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服装工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以“红帮裁缝”名闻遐迩。目前,宁波服装产业特色明显、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xx年,全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3.16万人,年生产服装能力近15亿件(套)。其中: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4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6.47亿元,同比增长36.63%;工业销售产值200.84亿元,产销率达97.27%;新产品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30.57%;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实现工业增加值51.6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3.47亿元,其中税金总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11.53%,利润总额13.34亿元。各项效益增幅比去年有较大提高,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稳健发展。
宁波是中国10xx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历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宁波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红帮裁缝”。宁波“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因此宁波堪称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而今的“东方商埠.服装之都”。具有历史的传统优势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
现代宁波服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汲服装之乡之灵气,不断抢抓机遇,创新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宁波服装已从红帮裁缝的手工业作坊生产转向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国际服装加工业的转移以及国内服装市场的繁荣,宁波服装加工业初步兴起。进入90年代,宁波服装进入辉煌的创名牌时期,崛起了一批知名的服装企业和著名品牌,如杉杉、雅戈尔、罗蒙等,形成了国内少见的服装名牌群星璀璨的局面,在中国服装工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波“服装大市”的美称也日益响亮。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构建了鲜明的产业和比较优势。
二、宁波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产品门类趋向齐全
截止目前,宁波服装产业已形成了以西服、衬衫、西裤、女装、休闲装、职业装、童装、内衣、工艺服装、皮草等门类齐全的多系列服装产品及领带等服饰产品;形成了较全面地涵盖梭织、针织、家纺、羊毛羊绒等多种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从xx年-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件)逐年提高(见下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22%、24%、16%、5%、17%。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1.6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2亿件,针织服装9.22亿件,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服装产量的6.84%、2.47%、10.40%。西服、衬衫以及牛仔装、职业装、内衣等产品快速发展;服装用纺织品的开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部分高档衬衫色织面料和高档里料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品牌服装销售量稳中有升。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西服男衬衫销售品牌统计显示,宁波男装销售市场综合占有率傲立群雄、保持绝对优势,每月位居第一,服装业中国男装品牌“领头羊”的地位更为巩固。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服装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依据自愿互补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很多名牌产品企业,在不放弃制造优势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服装设计、研发、营销及服装展览、教育和品牌塑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很多企业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走“一牌多品”、“系列化、多层次”和“多品牌”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服装产品在品种、档次上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服装行业在数量上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和增加出口的基础上,由于更重视技术创新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不仅西服、衬衫继续引领潮流,而且时装、休闲装、女装、t恤、牛仔、职业装、内衣以及皮鞋、皮带、皮包、其他服饰等产品也得到了延伸,改写了男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尤其是重点男装品牌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产品多样化,面料高档化,产业链建设逐步完善。面对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流行趋势,宁波服装企业成功地实现了正装休闲化、面料高档化的目标。
(三)品牌经济逐渐显现
我市服装产业正在挖掘原创内涵,依托新型工业化,率先推进产业创新,创造品牌经济。我市服装行业已从追求数量型发展逐步向品牌经营跨越,企业自主创新强劲,品牌意识和依托品牌获取效益的意识十分高涨。截止xx年末,宁波服装行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太平乌、洛兹)。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占我市进入500强商标品牌的44.5%,其中“雅戈尔”商标以42.53亿元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商标男装西服行业”第一名(500强中国最有价值商标平均价值为19.73亿元)。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4个品牌进入了首批“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行列,占全国入选服装品牌的六分之一。罗蒙当选为我国西服行业标志性品牌,雅戈尔当选为我国衬衫行业标志性品牌,分别成为本行业品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全市拥有服装类“中国名牌”产品13个,占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28.9%,为xx年我市再次获得“中国品牌之都”称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品牌正在全面向女装、休闲装等产品拓展和延伸,品牌经营的业绩娇人。“名牌兴企”已成服装企业共识。同时表明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已成功走上“品牌经济”的道路。
(五)外向开拓步伐加快
加快服装企业外向开拓步伐,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走出去,是我市服装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举措。宁波装进军国际市场已多年。为提高企业国际化自主营销的能力和水平,境外设营销点是服装企业的重要选项。如雅戈尔、爱伊美等品牌专卖店已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最近,宁波装又登上世界顶级时尚发布舞台-20家甬企代表中国服装界在德国国际著名品牌时尚发布会上举行三天共六场时尚发布,亮出“ningbo”牌,轰动欧美客商,成为宁波装创建国际品牌的一个新的重要起点;也为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对国际品牌的挑战迈出了重要一步。宁波服装企业的外向度较高。xx年,服装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占服装工业销售产值总额的55.43%。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大多数是针织品,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定牌加工的产品,多为中低档产品。同时,我市“红帮裁缝”质量效益型出口格局逐步显现。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xx年1至11月,该局共检验检疫宁波产出口西服986批、160万套,总价达7463万美元,分别比xx年同期增长17%、12%和40%。西服平均出口单价上涨14.5美元,大衣、衬衫等主要服装产品价格也纷纷走高。宁波“红帮裁缝”外贸出口已从数量创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比重增强。如奉化爱伊美公司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的总量已超过90%,该公司出口西服的平均单价从过去的25美元提升到45美元,最高单价达65美元。近几年来,宁波纺织服装业出口和创利税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同行业首位。
最近几年,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及境外开拓的步伐明显加快。雅戈尔集团把工业园区建于重庆;博洋集团兼并宿州纺织厂并投资数亿元扩建10万纱绽的项目;维科集团全面收购武汉的湖北省龙头企业一棉集团。除大企业挺进中西部外,更多的宁波中等纺织服装企业也正在将工厂迁往安徽、重庆、新疆、镇江、淮北等中西部地区,纷纷建起了自己的针织原料基地,形成了企业产业链。东部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东西优势互补,有利于我国实现从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申洲集团、巨鹰集团分别在柬埔寨投巨资建设针织服装制衣新项目,实践境外投资领跑国内纺织服装业,同时成功绕过欧盟对我纺织服装设置的贸易壁垒。
(六)技改投入不断增加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宁波广大服装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xx年,全市服装业累计完成限额以上(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额的2.81%。通过多年来的技改投入,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主要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后加工和深加工能力,提高了智能化、信息化及产品附加值。雅戈尔、杉杉、罗蒙、爱伊美、太平鸟、洛兹、培罗成等服装企业都已应用高科技面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先进适用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员工素质,为推进我市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七)宁波服装节凸显宁波形象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第一届国际服装节,将宁波服装业推到了国际交流的前沿,为宁波服装企业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服装节”开始成为宁波的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作为核心商贸活动的服装博览会,首届亮相就以450个展位的规模跻身中国5强专业服装展,开始凸显宁波形象。自此以后,宁波每年定期举行,至xx年,已举办了十届。十年间,宁波国际服装节沿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在业界脱颖而出。宁波服装节托起的是自主品牌的t台,它为宁波乃至中国服装品牌注入了激情和活力,服装产业是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直接受益者。xx年,随着服装博览会转型为服装服饰交易会,展会内容更加贴近服装市场的需求,展会的主要功能定位转移到“交易”上,从注重男装向涵盖服装服饰全行业产品转变,展位也随之增加到2200个。有关数据显示,连续举办了十届的宁波国际服装节,累计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宾客参会,国内买家和业内人士近20万人次。宁波服装节的成功,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还因为宁波会展业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使该节日益凸显会展经济的魅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国际贸易平台。自xx年以来,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又先后被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等单位授予全国37个“a级展会”之一;入围“中国10大知名品牌展会”;“ife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等殊荣。
三、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服装产业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
国内,如温州的男装,已形成夏蒙、报喜鸟、庄吉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温州政府制定的“穿在温州,建设中国服装名城”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又如杭州和东莞虎门女装以及佛山的针织等均显竞争优势。服装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设计,品牌和营销等高端环节。但在国际市场上,我市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还基本停留在制造-这一低端环节上;我市大多数服装企业,在国际服装设计-制造-销售大环节中扮演的是纯生产加工型的角色。我市服装的全国知名品牌多集中在几个男装(西服、衬衫)上,尚无世界品牌。
(二)集群内综合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整合
随着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集群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缺乏风险预警机制,服装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集群间联系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协作配套不紧密,交流与合作不够,甚至还存在相互替代性竞争。主要表现:区块分割,各自为政;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缺乏优势互补;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市场、技术等信息缺少沟通和共享。
(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众多的中小服装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或来样仿制,产业以跟进型为基础,专业化程度不高,简单重复多,这是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不足。不少企业过分依赖于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牵制。中小企业与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服装龙头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工业结构调整“1+7”系列政策文件,其中“优化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向”等7个配套子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培育5大临港支柱产业和10大重点优势行业的方向,这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但对服装产业而言,尤其是从服装产业的地位和创建“服装名城”的目标来说,需要出台专题政策,明确进一步加强对服装产业的政策性扶持力度。
(五)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变
新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宁波现有服装人才队伍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服装研发、设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外贸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资源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宁波服装企业和产品的提升,影响到走向国际市场,参于国际竞争。
(六)产业文化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建“服装名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繁荣的服装市场,多样的服饰文化,定期的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交流活动,繁荣的商业环境等方面构筑的文化氛围。目前,宁波已拥有较强大的服装产业规模,但自古以商业闻名的宁波,服装产业的文化气息还不浓。相比绍兴、温州,宁波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无论规模、档次还是基础配套设施都无法与他们相比。除专卖店外,宁波的服装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联系也并不紧密。另外,宁波人每年在服装消费上的支出不算多,即与居民人均收入排全国前列的位次不相称。
四、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我市服装业发展战略定位可为:坚持领先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确立品牌经济、新兴都市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三大主题;加强国际营销,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化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品牌为引领,专业为基础,全面推进先进制造规模化、品牌运营商务化、产业延伸时尚化、专业技术科技化、行业运行社会化、企业发展协调化。打造宁波服装产业高地和品牌高地,为宁波经济转型和中国服装业提升作出新贡献。
我市服装业发展目标为:通过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产品多元、规模适度、集群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高度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和复合化的时尚产业制造中心。在时尚品牌运营、设计、研发、时尚信息、贸易流通、加工制造等方面,继续引领中国服装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服装时尚采购与供应中心;同时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和市场领域,为提升宁波市就业率、gdp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带动宁波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重组步伐
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服装企业,特别是产品附加值高、项目质量好、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强,但资金缺乏的高成长性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创新运营模式,提高活力,丰富产品构成和竞争多样性。针织和梭织服装构成宁波服装的两分天下,企业在加强各自专业性和特点的同时,加强产业关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荣。要增强企业间横向和纵向的经济关系,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新的大集团、大公司,进一步加大扶优抚强力度,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二)推进服装产业创新,构建时尚产业体系
要加快服装产业和服装企业的原创科技化步伐,以重点大型品牌企业为主,率先实现设计开发、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和经营,逐渐改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局面,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运行能力。要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同时要对服装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以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从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全过程实现基本信息化。建立服装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要推进服装产业与时尚科技、时尚文化、时尚展会、时装媒体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围绕时尚,依托服饰的新兴都市产业,进而提升服装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都市化程度。
(三)继续促进国际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面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贸易的挑战,我市服装业要切实增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熟悉和运用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效提高对外经济的效率和效益。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走出去,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以设计研发合作和国际品牌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和竞争。要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在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多元拓展新兴的国际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国际著名服装企业和品牌,投资收购国外服饰机构和一线大品牌,从事国际品牌经营。要继续发展国际oem业务,建设一批上规模、标准化的oem生产基地企业。
(四)推进服装商业商务建设,创新服装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以“品牌经济、时尚产业、都市经济”和“品牌商务、都市商业”概念,规划并形成宁波品牌与商业互动,建立商场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良好商务平台。政府要给予技术投入大、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以技术投入奖励。要出台鼓励中小服装企业创新的支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对中小企业中的明星企业及最具潜质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要营造产业氛围,培育都市服饰文化,继续办好宁波国际服装节,强化服装节专业化、国际化、时尚化的特点,使服装节成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办好宁波服装博物馆,力争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宁波旅游新景点、市民吸取服饰文化知识的良好场所。
(五)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构建服装品牌高地
要深化实施和完善品牌提升战略,保持宁波服装业品牌领先的优势。要从品牌数量到品牌质量,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到区域(城市)品牌,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实行整体培育和提升,走品牌集群的道路。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品(服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面向现代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全面构建宁波服装品牌高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大力提高我市服装企业以科技和专业创造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要在服装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商务服务,配套辅助、推广传播等方面,提出倡导品牌化标准。积极推进宁波“中国品牌之都”、服装品牌强市的建设。
(六)努力培育人才队伍,增强产业持续创新后劲
人才资源是实现企业复兴和壮大的根本。要走人才集群的道路,广招英才,大力引进高能级的服装人才。重点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级服装设计师、高层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资深服装教育家等。在具体政策上,政府应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大鼓励力度,建立畅通的“绿色通道”。要提升造血功能,加强服装业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是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服装学历教育和依托高校的资源或利用社会的力量,开展多种灵活形式的服装职业培训。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宁波是优秀服装人才创业乐园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
宁波的服装工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以“红帮裁缝”名闻遐迩。目前,宁波服装产业特色明显、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xx年,全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3.16万人,年生产服装能力近15亿件(套)。其中: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4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6.47亿元,同比增长36.63%;工业销售产值200.84亿元,产销率达97.27%;新产品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30.57%;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实现工业增加值51.6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3.47亿元,其中税金总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11.53%,利润总额13.34亿元。各项效益增幅比去年有较大提高,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稳健发展。
宁波是中国10xx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历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宁波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红帮裁缝”。宁波“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因此宁波堪称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而今的“东方商埠.服装之都”。具有历史的传统优势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
现代宁波服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汲服装之乡之灵气,不断抢抓机遇,创新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宁波服装已从红帮裁缝的手工业作坊生产转向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国际服装加工业的转移以及国内服装市场的繁荣,宁波服装加工业初步兴起。进入90年代,宁波服装进入辉煌的创名牌时期,崛起了一批知名的服装企业和著名品牌,如杉杉、雅戈尔、罗蒙等,形成了国内少见的服装名牌群星璀璨的局面,在中国服装工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波“服装大市”的美称也日益响亮。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构建了鲜明的产业和比较优势。
二、宁波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产品门类趋向齐全
截止目前,宁波服装产业已形成了以西服、衬衫、西裤、女装、休闲装、职业装、童装、内衣、工艺服装、皮草等门类齐全的多系列服装产品及领带等服饰产品;形成了较全面地涵盖梭织、针织、家纺、羊毛羊绒等多种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从xx年-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件)逐年提高(见下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22%、24%、16%、5%、17%。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1.6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2亿件,针织服装9.22亿件,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服装产量的6.84%、2.47%、10.40%。西服、衬衫以及牛仔装、职业装、内衣等产品快速发展;服装用纺织品的开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部分高档衬衫色织面料和高档里料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品牌服装销售量稳中有升。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西服男衬衫销售品牌统计显示,宁波男装销售市场综合占有率傲立群雄、保持绝对优势,每月位居第一,服装业中国男装品牌“领头羊”的地位更为巩固。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服装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依据自愿互补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很多名牌产品企业,在不放弃制造优势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服装设计、研发、营销及服装展览、教育和品牌塑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很多企业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走“一牌多品”、“系列化、多层次”和“多品牌”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服装产品在品种、档次上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服装行业在数量上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和增加出口的基础上,由于更重视技术创新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不仅西服、衬衫继续引领潮流,而且时装、休闲装、女装、t恤、牛仔、职业装、内衣以及皮鞋、皮带、皮包、其他服饰等产品也得到了延伸,改写了男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尤其是重点男装品牌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产品多样化,面料高档化,产业链建设逐步完善。面对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流行趋势,宁波服装企业成功地实现了正装休闲化、面料高档化的目标。
(三)品牌经济逐渐显现
我市服装产业正在挖掘原创内涵,依托新型工业化,率先推进产业创新,创造品牌经济。我市服装行业已从追求数量型发展逐步向品牌经营跨越,企业自主创新强劲,品牌意识和依托品牌获取效益的意识十分高涨。截止xx年末,宁波服装行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太平乌、洛兹)。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占我市进入500强商标品牌的44.5%,其中“雅戈尔”商标以42.53亿元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商标男装西服行业”第一名(500强中国最有价值商标平均价值为19.73亿元)。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4个品牌进入了首批“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行列,占全国入选服装品牌的六分之一。罗蒙当选为我国西服行业标志性品牌,雅戈尔当选为我国衬衫行业标志性品牌,分别成为本行业品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全市拥有服装类“中国名牌”产品13个,占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28.9%,为xx年我市再次获得“中国品牌之都”称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品牌正在全面向女装、休闲装等产品拓展和延伸,品牌经营的业绩娇人。“名牌兴企”已成服装企业共识。同时表明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已成功走上“品牌经济”的道路。
(五)外向开拓步伐加快
加快服装企业外向开拓步伐,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走出去,是我市服装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举措。宁波装进军国际市场已多年。为提高企业国际化自主营销的能力和水平,境外设营销点是服装企业的重要选项。如雅戈尔、爱伊美等品牌专卖店已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最近,宁波装又登上世界顶级时尚发布舞台-20家甬企代表中国服装界在德国国际著名品牌时尚发布会上举行三天共六场时尚发布,亮出“ningbo”牌,轰动欧美客商,成为宁波装创建国际品牌的一个新的重要起点;也为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对国际品牌的挑战迈出了重要一步。宁波服装企业的外向度较高。xx年,服装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占服装工业销售产值总额的55.43%。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大多数是针织品,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定牌加工的产品,多为中低档产品。同时,我市“红帮裁缝”质量效益型出口格局逐步显现。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xx年1至11月,该局共检验检疫宁波产出口西服986批、160万套,总价达7463万美元,分别比xx年同期增长17%、12%和40%。西服平均出口单价上涨14.5美元,大衣、衬衫等主要服装产品价格也纷纷走高。宁波“红帮裁缝”外贸出口已从数量创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比重增强。如奉化爱伊美公司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的总量已超过90%,该公司出口西服的平均单价从过去的25美元提升到45美元,最高单价达65美元。近几年来,宁波纺织服装业出口和创利税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同行业首位。
最近几年,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及境外开拓的步伐明显加快。雅戈尔集团把工业园区建于重庆;博洋集团兼并宿州纺织厂并投资数亿元扩建10万纱绽的项目;维科集团全面收购武汉的湖北省龙头企业一棉集团。除大企业挺进中西部外,更多的宁波中等纺织服装企业也正在将工厂迁往安徽、重庆、新疆、镇江、淮北等中西部地区,纷纷建起了自己的针织原料基地,形成了企业产业链。东部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东西优势互补,有利于我国实现从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申洲集团、巨鹰集团分别在柬埔寨投巨资建设针织服装制衣新项目,实践境外投资领跑国内纺织服装业,同时成功绕过欧盟对我纺织服装设置的贸易壁垒。
(六)技改投入不断增加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宁波广大服装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xx年,全市服装业累计完成限额以上(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额的2.81%。通过多年来的技改投入,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主要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后加工和深加工能力,提高了智能化、信息化及产品附加值。雅戈尔、杉杉、罗蒙、爱伊美、太平鸟、洛兹、培罗成等服装企业都已应用高科技面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先进适用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员工素质,为推进我市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七)宁波服装节凸显宁波形象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第一届国际服装节,将宁波服装业推到了国际交流的前沿,为宁波服装企业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服装节”开始成为宁波的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作为核心商贸活动的服装博览会,首届亮相就以450个展位的规模跻身中国5强专业服装展,开始凸显宁波形象。自此以后,宁波每年定期举行,至xx年,已举办了十届。十年间,宁波国际服装节沿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在业界脱颖而出。宁波服装节托起的是自主品牌的t台,它为宁波乃至中国服装品牌注入了激情和活力,服装产业是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直接受益者。xx年,随着服装博览会转型为服装服饰交易会,展会内容更加贴近服装市场的需求,展会的主要功能定位转移到“交易”上,从注重男装向涵盖服装服饰全行业产品转变,展位也随之增加到2200个。有关数据显示,连续举办了十届的宁波国际服装节,累计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宾客参会,国内买家和业内人士近20万人次。宁波服装节的成功,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还因为宁波会展业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使该节日益凸显会展经济的魅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国际贸易平台。自xx年以来,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又先后被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等单位授予全国37个“a级展会”之一;入围“中国10大知名品牌展会”;“ife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等殊荣。
三、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服装产业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
国内,如温州的男装,已形成夏蒙、报喜鸟、庄吉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温州政府制定的“穿在温州,建设中国服装名城”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又如杭州和东莞虎门女装以及佛山的针织等均显竞争优势。服装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设计,品牌和营销等高端环节。但在国际市场上,我市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还基本停留在制造-这一低端环节上;我市大多数服装企业,在国际服装设计-制造-销售大环节中扮演的是纯生产加工型的角色。我市服装的全国知名品牌多集中在几个男装(西服、衬衫)上,尚无世界品牌。
(二)集群内综合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整合
随着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集群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缺乏风险预警机制,服装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集群间联系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协作配套不紧密,交流与合作不够,甚至还存在相互替代性竞争。主要表现:区块分割,各自为政;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缺乏优势互补;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市场、技术等信息缺少沟通和共享。
(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众多的中小服装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或来样仿制,产业以跟进型为基础,专业化程度不高,简单重复多,这是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不足。不少企业过分依赖于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牵制。中小企业与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服装龙头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工业结构调整“1+7”系列政策文件,其中“优化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向”等7个配套子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培育5大临港支柱产业和10大重点优势行业的方向,这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但对服装产业而言,尤其是从服装产业的地位和创建“服装名城”的目标来说,需要出台专题政策,明确进一步加强对服装产业的政策性扶持力度。
(五)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变
新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宁波现有服装人才队伍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服装研发、设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外贸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资源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宁波服装企业和产品的提升,影响到走向国际市场,参于国际竞争。
(六)产业文化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建“服装名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繁荣的服装市场,多样的服饰文化,定期的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交流活动,繁荣的商业环境等方面构筑的文化氛围。目前,宁波已拥有较强大的服装产业规模,但自古以商业闻名的宁波,服装产业的文化气息还不浓。相比绍兴、温州,宁波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无论规模、档次还是基础配套设施都无法与他们相比。除专卖店外,宁波的服装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联系也并不紧密。另外,宁波人每年在服装消费上的支出不算多,即与居民人均收入排全国前列的位次不相称。
四、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我市服装业发展战略定位可为:坚持领先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确立品牌经济、新兴都市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三大主题;加强国际营销,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化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品牌为引领,专业为基础,全面推进先进制造规模化、品牌运营商务化、产业延伸时尚化、专业技术科技化、行业运行社会化、企业发展协调化。打造宁波服装产业高地和品牌高地,为宁波经济转型和中国服装业提升作出新贡献。
我市服装业发展目标为:通过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产品多元、规模适度、集群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高度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和复合化的时尚产业制造中心。在时尚品牌运营、设计、研发、时尚信息、贸易流通、加工制造等方面,继续引领中国服装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服装时尚采购与供应中心;同时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和市场领域,为提升宁波市就业率、gdp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带动宁波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重组步伐
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服装企业,特别是产品附加值高、项目质量好、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强,但资金缺乏的高成长性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创新运营模式,提高活力,丰富产品构成和竞争多样性。针织和梭织服装构成宁波服装的两分天下,企业在加强各自专业性和特点的同时,加强产业关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荣。要增强企业间横向和纵向的经济关系,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新的大集团、大公司,进一步加大扶优抚强力度,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二)推进服装产业创新,构建时尚产业体系
要加快服装产业和服装企业的原创科技化步伐,以重点大型品牌企业为主,率先实现设计开发、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和经营,逐渐改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局面,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运行能力。要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同时要对服装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以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从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全过程实现基本信息化。建立服装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要推进服装产业与时尚科技、时尚文化、时尚展会、时装媒体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围绕时尚,依托服饰的新兴都市产业,进而提升服装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都市化程度。
(三)继续促进国际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面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贸易的挑战,我市服装业要切实增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熟悉和运用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效提高对外经济的效率和效益。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走出去,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以设计研发合作和国际品牌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和竞争。要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在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多元拓展新兴的国际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国际著名服装企业和品牌,投资收购国外服饰机构和一线大品牌,从事国际品牌经营。要继续发展国际oem业务,建设一批上规模、标准化的oem生产基地企业。
(四)推进服装商业商务建设,创新服装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以“品牌经济、时尚产业、都市经济”和“品牌商务、都市商业”概念,规划并形成宁波品牌与商业互动,建立商场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良好商务平台。政府要给予技术投入大、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以技术投入奖励。要出台鼓励中小服装企业创新的支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对中小企业中的明星企业及最具潜质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要营造产业氛围,培育都市服饰文化,继续办好宁波国际服装节,强化服装节专业化、国际化、时尚化的特点,使服装节成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办好宁波服装博物馆,力争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宁波旅游新景点、市民吸取服饰文化知识的良好场所。
(五)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构建服装品牌高地
要深化实施和完善品牌提升战略,保持宁波服装业品牌领先的优势。要从品牌数量到品牌质量,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到区域(城市)品牌,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实行整体培育和提升,走品牌集群的道路。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品(服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面向现代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全面构建宁波服装品牌高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大力提高我市服装企业以科技和专业创造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要在服装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商务服务,配套辅助、推广传播等方面,提出倡导品牌化标准。积极推进宁波“中国品牌之都”、服装品牌强市的建设。
(六)努力培育人才队伍,增强产业持续创新后劲
人才资源是实现企业复兴和壮大的根本。要走人才集群的道路,广招英才,大力引进高能级的服装人才。重点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级服装设计师、高层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资深服装教育家等。在具体政策上,政府应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大鼓励力度,建立畅通的“绿色通道”。要提升造血功能,加强服装业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是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服装学历教育和依托高校的资源或利用社会的力量,开展多种灵活形式的服装职业培训。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宁波是优秀服装人才创业乐园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