 近年来,人行山西省晋中市中支坚持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节水.节能.节支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逐步建立了执行有章.管理有度.监督有力的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为全行高效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建立"绿色" ...

  • 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 ★★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能源资源节约减排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贯彻国家"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根据★★集团.★★总部下达的<2011年节能减排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

  • 从节能减排看顾全大局
  • 域外经济学家评说,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中国也跃升成了头号污染大国,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听了第一句话,当然高兴,中国发展速度全世界有目共睹.听了第二句话,有人恼火,说是对中国高速发展的妒忌和不怀好意的挑剔.但我认为,对于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思考,理性对待.中国人均排 ...

  • 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总结
  • 华润燃气郑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总结 2013年6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节能宣传活动周,为进一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和带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2013年全国节能 ...

  • 工矿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 一是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创新.通过实施我省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 ...

  • 工矿企业节能减排策划方案
  • 一是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创新.通过实施我省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 ...

  • 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 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局机关的能源资源节约减排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全面贯彻国家"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根据<**市2010年节约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局2011年单位节能工作动 ...

  • 节能宣传周工作总结
  • 篇一: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 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关于开展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达县公共机构节能办[2011]2号)精神,我乡紧紧围绕"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做表率"这一主题,对今年的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取得 ...

  • 地球日与环境日总结
  • 党建工作特色材料 善待地球 爱护环境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 2012年10月 目录 活动简介 .......................................................... 2 一.世界地球日的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